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发明的40个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52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是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尔泰什勒·萨维奇·阿尔泰什勒提出的创新理论,它包含了40个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创作者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TRIZ理论的40个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
1. 精简原理,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部分来提高效率和性能。
2. 时间逆转原理,将过去的技术和思想应用到现代问题中。
3. 全局性,考虑整个系统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局部问题。
4. 增强,增加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5. 适应性,使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6. 统一,将不同的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提高系统的效率。
7. 可靠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 可逆性,使系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逆向操作。
9. 逆向思维,反向思考问题,找到与传统思路不同的解决方案。
10. 预见性,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11. 功能转移,将系统的功能转移到其他部分,实现更高效的运作。
12. 层次性,将系统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效率。
13. 均衡,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均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14. 弹性,使系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5. 动态性,使系统能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6. 非对称性,利用系统内部的不对称性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17. 随机性,引入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使系统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
18. 递归性,通过递归思维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19. 联系,将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和协调。
20. 超越,超越传统思维,寻找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1. 负面效应,利用负面效应来实现积极的改变。
22. 自组织性,使系统能够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
23. 反馈,引入反馈机制,使系统能够自我修正和改进。
24. 多样性,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多样性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25. 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和改进。
TRT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原理1:分离法也称分割原理,即将整体切分。
有三方面的含义:1. 将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例如:火车车厢,分离成一个一个的单体车厢;用卡车加拖车代替大卡车;将垃圾箱分割为可回收及不可加收的部分;电冰箱分为冷冻室和冷藏室,并分多个层;运载火箭分为多个助推器;班级为了便于管理分成多个小组等等。
2. 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例如:组合式家具;移动房屋;活动帐篷;组合菜板等,如图2-3(b)所示。
3. 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例如:用百叶窗代替大的窗帘,输送高温玻璃时用熔化的锡代替滚轴等。
原理2:提取法也称抽取法、抽取原理,即将物体中有用或有害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有两方面的含义:1. 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例如:避雷针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其危害;空调的压缩机分离出来放在室外;食品真空包装等。
例如:用狗的叫声做警报而不用真的养一条狗;把彩喷打印机中的墨盒分离出来以便更换;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成分献血,只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微波滤波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等。
原理2:提取法2. 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原理3:局部质量改善法在物体的特定区域改变其特征,从而获得必要的特性。
有三方面的含义:1. 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例如:采用温度、密度、压力的梯度,而不用恒定的温度、密度、压力;刀或斧子的刀刃部分进行特殊处理等。
2. 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起钉锤;指甲剪;多功能组合工具等。
3. 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处于最有利于其工作的条件。
例如:餐盒的隔间,防止串味;矿山坑道除尘等。
汤勺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工作条件。
原理4:非对称法 例如:电源插头做成不对称形式,防止插错;不对称搅拌叶片加强搅拌;铁道转弯处内外铁轨间有高度差以提供向心力,减少对轨道挤压造成的危害;在鞋跟易磨的一侧钉上“鞋掌”;为增强密封性,将圆形密封圈做成椭圆的,等等。
TRIZ理论——40种基本原理1.分割原则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例:货船分成同型的几个部分,必要时,可将船加长些或变短些.2.拆出原则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例,一般小游艇的照明和其他用电是艇上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的.为了停泊时能继续供电,要安装一个由内燃机传动的辅助发电机.发动机必然造成噪音和振动。
建议将发动,机和发电机分置于距游艇不远的两个容器里,用电缆连接.3.局部性质原则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例:为了防治矿山坑道里的粉尘,向工具(钻机和料车的工作机构)呈锥体状喷洒小水珠。
水珠愈小,除尘效果愈好.但小水珠容易形成雾,这使工作困难.解决办法:环绕小水珠锥体外层再造成一层大水珠。
4.不对称原则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例:防撞汽车轮胎具有一个高强度的侧缘,以抵抗人行道路缘石的碰撞。
5.联合原则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
6.多功能原则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时作为拉力器(苏联发明证书187964)。
7.‘玛特廖什卡'原则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例:"弹性振动超声精选机是由两个互相夹紧的半波片构成。
其特征是,为了减小精选机的长度和增大它的稳定性,两个半波片制成相互套在一起的空锥体(苏联发明证书~186781)。
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本节将对每个创新原理做简单的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分割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组合家具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原理2.抽取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空气压缩机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原理3.局部质量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原理4.增加不对称性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为改善密圭寸性,将0型密圭寸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原理5.组合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冷热水混水器■原理6.多用性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原理7.嵌套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俄罗斯套娃,可伸缩电视天线'-汽车安全带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伸缩式天线■原理8.重量补偿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原理9.预先反作用A事先施加机械应力,以抵消工作状态下不期望的过大应力酸碱缓冲溶液■B如果问题定义中需要某种相互作用,那么事先施加反作用-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预加应力原理10.预先作用A预先对物体(全部或至少部分)施加必要的改变不干胶粘贴(只需揭出透明纸,即可用来粘贴)■-手术前将手术器具按所用顺序排列整齐B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最方便的位置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浪费运送时间在停车场安置的预付费系统■-建筑内通道里安置的灭火器原理11.事先防范A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显影剂可依据胶卷底片上的磁性条来弥补曝光不足■降落伞的备用伞包■-航天飞机的备用输氧装置原理12.等势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工厂中与操作台同高的传送带■巴拿马运河的水闸■原理13.反向作用A用相反的动作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将两个套紧的物体分离,将内层物体冷冻(传统的方法是将外层物体升温)B让物体或环境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加工中心中变工具旋转为工件旋转健身器材中的跑步机■C将物体上下或内外颠倒通过把杯子倒置从下边喷入水来进行清洗■原理14.曲面化A将物体的直线、平面部分用曲线或球面代替,变平行六面体或立方体结构为球形结构-两表面间引入圆倒角,减少应力集中B使用滚筒、球、螺旋结构千斤顶中螺旋机构可产生很大的升举力■-圆珠笔和钢笔的球形笔尖,使书写流畅C改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应用离心力洗衣机中的离心甩干机■ 原理15.动态特性A调整物体或环境的性能,使其在工作的各阶段达到最优状态飞机中的自动导航系统■B分割物体,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装卸货物的铲车,通过铰链连接两个半圆形铲斗,可以自由开闭,装卸货物时张开,铲车移动时铲斗闭合-折叠椅/笔记本电脑C如果一个物体整体是静止的,使之移动或可动可弯曲的饮用麦管■在医疗检查中,使用挠性肠镜■原理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A如果所期望的效果难以百分之百实现,稍微超过或稍微小于期望效果,会使问题大大简化印刷时,喷过多的油墨,然后再去掉多余的,使字迹更清晰■-在孔中填充过多的石膏,然后打磨平滑原理17.空间维数变化A将物体变为二维(如,平面)运动,以克服一维直线运动或定位的困难;或过渡到三维空间运动以消除物体在二维平面运动或定位的问题-螺旋梯可以减少占地面积B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立交桥'印刷电路板的双层芯片■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自动垃圾卸载车D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双面的地毯■两面穿的衣服'E利用照射到邻近表面或物体背面的光线-苹果树下的反射镜A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电动振动剃须刀■原理18.机械振动B如果已处于振动状态,提高振动频率(直至超声振动)■超声波清洗C利用共振频率超声波碎石机击碎胆结石■D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高精度时钟使用石英振动机芯E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耦合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共用,在电熔炉中混合金属,使混合均匀■原理19.周期性作用A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冲动作代替连续动作警车所用警笛改为周期性鸣叫,避免产生刺耳的声音■B如果周期性动作正在进行,改变其运动频率-用频率调音代替摩尔电码使用AM调幅),FM(调频),PWM(脉宽调制)来传输信息’C在脉冲周期中利用暂停来执行另一有用动作-医用的呼吸机系统为:每五次胸廓运动,进行一次心肺呼吸原理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A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满载持续工作,以提供持续可靠的性能汽车在路口停车时,飞轮储存能量,以便汽车随时启动■B消除空闲和间歇性动作-后台打印,不耽误前台工作原理21.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A将危险或有害的流程或步骤在高速下进行照相用闪光灯■原理22.变害为利A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有害效应),得到有益的结果废热发电■-回收废物二次利用,如再生纸B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消除它们-潜水中用氮氧混合气体,以避免单用造成昏迷或中毒C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至有害性消失-森林灭火时用逆火灭火(在森林灭火时,为熄灭或控制即将到来的野火蔓延,燃起另一堆火将即将到来的野火的通道区域烧光。
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超牛精品)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1、分割原则(分离法)(1)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2)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3)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实例:组合家具,分类垃圾箱,百叶窗,分体式冰箱等。
如:分体式电子琴可以拆卸为相互独立的部分,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既便于携带又节省空间。
2、抽取原则(提取法)(1)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即“干扰”)的部分或属性。
(2)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舞台上的反光镜。
如:避雷针利用金属导电原理,将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害的雷电引入大地,以消除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
3、局部性质原则(局部质量改善法)(1)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2)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实例:瑞士军刀,家庭药箱,分割式餐盒,多功能手表(兼备通话、存储等功能)等。
如:瑞士军刀整个刀身的不同部分具有其不同的功能。
4、不对称原则(非对称法)(1)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2)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将电脑的插口设置为非对称性的以防止不正确的使用;为增强防水保温性,采用多重坡的屋顶等。
如:双角不对称机床铣刀可以增加磨擦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联合原则(组合法)(1)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2)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实例:集成电路板、冷热水混水器等。
如:集成电路板将电子元件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并节约空间。
6、多功能原则(一物多用法)使一个物件、物体具有多项功能以取代其余部件。
实例:可以坐的拐杖,可当做U盘使用的MP3、多功能螺丝刀等。
如:数码摄像机兼有摄像、照相、录音、硬盘存储功能。
7、嵌套原则(套叠法)(1)一个物体位于另一个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
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1、分割原理 (2)2、抽出原理 (2)3、局部特性原理 (2)4、不对称原理 (2)5、合并原理 (3)6、多功能原理 (3)7、嵌套原理 (3)8、质量补偿原理 (3)9、预先反作用原理 (4)10、预先作用原理 (4)11、预置防范原理。
(4)12、等势原理 (4)13、反向作用原理 (5)14、曲面化原理 (5)15、动态化原理 (5)16、不足或过度作用原理 (6)17、多维化原理 (6)18、振动原理 (6)19、周期性作用原理 (7)20、有效持续作用原理 (7)21、快速作用原理 (7)22、变害为益原理 (7)23、反馈原理 (8)24、中介物原理 (8)25、自助原理 (8)26、复制原理 (8)27、一次性用品替代原理 (9)28、替换机械系统原理 (9)29、气压或液压结构替代原理 (9)30、柔性壳体或薄膜结构原理 (10)31、多孔材料原理 (10)32、变换颜色原理 (10)33、同质性原理 (11)34、自弃与修复原理 (11)35、改变参数原理 (11)36、相变原理 (11)37、热膨胀原理 (12)38、强氧化作用原理 (12)39、惰性环境原理 (12)40、复合材料原理 (13)1、分割原理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例:货船分成同型的几个部分,必要时,可将船加长些或变短些.2、抽出原理从物体中抽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例,一般小游艇的照明和其他用电是艇上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的.为了停泊时能继续供电,要安装一个由内燃机传动的辅助发电机.发动机必然造成噪音和振动。
建议将发动,机和发电机分置于距游艇不远的两个容器里,用电缆连接.3、局部特性原理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