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考前增分集训 小题提速练2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7.51 KB
- 文档页数:4
小题提速练(八)(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合题目要求的。
7.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 )A.生石灰B.草木灰C.明矾D.漂白粉C[生石灰的成分为CaO,呈碱性,不会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A项不符合题意;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水溶液呈碱性,不会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B项不符合题意;明矾的成分为KAl(SO4)2·12H2O,其水溶液呈酸性,会使纸张发生酸性腐蚀,C项符合题意;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其水溶液呈碱性,不会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D项不符合题意。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碳碳共价键数目为N AB.1 mol Na2O和Na2O2混合固体中,所含Na+数目为2N AC.1 mol N2与3 mol H2于密闭容器中合成NH3,电子转移数目为6N AD.2.24 L CH4和CH3OH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0.4N AB[乙烯和丙烯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但其最简式均为CH2,1 mol乙烯(28 g)含有2 mol 碳碳键,1 mol丙烯(42 g)含有3 mol碳碳键,所以28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含有的碳碳共价键数目为2N A,A项错误;1 mol Na2O和Na2O2混合固体中,Na+数目为2N A,B项正确;N2和H2合成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与3 mol H2于密闭容器中合成NH3,电子转移数目小于6N A,C项错误;未知温度和压强,无法准确计算氢原子数目,D项错误。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9H11O5B.可以分别与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D.含有苯环的酯类同分异构体有4种B[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及有机物中C、H、O原子成键特点可得,其分子式为C9H12O5,A错误;该有机物含有—COOH和—OH,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 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其褪色,褪色原理不同,C错误;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4,故不存在含有苯环的酯类同分异构体,D错误。
小题提速练(十)(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序号78910111213得分答案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材料制成的物品难降解的是()A.木材造的纸张B.聚氯乙烯制的电话卡C.淀粉做的地膜D.蚕丝织的锦缎B[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容易降解,A项不符合题意;聚氯乙烯难降解,B项符合题意;淀粉容易降解,C项不符合题意;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降解,D项不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右图为某烃的球棍模型,其分子中C—C键的数目为8B.由乙烯制取氯乙烷属于取代反应C.C7H7Cl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D.丙烯腈(CH2===CH—CN)通过加聚反应制得人造羊毛,其成分与天然羊毛相同C[A项,由球棍模型可知该烃是立方烷,分子中含有12个C—C键、8个C—H键,错误;B项,乙烯制取氯乙烷属于加成反应,错误;C项,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说明分子中含有苯环,所以还剩余1个饱和碳原子和1个氯原子,若只含有1个取代基则为—CH2Cl,若含有2个取代基,则为—CH3和—Cl,且2个取代基可位于邻、间、对三种不同的位置,则同分异构体有4种,正确;D项,天然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
]9.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A分别向盛有1 g 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水,前者试管外壁变热,后者无明显变化Na2CO3固体溶于水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B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HSO-3在水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阴极析出精铜电解液中Cu2+浓度保持不变D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溶液中c(Ca2+)·c(CO2-3)<K sp(CaCO3)233明显温度变化说明热效应不明显,A正确;0.1 mol·L-1的NaHSO3溶液显酸性,说明HS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B错误;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阳极产生的Cu2+数目小于阴极消耗的Cu2+数目,导致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逐渐减小,C错误;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aCO3沉淀,故Q c=c(Ca2+)·c(CO2-3)>K sp(CaCO3),D 错误。
第二周 选择题提速练(二)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B .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吸氧腐蚀C .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海水提取镁、溴的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C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A 项正确;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吸氧腐蚀,B 项正确;聚酯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而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 项错误;镁、溴元素在海水中均以化合态存在,从海水中提取镁、溴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项正确。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B .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分子式为C 3H 8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2种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解析:选B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二者的熔、沸点不相同,A 项正确;乙酸分子中含有甲基,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 项错误;分子式为C 3H 8的烷烃是丙烷,丙烷中含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2种,C 项正确;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 项正确。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B .可用稀硝酸鉴别MgI 2、AgNO 3、Na 2CO 3、NaAlO 2四种溶液C .将Mg(OH)2沉淀转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后得到硫酸镁晶体D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解析:选D 烧瓶中液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则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A 正确;MgI 2、AgNO 3、Na 2CO 3、NaAlO 2四种溶液分别与硝酸反应的现象为:溶液为黄色、无明显变化、产生气体、先生成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B 正确;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D 错误。
(限时:15分钟分值:42分)7.(2019安徽淮南二模,1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利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滤渣的成分只有SiO2B.加CaCO3的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C.吸收SO2烟气后的溶液pH将减小D.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的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的量7.A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和稀硫酸混合,发生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SiO2与稀硫酸不反应,调节pH=3.6,加入CaCO3粉末,发生反应CaCO3+2H+===Ca2++CO2↑+H2O,CaSO4为微溶物,故滤渣的成分主要为SiO2、CaSO4,过滤得滤液中含有Al2(SO4)3,SO2和水反应生成的SO2-3易被氧化生成SO2-4。
滤渣的成分主要为SiO2、CaSO4,A项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加CaCO3的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B项正确;吸收SO2烟气后的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C项正确;溶液吸收SO2生成SO2-3,在溶液中SO2-3易被氧化生成SO2-4,故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的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的量,D项正确。
8.(2019河南洛阳二模,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雄黄(As 4S 4)结构如图(),0.5 mol 雄黄含有N A 个S—S 键B .将1 mol NH 4NO 3溶于适量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N AC .标准状况下,33.6 L 二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3N AD .高温下,16.8 g Fe 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8.B 雄黄分子中,白球形成了2个共价键,黑球形成了3个共价键,由于硫原子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可形成2个共价键,As 最外层有5个电子,可形成3个共价键,则白球表示S ,黑球表示As ,根据题图,雄黄分子中不存在S—S 键,A 项错误;将1 mol NH 4NO 3溶于一定浓度的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H +与OH -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NO -3与NH +4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NO -3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NH +4的物质的量为1mol ,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N A ,B 项正确;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C 项错误;16.8 g 铁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而铁和水蒸气反应后变为+83价,故0.3 mol 铁反应后转移0.8N A 个电子,D 项错误。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考前增分集训小题提速练1新人教(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去皮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C.高纯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D.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D [A项,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项,去皮苹果在空气中因氧化变黄,纸张久置变黄是因为无色物质分解恢复原色,二者的原理不同,错误;C项,高纯硅用于制造芯片,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错误;D项,NO、NO2等氮的氧化物会引起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正确。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 mol NO和2 mol O2混合,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原子总数为8NAB.将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C.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4NAA [根据质量守恒,将2 mol NO和2 mol O2混合,无论如何反应,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原子总数为8NA,A项正确;胶体粒子是多个微粒形成的聚合体,将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少于0.01NA,B项错误;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 g时,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C项错误;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水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原子数目大于0.4NA,D项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丙烷也称异丁烷B.蔗糖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D.C3H6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A [2甲基丙烷也称异丁烷,A项正确;蔗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较大,发生了萃取,C项错误;C3H6Cl2有4种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小题提速练(三)(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序号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答案选择题:此题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应用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活性炭漂白B.重铬酸钾检测是否酒驾C.硫酸亚铁作抗氧化剂D.酒精消毒B[活性炭漂白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重铬酸钾氧化乙醇而变色,利用了重铬酸钾的氧化性,B项正确;硫酸亚铁作抗氧化剂是利用物质的复原性,C项错误;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8.以下实验操作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B 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少量NaCl 将混合物固体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 验证稀硝酸能将Fe氧化为Fe3+将稀硝酸参加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响后滴加KSCN溶液C[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H2SO4溶液,应用滴定管量取20.00 mL 0.500 0 mol·L -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至液体的体积为100 mL,A错误;Cl2和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时,生成CO2气体,引入新杂质,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错误;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混合固体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KNO3固体,杂质NaCl那么留在母液中,C正确;稀硝酸与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响为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由于无Fe3+生成,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不能证明稀硝酸能将Fe氧化成Fe3+,应参加足量稀硝酸和少量铁粉,D错误。
小题提速练(六)(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C.天然存在的动植物油脂,大多属于单甘油酯D.乙烯可作水果催熟剂,能促进水果成熟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3H6和C4H8互为同系物B.CH2Cl2有2种同分异构体C.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D.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D[同系物必须是同一类物质,符合通式C n H2n的物质除了单烯烃,还有环烷烃,A错误;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无论哪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经过旋转后,它们的结构依然相同,所以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B错误;苯乙烯可以看成是一个苯基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或一个乙烯基取代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乙烯中所有原子共平面,苯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所以通过单键旋转,苯乙烯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错误;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反应一般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D正确。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1.9N AC.室温下,28.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2N AD.足量Fe与1 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B[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A正确;标准状况下,己烷是液体,不是气体,2.24 L己烷液体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0.1 mol,B错误;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均为CH2,28.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28.0 g 14 g·mol-1=2 mol,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N A,C正确;足量Fe与1 mol Cl2充分反应,应按照Cl2的量来计算转移的电子数,D正确。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化学试题(新高考新教材)热点提速练命题角度1化学与STSE1.(2023·湖北荆州5月冲刺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醋酸钠结晶析出放热,可制作市场“热袋”B.头发主要由角蛋白构成,频繁烫发会对头发造成一定伤害C.味精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现在主要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发酵法生产D.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属于合金,其深埋于地下生锈是发生了析氢腐蚀2.(2023·北京朝阳区二模)中国“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很多高新技术材料。
下列对涉及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心舱的离子推进器使用氙气作为推进剂,氙位于元素周期表0族B.被誉为“百变金刚”的太空机械臂主要成分为铝合金,其强度大于纯铝C.“问天”实验舱使用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砷和镓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D.太阳能电池翼基板采用碳纤维框架和玻璃纤维网,两者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3.(2023·广东大湾区二模)近年来我国科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离不开化学。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天问一号探测器使用新型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的硬度大、熔点低B.战斗机的隐形涂层含石墨烯(石墨的单层结构),12g石墨烯中含有1.5molσ键C.潜水器抗压材料含新型钛合金,基态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D.用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为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葡萄糖是多羟基醛4.(2023·天津河西区二模)近年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
对相关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淀粉是一种多糖B.中国“深海一号”平台成功实现从深海中开采石油等,石油是纯净物C.我国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离子电池的制备,离子电池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以硅树脂为基体的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硅树脂是一种合金材料5.(2023·山西运城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小题提速练(二)(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11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C3A项正确;FeCl3溶液与Cu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用于蚀刻铜制印刷电路板,B项正确;SO2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C项错误;铝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项正确。
]8.下列有机物中符合所属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不含立体异构)( )12A[A分析,第一种碳骨架二氯取代物有6种结构,第二种碳骨架二氯取代物有3种结构,共9种结构。
B项,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可写为C4H9—COOH,丁基有4种结构,共4种结构。
C项,采用分类法,甲酸丙酯有2种结构、乙酸乙酯有1种结构、丙酸甲酯有1种结构,共4种结构。
D 项,当苯环上含有一个侧链(即—C3H7)时,丙基有2种结构;含有两个侧链(甲基和乙基)时,有邻、间、对3种结构;含有三个侧链(三个甲基)时,有连、均、偏3种结构,共8种结构。
]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C2H6O分子中含C—H键数目为0.5N AB.1 L 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H+4数目为0.1N AC.8.4 g NaHCO3和MgCO3混合物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0.1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C[A项,C2H6O分子可能存在两种结构:CH3CH2OH或CH3OCH3,若是前者,1个分子中C—H键数目为5,若是后者,则1个分子中C—H键数目为6,错误;B项,NH+4水解使其数目小于0.1N A,错误;C项,NaHCO3、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4,则8.4 g(即0.1 mol)混合物中含阴离子数目为0.1N A,正确;D项,0.1 mol 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电子,错误。
小题提速练(五)(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生活污水的富营养化B.用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C.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活性炭的还原性D.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3转化为N2,是因为纳米铁粉具有还原性C[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生活污水的富营养化,引起水中藻类植物“疯长”,降低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使大量鱼类死亡,水质变坏,A正确;未经处理的电镀厂废水中含有铜、镍、铬等重金属元素,用于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B正确;臭氧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是利用了臭氧的消毒杀菌作用和活性炭的吸附性,C错误;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3转化为N2,NO-3被还原,是利用了纳米铁粉的还原性,D正确。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为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可加足量生石灰后再蒸馏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乙烯和溴发生了加成反应D.粮食酿造的酒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储存会变得更醇香,是因为生成了酯类物质A[葡萄糖溶液为溶液,不是胶体,故无丁达尔效应,A错误;乙酸能和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和水,而水又能和过量的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酸钙和氢氧化钙均不能挥发,故蒸馏时只有乙醇挥发出来,故可以用加过量的生石灰的方法来除去乙醇中的乙酸,B正确;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故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乙醇在储存的过程中会部分被氧化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故使酒更醇香,D正确。
]9.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 g重水(D2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10N AB.100 ℃时,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2N A个H+C.71 g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 A个电子D.室温下,14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常温常压下,18 g重水(D2O)中所含中子物质的量为18 g20 g/mol×10=9 mol,中子数为9N A,A项错误;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0.1N A个H+,B项错误;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失去2N A个电子,例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1 mol电子,C项错误;N2和CO均是双原子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均是28,因此室温下,14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项正确。
小题提速练(二)
(分值:42分,建议用时:15分钟)
11
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3
剂,A项正确;FeCl3溶液与Cu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用于蚀刻铜制印刷电路板,B项正确;SO2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C项错误;铝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项正确。
]
8.下列有机物中符合所属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不含立体异构)
( )
12
A[A
一移一”分析,第一种碳骨架二氯取代物有6种结构,第二种碳骨架二氯取代物有3种结构,共9种结构。
B项,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可写为C4H9—COOH,丁基有4种结构,共4种结构。
C项,采用分类法,甲酸丙酯有2种结构、乙酸乙酯有1种结构、丙酸甲酯有1种结构,共4种结构。
D项,当苯环上含有一个侧链(即—C3H7)时,丙基有2种结构;含有两个侧链(甲基和乙基)时,有邻、间、对3种结构;含有三个侧链(三个甲基)时,有连、均、偏3种结构,共8种结构。
]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C2H6O分子中含C—H键数目为0.5N A
B.1 L 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H+4数目为0.1N A
C.8.4 g NaHCO3和MgCO3混合物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0.1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C[A项,C2H6O分子可能存在两种结构:CH3CH2OH或CH3OCH3,若是前者,1个分子中C—H 键数目为5,若是后者,则1个分子中C—H键数目为6,错误;B项,NH+4水解使其数目小于0.1N A,错误;C项,NaHCO3、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4,则8.4 g(即0.1 mol)混合物中含阴离子数目为0.1N A,正确;D项,0.1 mol 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电子,错误。
]
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a+、K+、Cl-、ClO-
B.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a+、Mg2+、SO2-4、Br-
C.c-
c+
=1012的溶液中:K+、Na+、NO-3、HCO-3
D.由水电离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H+4、Fe2+、NO-3、SO2-4
B[A项,酸性溶液中Cl-和ClO-发生归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溶液中存在Fe3+,与题给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溶液中c(OH-)=0.1 mol·L-1,HCO-
3不能大量存在;D项,溶液可能呈酸性,此时Fe2+、NO-3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也可能呈碱性,此时NH+4、Fe2+不能大量存在。
]
11.已知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Y、M、N分别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乙为其中两种元素对应的单质。
若X与Y、甲与乙摩尔质量相同,Y与乙均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M>N,沸点N>M
B.简单离子半径:C2->B2->D+>A+
C.A、C、D的常见氧化物相互之间一定能反应
D.D与其他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根据题给信息可知A为H、B为O、C为S、D为Na。
M为H2S,N为H2O,硫化氢相对
分子质量大于水,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硫化氢的沸点低于水,A项正确;电子层结构
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
S2->O2->Na+>H+,B项正确;过氧化氢不能与三氧化硫反应,C项错误;Na能与H形成
NaH、与氧元素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硫元素形成硫化钠,均属于离子化合物,D
项正确。
]
12.AlAg2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由Al电极通过外电路流向Ag2O/Ag电极
B.电池负极附近溶液pH升高
C.正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B[AlAg2O电池中,Al是活泼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Ag2O是金属氧化物,作原电池
的正极,电子由负极(Al电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Ag2O/Ag电极),A正确;电解质溶
液为NaOH/NaAlO2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Al+4OH--
3e-===AlO-2+2H2O,由于消耗OH-,溶液的碱性减弱,则负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B错
误;Ag2O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Ag,则正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
C正确;由于负极(Al电极)直接与NaOH/Na AlO2溶液接触,故负极上还会发生的副反应
为2Al+2NaOH+2H2O===2NaA lO2+3H2↑,D正确。
]
13.25 ℃时,在20.0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入0.10 mol·L-1 NaOH溶液,
溶液pH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CH3COOH电离平衡常数K a=1.0×10-3
B.M点对应的NaOH溶液体积为20.00 mL
C.N点与Q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Q
D .N 点所示溶液中:c (Na +)>c (OH -)>c (CH 3COO -)>c (H +)
C [V (NaOH)=0 mL 时,CH 3COOH 溶液的pH =3,则有c (H +)=10-3
mol·L -1,此时c (CH 3COO -)≈c (H +)=10-3 mol·L -1,c (CH 3COOH)≈
0.10 mol·L -1-10-3 mol·L -1=9.9×10-2 mol·L -1,故25 ℃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 =c 3COO -c +c 3=10-3×10-39.9×10
-2≈1.01×10-5,A 错误。
M 点混合液的pH =7,而V (NaOH)=20.00 mL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 3COONa ,由于CH 3COO -发生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M 点V (NaOH)<20.00 mL ,B 错误。
由于N 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 3COONa ,CH 3COO -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Q 点则为CH 3COONa 与NaOH 的混合液,NaOH 抑制水的电离 。
故N 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Q 点水的电离程度,C 正确。
N 点溶液的pH =8,则有c (OH -)>c (H +);据电荷守恒可得c (H +)+c (Na +)= c (OH -)+c (CH 3COO -),则有c (Na +)>c (CH 3COO -),故N 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 (Na +)>c (CH 3COO -)>c (OH -)>c (H +
),D 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