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EGDS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及诺扬与其余镇痛药对比区别参照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44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镇痛药物配伍优化研究贵春梅;黄绍华;陈智峰;李俊蓉;龚芳;洪斌;粟蕾【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镇痛药物的理想配伍方案.方法:选取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镇痛干预,且均给予常规药物,此外,3组患者均分别配伍布托啡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对比循环指标、呼吸指标、镇静镇痛评分变化、镇静镇痛药物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给药前和给药30min后收缩压、乳酸和血氧饱和度本组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减慢(P<0.05).给药30min后C组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给药30min后3组RAS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给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静镇痛药物费用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且B组镇静镇痛药物费用明显高于A组(P<0.05);C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镇痛药物的配伍上布托啡诺、地佐辛和舒芬太尼都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存在呼吸抑制及腹胀等不良影响,但镇痛费用最低.布托啡诺与地佐辛不良反应少,地佐辛镇痛费用高.【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4【总页数】3页(P2126-2128)【关键词】机械通气;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镇痛;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安全性【作者】贵春梅;黄绍华;陈智峰;李俊蓉;龚芳;洪斌;粟蕾【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机械通气患者常常因为身体疼痛、内心焦虑、情绪紧张等,不能很好地配合ICU的各种治疗,往往出现人机对抗、意外脱管、呼吸及循环不稳定等严重后果[1]。
酒石酸布托啡诺(诺扬)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姜华;左云霞;周齐鸣【期刊名称】《现代预防医学》【年(卷),期】2008(35)18【摘要】[目的]评价新型镇痛药诺扬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45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诺扬组1mg静脉滴注,芬太尼组50μg静脉滴注,空白对照组。
观察静脉给药前,给药后0,5,10,15,30min时镇痛,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频率。
术后1,2,3,4h镇痛评分(VAS),使用杜冷丁人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使用诺扬或芬太尼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P=0.001),镇静评分升高(P=0.006)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P=0.02)。
诺扬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恢复室内诺扬组需追加止痛药的患者人数低于芬太尼组(13%vs33%,P﹥0.05),术后使用杜冷丁的人数低于芬太尼组(0vs13%,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空白对照组患者的杜冷丁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诺扬组和芬太尼组(P﹤0.05)。
[结论]腹腔镜术后病人按常规临床剂量使用诺扬镇痛能有效缓减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诺扬临床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镇痛维持时间较长。
【总页数】3页(P3658-3660)【关键词】诺扬;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随机对照研究【作者】姜华;左云霞;周齐鸣【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相关文献】1.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观察 [J], 张月玲;林孟兰;郭玉琴2.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观察 [J], 张月玲;林孟兰;郭玉琴3.酒石酸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比较 [J], 齐孟娜4.酒石酸布托啡诺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J], 熊璐;沈伟;夏向锋;张士民;吴华斌;朱军5.酒石酸布托啡诺和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比较 [J], 陈菲;赵光瑜;王忠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托啡诺或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对比观察》篇一一、引言痛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病症,常与多种医疗操作及疾病过程相关。
近年来,瑞芬太尼作为常用的止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引发痛觉过敏现象,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组合以减轻或避免此现象成为研究的热点。
布托啡诺、地佐辛和右美托咪定作为镇痛药物,常被用于复合治疗以缓解疼痛。
本文旨在对比观察布托啡诺与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名因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需要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三组,分别为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及瑞芬太尼对照组。
2. 药物及给药方式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分别与右美托咪定进行复合,按照标准剂量进行静脉注射。
对照组则仅使用瑞芬太尼。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及程度,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三、结果1. 痛觉过敏发生率及程度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在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及程度上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对照组(P<0.05)。
其中,布托啡诺组的疗效略优于地佐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镇痛效果两组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
其中,布托啡诺组在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地佐辛组则在长时间内维持较好的镇痛效果。
3. 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两组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稳定。
与瑞芬太尼组相比,两组药物复合组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降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及程度,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其中,布托啡诺组的镇痛效果在术后早期更为显著,而地佐辛组则能长时间内维持较好的镇痛效果。
《布托啡诺或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对比观察》篇一一、引言在临床麻醉与镇痛治疗中,瑞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常用于手术及术后镇痛。
然而,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痛觉过敏等不良反应,这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
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临床医生常采用布托啡诺、地佐辛等镇痛药物与右美托咪定等镇静药物进行复合治疗。
本文旨在对比观察布托啡诺与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治疗效果。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选取了需要进行手术并接受瑞芬太尼镇痛治疗的患者共计XX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布托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地佐组)以及仅瑞芬太尼治疗的对照组。
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进行详细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观察记录。
三、结果1. 疼痛程度对比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布托组和地佐组在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治疗结束后,布托组和地佐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但布托组在减轻程度上略优于地佐组。
2. 痛觉过敏对比在观察痛觉过敏方面,我们发现对照组出现痛觉过敏的患者比例较高,而布托组和地佐组出现痛觉过敏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
其中,布托组在预防和治疗痛觉过敏方面的效果略好于地佐组。
3. 不良反应对比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等。
其中,布托组和地佐组由于添加了镇静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仅使用瑞芬太尼的对照组。
然而,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程度差异并不显著。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减轻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和痛觉过敏。
然而,在疼痛缓解和预防痛觉过敏方面,布托组略优于地佐组。
这可能与两种药物的镇痛机制和药效动力学特点有关。
此外,虽然布托组和地佐组添加了镇静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略有增加,但整体上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五、结论综上所述,布托啡诺和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减轻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和痛觉过敏。
《布托啡诺或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对比观察》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的进步,镇痛治疗在临床上的地位愈发重要。
其中,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癌症治疗后的镇痛管理中。
然而,在使用瑞芬太尼时,疼痛感减弱的同时也会出现一种叫做痛觉过敏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预后效果。
为此,越来越多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被尝试用以对抗这一现象。
其中,布托啡诺、地佐辛以及右美托咪定三种药物,在治疗痛觉过敏中显现出一定疗效。
本篇文章将对这三种药物复合使用时,对于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使用布托啡诺、地佐辛及两者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情况下,观察其与瑞芬太尼在减轻或控制痛觉过敏的效果。
研究选择在医院的麻醉和镇痛管理部,并选用了相同的治疗指征的病人,排除其它复杂影响因素,使得观察数据更准确有效。
三、药物简介及工作原理(一)布托啡诺布托啡诺是一种局部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它能够抑制疼痛的传导和感知,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地佐辛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来达到镇痛效果。
其优点在于不抑制呼吸中枢,且无成瘾性。
(三)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镇静和镇痛效果。
(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然而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痛觉过敏的现象。
痛觉过敏主要表现为患者对原本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变得敏感,甚至轻微触碰都会引起疼痛感。
四、方法与材料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布托啡诺组、地佐辛组、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组。
每组患者均接受瑞芬太尼治疗,并观察其痛觉过敏的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疼痛评分、痛觉过敏的发生率以及需要额外镇痛药物的次数等。
五、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1. 布托啡诺组和地佐辛组在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显著。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专家小组意见讨论稿目录一、 疼痛的危害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二、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的药理学基础三、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推荐用药方案四、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临床应用常见副作用及处理五、 几类特殊人群该如何使用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一、疼痛的危害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急性疼痛,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研究表明小至腹肌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高达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二、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的药理学基础诺扬,通用名: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国际上一般认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的镇痛作用排序为:纳布啡>布托啡诺>喷他佐辛>地佐辛>丙烯吗啡。
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主要作用κ受体,对δ受体有作用不明显,对μ受体具有激动拮抗的双重作用,对三种受体的激动作用强度为,25:4:1 。
由于它对阿片受体的这种独特作用,因此其具有以下的特点:1、在具有阿片类药物的良好镇痛作用的同时,几乎没有呼吸抑制;2、很少引起胃肠活动减少和平滑肌痉挛;3、不会引起皮肤瘙痒4、很少引起尿潴留的发生;5、躯体体依赖性极低,在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中仅为二类精神药品。
目前在临床上诺扬(酒石酸布托啡诺)广泛应用于静脉自控镇痛、术前镇痛、术中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一些短小手术辅助镇痛等领域。
诺扬与曲马多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余翠娥;梁君荣;钟慧【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年(卷),期】2009(000)012【摘要】目的:探讨诺扬与曲马多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病人ASAⅡ-Ⅲ级,年龄18—55岁,随机将40例病人分为N组(Ⅰ组诺扬组:n=20):诺扬10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和Q组(Ⅱ组曲马多组:11=20):曲马多1g、枢丹8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
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持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1ml,锁定时间60min)。
结果:诺扬组与曲马多组相比镇痛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5);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均有显著差异(P〈0.01)。
两组病人均无呼吸抑制发生。
结论:诺扬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240-241)【作者】余翠娥;梁君荣;钟慧【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332400;四川攀钢总医院,617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3【相关文献】1.地佐辛与曲马多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朱发龙2.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陈潭;刘景和3.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应用于妇科术后静脉镇痛临床效果比较 [J], 杨雪峰;宋杰4.诺扬与芬太尼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宫建国5.诺扬与曲马多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余翠娥;梁君荣;钟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国内外镇痛镇静指南理念的进展(全文)2020年国内外镇痛镇静指南理念的进展(全文)2018年XXX(SCCM)发布了新版的《ICU成年患者疼痛、躁动/镇静、谵妄、制动及睡眠障碍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PADIS指南),同时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eCASH)镇静治疗原则[2],2018年XXX更新修订并发布了《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第二版)[3],2019年XXX、XXX 儿科学组和XXX也更新修订并发表《中国儿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儿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4]。
在这些新的指南中,一些新的理念逐渐行成,本文围绕这些新的指南做一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1镇痛镇痛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所有指南突出了镇痛治疗的重要性,强调镇痛治疗是镇静治疗的基础。
在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患儿产生焦虑躁动及疼痛的原因,实行镇痛为基础的镇静,只有充分镇痛后,才能达到理想镇静目标[1,3,4]。
新指南强调了疼痛的预防,对一些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宜预防性镇痛,镇痛治疗前后应动态连续评估疼痛的程度及其变化,调整镇痛治疗。
儿童2018版新共识增加了镇痛药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在PICU的应用推荐[4]。
2镇静新版指南没有自觉强调"浅镇静"问题,提出了方针指导的镇静,建议按照患儿特点及其器官功能状态个体化选择镇静方针,并按照所评估的镇静状态随时调整镇静深度,即"动态评估,动态调整"[1,3]。
理想的镇痛镇静应该是建立在对患儿进行全面和动态评估的基础上,以目标指导、与疾病种类以及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精准化镇痛镇静。
成人精准化镇痛镇静已经以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指标决定镇痛镇静目标,但儿童精准化镇痛镇静尚停留在理念的发展中,目前仍无具体评价指标[4]。
儿童2018版新共识增加了镇静药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在PICU的应用推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