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件(王幼龙第四版)第四章——轴测图练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0
2024年《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视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第四章,主题为“视图”。
详细内容包括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画法,重点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后视图以及斜视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图的基本概念,了解视图在机械制图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学会绘制各类视图,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机械零件的制图中。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制图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类视图的画法及其应用场景。
难点:斜视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在实际制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板书用粉笔、尺子、圆规、三角板等。
学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零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物体,从而引出视图的概念。
2. 理论讲解:a. 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b. 各类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a. 以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为例,演示如何绘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基本视图。
b. 以一个复杂的机械零件为例,讲解斜视图的画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视图画法,独立完成一个机械零件的视图绘制。
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交换练习,互相评价、讨论,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各类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解答步骤及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的视图知识,绘制一个简单机械零件的视图。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绘制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制图方法,如剖面图、装配图等,提高制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机械加工车间,了解实际机械零件的制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4章-轴测图电子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5)[课题编号]15-4①[课题名称]轴测图(一)(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熟知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根据平面立体的视图画出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引导学生以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为基点,多看多画,努力开拓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通过轴测图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教学重点]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分析]对轴测投影基本投影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分析学生]轴测图富立体感,直观、美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段的积累,具备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基础,理论学习没有大的障碍。
在作图步骤和作图的规范程度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异,关键在于对平行投影特性的理解和学习习惯上加以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简述球的投影分析和表面求点的方法;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3、预习检测:什么是轴测图?轴测图是采用什么投影法获得的?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能将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
但因这种图样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不能直接显现机件或部件立体效果。
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说明零部件形状,表达设计意图、产品包装等,在工程上作为辅助图样使用。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课题名称】绪论;制图的基本规定(一)图纸与比例、字体与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二、能力目标1.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看图和画图的能力;2.具有正确认知和选用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的能力,能识别图形中的图线。
三、素质目标培养严格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技术标准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工程素质。
四、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并能掌握使用;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并会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难点分析】比例的规定,图线的应用【分析学生】1.学生初学空间概念和想像力较薄弱;未接触过机械工厂和机械生产,缺少机械零件、部件的知识。
2.刚入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态度是端正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后,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个别学生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
3.机械制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网络演示,讲授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从家俱、建筑物、机械等的制造实践举例,引出要学会阅读和绘制图样(工程界的共同语言),讲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新课教学(70分钟)1.机械制图的性质、特色、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20分钟)。
教师演示网络课程的课程说明,重点讲解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时,注意向学生设问,是否听明白,有何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2.图纸幅面和格式(20分钟)教师讲解,并演示: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