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煤粉的性质和煤的可磨性和磨损性
- 格式:ppt
- 大小:782.00 KB
- 文档页数:14
1.根据蒸发受热面内工质的流动方式的不同,锅炉分为哪几种?(1)自然循环锅炉蒸发受热面内的工质,依靠下降管中的水与上升管中的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差进行循环的锅炉。
(2)强制循环锅炉蒸发受热面内的工质除了依靠水与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以外,主要依靠锅水循环泵的压头进行循环的锅炉。
(3)直流锅炉给水靠给水泵的压头,一次通过锅炉各受热面产生蒸汽的锅炉,成直流锅炉。
无汽包(4)复合循环锅炉复合循环锅炉是由直流锅炉和强制循环锅炉综合发展起来的,它是依靠锅水循环泵的压头将蒸发受热面出口的部分或全部工质进行再循环的锅炉。
2.按燃烧方式的不同,锅炉分为哪几种?根据炉内燃烧过程的气体动力学原理,锅炉有四种不同的燃烧方式,对应于四种不同的锅炉(1)火床燃烧方式和火床炉固体燃料以一定厚度分布在炉排上进行燃烧的方式称为火床燃烧方式,用火床燃烧方式组织燃烧的锅炉称为火床炉。
(2)火室燃烧方式和室燃炉燃料以粉状、雾状或气态随同空气喷入炉膛中进行燃烧的方式称为火势燃烧。
(3)旋风燃烧方式和旋风炉燃料和空气在高温的旋风筒内高速旋转,细小的燃料颗粒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大的燃料颗粒被甩向筒壁液态渣膜上进行燃烧的方式称为旋风燃烧。
(4)流化床燃烧方式和流化床锅炉流化床燃烧方式就是燃料颗粒在大于临界风速的空气流速作用下,在流化床上呈流化状态的燃烧方式。
3.简述DG-2030/26.15/605/603-YM型锅炉的含义。
DG-东方锅炉厂2030 最大连续蒸发量26.15过热蒸汽压力605过热蒸汽温度603再热蒸汽温度YM使用燃料为烟煤4.锅炉效率、锅炉可用率、锅炉连续运行小时数、锅炉事故率的定义。
(1)锅炉效率:是指锅炉有效利用热Q1与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燃料的输入热量Qr的百分比。
(2)锅炉的可用率:是指在统计期间内,锅炉总运行小时数及总备用小时数之和,与该统计期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
(3)锅炉连续运行小时数:是指锅炉两次被迫停炉进行检修之间的运行小时数。
煤的性质分成哪几类,煤的各类性质包括哪
些内容?
答:煤的性质通常指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
煤的性质与成煤植物、聚积环境和煤化程度等有关。
煤的性质直接影响煤的储存、运输和加工利用。
因此,研究煤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煤的物理性质。
包括煤的光泽、颜色、煤的密度、煤的表面性质(润湿性、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等)、煤的光学性质(折射率、反射率)以及煤的电学和磁学性质。
煤的热性质包括煤的比热容、煤的热导率和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机械性质包括硬度、脆度和煤的可磨性。
(2)煤的化学性质。
是指煤与各种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性质,包括氧化、加氢、卤化、水解和烷基化以及煤与CO2的反应性等。
(3)煤的工艺性质。
指煤在一定加工条件下或转化过程中所呈现的特性,如煤的塑性、煤的可选性、煤的黏结性、煤的结焦性、煤的发热量、煤灰熔融性和煤的结渣性等。
第四章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测定对于火电厂的动力煤,除需要了解其化学组成外,还必须了解与其使用有关的物理化学特性,以便在选用燃烧设备、设计燃烧系统、改善或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动力煤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有:密度、着火性、可磨性、煤粉细度和煤灰的熔融性等。
第一节煤的密度一、密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二、密度的测定方法根据定义,煤的真(相对)密度TRD定义为在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因此,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时,应使水完全浸入煤的毛细孔内,通常使用浸润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视(相对)密度ARD定义为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因此,测定煤的视(相对)密度时,应设法封闭煤的毛细孔防止水浸入,通常使用涂蜡的方法,在煤块的表面上涂一层石蜡。
堆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出的,所以只要严格规定装煤容器的体积和装煤方式,准确称出所装煤的重量,就可换算成定义的堆积密度。
1.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按照国际标准GD/T217-1996《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1)测定步骤○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mm空气干燥煤样2g(称准到0.0002g),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浸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纯)溶液:20 g/L)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使煤样浸透,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lcm处并冷至室温。
然后于20±0.5℃的恒温器中(根据室温情况可适当调整恒温器温度)保持1h(也可在室温下放置3h以上,最好过夜),记下室温温度。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的并冷却到20℃(或室温)的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这时瓶口和毛细管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否则应重新加水、盖塞)。
喷煤工专业题库一、填空题。
1.高炉冶炼的副产品主要有炉渣、炉尘和高炉煤气。
2.焦炭在高炉中起三方面作用:发热剂、还原剂和料柱骨架。
3.高炉煤气三大事故是指中毒、着火和爆炸。
4.高炉设备除高炉本体外,还有以下几个系统:上料系统、送风系统、除尘系统、喷吹系统及渣铁系统。
5.高炉炉前用炮泥分为有水炮泥和无水炮泥两种。
6.大型高炉的渣口装置一般由大套、二套、三套和四套组成。
7.高炉可以喷吹的的燃料分为三大类: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8.高炉喷煤是指从高炉风口向炉内直接喷吹磨细了的煤粉,以代替焦炭向高炉提供热量和还原剂。
9.煤粉中的碳氢化合物分解需要吸热。
10.国外大部分高炉喷吹的是中等挥发分和高挥发分的烟煤。
11. 精料是实现大喷吹的主要条件。
12. 富氧喷煤是高炉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13. 从煤粉制备和喷吹设施的配置上来分,高炉喷煤工艺有两种模式,即间接喷吹模式和直接喷吹模式。
14.高炉喷煤的多少应根据高炉的原燃料条件、质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所喷煤的煤质、煤种和供煤量进行考虑和计算。
15.高炉喷煤采用气力输送,按单位气体载运煤粉量的多少,可以分为稀相输送和浓相输送。
16.根据成煤物质和成煤条件不同,人们把煤分成三大类:腐植煤、残质煤和腐泥煤。
17.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的。
18.氮是煤中不可燃元素,是燃煤中的惰性元素。
19.在煤中硫以三种形态存在,即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硫酸盐。
20.喷入高炉的煤粉中的灰分进入炉渣,既增加了石灰石的消耗,又增加了吨铁渣量,使焦比大幅度升高。
21.存在于煤外表面的水称为煤的外在水,它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
22.煤中的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两大类。
23.在煤质分析中常用“基”来表示化验结果是以什么状态下的煤样喂基础而得出的。
24.干燥无矿物质基是以假想无水、无矿物状态的煤为基准。
表示符号为dmmf 。
25.煤的物理性质有孔隙率、可磨性、比表面积、黏结性、结焦性等。
煤及煤粉性质1. 高位发热量1Kg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包括烟气中水蒸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
2.低位发热量1Kg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扣除水蒸汽汽化潜热后所得到的热量。
3.试述氧和氮在煤中的含量和危害氧在煤中的含量最高可达40%,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氧的含量逐渐减少。
氮在煤中的含量只有%-%两者都是煤中的杂质。
氮在燃烧时会转化成氧化氮,造成大气污染,是有害物质。
4.试述硫在煤中的存在形式和危害硫以有机硫、黄铁矿硫、硫酸盐硫三种形式存在于煤中。
前两种硫是可燃物质,每千克硫完全燃烧时可释放出9040K J的热量。
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对受热面产生腐蚀并对大气造成污染,是煤中的有害物质。
5.试述水分在煤中的含量及对燃烧的影响煤样在102〜105C条件下干燥到恒重,失去的重量就是全水分。
水分含量从2%- 60%不等,随着煤化年代的增加,煤中水分逐渐减少;煤中的水分不利于燃烧,它会降低燃烧温度。
燃料燃烧后,水分吸收热量转变为水蒸汽随烟气排入大气,降低锅炉效率,增大烟气量,同时给低温腐蚀创造了条件。
6.煤粉水分过高、过低有何不良影响煤粉水分过高时,使煤粉在炉内的点火困难;同时由于煤粉水分过高影响煤粉的流动性,会使供粉量的均匀性变差,在煤粉仓中还会出现结块、“搭桥”现象,影响正常供粉。
煤粉水分过高,不仅会降低煤粉燃烧温度,产生的水蒸汽将会造成引风机电耗和排烟热损失的增加及预热器的低温腐蚀。
煤粉水分过低时,产生煤粉自流的可能性增大;对于挥发分高的煤,引起自燃爆炸的可能性也增大。
7.什么叫灰分灰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有哪些将煤样在空气中加热到800土25C,灼烧2h,余下的重量就是灰分;灰分非但不可以燃烧,而且还阻碍氧与可燃物质的结合,造成着火和燃尽困难。
另外,灰分是造成结焦和积灰、磨损的直接原因,同时灰分还会造成大气污染。
8.燃煤挥发分对煤粉气流着火有何影响煤粉燃烧首先是挥发分着火燃烧,放出热量,并加热焦炭,使焦炭温度迅速升高,并燃烧起来。
《锅炉设备及运⾏》题库《锅炉设备及运⾏》题库第⼀章概述⼀、填空题1.锅炉四管是、、、。
2.煤粉炉⼀次风的作⽤是,循环硫化床锅炉⼀次风的作⽤是。
⼆、选择题1.直流锅炉点⽕前必须建⽴启动流量的原因是( A )。
A防⽌启动期间⽔冷壁超温 B防⽌启动期间过热器超温C为强化热态冲洗效果 D为建⽴汽轮机冲转压⼒2.超临界锅炉⽔冲洗的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 C )A 20%B 5%C 30%D 35%3.在超临界状态下,⽔冷壁管内的阻⼒与过热器内的汽阻变化情况是(B)A⽔冷壁管内的阻⼒迅速下降,过热器内的汽阻迅速上升;B⽔冷壁管内的阻⼒迅速上升,过热器内的汽阻基本不变;C⽔冷壁管内的阻⼒迅速下降,过热器内的汽阻基本不变;D⽔冷壁管内的阻⼒迅速上升,过热器内的汽阻也迅速上升。
三、判断题1.直流锅炉只能在超临界压⼒下运⾏。
(×)2 强制循环锅炉⽐⾃然循环锅炉⽔循环更安全。
(√)3.锅炉汽⽔流程划分以内置式启动分离器为界设计成双流程。
(√)4.控制启动分离器出⼝蒸汽温度,也就是控制锅炉的加热段和蒸发段、过热段吸热量的分配。
(×)5.由于直流锅炉运⾏要求给⽔品质⽐汽包锅炉⾼得多,因此在直流锅炉启动过程中不须进⾏炉⽔洗硅。
(×)6.直流锅炉运⾏中,⽔变为蒸汽不存在汽、⽔两相区,即⽔变为过热蒸汽经历了加热和过热两个阶段。
(√)四、简答题1.超临界锅炉(直流锅炉)的运⾏特点答:第⼀.⽔冷壁传热特性变化最⼤第⼆.汽温响应速度加快第三.对燃烧调节要求更⾼第四.凝结⽔必须精处理同时,必须严格检测蒸汽含铁量,注意启动系统的切换(对外置式的)、储⽔箱⽔位波动和中间点温度控制转换的问题。
第三章制粉系统及其设备⼀、填空题1.煤粉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煤粉的流动性、细度、颗粒组成、⽔分、爆炸性。
2.冷⼀次风的⽤户有密封风机风源、给煤机密封风、磨⼀次冷风等。
3.磨煤机的变加载是接受给煤机的电流信号,控制⽐例溢流阀压⼒⼤⼩,变更蓄能器和油缸的油压,来实现加载⼒的变化。
煤质各项指标详解及灰成分之间的联系为了解煤的质量和燃烧特性,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煤样进行的化验和测试工作。
煤质分析按国家技术标准或专项试验工艺进行,它是为有关设备和工艺过程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测定项目的不同,煤质分析可以分为常规分析和特种分析(或称非常规分析)两大类。
常规分析通常是指按照国家技术标准测定煤炭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项目,主要有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煤、煤粉和灰分性质的测定等。
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测定,有时还包括硫分和发热量等项数据的测定。
(1)水分:水分在煤中以两种状态存在,即以物理状态附着的游离水和以化学方式结合的结晶水。
工业分析中只测定游离水,常分为全水分(又称为收到基水分)和空气干燥基水分(又称为固有水分)。
称取一定量的煤样于一定温度的干燥箱中干燥一定时间,其失重占煤样重量的百分数即为全水分; 煤样在实验室条件下 (常温,相对湿度60%)进行空气干燥数小时后再将试样于一定温度(同全水分测定)干燥到恒重,其失重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数即为空气干燥基水分,又称空干水分。
(2)挥发分:在一定条件下煤热解产物的量。
中国的测定条件是试样在专用坩锅中,在900℃±1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 min,其失重百分数与该试样水分之差即为挥发分。
(3)灰分:指可燃质完全燃烧以及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余的残渣。
将试样在815℃±10℃的高温炉内灰化到恒重,其残留物质的百分数即为灰分。
(4)固定碳:煤样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即为固定碳。
其数值为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之值。
(5)硫分:煤中的硫分分为可燃硫和固定硫两类,前者包括有机硫和大部分无机硫(矿物硫),后者则指矿物质硫酸根中的硫分,属不可燃硫,存在于燃烧后灰渣中。
全硫测定有艾什卡质量法、高温燃烧中和法和电量法等多种方法,艾什卡质量法为仲裁法。
院系:动力系教研室:热能教研室教师:
《锅炉原理》课程教案
注:表中()选项请打“∨”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燃料及其燃烧特性
第二章第一讲
第二章第二讲
第三章燃料燃烧计算和锅炉机组热平衡
第三章第一讲
第三章第二讲
第四章煤粉制备及系统
第四章第一讲(1学时)
第四章第二讲
第四章第三讲(1学时)
第五章
燃烧理论基础
第五章第一讲(1学时)
第五章第二讲
第五章第三讲
第六章燃烧设备和煤粉燃烧新技术
第六章第一讲
第六章第二讲
第六章第三讲
第六章第四讲(1学时讨论课)
第七章过热器和再热器
第七章第一讲(1学时)
第七章第二讲
第七章第三讲(含1学时习题课)
第八章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
第八章第一讲
第八章第二讲
第九章锅炉炉膛换热计算
第九章第一讲
第九章第二讲
第九章第三讲(1学时讨论课)
第十章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第十章第一讲(1学时)
第十章第二讲
第十章第三讲
第十章第四讲(含1学时习题课)
第十一章炉膛整体设计和受热面布置
第十一章第一讲
第十一章第二讲(1学时)
第十二章自然循环蒸发系统及安全运行
第十二章第一讲(1学时)
第十二章第二讲
第十二章第三讲
第十二章第四讲(1学时)。
煤炭各个指标之间得关系(神华煤炭化验设备)煤炭质量指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煤得发热量、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灰熔融性、G值、Y 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参考于:煤质检测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与化验结果得审查计算实用手册,各项煤质指标间得相互关系,另外还有我神华煤炭化验设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得资料。
1。
煤得工业分析各指标间得关系煤得工业分析项目,就是了解与研究煤性质最基本指标,特别就是水分、挥发分等指标,都能表征煤得不同煤化程度,之间均有显著得相关关系。
此外,煤中矿物质得数量及其组分对煤得挥发分、发热量与真(视)相对密度等其她指标也都有显著影响。
(2)原煤、精煤间得灰分关系:一般,洗选后得精煤灰分要比原煤得低,但灰分得降低幅度因煤得可选性而异、某些灰分不太高得年轻褐煤,往往用氯化锌重液洗后,其精煤得灰分反而比原煤得高、这就是因为洗选过程中吸附造成得。
(3)挥发分、焦渣特征与水分得关系:挥发分高低反映了煤得变质程度。
焦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得粘结性与结焦性。
1)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与焦渣特征之间通常有下列关系:Vdaf≤l0%,焦渣特征为l~2号;Vdaf〈13%,焦渣特征不超过4号;Vdaf>40%得褐煤,焦渣特征为1~2号;Vdaf=l8%~33%得炼焦用烟煤,焦渣特征为5~8号、2)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与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之间,矿物质含量高得煤,其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往往稍小于原煤得。
矿物质含量愈多,差值就愈大、但就是,粘结性上,总就是精煤高于原煤。
2。
硫含量与工业分析指标间得关系一般,硫分高低与其它工业分析指标没有直接关系,但就是,有机硫含量高得高硫煤,其发热量值常小于同一牌号得低硫煤。
因为有机硫高得煤,其结构单元聚六碳环上得部分C、H被S取代,而C与H得燃烧热值高、硫分与灰分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就是,如果高硫煤中就是以硫铁矿硫为主,则硫分高,其灰分产率也高;对于低硫煤,如果就是有机硫为主,则情况相反。
燃煤机组生产单位技术人员及运行人员需要知道的关于“煤”的性质1.煤粉的一般特性1)吸附性:煤粉是由不规则形状的微细颗粒组成的颗粒群,其尺寸一般小于300μm,其中100μm以下的颗粒占多数(尤其20~50μm的颗粒)。
与其它颗粒群不同的是,煤粉由于在制粉系统中被干燥,其水份一般为0.5~1.0W inh(内在水份)。
因此干燥的煤粉具有很强的空气吸附能力。
2)流动性:刚刚磨制出的煤粉是松散的,轻轻堆放时,自然倾斜角为25°~30°。
吸附了空气薄层的煤粉的自然堆积密度为700kg/m3。
堆放久了的煤粉,被压紧成块,流动性减少,其堆积密度可达到800~900kg/m3。
由于干燥的煤粉流动性好,它可以通过很小的间隙,因此制粉系统的严密性是设计和运行制粉系统都必须考虑的,煤粉的自流给锅炉运行中的调整和操作造成困难。
3)吸湿性:干燥的煤粉也有很强的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水份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煤粉吸收水份后会影响其自身的导电性、自黏性,尤其是是流动性。
而流动性直接影响煤粉的正常气力输送。
4)磨蚀性:煤粉在管道中进行输送及在制粉系统内部流动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对管道及各种部件的金属表面进行冲撞和摩擦以致造成壁面的磨蚀,这就是煤粉的的磨蚀性。
在制粉系统中,分离器内筒、导向叶片,以及旋风分离器进口气流第一次拐弯处的筒壁、锥体部分磨损的情况特别严重。
其中对分离器锥体部分的磨损主要是由于大颗粒的煤粉冲击的结果,这些大颗粒从器壁上反弹而作跳跃运动,在很多情况下,大颗粒的煤粉未返回磨煤机而在分离器的锥体部分继续旋转,使锥体部分受到更为严重的磨损。
5)自黏性:自黏性是由于静电作用力、分子引力及毛细作用力所引起的,这是描述煤粉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除此之外黏附性则描述煤粉颗粒与器壁表面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6)自燃性:煤粉长期堆放在某一死区内,与空气中的氧气长期接触而氧化时,自身热分解释放出挥发分和热量,使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