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9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2009-08-02 编辑:jerry19世纪服饰风格的主旋律19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开始懂得自己在服饰中真正的需要,开始逐渐接受极其简朴的审美思维方式,同时仍然留恋着古典的自然优美形态.简洁的男装,充满古今情趣的优美女装,与新式纺织产品面料,是19世纪服饰风格的主旋律.19世纪欧洲女装变化的背景概述每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都会给女装带来明显的样式变化.19世纪被成为"流行的世纪",这里主要指的是女装,而且正如19世纪也同时被称为"样式模仿的世纪"一样,女装的变迁几乎是按照顺序周期性地重现过去曾经出现的样式.19世纪的(法国)女装(一)古典风格影响的女装拿破仑时代,女装上其基本造型特点是强调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女装的重叠穿着是这一时期女装的一大特色.女裙为双层裙,内外裙采用异质异色面料,外裙较短,有前开衩以露出内裙为目的.(二)复古情调的女装复古情调的女装最大的变化表现在袖子上,袖子加进垫肩,短袖制成灯笼状,长袖做得肥大蓬松,有时袖体上部肥大,下部紧瘦,人们称为"羊腿袖".袖子体积膨大化,袖子造型复杂化.妇女重新用紧身衣和裙撑.腰被紧身衣勒紧,再加上膨大的袖子和向外撑开的裙子,整个服装造型成X型,这是复古风的主要款式特点.(三)19世纪30--40年代正是"七月王朝"时期,处于法国路易·菲力普时代,女子服饰向浪漫主义风格迈进日益完善的紧身胸衣增大裙撑围度,再度使裙子变成大钟形.上衣领口线开得更加低,把双肩露出于外面,领口边缘施各种花边和褶裥装饰.袖子膨大至极呈横宽造型,仿佛与先裙呼应,形成30年代左右最流行的造型.40年代在度受到英国田园风格的影响,袖体回收出现宝塔式袖子,强调女子上体娇小,下体膨大的形象.。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美图共赏 2009-09-15 09:44:29 阅读79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
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
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19~20世纪欧洲女子服饰风格演变简述1870-1890年期间合体连衣裙的普林塞斯(princessdress),突出特点是臀部突起,这种与上世纪出现过的臀垫巴斯尔相似,都认为是巴斯尔的复活,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巴斯尔时期。
此时与突出臀部相呼应的是要求女子挺胸收腹,为达到这种前挺后翘的外形特征,紧身胸衣仍是不可少的重要服装。
极端的这种追求外形特征就把女性身体侧面轮廓改变成具有S 型特点的柔美曲线1890-20世纪初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新艺术运动。
其特点就是否定传统的造型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
服装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能体现曲线美的女装最受欣赏。
女子上身用紧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腰部勒细,背部沿脊背自然下垂至臀部外扩,划出优美的曲线。
连衣裙的袖子为羊腿袖,称作gigotsleeve。
20世纪初第一阶段:一次世界大战1900-1907服装仍然流行上世纪末S型样式,服装的造型基本相同,紧凑的上身、宽大的裙子、高耸的衣领,强调胸部、臀部突出,小腹平直,夸张的帽子上有复杂而庞大的鸵鸟毛或鹦鹉毛装饰。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式样。
如:紧身胸衣————这个在西方女装舞台上雄霸了300多年的塑身衣具,为塑造女性理想形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以前无疑是这个时期不可缺少的一种时尚。
第二阶段:1907-1914(传统型到现代型女装)把妇女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这阶段女装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其线条趋于直线,在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妇女穿着行为的激烈较量中,女装从丰胸、束腰、翘臀的传统形态向平胸、松腰、束臀的现代形态转变。
1907年特别强调s型曲线的服装之风逐渐趋缓,女装长度向下延伸,腰围放大,臀围收缩。
1908年女装继续向放松腰身的直线形转化,裙子也开始离开地面,露出鞋面。
1909年以后紧裹臀部和腿部的蹒跚裙出现,迅速成为流行时尚。
直脚幞头名词解释
直脚幞头(StraightFootBonnet),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面纱,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在19世纪,这种头部服饰更加受欢迎,甚至出现在英国宫廷成员们的身上。
早在一百多年前,这种面纱在很多地方都是必备的日常服饰,尤其是英国贵族以及一线明星们。
在英国,它们更多地被称为“温斯顿帽子”,另一种更熟悉的说法是“主意帽”。
直脚幞头最初设计用来隐藏妇女的头发,使得头部凸显出一种更精致的曲线,也就是所谓的“传统风格”。
该面纱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拥有优雅、完美的形状和曲线,穿在头上可以展现出一种古典的风度。
另外,这种面纱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把头发拉起来,以达到改变发型的效果。
当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戴上这种把头发拉起来、把头形改变的头饰,形成一种比较英气的古典风格,或者是个性另类的风格。
不过,这种头饰可以在普通场合中以及时尚场合中穿戴,使女性可以有自豪和骄傲的感觉,不仅能展现出女性的美丽和优雅,也能体现女性的古典气质和个性特征。
虽然直脚幞头可以回溯到18世纪,但它们有着不断地新变化。
到现在,它们已经被塑造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有更明亮、更轻巧的款式,也可以以简约的设计来细节体现,既可以在宴会场合穿着,也可以在一般的日常穿搭中体现出女性的优雅特质。
直脚幞头是一种优雅、细腻的头饰,能够突出妇女的优美外形,给人以典雅的视觉享受,让女性在日常的穿搭中更加凸显个性,展现
女性的高贵优雅。
它们不仅是一种时尚装饰,更是一种深受文学熏陶的古典装饰,代表着一种古典含蓄、淡雅、尊贵的美学情怀。
维多利亚风格服饰(Victorian Fashion)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风情,以唯美,高贵,雅致为主旋律大体来说,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一个以烦琐体现优雅高贵的时代吧……我从各个年代的服饰变化角度切入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
男性服装清一色是未经装饰的黑色烟管状服裝;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
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
虽然男人的衣服外在看來简单却需要更复杂的剪裁来使服装线条更为贴近身体线条。
接下来重点介绍女性服饰的演变。
无论英国或西欧,再度流行起蓬松的袖摆如下图:1840年才是有真正的维多利亚风格此时女性的裙子又变得宽大(当然不如18世纪那麼宽) 裙子并不需要刻意填充以使其膨胀,虽然也会显得丰满,但是大体上还是与自然体型相当。
之后衬裙变得很沉重而且不灵活。
先从袖子谈起,维多利亚女性的上衣其实已经具备现代女装的特色长长的窄袖、披肩、封闭式的外衣18世纪洛可可时代的女装,其实是开放式的外套,并且裸露裏头的低胸束腰。
这点在道德观念严密的维多利亚,是非常要不得的。
↑洛可可时代因此你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人们的上衣都是一体成形的罩衫最明显的改变莫过於花纹19世纪流行的风潮,其实把装饰都留给了花边反而在布料染色跟绣花上的功夫,其实比较简约1850年代,19世紀女性服裝的体态轮廓,在50年代为「半球型」这时的洛可可的气息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受到家庭的道德观影响,女人们的衣著色调变得更深,更素雅并且全身色系相当统一。
1850年代,女性采用Hoop Skirt(或称作Crinoline)取代以往又重又热又大又不卫生的衬裙,使得她们的双脚有更多活动的自由,而她们对于這服装上一点小小的改革感到滿足。
这种Hoop Skirt可能会露出女性的双脚,因此她们必须采用The Bloomer Costume內搭的长裤,而且在初期这些裙撑架是以坚固的铁制成的,这种服饰使男性受到惊吓并企图阻止这样的流行继续下去,他们毫不留情的在报纸及公开场合等利用各种方式来嘲笑这种流行趋势。
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
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
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浅析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的相似性洛可可时期是欧洲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的艺术和时尚风格,而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644年到1912年。
这两个时期的女装服饰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性,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浅析。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注重细节的华丽装饰。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经常使用丰富的装饰,如褶皱、蕾丝、刺绣和珠饰等。
同样地,清代女装也注重装饰,通常使用刺绣、绣花、云纹等装饰元素,以展示贵族阶层的身份享受。
这两个时期的女装都强调细致的装饰,给人一种繁华和富丽堂皇的感觉。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有类似的裙子和腰带设计。
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从腰部向下扩展,强调女性的曲线美。
类似地,在清代女装中,裙子也非常宽松,通常有多层裙摆和扩展的腰带,以突出女性的娇小姿态。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还常常使用蝴蝶结作为装饰,而清代女装也经常使用大而华丽的腰带。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在颜色上也存在相似之处。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以浅粉色、淡绿色和蓝色为主,这些颜色都是柔和而优雅的。
而清代女装也偏向使用柔和的色彩,如淡黄色、淡蓝色和淡绿色等,这些颜色都给人一种温柔和娴静的感觉。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追求柔和、轻盈和优雅的色彩搭配。
洛可可时期和清代女装都强调身材的轻盈和曲线。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以蓬松的裙子、紧身的上衣和窄腰为特点,强调女性的优雅和娇小。
而清代女装的裙子也很宽松,扩展的腰带和精致的绣花可以营造出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这些设计都反映了当时对女性体态的追求和赞美。
洛可可时期与中国清代的女装服饰在细节上具有相似之处,如华丽的装饰、类似的裙子和腰带设计、柔和的色彩以及体现女性优雅和曲线美。
这些相似之处反映了两个时期女性服饰的共同特点,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外貌和美的追求。
外国服装史期末考试试题# 外国服装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埃及时期的服装特点是什么?A. 长袍和头巾B. 短裙和束腰C. 长裤和腰带D. 以上都不是2. 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服饰风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紧身衣和宽袖B. 长袍和尖头鞋C. 短上衣和宽松裤D. 以上都不是3. 以下哪个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特点?A. 强调人体线条B. 服装色彩单一C. 男性服装中的紧身裤D. 女性服装中的紧身胸衣4.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简约大方B. 装饰华丽C. 色彩单一D. 线条简单5. 法国大革命时期,服装风格有哪些显著变化?A. 服装更加华丽B. 服装更加简约C. 服装更加繁复D. 服装更加保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罗马帝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2. 描述一下16世纪的西班牙服饰风格。
3. 请列举并简要解释18世纪法国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特点。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女性服装的变化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2. 分析19世纪工业革命对服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服装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特征。
案例:20世纪20年代的“Flapper”风格。
## 五、论文题(共70分)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历史时期,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探讨该时期服装的特点、变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请注意,本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试时应以学校或教师提供的指导为准。
empire服装术语-回复什么是帝国时期的服装术语?帝国时期指的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欧洲历史时期,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帝国统治,该时期对于服装设计与时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帝国时期的服装术语是指在这一时期中使用的特定的服装术语和名称。
这些术语和名称代表着当时的时尚趋势,反映了不同年代和社会阶层人们的衣着风格。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帝国时期服装术语”的问题,详细解释每个术语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1. 马菱裙(Empire Waist Dress)马菱裙是一种帝国时期的女性服装,特点是腰线很高,通常在胸部下方。
这种设计使得女性的腰部显得纤细,并且通过连衣裙自然垂落的松散剪裁,强调了身体的曲线美。
马菱裙成为帝国时期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因为它既舒适又优雅。
2. 邓格尔(Dagging)邓格尔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技巧,在帝国时期,主要用于男子服装上。
这种技巧通过在衣服的底摆和袖口上使用剪裁和装饰,为服装增添了复杂的纹饰和线条。
邓格尔装饰使得男性服装更具有豪华感和时尚感。
3. 梯形裙(Trapeze Dress)梯形裙是20世纪60年代重要的服装款式之一,它的灵感来自于帝国时期的马菱裙。
梯形裙的特点是上宽下窄,呈现出类似梯形的轮廓。
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身材比例,为女性带来了前卫和自由的感觉。
4. 褶皱(Pleating)褶皱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技术,在帝国时期被广泛运用于女性和男性服装上。
褶皱可以通过在衣物的面料上形成聚拢和收拢来实现,通常用于裙摆、领口和袖口等部位。
褶皱装饰可以增加服装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细节和精致工艺的追求。
5. 褶裥(Ruffle)褶裥是一种通过在衣物边缘添加褶皱装饰来增加层次感和华丽感的技术。
在帝国时期,褶裥常常被用于女性服装的领口、袖口和裙摆上。
通过褶裥的装饰,服装的整体造型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展现了女性优雅、柔美和浪漫的一面。
6. 碎花印花(Floral Print)碎花印花是一种以花朵为主题的图案,广泛应用于帝国时期的女性服装设计中。
19~20世纪欧洲女子服饰风格演变简述1870-1890年期间合体连衣裙的普林塞斯(prince ssdre ss),突出特点是臀部突起,这种与上世纪出现过的臀垫巴斯尔相似,都认为是巴斯尔的复活,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巴斯尔时期。
此时与突出臀部相呼应的是要求女子挺胸收腹,为达到这种前挺后翘的外形特征,紧身胸衣仍是不可少的重要服装。
极端的这种追求外形特征就把女性身体侧面轮廓改变成具有S型特点的柔美曲线1890-20世纪初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新艺术运动。
其特点就是否定传统的造型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
服装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能体现曲线美的女装最受欣赏。
女子上身用紧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腰部勒细,背部沿脊背自然下垂至臀部外扩,划出优美的曲线。
连衣裙的袖子为羊腿袖,称作gigo tslee ve。
20世纪初第一阶段:一次世界大战1900-1907服装仍然流行上世纪末S型样式,服装的造型基本相同,紧凑的上身、宽大的裙子、高耸的衣领,强调胸部、臀部突出,小腹平直,夸张的帽子上有复杂而庞大的鸵鸟毛或鹦鹉毛装饰。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式样。
如:紧身胸衣————这个在西方女装舞台上雄霸了300多年的塑身衣具,为塑造女性理想形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以前无疑是这个时期不可缺少的一种时尚。
第二阶段:1907-1914(传统型到现代型女装)把妇女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这阶段女装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其线条趋于直线,在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妇女穿着行为的激烈较量中,女装从丰胸、束腰、翘臀的传统形态向平胸、松腰、束臀的现代形态转变。
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
•
•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
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
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
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
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
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一)古典风格影响的女装
拿破仑时代,女装上其基本造型特点是强调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女装的重叠穿着是这一时期女装的一大特色.女裙为双层裙,内外裙采用异质异色面料,外裙较短,有前开衩以露出内裙为目的.
(二)复古情调的女装
复古情调的女装最大的变化表现在袖子上,袖子加进垫肩,短袖制成灯笼状,长袖做得肥大蓬松,有时袖体上部肥大,下部紧瘦,人们称为"羊腿袖".袖子体积膨大化,袖子造型复杂化.妇女重新用紧身衣和裙撑.腰被紧身衣勒紧,再加上膨大的袖子和向外撑开的裙子,整个服装造型成X型,这是复古风的主要款式特点.
(三)19世纪30--40年代
正是"七月王朝"时期,处于法国路易·菲力普时代,女子服饰向浪漫主义风格迈进日益完善的紧身胸衣增大裙撑围度,再度使裙子变成大钟形.上衣领口线开得更加低,把双肩露出于外面,领口边缘施各种花边和褶裥装饰.袖子膨大至极呈横宽造型,仿佛与先裙呼应,形成30年代左右最流行的造型.
▲手套1830年。
手套是女士们不可缺少的服饰品。
黑色蕾丝和金属做的珠子相配,充满香艳风情。
与此同时,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