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2)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包括莫泊桑的生平和作品。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对名人事迹的学习和模仿。
(3)培养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并积极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2)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作品,理解课文的背景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
(2)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2. 参考资料:关于莫泊桑的生平介绍、莫泊桑的作品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莫泊桑的了解,包括他的生平和作品。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互相帮助理解。
(2)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一起学习和理解。
4. 探究学习:(1)分析课文: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排比、对比等。
(2)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对莫泊桑的评价和看法。
一、教案基本信息《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优秀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以及莫泊桑的生平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问题。
教学重点:1. 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问题。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语句的理解。
2.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以及莫泊桑的生平和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问题。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三、课后作业2. 推荐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加深对莫泊桑以及文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核心段落;(2)能够分析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能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莫泊桑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莫泊桑与其他作家的创作特点及其差异;(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审视莫泊桑及其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莫泊桑的作品风格,体会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2)认识文学创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树立文学创作的信念;(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并背诵《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核心段落;(3)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审视莫泊桑及其作品。
2. 教学难点:(1)莫泊桑作品中人性的复杂性的解读;(2)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跨学科研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莫泊桑的作品,分享自己喜欢的莫泊桑的故事或小说;(2)简要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3)提问:同学们认为,莫泊桑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他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理解其主要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莫泊桑的作品特点及其价值;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莫泊桑作品中的人性描写,分析其复杂性;(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探讨莫泊桑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3)教师点评,引导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plexity of human nature in Maupassant's works.四、作业布置1. 背诵《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核心段落;2.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莫泊桑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能够领会作者对莫泊桑的敬仰之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莫泊桑的敬仰之情。
2.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关键语句和词语。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莫泊桑的敬仰之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莫泊桑的作文,可以是介绍他的生平、作品或者对他的敬仰之情等。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尊重文学的态度。
五、板书设计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热爱文学敬仰莫泊桑追求真理珍惜友谊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尊重文学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 参考资料:关于莫泊桑的生平介绍、作品集、相关评论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莫泊桑作品的朗读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莫泊桑的文学魅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领会并感悟演说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莫泊桑的敬意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演说分析:分析演说中的观点和论据,让学生领会作者对莫泊桑的评价和敬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莫泊桑的评价。
2. 难点:分析演说中的观点和论据,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演说分析。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课文的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莫泊桑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演说分析:分析演说中的观点和论据,让学生领会作者对莫泊桑的评价和敬意。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6.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和演说的要点,强调作者对莫泊桑的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莫泊桑的理解和敬意,以及作文的逻辑性、表达能力和creativity。
七、扩展活动:1. 莫泊桑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莫泊桑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分享其主题、风格和影响。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在莫泊桑葬礼上的人物,表达对其的敬意和评价。
八、课程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为题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知道莫泊桑是谁,以及他在葬礼上所发表的演说内容;
2.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莫泊桑演说中的含义,学会如何使用莫泊桑演说中的句子,以及如何用莫泊桑演说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关于莫泊桑葬礼上演说的资料,如:莫泊桑的照片、演说的视频、演说的文字等;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莫泊桑演说的句子、语法练习题等。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给学生介绍莫泊桑的生平,让学生了解莫泊桑葬礼上演说的背景;
2. 讲解:给学生讲解莫泊桑演说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演说中的重点及含义;
3. 分析:让学生分析演说中的句子,学会如何使用莫泊桑演说
中的句子,以及如何用莫泊桑演说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4. 练习:给学生准备一些语法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莫泊桑演说中的句子;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莫泊桑演说中的内容和含义。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学生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讲解演说中的内容时,学生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的使用演说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本节课。
关于《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梁实秋的演讲技巧和文采;(3)能够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作家对同一对象的演讲风格和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全文;2. 分析并欣赏梁实秋的演讲技巧和文采;3. 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梁实秋的演讲技巧和文采;2. 深入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3. 分析并比较不同作家对同一对象的演讲风格和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 相关资料:莫泊桑的生平介绍、其他作家的相关演讲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莫泊桑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梁实秋会在莫泊桑的葬礼上发表演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3)让学生分析梁实秋的演讲技巧和文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梁实秋的演讲技巧等;(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演讲练习:(1)让学生模仿梁实秋的演讲风格,进行课堂演讲;(2)引导学生注意演讲的语速、语调、情感表达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设计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莫泊桑的葬礼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章节二:作者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成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介绍莫泊桑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和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莫泊桑。
章节三:课文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阅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并分析其主题、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采用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章节四: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莫泊桑的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讨论莫泊桑的作品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章节五: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回顾对莫泊桑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和感受。
六、课文深入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如莫泊桑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的对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课文深层含义。
七、文学鉴赏与批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批评思维,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评价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和文学价值。
八、比较文学研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拓展视野。
教学内容:选取其他作家的作品与莫泊桑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进行比较文学分析报告,分享比较发现。
九、创意写作练习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写作技巧。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3、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自学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3、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相信,通过自学,同学们一定会胜利完成任务。
二、轮流读课文老师:首先请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读错的地方,请随时帮助纠正。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老师适当板书。
如:跻身精湛醒豁晦涩厌腻卷帙寥寥无懈可击学生齐读老师板书的字词两遍。
三、理清层次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分层次;老师巡视。
交流明确:一(1)向莫泊桑致敬。
二(2~3)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回忆初识莫泊桑,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
三(4~5)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对莫泊桑文学作品的评价,对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评价。
四(6)称颂莫泊桑“永生”。
四、深入理解1、自学指导默读课文,认真思考:(1)作者演讲开始时为什么要“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更坚实的光荣。
”这“光荣”指的是什么?回答上述问题后说说文章首尾的内在联系。
(2)莫泊桑写的是小说,但文章指出“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
”这该怎么理解?“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是什么意思?六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估计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有困难,安排学生讨论。
4、交流:关于一:“同行”是一般的关系,而“战友、兄长、朋友”是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一方面是事实,另一方面,是为了抒发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为演讲的展开奠定强有力的感情基调。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够理解并解释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对文本进行逐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语言学习: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模仿、改写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莫泊桑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 文本分析:逐段解析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语言学习: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模仿、改写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人生意义的短文。
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莫泊桑的葬礼演说,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启发。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其他文学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的异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加深对莫泊桑及其文学风格的理解。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导学案设计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日期 5.21 课题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主备周美桃教材说明
学习目标1、把握文中生字词,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激情朗读,体会作者对莫泊桑的崇高敬意和无比痛惜。
3、学习演说辞的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重点难点1、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3、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备注
课前自主预习: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阅有关莫泊桑和左拉的资料。
一、新课导入
以介绍莫泊桑、左拉及其亲密关系导入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
他的文学导师是著名作家福楼拜。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
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主
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作者简介:
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
芽》。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
本文是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
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
说。
二、温故互查
1、给加粗字注音:
跻(jī)身精湛(zhàn)醒豁(huó) 重荷(hè)
寥寥(liáo liáo)卷帙(zhì)浩繁无懈(xiè)可击
2、解释下来词语: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下车伊始:原指官吏初到任所,这里指刚步入文坛。
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法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醒豁:意思表达得清楚遵循。
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
这里比喻
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多。
卷帙,书籍。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攻击。
懈,漏洞。
三、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
(二)合作探究
1、第1段是演讲的开头,作者一上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向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炽烈的痛惜深切的缅怀。
】
2、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追忆莫泊桑的?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哪些事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从这些语句中透露出他对死者莫泊桑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忆初识莫泊桑(外貌、神态、品质、睿智、性格特征、身体)回顾莫泊桑成名经过(羊脂球-高产、稳产)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神态、品质、睿智、性格、身体等细节,对密友的强烈缅怀,对英才早逝的痛惜。
】
3、死者已矣,活着的总是要给他们的一生给予评价。
左拉又是如何对莫泊桑进行评价的?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有那些?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莫泊桑的作品是“明晰”、“清澈” 、“面包”;在褒贬对比中高度评价“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是“交口相传”。
】
4、演讲辞结尾,左拉这种强调了什么?从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的是他对英年早逝的莫泊桑的怀有怎样的情感?听了佐拉的演讲辞,你觉得莫泊桑真的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吗?
教师引导明确:
【强调“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热烈地赞扬之情。
】小结:
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四、巩固训练
1、请用直线将左右两栏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莫泊桑《战争和和平》
福楼拜《萌芽》
左拉《着脂球》
托尔斯泰《包法利夫人》
2、下边的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逐一订正
洗耳共听片言只语血气方钢下车一始故弄玄虚感慨良深
栩栩如生心旷神怡万籁俱寂如火如茶差强人意征服人心错别字
改正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⑴—3题。
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
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
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多页。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卷帙浩繁()忧虑不安()规模庞大()寥寥几页()
⑵解释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卷帙浩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流传后世”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A. 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
B.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
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⑴你认为在文学的大门里,你会学到什么内容?请简要谈谈。
⑵在A句中,左拉将莫泊桑的小说比做“喜剧”“窗口,你还能将它比做什么?并说说理由。
六、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