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出课堂

走出课堂

走出课堂

走出课堂,开拓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游戏等。

在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用来引导学生“怎么做”。例如:在《手拉手、情谊深》一课结束后,同学一致提议进行一次捐助我们身边贫困同学的活动。于是,学生自己组织,到各个班去调查贫困学生情况并统计人数,把捐赠的学具整理好,并进行登记。最后将学具分发到各班。这次活动后,老师和家长们都感到学生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又例如:讲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多读好书》这一课后,我带学生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并把阅读的好书填写在表格当中,或者写出札记和读后感。我们还召开了“和好书交朋友”读书朗诵会,在学生中再次掀起读书热潮。

走近专家感受课堂精彩

走近专家,感受课堂精彩 —————昭通听课心得 威宁县第二小学李冬梅 2015年4月18—1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昭通市昭阳区第四小学开展的全国新课改名校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谢家湾小学经典教学模式暨小学语文、数学创新优质课堂现场观摩活动。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来自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的特级教师孙贵合上了展示课:《因数和倍数》课后作了《巧设练习让课堂更具实效》的专题讲座,昆明市五华区虹山小学的高级教师袁明勇上了展示课《规则的多边形》并作了《静静的等待花开》的专题讲座,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于颖上了展示课《游戏》,并作了专题讲座《“自主课堂”应有的表征及策略》。三位专家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展示课中三位专家饱满的情感、生动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学生有序的探究、即兴的表达、聪明的才智,课堂巧妙的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无不让听课教师为之信服、为之陶醉、为之赞誉。 特别是孙贵合老师上的《因数和倍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

“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从每位专家的展示课和专题讲座中我领略到每个专家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专家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教学专家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专家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专家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专家,学习专家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专家的差距。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让课堂成为学生课堂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体性;质疑精神;有效性 最近,听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雷雨》《蝶恋花》和《作为偶像》等四节课,很有感触,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这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堂中讨论的问题都是来源于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质疑精神。这样的课堂就不至于死板和低效。比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中,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出示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爱斯梅拉达是个怎样的姑娘?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为什么会给绑架自己的伽西莫多送水?她微笑着送水为什么又“惊恐地把手缩了回去”?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参与、思考,得出答案。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最后的答案,也是来自学生,而课堂,是学生质疑探讨的过程,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 问题来自学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想法,一个教师不知道学生头脑里在思考什么,以及在怎样思考,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一旦教师抛弃知识是可以转移给学生的“物品”的观点,就必然会尽力去发现孩子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只有在作

出许多假设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或修正学生的思维。 了解学生的想法,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有效。如此才能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知的,不需要教师加以阐释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的。而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就能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以及他对这篇文章的认知程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我们常说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让学生课前提问就是在很好地备学生。 其次,这几节课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很好的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比如,在教授《雷雨》时,设置了四个细节情境,分别是“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周朴园“哦”(汗涔涔的)和“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为什么要望望墙上的相片,再望望眼前的侍萍?”让学生分别讨论洋火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你们而不是你?“汗涔涔的”这个舞台提示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心态?望相片再望侍萍的动作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内心?这 就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执教晏殊的《蝶恋花》时,执教者摒弃了习惯上老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生活是怎样的?让人耳目一新。同样,在讲授《作为偶像》这篇新闻采访稿时,教师也是先展示学生找出的精彩提问,让学生讨论好在哪里,说出理由,然后找出可改进的问题,

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红塔镇七河小学许玉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

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走进自然 走近生活 走向智慧

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走向智慧 ——谈科学课开放式考核的一次尝试 一、考前调查:怎么考?——走出课堂,走出校园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这一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期末考试前两周,我在学生中作了一次题为“今年的考试怎么考?”的调查。很多学生纷纷向我表示“希望能够开卷考试。”——他们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考过就忘的死记硬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求在考试中增加实验操作——他们非常渴望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今年仍希望申请免考。”——他们无疑是班中较为出色的一部分,有着足可以证明自己可以免考的能力和成绩。 综合学生的意见,在解决“怎么考”的问题时,强调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使他们能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考试前一周,将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作答,一周后收卷。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实际,认识自然,运用科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寻求解答的办法和结果。 二、考卷设计:考什么?——走进自然,走近生活 在确定试卷考什么时,力求使试题能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近生活,以具体常见的自然事物为基础,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在三年级的考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题:采集两株植物,并将它们做成标本,贴在试卷空白处。要求:(1)一株是须根植物,一株是直根植物;(2)给植物各部分标上名称(3)写出植物名称。四年级试卷上有这样一题:搜集棉、麻、丝绸、合成纤维布料各一块,并将它们贴在相应的表格中,要求:(1)写出上述布料的特点;(2)写出它们的作用。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如为了知道植物的名称,他们有的去问自己的父母,有的去问老师,还有的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去查资料;为了找合适的布料,很多学生都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了针纺城,有的为了知道布料的特性还亲自做实验,有的则在父母的建议下,去询问裁缝,总之,学生们为了找到试题的答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把他们引进大自然,引入了生活中,使他们真正经历了一个认识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现象的过程。 2、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把“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定为总目标之一。由此可见,科学教育应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基于这一认识,在设计试题时,注重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力求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他们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领悟和了解。如四年级试卷中有一题:“我们也来搞研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我的问题: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期所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主题的确定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2)在研究之前,我有一个猜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先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或者说自己的猜想——兰本达教授说过:“孩子在提出一个问题前,心中其实早就有了一个答案”;(3)我打算这样来进行我的研究——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和适当工具,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的过程,(4)我的研究成果展示——这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整个解答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提出假

描写课堂精彩的句子_

描写课堂精彩的句子 1、我们在教室里等了郑老师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可等来等去也不见老师的身影。这是,我们班的“忘记大王”,突然,一蹦三尺高边跳边叫,我们二丈摸不到头脑地问:“怎么了,难道是天上到黄金了这么高兴?”“今天郑老师不来上课了!我能不高兴吗?”他兴奋地说。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把教科书一扔,欢跃起来。这时我们班的歌星一下子跑上讲台唱了一首我们班很爆火的歌词,台下的群众欢呼着,呐喊着!就在这时我们班的四大天王一下子串到了讲台上疯狂的跳起了肚皮舞,我们看了不约而同地说:“真正的肚皮舞不是这样的,来,王奥迪给他们秀一个!”我们刚高兴不久,就听见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我们胆战心惊:郑老师来,今天又没有好果子吃了。说曹操曹操就到:“你们这群小兔崽子,我不来你们是不是就要把这搞得鸡飞狗跳,隔壁上课的苗老师都到我这边告状了,你们把我这张老脸都丢尽了,给我写一千字的检讨,没写完不准回家!”“我滴天哪!” 2、为什么说数学课是红色的课堂呢?因为我们对数学课是像圣火一样热情。数学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上课幽默生动。看到有同学在开小差,决不会用骂的方式去说他们,总会用婉转的方法去提醒他们。你说,这样好的老师上的课,我们怎么会不喜欢? 3、你可别看语文老师平时总板着脸,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其实,她上课也挺幽默的,但幽默的程度却次于数学老师。每当我们班的同学开小差的时候,她总会讲一个故事,以从故事的道理“教育教育‘他们。日长天久,同学渐渐地爱上了语文课。 4、在语文课上,大家坐得很端正,无丝毫放松之意,只有偶尔传来废话音。这时,老师循声而来,会对这一大片的嫌疑人进行勘察。云,只要“自首”就当无事。果然,有一两人站起来了。可语文老师仍不信,要揭发。那几个讲话的女生便互相使眼色。最终受罪的只是我们这些男生。谁叫我们生下就是男孩子,没有掩饰自己的特强。苦哉!苦哉!(是男生的都有此同感吧!) 5、在社会课上,大家就有一些心散了,交头接耳,没一人是闲着的,因为老师戴的是那么那么厚的老花镜。当走近你时,他把厚重的老花镜悬在鼻梁骨上,才看出个所以然来,然而这时,你早以十二分心态去面对老师,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啊,没有料到把!我们私底下称它为“讲话课”。 6、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把作文发下来,让我们修改。这时,同学们发现一张没名字的稿纸。老师看了看,拿起这篇无名的作文读了起来。读着读着,突然,同学们“哄”得一声笑了起来。原来,这篇作文的主人把“口渴”的“渴”写成了“喝水”的“喝”字了。老师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教我们怎样区别。她先做了一个有趣的动作:眉头一皱,把舌头伸出来,然后用手在舌头前扇动着,接着拿起一瓶水,咕嘟咕嘟地喝下去了。同学们看了笑得合不拢嘴,也有些同学好奇地望着老师,不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时,老师说:“渴了就是想喝水,是不是?”同学们齐答:“是!”老师说:“渴了要喝水,所以‘渴’字的部首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巴喝的,所以‘喝’字是口字旁。”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地频频点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英语论文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喻秋亚 (嵊州市黄泽镇中学,浙江绍兴312400)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2-0039-0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也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肢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运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可能和发展。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当然,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并非简单地以学生参与多少形式上的活动为标准。有的教师课堂表面形式非常热闹,学生有说有唱,上蹦下跳,而实质上是把学生作为教师表演的“道具”,或者是把一部分学生作为向另一部分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也就是由“教法”向“学法”的大转变。 二、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的学习,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教字母吧,26个字母说出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是容易的事。在教学中,我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我又发现很多学生的用品都有英文缩写,于是就请学生抄写所有带有英文字母的商标品牌,看谁收集得多、读得正确。这样,一节单调的、几乎没有内容的、学生水平不一的字母课竟然上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

走近清华附小的课堂

走近清华附小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8-07-26T15:01:45.6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作者:臧义铭 [导读] 当听到学校要安排我到潍坊北海小学听窦桂梅团队的课时,我无比激动,因为近距离聆听大师的课堂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山东省胶州市第五实验小学266300 摘要: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清华附小为了让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他们以学生为本,运用教育智慧,努力追求课堂的高效,让学生充分充满灵性地成长。 关键词:让学生做主人追求高效教育智慧生长气息 当听到学校要安排我到潍坊北海小学听窦桂梅团队的课时,我无比激动,因为近距离聆听大师的课堂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带着敬意,以仰视的态度,我连续听了《设计鲁迅博物馆》《少年闰土》《阿长与山海经》《他人笔下的鲁迅》《朝花夕拾》五节课。窦桂梅团队所展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向名师致敬的念头占据了我的内心,清华附小“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的理念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大脑。 一、清华附小的课堂是让学生做主人的课堂 清华附小的课堂强调“预学、共学、延学”的动态三环节。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共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提高。延学——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清华附小的这一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他们“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的课堂追求,也保障了每一节课都散发生长的气息。清华附小的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师生平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话语权,成了标准的课堂组织者、引导者。 二、清华附小的课堂是追求高效的课堂 纵观他们的课堂,无论是主题实践课堂,还是单篇经典、群文阅读课堂,无一例外地在学生活动时都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如《设计鲁迅博物馆》一课,薛晨老师在学生独立思考是怎样搜集的资料这一问题时,明确的要求是30秒钟。将时间精确到秒,这是对课堂时间无比珍视的体现。其他包括窦桂梅在内的老师在小组共学时,都采用了倒计时。窦桂梅在共学提示里明确要求:“倒计时5分钟,自学2分钟,讨论3分钟。”他们的这一做法就逼迫学生在共学时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除了在时间控制上注重高效外,清华附小的课堂还关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每当教师提出一项共学任务后,都会让学生读一读并谈谈对任务的理解。反观我们的课堂,很多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貌似认真听讲,其实大脑早已走神,根本没弄清楚学习任务。一旦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反而让这部分学生趁机偷懒耍滑。清华附小的这种操作可以让走神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避免学生误解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犯南辕北辙的错误。让学生搞明白学习任务貌似很简单,但简单的背后关键是日积月累的坚持,这点点滴滴恰恰是高效课堂的本真。 三、清华附小的课堂是富有教育智慧的课堂 窦桂梅认为:小学教育应该是奠基,扮演的是为聪慧和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角色。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聪慧,必须首先使自己的课堂富有教育智慧。清华附小的老师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激疑,让学生在没有疑问处产生疑问,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向思维的最深处努力。窦桂梅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当带领学生概括出写阿长的几件事后,她引导“小老师”组织全体同学针对这几件事质疑。在窦桂梅巧妙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提出了“阿长的事有很多是负面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的问题。这就为下面的“共学”环节做了充分的铺垫,既达到了以学定教的效果,也是教育艺术性和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其他清华附小老师的课堂所体现的教育智慧同样也给观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晨老师在《设计鲁迅博物馆》一课中,设计的共学学习单采用了“鲁”字形,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鲁迅文化气息。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感染。 四、清华附小的课堂是富有生长气息的课堂 “在每一个日子里,在学校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要让儿童感到,学校是为他们开设的,是促进他们生命成长的地方。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此思考着、努力着。”窦桂梅说。在展示的这几节课中,教师们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口、动手、动脑,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课堂总是充溢着生长的气息。黄静老师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共学阶段设置了“小组合作,自学看瓜刺猹,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闰土的?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这一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聪明能干、勇敢机敏的小闰土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头脑中,而且也领会了“白描”“详略”“照应”等写法的妙用。黄静老师在延学阶段布置了设计闰土微信名片的任务,更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既深化了头脑中小闰土这一传神形象,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提高,做到了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这不仅是以窦桂梅为首的清华附小人的追求,更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参考文献 [1]《清华附小窦桂梅: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 [2]《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社会 顺德区顺峰小学 陆志豪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生动素材。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他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的,生活中的许多情景和时间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涵着团结、友爱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涵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等。因此,在上课前,笔者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如在设计《让爷爷奶奶高兴》时,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亲子游戏、采访爷爷奶奶、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爷爷奶奶。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这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到体会到爷爷奶奶的艰辛,直至到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爷爷奶奶的疼爱。从而爱父母、爱家庭,爱爷爷奶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以《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系列活动来看,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庭,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是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的。当《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主题一经确立后,我便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生日,制作生肖卡等,孩子也都纷纷说了自己愿意帮助父母亲、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个别孩子甚至对爷爷奶奶的严格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按照教材的编排活动可以结束了,但我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抓住契机将活动继续向纵深开展。因此有了《让爷爷奶奶高兴》系

精彩课堂作文600字

精彩课堂作文600字 1精彩课堂 时光飞逝,小学的五年生活瞬间流逝。但有那一堂课令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风一般的跑会教室,规规矩矩的坐在位子上,等待着老师的来临。只看见一位陌生的老师,走进教室说:“孩子们好,我姓吴,今天,就由我来给你们上一堂课,和你们玩游戏。”“好”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今天的游戏题目叫做——寻宝,我呢,在这间教室的前四排和讲台放了4个球形的宝物,看谁的眼睛最亮。心最细,可以荣幸的找到宝物。我一喊开始,同学们就可以行动了”。就在此时,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的离开座位,已经坐不住了。吴老师笑眯眯的说:“孩子,老师还没喊开始呢!”“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箭一般的离开座位,有的在讲台上东翻翻,西瞧瞧,有的在位子下找来找去……突然,我听见冉清华在哪儿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听着他的叫喊声,我难免有点失落,我长叹的一口气。就在这时,有一个角落吸引了我的眼球,只见王金彬匍匐着,像一只可爱的哈巴狗,东瞧瞧,西翻翻,连一粒尘土都不放过,看着他那搞笑的样子,我不由得笑得前仰后合。顿时我眼睛一瞟,看见冉雪嫦在讲台上翻来翻去,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到我的耳中——原来是冉雪嫦找到了球,唉!不知不觉,时间到了。同学们依次回到了座位上,我充

满了惆怅,因为我没有拿到礼物。看着拿到礼物的同学,我表露出一种羡慕的眼神。“叮铃铃,下课时间到了,老师你们幸苦了”随着下课铃的响起。我和同学们都依依不舍的和老师再见了。这节课上得真实精彩啊。2精彩的第二课堂 自从家长义工进课堂,我们学校有很多特长的家长来给我们上拓展课。这不,下午我们又迎来了精彩的第二课堂,我们摄影小组拿上了单反相机去各个教室采风。香气扑鼻的厨房没走进厨房,一阵香气就扑鼻而来,勾起我们心中的小馋虫。走近一看,他们正在做寿司啊!每一小组桌子上有一团米饭,一盒黄瓜,几根香肠还有肉松以及沙拉酱。家长老师先做指导,她们把海苔铺在竹帘上,用手将米饭压平,放上各种材料,最后把海苔卷起来,寿司就完成了。同学们一见,也迫不及待地动手。做好的成品,几个男生如饿狼冲了上去,抢过寿司塞入口中,嘴中塞满了还在大叫着:“老……老师,我……我还要!”等他们咀嚼下去了,一个个都成了小花猫,脸上满是白色的沙拉酱。这可不是能用“滑稽”来形容的了的。激扬沸腾的操场“进了!进了!”一阵喊声将我们引到了操场。看,操场上多热闹啊!篮球场上正在进行篮球比赛呢,一个男生抢占先机,运球向女生队的篮框前进,可女生们不甘示弱,采用“人海战术”,将那个男生紧紧围住,让他无法突围。男生护着球,四周寻找突破口。看到有破绽了,那男生将身一转,突出了女生的包围圈,将球传给了队友。拿到球的队友走到三分线旁,可女生已经追上来了。在紧要关头那个人跳了起来将球向上一投,漂亮的一个三分球,几个男生大叫一声,抱在了一起,女生们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泰安“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3月19日-2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在泰山医学院文体馆隆重举行。在魏校长等联校领导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来自清华附小优秀教学团队的精彩示范课、讲座,经受了一次先进教育思想的洗礼。窦桂梅校长的那种家国情怀,对教育事业无限挚爱,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敬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理念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3月19日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窦桂梅校长带来一节精彩的绘本阅读推荐课《威利的奇遇》,淋漓尽致的诠释了“1+X”课改创新成果。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思考,这节阅读课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一张书单。窦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走进书中“发现奇遇”,师生一道发现书中一个个有趣的秘密,经历一次次妙不可言的奇遇。接下来“创造奇遇”,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安东尼·布朗的推荐技巧,为他人推荐更多书籍,大家都来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在学生创作期间,窦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念,她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阅读就是一场奇遇”“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通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窦老师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里遨游,由一本书拓展了10本书。课堂精彩纷呈,掌声此起彼伏。特别是窦校长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个人魅力,浓浓的教育情怀,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征服了每位教师。当得知窦校长不仅兼任党支部书记,还担任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深耕在教学一线时,我为之震惊,为之赞叹,她的钻研精神值得敬佩、学习。窦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知道了语文教学目光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8-05-30T09:06:46.18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作者:丁乙 [导读] 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一小学丁乙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数学课堂在生活中鲜活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形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创设实效课堂,让生活问题真正的走进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的一课时,我就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玩他们喜欢的折纸游戏。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蹲着看高处的物体,再站到椅子上观察低处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活跃、轻松而不杂乱。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照搬教材,而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现在的实验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特别大,教师就要从新开发、整和教材,再挖掘身边的现有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有合并,也有拓展延伸等。比如:在教学《6、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融为一课时来上,这样一来教学效果非常好。再有,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没有利用书上的例题,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图形,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射线和角》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看手电筒的光线发现射线有什么特点,从而认识了射线。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所以在我构建的生活课堂里,学生能够自然、真实的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并且应用于生活。 第四、激励的语言,互动的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最好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都有个性,不会让别人说出自己的不足,抓住这一特点,我开始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招果然有效。比如:“你真是好样的”“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动作真快”“你的计算真准确,继续努力”“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老师都没想到”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经常在学生耳边响起,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从开学的那天起,我便明白了,学生怕的不是打骂,而是激励、赏识、理解和感动,用激励的语言去赏识他,理解他、感动他,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用激励语言,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注重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激励、赏识的机会,尽量鼓励孩子,保护他们的学习动力。 “生生评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现学生的灵性,进一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生生互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对自己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要取笑,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要有爱心,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要多一点理解和鼓励。我还告诉他们,如果发现别人有错误时,要像老师一样耐心的给予帮助,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要共同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鼓励、训练,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都能够积极大胆的参加互评活动。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水平,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我觉得,通过互评训练,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进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永远向往的乐园,让我们的数学课真正鲜活起来!

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

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丰富阅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初中新课程有关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在长长的假期中,除了休息和学习外,在今年署假特组织我校七年级学生开展署假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 1、走出去看世界,开拓视野; 假期里,你可以和家人、朋友游山玩水、观海看景,不仅可以增进和亲人的感情,丰富阅历,陶冶性情,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当地文化、风土人情。你可以看大海(青岛日照、大连烟台等),览名山(登泰山、黄山、武夷山等),也可以游名胜,赏古迹(西安兵马俑、殷墟甲骨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2、看一看发评论,关注社会; 生活变化气象万千,社会现象千姿百态。走出家门,走向街头,看现象,多思考,发评论,做一名小小社会家。到社区、进家属院了解百姓生活;走向街头、走进商场为社会现象打分……总之,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舞台,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生活技能。 3、做一做去了解,体验生活;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你可以到豆腐坊了解豆浆、豆腐脑和豆腐的制作过程;到蛋糕房看看制作精

美的蛋糕需要几道程序;也可以到邮局了解一封信的“旅行”,到电视台看看精彩的节目如何制作;还可以到部队了解战士们规律的生活和严明的纪律,到工厂看一件产品如何制作完成;你甚至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一天班,了解他们的职业,体会他们的辛苦,向他们学习……总之,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讨,去参与。 与学生家庭相结合 “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付出很多心血,非常辛苦、劳累。假期里,作为学生的我们有时间了,我们可以为家为父母做些什么呢?”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可以让学生为家庭打扫一次,为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跟父母进行一次劳动,与老人交流一次,记录老人的人生经历,要深刻体会,并获得真实体会。 4、动动手做宣传,影响大家;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一味地被输入,至于学生一节课上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我想大家多少都会有亲身感受。当今的本科教育模式,倡导应用型教学,要求课堂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故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的作者通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本文的作者是工程造价的专业课老师,通过对近两年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逐步摸索出来一套老师、学生均认为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授课对象主要有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下面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体会。 一、理论课程 教授的课程主要有2013、2014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2014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几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开学时与课本同期配套有一份实际工程图纸,难度相当,规模较小,一般以3层以内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当然,根据教授专业不同,教授对象不同,所选择的图纸难度、规模有区分)为主线,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同时兼导演,以课本为辅助工具展开教学。每节课前,老师都要做精心备课,分解图纸,安排学生的课堂任务。对学生要进行分组,作者的分组原则:男女同学搭配开、学习好与学习不好的同学搭配开,每组六个同学,每组配有组长、副组长。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开始,会布置给学生具体任务,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进行交流,必要时小组成员需进行分工合作。举例说明:下节课堂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正确列出工程量清单。上课开始,作者并非按照《计量规范》去讲混凝土框架柱工程量应该如何计算、混凝土梁工程量又该如何计算,而是直接布置本次课程任务,让学生按照图纸、按照相关规范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内容。上课开始作者就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开始动手去看图纸、去查规范中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交流、讨论。等各小组提交成果后,开始由老师来接管课堂,对正确结果进行公布。如果学生的结果完全正确,说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此部分内容不再讲解。如果学生的结果不正确,这就是老师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时老师会对照规范、对照图纸逐条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查找原因,并做出正确结果。这样经过反复打磨,学生的相关技能就会得以加强和巩固。这里作者想说的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要教会的是他们学习、工作的方法、教会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教会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结:经过近两年的理论课堂的“项目法”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兼导演的角色转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做能力,学生自身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杜绝了学生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