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弯曲应力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3
第7章弯曲应力7.1 引言前一章讨论了梁在弯曲时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但是,要解决梁的弯曲强度问题,只了解梁的内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梁的弯曲应力,应该知道梁在弯曲时,横截面上有什么应力,如何计算各点的应力。
在一般情况下,横截面上有两种内力——剪力和弯矩。
由于剪力是横截面上切向内力系的合力,所以它必然与切应力有关;而弯矩是横截面上法向内力系的合力偶矩,F时,就必然有切应力τ;所以它必然与正应力有关。
由此可见,梁横截面上有剪力Q有弯矩M时,就必然有正应力 。
为了解决梁的强度问题,本章将分别研究正应力与切应力的计算。
7.2 弯曲正应力7.2.1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由前节知道,正应力只与横截面上的弯矩有关,而与剪力无关。
因此,以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作用的弯曲情况来讨论弯曲正应力问题。
在梁的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剪力为零的弯曲,称为纯弯曲。
如果在梁的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着剪力和弯矩两种内力,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例如在图7-1所示的简支梁中,BC段为纯弯曲,AB段和CD段为横力弯曲。
分析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方法、步骤与分析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一样,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变形方面、物理方面和静力学方面。
图7-1变形方面为了研究与横截面上正应力相应的纵向线应变,首先观察梁在纯弯曲时的变形现象。
为此,取一根具有纵向对称面的等直梁,例如图7-2(a)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并在梁的侧面上画出垂直于轴线的横向线m -m 、n -n 和平行于轴线的纵向线d -d 、b -b 。
然后在梁的两端加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e M ,使梁产生纯弯曲。
此时可以观察到如下的变形现象。
纵向线弯曲后变成了弧线''a a 、''b b , 靠顶面的aa 线缩短了,靠底面的bb 线伸长了。
横向线m -m 、n -n 在梁变形后仍为直线,但相对转过了一定的角度,且仍与弯曲了的纵向线保持正交,如图7-2(b)所示。
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讲稿基础考试:上午4小时120道题每题1分其中材料力学15道题平均每道题用时2分钟。
01年结构考题:拉压2 剪切1 扭转2 截面性质3 弯曲内力2 弯曲正应力3 弯曲变形(含超)2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1 组合变形 2 稳定 102年岩土考题:拉压3 剪切1 扭转2 截面性质2 弯曲内力2 弯曲正应力1 弯曲变形(含超)1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2 组合变形 1 稳定 102年结构考题:拉压3 剪切1 扭转1 截面性质2 弯曲内力2 弯曲正应力2 弯曲变形(含超)1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2 组合变形 1 稳定 2全部是选择题,计算量小根据考试特点复习时应: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公式和定义要记牢,解题方法要熟练,要培养快速反应能力一、基本概念内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引起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产生的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应力:截面内一点处内力的分布集度。
单位是:N/m2(Pa)、N/mm2(MPa)等。
应力可分为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剪应力)。
位移:构件内任一点由其原来位置到其新位置的连线称为该点的线位移。
构件内某一线段(或平面)由原始位置所转过的角度称为该线段(或平面)的角位移。
变形:构件形状的改变。
应变:构件内任一点处的变形程度。
应变又可分为线应变ε和剪应变γ,均为无量纲量。
线应变ε表示变形前构件内任一点处的一条微线段,变形后的长度改变量与其原始长度之比。
剪应变γ表示过构件内任一点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微线段,变形后两个微线段的角度改变量。
例题0 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点的剪应变是( )。
(A) O,2γ,2γ (B) γ,γ,2γ(C) γ,2γ,2γ (D) O,γ,2γ例题0图答案:D二、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及强度、变形1、内力拉压内力:轴力N扭转内力M T弯曲内力Q、M关键点内力的正负号,内力图的画法重点弯曲内力(因拉压、扭转内力较简单)熟练利用剪力、弯矩与分布力的微分关系及其图形的规律判断内力图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