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赵丽静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习惯的概念,认识到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讲解:(1)讲解习惯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讲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3)讲解如何培养良好习惯,介绍具体方法和步骤。
3. 例题讲解: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并分享培养良好习惯的经验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2. 内容:(1)习惯的概念与重要性(2)良好习惯的重要性(3)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与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良好习惯的认识,以及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2. 答案要点:(1)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与步骤。
(4)个人经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相关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作业设计的思考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1. 深入剖析习惯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本质和影响。
2. 详细阐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说服力。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培养良好习惯的内在动力。
2. 使学生了解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特点,学会辨别并自觉培养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培养良好习惯的内在动力。
教学重点:1. 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特点;2.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习惯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入习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习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生分享自己成功培养良好习惯的经历,引导其他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可行性。
4. 例题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辨别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并分析其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举至少三个需要改进的不良习惯,并思考如何培养相应的好习惯。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克服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2. 内容:(1)习惯的定义与重要性(2)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特点(3)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列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良好习惯,并说明如何培养这些习惯。
2. 答案示例:(1)早睡早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养成按时入睡、早起的习惯。
(2)坚持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半小时。
(3)珍惜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关注身边人的良好习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开展“21天良好习惯养成计划”,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1.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是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习惯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需要引导和纠正。
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良好生活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生活习惯,互相借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实践,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生活实践的操作材料,如衣物、餐具等。
4.准备情境教学的道具和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是如何养成的?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根据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实践,如整理衣物、摆放餐具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
2、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不偏食、不挑食,做一个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健康人。
2、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的好处,保证健康,减少疾病。
二、教学重点了解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那么,你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说一说。
一、吃好对我们成长的重要。
1、一个小调查:你最爱吃的事物有哪些?不爱吃的事物有哪些?使学生懂得怎样搭配饮食更有益健康。
2、使学生懂得怎样进食更合理。
二、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整洁。
1、讨论:怎样才叫做整洁?2、照镜子比一比,你自己整洁吗?3、不攀比,只要穿干净,穿整齐。
三、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看书上面的图,学一学他们的姿势1、请同学表演你平时的坐、立、走。
请同学评论。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学生练习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3、再请同学来表演,同学们评论。
加深认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小结: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自己终生收益。
开学第一课《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的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使自己走向陈功奠定基础,因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让学生能够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呵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明白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二、班会形式: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自己上学期的欠缺与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从而下定决心认真踏实上好本学期的每一次课。
2、实行课堂常规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明白各项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上学时间都有好几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丰富的知识,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是好的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
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我们学得轻松安闲,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讨论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合作讨论: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2)课前预习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A、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见教室内几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呐喊助威。
B.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内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
C、上课前,小红把学习用品预备好,在认真的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电子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在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做得怎样?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课堂上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洪亮:要发乱言,先举手。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习惯的概念,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良习惯,并学会改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习惯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习惯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认真聆听,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2. 讲解:介绍习惯的定义、分类及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3. 例题讲解:分析一组关于良好习惯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良好习惯。
过程细节:教师列举例子,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分享并讨论如何改正不良习惯。
过程细节: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2. 主要内容:习惯的定义与分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不良习惯的改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自己的三个良好习惯和三个不良习惯,并说明如何改正不良习惯。
答案示例:良好习惯:按时作息、锻炼身体、整理书桌。
不良习惯:拖延、吃零食、玩手机。
改正方法:制定时间表,按时完成任务;合理安排饮食,少吃零食;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多做有益身心的活动。
2. 课后拓展:请学生收集关于良好习惯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情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更多关于良好习惯的书籍、文章,拓宽知识面,深化对良好习惯的认识。
小学品德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生活习惯的概念,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整理书包、按时起床、做作业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律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图片、小礼物等。
2. 环境准备:保持教室整洁、开放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场景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你们有什么感受?”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的问题。
Step 2:概念认知(10分钟)1. 通过PPT介绍生活习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习惯是我们日常行为的一种规律和规范。
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良好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好处。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 老师讲解一个学生生活习惯不好的案例,如起床迟到、不按时吃饭等。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这种习惯的坏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Step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列出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如整理书包、按时起床等,写在黑板上。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遵守的好习惯,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要养成这些习惯。
3. 每个小组选取一种习惯,设计一个小活动或游戏来培养这个习惯。
4. 学生进行活动或游戏,通过互动体验感受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
2.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 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展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概念认知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生活习惯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习惯定义,认识到习惯对个人成长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区分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自觉培养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持之以恒地养成良好习惯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习惯定义与重要性,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对比,培养良好习惯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习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习惯对个人成长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习惯定义,让学生解习惯内涵。
(2)分析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重要性。
3. 方法指导:(1)介绍培养良好习惯具体方法,如:制定计划、持之以恒、自我监督等。
(2)举例说明,让学生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良好习惯及养成方法。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分析题目要求。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例题。
6. 随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解答学生疑问,进行针对性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良好习惯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板书设计2. 内容:(1)习惯定义与重要性(2)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对比(3)培养良好习惯方法(4)实践活动:分享良好习惯及养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三个良好习惯,并说明是如何养成。
(2)针对一个不良习惯,制定改进计划,并落实执行。
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列举,无固定答案。
不良习惯:拖延症改进计划:①制定明确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②设定短期目标,逐步克服拖延;③寻求他人监督,增强执行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重要性,并掌握培养良好习惯方法。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六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中关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
2.能够运用弟子规中的规范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坚守规矩的品格。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中有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规定。
2.如何教导幼儿根据弟子规中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实际操作及案例分析。
三、教学准备1.弟子规原文材料。
2.课堂PPT。
3.教学辅助工具:讲台、黑板、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课的内容,帮助他们对《弟子规》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2.提出本次课的主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步:学习弟子规相关内容1.逐段讲解《弟子规》中关于生活习惯的相关规定,如起居、饮食、言谈举止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规范的重要性。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1.分组讨论,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分享个人观点。
2.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步:实际操作1.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学生对《弟子规》中规范的理解。
五、教学反馈1.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他们坚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2.提倡学生互相监督,共同促进良好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表现。
2.寻找教学中不足之处,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是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六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的详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健康之旅赵八中学宋丽娜题目1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又非常密切的关系。
推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从而教育学生做到从小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懂得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定时定量,早睡早起,经常保持正常体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1. 什么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习惯化了的生活行动形式。
人们在其日常生活中总是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生活,这种方式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为适应日常社会生活环境的各种要求,自然而然形成起来的。
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
2.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其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增进其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这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定时定量、早睡早起、经常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
美国卫生学专家经过研究,认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应包括以下几条:(1)每晚睡眠8小时左右;(2)一日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3)每天坚持吃早餐;(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5)适量运动,每周2—3次锻炼活动;(6)不吸烟;(7)少量饮酒。
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做到6项或7项的人比那些只做到3项或3项以下的人,平均寿命要长11年。
对于每个人来说,做到以上7项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去。
3、怎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虽然是在适应社会环境要求下,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活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而有一定的恒定性,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但是,只要你有决心,坚持下去,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建立起来。
如:有的人由于痛感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而下定决心,很快就把吸烟或酗酒的不良习惯给戒除了,并且采用了有规律的生活和经常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而重新精力旺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还有在你受邀请而作客赴宴时,就能自我控制,抗拒各种“诱惑”而不沾烟酒,面对美味佳肴而不暴饮暴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
课前准备:
1、请学生收集有关抽烟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资料;
2、请学生收集有关酗酒的危害和适量饮酒的好处的资料;
3、请学生调查周围的人们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良习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为了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并勇敢地向这些恶习宣战吧!
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
)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
二、具体了解吸烟
1、了解吸烟的危害
(1)课件出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
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
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审判台:列举烟的N条罪状
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你先读课本,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道具: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活动: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
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
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
师小结:吸烟有这么多害处,吸烟真可怕!
(3)了解一支烟中的有毒物质
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谁知道一支烟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出示:
一支烟所含有毒物质及其对身体影响
有毒物质含量危害(易患)
焦油 30毫克慢性支气管炎
尼古丁 3毫克肺气肿
一氧化碳 18毫克冠心病、脑中风
苯并蓖 31毫克胃十二指肠溃疡
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小结:有数据显示: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
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而青少年吸烟后果就更严重了,青少年的抵抗力弱,吸烟会发生短时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对后期有很大的影响。
2、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看来,吸烟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儿童还要学着吸烟呢?(学生谈想法,畅所欲言。
)
总结:青少年吸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好奇模份心理;虚荣心理;夸耀攀比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等等。
出示:
中学生吸烟原因所占比重
自身因素
A、谈过瘾,追求“时髦”与虚荣心40%
B、成绩不理想带来烦恼12%
家庭因素
A、家长经常吸烟带来不良影响8%
B、家庭关系不和睦或缺少父母关爱5%
社会因素
A、多社会不良少年影响被迫参与吸烟25%
B、盲目模仿某电影名人10%
3、知识窗:了解世界无烟日
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5月31日)
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谁知道?
例如:
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
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1999年:戒烟。
口号是“放弃香烟”;
2001年: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2004年: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2006年:烟草吞噬生命。
三、课外延伸。
如果在你的身边有吸烟的人,你会怎么说?
在公交车上,你看见一位大哥哥在吸烟,你会说“……”;
在图书馆,“……”;
当你心情苦闷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支香烟,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四、布置作业。
课下制作一张禁烟的宣传卡片,将它送给身边吸烟的家人或朋友,你也可以把我们今天所了解到得知识说给他们听。
希望他们能改掉这个恶习,还我们一个无烟世界!也希望你能做一个小小禁烟宣传员,随时随地都为禁烟出一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吸烟的危害,谁还记得吸烟的危害。
有谁去调查了身边的吸烟问题。
跟大家说说!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酗酒”和“泡网吧”的危害。
二、酗酒
1、故事引入
在酗酒的危害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个故事。
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 40 分钟会谈。
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
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
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
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
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
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感受)
2、酗酒的危害
其实,酗酒不仅是丢面子的问题,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出示消息)
危害性酗酒成为青少年一大“杀手”
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药品研究院的医学科研人员,则通过对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年龄在15岁至24岁已故青少年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汇总,结果发现,危害性酗酒已经成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这些青少年身亡的最主要“杀手”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2年期间,共有约2600多名年龄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死于因危害性酗酒伤害而引发的身体损伤或病症,比例超过同一时
期同年龄段死亡人数总和的一成半。
简单来说,在那十年中,每六名年仅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因故身亡,其中便有一人是直接或间接死于酒精量的过度摄取。
就这2600多名青少年的最终死亡原因,基本上都集中在危害性酗酒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暴力型冲突及非清醒意识下自杀等几方面。
3、结合课前的资料,学习课文“警示栏”中酗酒的危害,结合自己的资料,填写并谈感受。
4、辨析明理:酒的自述
酗酒有这么多危害,那是不是我们一滴酒都不能沾呢?
“喝酒”和“酗酒”有什么区别呢?假如你是酒,你怎么为自己伸冤呢?
(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
三、上网
1、故事引入
我们也来看个故事:一个优秀学生蜕变的过程
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高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然而,初中一年级时他迷恋上网络游戏,并通过网络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与“朋友”一起偷窃、索要同学的财物。
他母亲发现儿子的劣迹后,有时打他一顿,有时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未能高度重视。
学校老师数次对高某批评教育后,见他仍不思悔改,遂劝其退学。
离校后的高某更加肆无忌惮,与“朋友”频频作案,仅在2002年暑假就结伙盗窃8次。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002年10月高某等人被绳之以法。
你来分析,谈谈感受。
2、上网成瘾的危害
①看录像,(某学生泡网时间过长造成脑瘫)谈感受。
②列举上网成瘾的危害;
③交流:我们班同学的每天上网多长时间?到网上都做什么呢?
3、辩论会
和喝酒一样,“网上学习”和“泡网吧”有什么区别?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四、调查实践
根据课文“小调查”的提示,自主设计调查工具,完成调查。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