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常见心律失常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发生梗塞后随着梗塞时间的推移及梗塞部位缺血程度的不同 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梗(无Q波心梗,非穿壁性心梗) 心电图表现: ST-T衍变 A、ST下降 B、T倒 C、无 异常Q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诊断标准 v1至v3导联ST段抬高≧0.2mv 其他导联(AVR除外)ST段抬高≧0.1mv 需在两个相邻的导联出现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征: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群后, P-R间期缩短,继之又延长,周而复始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征:
P-R间期固定,P波呈比例脱 落,下传的QRS波群正常。
Ⅲ°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
特征:
1.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 2.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时间 关系(P-R间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P-P间 期<R-R间期) 4.QRS波群正常(提示心室起 搏点在房室交界区)
房性早搏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提前出现的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其前无提前的P波 2.呈二联律
透壁/非透壁(心内膜下)
Q-波/非Q波 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
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非Q波型 心肌梗死
Q波型 心肌梗死
非Q波型 心肌梗死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的意义
基层医院普及,典型患者可以实时做出诊断, 因此是心梗极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联 合症状,单独敏感性约50%; 对梗死相关冠脉的确定; 心肌梗死后判断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心肌再梗死的诊断和鉴别; 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无创评判指标;
心房颤动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连续三个以上的室早
QRS宽大畸形,常超过0.12秒
心室率为100~250次/分,节律规则
P波与QRS无关系(室房分离)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确诊室速的重要依
据)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时: 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 形态、间距较一致的大扑动波,频率为 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时: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 形态、间距不等的颤动波,频率为200~500 次/分。 室扑、室颤是极严重的心律失常,常为临 终前表现。

谢!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的 心电图诊断
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因粥样斑块的破 裂、出血和/或冠脉严重痉挛在短时间内突然加 重引发冠脉血流的严重障碍,最终导致该血管 灌注范围内的心肌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等一 系列病理改变。
心肌梗死分类的演变
80年代以前
80-90年代 90年代以后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心房扑动和颤动的治疗原则
①控制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②恢复窦性心律,减少复发。 ③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 大小、间隔相等的F 波(或称锯齿波).频 率为250~400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 4:1,心室律不整齐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频率为100~160次/分。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折返
房室旁路分显性旁路(前传、逆传功能)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隐匿性旁路(仅具有逆传功能)。可分为顺
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0%)和逆向性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频率 <60次/分。 常伴有窦性心 律不齐。
窦性停搏
特征: 在规律的窦性P-P中,
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
波(常>2秒),长的PP与短的P-P不成倍数
关系
Ⅰ度AVB
特征: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 有关),一般>0.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