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79.3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3. 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4. 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方法5. 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分类、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中国民间美术》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画纸、画笔、美术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特点。
4. 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和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民间美术的内涵和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民间美术的风格和技法。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法和创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本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等民间美术.`这一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学情分析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特别是对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特别感兴趣。
然而我国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关注较少,通过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关注民间美术。
三、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案学习和课堂活动,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正确对待民间美术,喜爱民间美术,增进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民间美术种类及基本特点、造型语言。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以及运用造型语言去欣赏民间美术。
课前预习:一.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课题:中国民间美术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2. 民间美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与日常生活、文化传承的关系。
2. 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的类型(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建筑、民间工艺等) - 民间美术的特点(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装饰性等)2. 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民间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品- 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师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间美术,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民间美术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对现代审美的影响- 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2. 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评价。
- 引导学生从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美术故事,增进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的了解。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民间美术》的第2课《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剪纸、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品的鉴赏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美术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剪纸、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品。
学具:剪刀、彩纸、泥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民间美术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与示范(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示范剪纸、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品的制作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美术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间美术分类:剪纸、年画、泥塑等特点:民间性、地域性、实用性、审美性2. 制作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民间美术在我身边”为主题,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品进行制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美术,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全面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美术比赛或展览,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中国民间手工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手工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研究并掌握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常见技法和工艺制作过程。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认识中国民间手工艺-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民间手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概念解释:解释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民间手工艺的了解和感受。
- 课堂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中国民间手工艺品进行介绍和展示。
第二课时: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特点和技法- 回顾前一课时的研究内容。
- 讲解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特点和常见技法,如刺绣、剪纸、泥塑等。
- 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不同技法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 学生实践:指导学生选择一种技法进行实践操作,如绣制小花鸟图案、剪纸制作剪纸作品等。
第三课时:制作中国民间手工艺品-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并进行工艺制作。
- 学生展示: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展示给同学。
- 学生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中国民间手工艺。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同学评价和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学生作品评价:通过同学间的欣赏和评价,了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研究笔记和总结: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研究笔记和总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定期测验:设置适当的测验,检查学生对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教师反馈: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展优点,指导他们改进不足之处。
五、教学资源1. 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实物、图片和视频。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 源 ——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常 规 资 源 —— 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展示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其 他 —— 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考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视频《俏夕阳》。
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
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活动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一)、根据视频短片、图片资料和实物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和享用者的美术,它源于民间,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可观赏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的多种门类。
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面具、编织等民间美术形式,并语言描述分析其各自的造型特征及审美特征。
归纳民间美术定义: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
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民间美术种类剪纸 刺绣 玩具年画生活、工艺用品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河南朱仙山东潍坊天津杨柳“喜鹊”象征着孩子的活泼、健康、可爱活动三、语言欣赏诠释民间美术的魅力探知艺术的语言特征(时间:16分钟)(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认识民间美术与民俗、节日、饮食、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说说理由。
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1)福禄寿;(2)喜上眉梢——喜鹊、梅花;(3)连年有余——莲子、鲤鱼;(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关于《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设计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分析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
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
2. 教师讲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包括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并展示相应的代表作品。
Step 3: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国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Step 5: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学生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3. 学生总结与分享:评价学生在总结和分享环节的表述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民间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增加对民间美术的感性认识。
2.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精选教案名称: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中国民间美术》。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及其历史发展。
2. 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能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图片、民间美术作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美术?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及其历史发展。
3. 欣赏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4. 实践环节:教师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特点:寓意吉祥、形式多样、色彩鲜艳、手法夸张等发展:历史悠久、民间传承、地域特色、形式不断创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主题。
3. 作业展示: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相互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在实践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