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3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2例临床整体护理摘要】目的:对整体护理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整体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32例患者中,13例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14例需由他人帮助进行自理,3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
结论:临床整体护理措施应用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护理中,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预后,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整体护理;护理效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指基底动脉尖部位有闭塞、缺血等表现,其直接导致小脑、中脑、丘脑以及枕叶等在血液供应上难以保证,由此产生的损害表现便为综合征。
由于该疾病发病较为凶险,预后效果差,若未能及时控制治疗,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患者治疗中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预后的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回顾分析,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2.4±3.2)岁,病程7~32d,平均(19.4±2.6)d。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影像学检查,MRI检查结果显示,有梗死症状存在于内囊后肢、枕叶、小脑、脑桥上部、中脑以及丘脑处。
32例患者,临床症状以肢体瘫痪、瞳孔变化异常、意识障碍以及头晕等为主,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各19例、10例、3例。
1.2方法32例患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几方面。
(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协助患者进行个人清洁卫生控制,如口腔护理,可在进食后以生理盐水、温开水漱口。
或在皮肤护理方面,需协助患者翻身,保持每2h一次,对于骨突出给予棉圈保护,同时注意在床单、衣物上保持干燥。
若患者需行导尿术,应注意每周1次更换引流袋,每2周1次更换尿管。
护理时还需对患者瞳孔变化、血压变化、呼吸情况、意识状态等进行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56例,均给予吸氧、营养支持、抗凝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并辅以一般护理与并发展护理措施,对治疗与护理后患者治疗与预后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影像学检查下,MRI与DSI结果均显示患者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并发症,经过治疗与护理,18例治愈,35例好转,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
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治疗中需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与预后达到最佳,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治疗;护理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被称之为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围绕基底动脉顶端,在2cm直径范围内有5条血管交叉,该范围内出现的动脉闭塞成为临床综合征出现的主要原因。
该综合征的出现,使小脑上部、丘脑以及中脑等血液供应无法保证,对预后将带来极大影响,若未能及时控制治疗,很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并发症治疗的同时,做好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
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52~73岁,平均(64.5±3.6)岁。
临床诊断,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的分别为23例、19例、10例、6例,均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眩晕、意识障碍、神志模糊、四肢瘫痪等为主。
1.2方法1.2.1一般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抗凝治疗、应用脱水剂等,同时行一般护理措施,根据医嘱帮助患者进行血压控制,氧气吸入,并及时做好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另外,护理中也要求帮助患者叩背、翻身等,降低压疮出现的可能性,若患者昏迷症状严重或吞咽困难,可给予鼻饲流质等[1]。
2018年第4卷第6期Vol.4, No. 6, 2018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81 %DOI: 10.11997/nitcwm.201806054 •护理个案•1例重症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王慧,金瑞华(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本研究回顾了 1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并发症护理。
早期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脑梗死;缺血;血压;心肌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8)06-0181-04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top of thebasilar syndrome: with a case reportWANG Hui,JIN Ruihua(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1)ABSTRACT:The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refers to a special type of cerebrovasculardisease n the vertebral and basilar artery region,leading to poor prognosis and h This paper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one patient with TOBS.During treatment,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safety,psychological status,medication,dietary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KEY WORDS:the top of basilar artery;cerebral infarction;ischemia;blood pressure;myocardium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指病变范围累 及至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 m内的5条血 管交叉的区域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动脉血管的闭 塞,从而引起脑内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
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左心室病变、心力衰竭和猝死等症状。
作为护士,我参与了近期一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护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快,病情恶化迅速。
我所接触的患者,入院时只是有些心悸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在数小时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和低血压。
因此,及早的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严重,需要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心力衰竭是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水肿等症状。
在护理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卧床休息、留置导尿等,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再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较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
在护理中,我们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情况,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心律失常的风险,告知他们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饮食不规律等,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最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这种疾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护理中,我们要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干预心力衰竭症状、监测心律失常的风险以及提供心理护理支持等。
通过这次护理经验,我不仅提高了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我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人的护理查房内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参加人员:病区全体护士查房时间:2013年01月31日主查人:总责任护士A护士:病情介绍患者,女性,66岁,因急起意识不清2天入院。
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入院查体:嗜睡,问话可答,言语尚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 T37.6℃,P68次/分,R18次/分,BP132/72mmHg,心率68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粗。
四肢肌张力偏低,左侧肢体肌力4°+,右侧肢体肌力4°,入院后医嘱予心电监护,主要治疗:1,脱水剂、利尿剂(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 2改善循环,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银杏达莫、康容) 3清除大脑自由基(易达生)4抗凝(拜阿斯匹林)。
入院后一小时患者出现昏迷,医嘱病危,急查血常规和生化九项示中性粒细胞高,血钾低,立即加大脱水剂量,雾化吸入,补钾治疗并予奥西康、硫糖铝保护胃粘膜,留置胃管和尿管,记24小时出入量。
因患者脑梗死面积大,予降温毯使用。
经过治疗,患者意识转清。
11日11:00患者出现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存在,查血电解质示血钠和血氯高,医嘱将脱水剂减量,减少生理盐水使用。
但是患者意识障碍仍进行性加重,至13日1:00再次昏迷并逐渐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伴有呕吐,但是未见咖啡色液体,体温逐渐升高,最高时达40.2℃,呼吸道痰液增多,呈黄脓痰,呼吸节律不齐,出现叹息样呼吸,血氧饱和度下降,最低时为88%。
医嘱再次加大脱水剂剂量,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予口咽通气道使用,及时吸痰,加强翻身扣背,继续予降温毯使用。
14日患者出现腹泻,黄绿色稀便,医嘱予培菲康、米雅等调节肠道菌群。
15日患者神志转清,体温下降, 16日停用降温毯。
27日患者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呼吸道痰液稀薄,减少。
小便可以自解,拔除尿管。
21日患者能由口进食,未见呛咳。
拔除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