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4
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1. 课程简介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掌握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及地理变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 课程目标•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掌握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了解地理变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教学大纲单元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单元二: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运动和地形变化。
•地表地貌类型和分布。
单元三: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单元四: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河流与人类活动。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单元五:地理变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冰川和海平面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和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际数据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将地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小组项目:学生将分组进行研究项目,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期末考试: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6. 参考资料•《地理学概论》(第三版),徐允中等,科学出版社,2018年。
•《地理学导论》(第五版),王立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地理学基础》(第四版),陈立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一、地球与地图1.1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位于太阳系第三颗行星的位置。
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1.2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特征。
地图的制作包括地图投影、地图设计和地图绘制。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转换成平面上的二维图形。
地图设计包括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绘制是将地图设计中的信息用符号、颜色和文字等表示出来。
地图的使用包括地图的阅读、分析和应用。
地图的阅读是指理解和解释地图上的信息,地图的分析是指对地图上的信息进行综合和比较,地图的应用是指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然地理2.1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的气体层。
大气的结构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通过对流运动进行能量交换。
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以水平运动为主。
中间层是位于平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热层是位于中间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2.2地球的水体地球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
河流是地球表面流动的水体,可以分为地表河流和地下河流。
湖泊是地球表面静止的水体,可以分为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
冰川是地球表面积累的冰雪,可以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的水体,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2.3地球的陆地地球的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大陆是地球上面积较大的陆地,可以分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