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同步培优:大数的认识和四舍五入
- 格式:doc
- 大小:762.02 KB
- 文档页数:7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复习与提高●加法和减法(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与除法(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分数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一部分数的运算一.直接写出得数。
30×60= 24×5= 100÷30= 960÷24=405÷5= 97-79= 4×250= 78×12-782=92+72-28= 55+125= 450÷150= 6×9÷69=二.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604×75=5600×65=*6480÷31=三.求□里的数□-147=147 1000-□=639 680÷□=12 □÷13=13 642=□+356 75×□=0 四.递等式计算450+24×(37-28)(164+246)×(75-56)717÷3×5 4×(612÷6)五.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126,与另一个加数相加的和为789,求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是120,差是被减数的一半,减数是多少?(3)一个因数是96,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为768,求另一个因数。
第二部分概念部分一.填空题1.计算814÷19时,可以把19看作()来试商。
2.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84=84÷21103×4=()-2994.花店有615支花,如果每次用28支花制作花篮,能做( )个花篮,还余( )支花。
四舍五入法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18.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一直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
整十万数……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观察各数在数射线上的位置,写出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
2.利用知识的迁移,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
它的近似数。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利用第二册教材中“相邻的整十数”的铺垫衔接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
让学生体验到前一个整万数是用去尾法凑整的结果;后一个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整的结果;相邻的整万数是用四舍五入法凑整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数射线这一直观的图示体现数与相邻的整万数或整十万数的关系。
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先在脑海中有个表象,对于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接着利用知识的迁移,先分级,再观察尾数的首位,决定究竟是四舍还是五入。
最后生成新知。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沪教版(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一、单元分析:本章包括“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从克到吨”、“从毫升到升”六个小内容。
“大数的认识”是在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
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较好的切入点,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大数的认识”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
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四舍五入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相邻的整十(百、千)数”和“邻近的整十(百、千)数”的基础上,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对大数进行近似处理;“平方千米”、“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从克到吨”、“从毫升到升”这些内容主要介绍了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以及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新的重量单位——吨以及各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容积单位——毫升和升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5.知道表示较重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作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6.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
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
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第一课时)》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及作用。
2.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处理数值。
3.能够将较长的数值按照指定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2.教具:教师课件、黑板、粉笔。
3.学具:学生教材、练习题册。
4.辅助器材: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知,例如: - 当我们去商店购买物品时,有时商家会对价格进行“四舍五入”,你们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 - 如果你去买一件衣服,价格是29.9元,商家会怎样处理这个价格呢?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发学生对“四舍五入”的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第一步:引出“四舍五入”的概念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的概念,即当一个数值的小数部分小于5时,舍去;大于等于5时,进位。
同时,解释“四舍五入”的作用,即使数值更准确。
第二步:运用“四舍五入”法处理数值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处理数值。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值,要求学生将其按照指定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第三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家的房租是每月2800元,你的父母收入是每月6000元,他们应该用多少个完整的月收入来支付房租?请使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3. 拓展运用教师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运用。
例如,提供一些较长的数值,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强调“四舍五入”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四、课堂练习1.将下列数值按照指定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并写出结果。
•123.456,保留两位小数。
•89.994,保留整数。
• 1.2345678,保留四位小数。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第二课时)》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应用方法;3.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对数值进行近似计算。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情景来导入四舍五入法的概念,例如:小明去购买一件商品,商品价格为23.67元,但他只有20元的钱,他应该如何计算出还需支付多少钱?步骤二:讲解四舍五入法(10分钟)1.解释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近似计算方法,它主要用于简化复杂的数值计算,使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2.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当需要近似计算的数值的个位数大于等于5时,向前一位进位,并将后面的数字舍去;当个位数小于5时,直接舍去后面的数字。
例如:将23.67近似计算为24,将23.21近似计算为23。
步骤三:示例演练(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四舍五入法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技巧。
示例一:将37.58近似计算为整数。
解答:个位数为8,大于等于5,所以向前一位进位,即37.58近似计算为38。
示例二:将27.34近似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
解答:个位数为4,小于5,所以直接舍去后面的数字,即27.34近似计算为27.3。
步骤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同时进行讨论和答疑。
鼓励学生在纸上列竖式进行计算,加深理解和提高计算准确性。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一道拓展应用题,以深化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和应用。
拓展应用题:小明要参加一个比赛,他的预赛成绩是79.68分,要求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小明该获得几分才能进入决赛?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四舍五入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中的一节关于四舍五入法的课程。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第三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小数的近似数求法,以及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难点在于如何让同学们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四舍五入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四舍五入法,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计算器、小数点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2元,他想买一本书,这本书的价格是3.5元,请问小明够不够钱?”2. 讲解四舍五入法:我会通过PPT展示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配合小数点模型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同学们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同学们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四舍五入法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提示。
七、作业设计答案:3.24近似到最近的十分位是3.2,2.76近似到最近的十分位是2.8,4.55近似到最近的十分位是4.6。
答案:3.56近似到最近的百分位是3.6,2.89近似到最近的百分位是2.9,4.12近似到最近的百分位是4.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看同学们对四舍五入法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