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哈氏可磨指数的测量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72 KB
- 文档页数:4
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使用说明书1 操作准备1.1 彻底清扫研磨碗、研磨环和钢球,把钢球放入研磨碗中,将钢球固定架放入钢球上,将钢球位置固定。
1.2 称量50±0.01g 粒度为0.63mm-1.25mm 的煤样,均匀在分布在研磨碗内,并平整表面,然后将钢球固定架取出,将落在研磨凸起部份和球上面的煤样扫到钢球周围。
2 日常操作为了确保您的实验顺利进行,在日常的使用中请按下述步骤操作该仪器。
2.1 打开主机电源。
2.2将研磨环插入主轴销钉上按顺针旋转30度后将其固定。
2.3 将已装煤样及钢球的研磨碗顺着槽插入框架内,由研磨碗定位撑板圆弧定位后按“启动”按键。
2.4 当运转60 转时,旋转电机自动停止,,同时蜂鸣器“嘀”一声;研磨环自动掉入研磨碗内,然后由人工取出研磨碗,整个研磨流程完成。
2.5 将保护筛、0.071mm筛和筛底盘套好,把粘在研磨环上的煤粉刷到保护筛上,然后将磨过的煤样连同钢球一起倒入保护筛,并仔细将粘在研磨碗和钢球上的煤粉刷到保护筛上。
再把粘在保护筛上的煤粉刷到0.071mm筛子内。
取下保护筛并把钢球放回研磨碗内。
2.6 将筛盖盖在0.071mm筛子上,连筛底盘一起放在振筛机上振筛10min。
取下筛子,将粘在0.071mm筛面底下的煤粉刷到筛底盘内,重新放到振筛机上振筛5min,再刷筛面底下一次,振筛5min,刷筛面底下一次。
2.7 将两个量杯分别放入漏斗下面,将0.071mm筛上的煤样及筛下煤样分别倒入漏斗中,将筛内及漏斗中的煤样全部刷入量杯中。
2.8 称量0.071mm筛上的煤样(称准到0.01g),记作m1(g)。
2.9 称量0.071mm筛下的煤样(称准到0.01g),记作md(g)。
2.10 每个煤样按上述步骤测试两次,然后分别将两组煤样的m,m1, md输入查询仪内,即可查询可磨性指数。
3 仪器维护与保养1、研磨环、研磨碗和钢球在每次使用之后应擦拭干净,防止生锈。
煤炭、焦炭可磨性如何测量鹤壁市冶金机械仪器公司--马跃骋原煤被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称为可磨性,研磨成粉难易程度的指标称为可磨性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一定量风干状态下的标准煤样与待测煤样,从相同原始粒度磨碎到相同细度时所耗能量之比即称可磨性系数Kkm。
一般标准煤样是一种难磨的无烟煤,耗电量较大。
越易磨的煤,耗电量越小,其可磨性系数就越大。
按照上述原理测定可磨性系数是很困难、很复杂的。
一般都是以上述原理为基础,采用较简单方法测定可磨性系数。
过去我国是沿用原苏联全苏热工研究院的测定方法,符号KVTI现在我国已规定使用哈德罗夫法测定可磨性系数,简称哈氏可磨性系数,符号HGI。
哈氏可磨性系数测定时,是将规定粒度的50g煤样放在微型中速磨煤机内研磨60±0.25转(约3分钟),取出筛分20分钟,按下式确定哈氏可磨性系数HGI HGI=6.93G+13式中G--通过孔径为71μm筛子的煤粉质量,g。
KVTI与HG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KVTI=0.034(HGI)1.25+0.61我国原煤的KVTI多在0.8-2.0之间,一般KVTI 1.2的煤称难磨煤,KVTI 1.5的煤称易磨煤。
鹤壁市冶金机械仪器有限公司专业研制生产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是我国首批研制单位,取得国家煤炭科学研究院的认可。
CHK-60型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依照国标GB256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的要求设计制造的,并不断优化革新,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条件下优化设计,由原来繁琐的手工操作,改为机体和研磨碗底部增添了顶推式上碗结构,改用电子数显式转数控制器,解决了操作时手托上碗的笨重劳动,并提高了测定仪的可靠性,使其成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
二、仪器的用途CHK-60型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是专供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可磨性的一种仪器。
测定结果用哈氏可磨性指数表示,指数越大,表明越容易磨碎。
该仪器的测定结果能够正确地反映煤磨碎的难易程度,为磨煤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方法要点:将煤样制成规定的粒度,经哈氏可磨性测定仪研磨后,在规定条件下筛分,称量筛上煤样质量,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标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指数。
1、仪器设备.1 哈氏可磨性测定仪由机座、电气控制盒、蜗轮盒、电动机、小齿轮、大齿轮、重块、护罩、拔杆、计数器、主轴、研磨环、钢球、研磨碗相关部件组成。
电动机通过蜗轮、蜗杆对一对齿轮减速后,带动主轴和研磨环以20±1r/min的速度运转。
研磨环驱动研磨碗内的8个钢球运动,钢球直径为25.4mm,由重块、齿轮、主轴和研磨环施加在钢球上的总垂直力为284±2N(约29±0.2kgf)。
研磨环与研磨碗材料相同,并经过淬火处理。
.2 试验筛:孔径为0.071㎜、0.63㎜、1.25㎜,直径为200㎜,并配有筛盖和筛底盘。
.3 保护筛:能套在试验筛上的方孔筛或圆孔筛,孔径范围16~19㎜。
.4 振筛机:可以容纳外径为200mm的一组垂直套叠并加盖和底盘的筛子,垂直振击频率为149min-1,水平回转频率为221 min-1,回转半径为12.5mm。
.5 天平:最大称量100g,感量0.01g。
.6 二分器:分样格槽宽约5mm。
.7 破碎机:辊式破碎机,辊间距可调,能将粒度6mm的煤样破碎到1.25mm,而只生成最小量、小于0.63mm的煤粉。
1、制样a、将煤样破碎到6㎜后缩分出约1㎏左右的样品,然后将煤样在盘中摊开,层厚不超10㎜,进行空干后称量;b、将空干后煤样分5次用1.25㎜、0.63㎜的筛子筛分,直到煤样全部通过1.25㎜的筛子,留取0.63㎜~1.25㎜的煤样,0.63㎜以下的弃去;c、称取0.63㎜~1.25㎜煤样的重量,计算出其在空干后煤样中所占的百分数(出样率),如出样率小于45%,则该煤样作废,重新缩分、制样。
2、 测定a、将0.63㎜~1.25㎜的煤样混匀后缩分出两份,用0.63㎜的筛子在振筛机上筛5min,去除0.63㎜以下的粉末,一份备样,一份留做下面的试验。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1、什么叫煤的可磨性?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它主要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不同牌号的煤具有不同的可磨性。
一般说来,焦煤和肥煤的可磨性指数较高,即容易磨细;无烟煤和褐煤的可磨性指数较低,即不容易磨细。
煤的可磨性指数还随煤的水分和灰分的增加而减小,同一种煤,水分和灰分越高,其可磨性指数就越低。
2、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的意义是什么?试验方法有几种?煤的可磨性指数在现代工业和煤炭科研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粉煤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业部门,特别是动力用煤部门需要将煤制成粉状加以利用,这时就需要根据煤的可磨性指数来设计磨煤机,估计磨煤机的产率和能耗,或者根据煤的可磨性来选择适合某种特定型号磨煤机的煤种和煤源。
因此,在全国众多的煤炭化验室中普遍进行煤的可磨性指数的测定。
3、哈德格罗夫法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由哈德格罗夫法(简称哈氏法)和全苏热工研究所法(简称VTI法)。
哈氏法为国际标准法,为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VTI法主要用于俄罗斯等国家。
哈德格罗夫法可磨性指数测定的理论依据是磨碎定律,即将固体物料磨碎成粉时所消耗的功(能量)与其所产生的新表面积成正比。
物料磨碎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增加颗粒的表面积;b 、颗粒和研磨件的弹性变形;c 、摩擦损失;d 、机器运转、颗粒运动及其他方面损失的机械能。
曾加表面积所消耗的能量石磨碎的有效能,它只占总能量消耗的一部分,当其他的能量消耗一定时,用于增加表面积的能量服从磨碎定律。
哈氏法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E=Kk =﹒ΔS ………………………………(32-1) 式中:E ——磨碎物料时所消耗的有效能,kJ ;k ——常数,与其他的能量消耗有关;K ——物料的可磨性指数;ΔS ——物料研磨后增加的表面积,mm ²。
假定粒度(直径)为d 的煤粉质量为md ,每个颗粒的密度为pd ,体积为Vd ,则颗粒的数量为: n=d d V p md · ………………………………(32-2) 设一个颗粒的表面积为S d ,则总表面积为: S=0dd d d ·p m ··S S V p m d d ………………………………(32-3) 式中:0S =dd V S ,为颗粒的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的表面积。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2565—2014代替 GB2565—1998Determination of grindability index of coal(Hardgrove method)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65-1998《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本标准与GB/T256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引言、试剂和材料、试验报告(见引言,第4章,第11章);一增加了制样过程中对煤样进行空气干燥的要求(见6.2);一增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哈氏可磨性指数(见附录C的C.2)。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5074:1994<硬煤-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5074: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l)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华玉、张云红、张宝青、薛俊海、王振华。
GB/T2565-1998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565-1981;GB2565-1987。
引言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的物理一机械(如硬度、强度)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一般采用哈德格罗夫法(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简称哈氏仪)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目的是评价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影响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可靠性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煤样制备方法(煤样的粒度范围)和煤中的水分含量。
煤的可磨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估工业用磨煤机的产率和能耗。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2565—2014代替 GB2565—1998Determination of grindability index of coal(Hardgrove method)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65-1998《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本标准与GB/T256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引言、试剂和材料、试验报告(见引言,第4章,第11章);一增加了制样过程中对煤样进行空气干燥的要求(见6.2);一增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哈氏可磨性指数(见附录C的C.2)。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5074:1994<硬煤-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5074: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l)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华玉、张云红、张宝青、薛俊海、王振华。
GB/T2565-1998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565-1981;GB2565-1987。
引言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的物理一机械(如硬度、强度)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一般采用哈德格罗夫法(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简称哈氏仪)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目的是评价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影响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可靠性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煤样制备方法(煤样的粒度范围)和煤中的水分含量。
煤的可磨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估工业用磨煤机的产率和能耗。
一、煤的可磨性测定方法煤的可磨性是动力用煤的重要特性之一,它表征煤磨制成粉的难易程度。
在燃煤电厂的设计与运行中,煤的可磨性是煤粉制备工艺设计和电厂内部能耗的一个主要参数,可磨性好的煤可使磨煤机的出力增加而能耗降低。
实验室可磨性的测定是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磨煤机和煤粉细度,采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测定结果用可磨性指数表示,指数值越大,说明煤的可磨性越好,即越容易磨制成粉。
煤的可磨性测定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美国的哈得格罗夫法,简称哈氏法,并已列为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
另外还有前苏联采用的并改进了的伏特依法。
哈氏法和VTI法的测定原理都是依据磨碎定律,但由于基准的不同,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差很大。
因此,只有同一种方法测定的可磨性指数才具有可比性。
本节仅介绍哈氏法。
(一)可磨性测定原理根据里廷格磨碎定律:磨碎所消耗的能量与被磨颗粒增加的表面积成正比。
E=K∕Khg×△SE———磨碎消耗后有效能量;k———常数,与其他能量消耗有关;kHG———可磨性指数,与被磨颗粒有关;△S———被磨颗粒磨碎后增加的表面积。
颗粒在磨碎过程中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增加颗粒表面积、机械运转、摩擦损失、颗粒和研磨件的弹性变形等,而增加颗粒表面积所消耗的能量是有效能量,当其他能量消耗一定,余下能量全部用于表面积增加。
在规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推算,可得出哈氏法测定可磨性指数的计算公式:HGI=13+6.93(50-G)式中HGI———为哈氏可磨性指数(无单位);G ———为试验最后测定的200号筛上物质量(g)。
上式推导及应用的条件:(’)使用标准的哈氏仪、筛子和振筛机。
哈氏仪按要求专门制造;3种筛子孔径分别为1.19mm,0.59mm,0.074mm,振筛机为振击式并有规定的振幅;($)选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矿的煤为基准煤,规定其哈氏指数为’%%;(()测定用煤样50g,粒度0.59—1.19mm(.)用规定的方法制取测定用煤样。
哈氏可磨指数测定一、试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哈氏可磨指数测定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齐全且运行正常,包括破碎机、研磨机、干燥箱、天平等。
其次,需要准备好试验所需的原材料,包括煤样、干燥剂等。
最后,需要熟悉并掌握哈氏可磨指数测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样品破碎在进行样品破碎时,需要将煤样破碎成小块,以便于研磨。
破碎后的煤样应无明显的大块和杂质,以避免影响研磨的效果。
在破碎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防止样品飞溅和机器故障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测定水分在测定可磨指数之前,需要先测定煤样的水分。
水分是影响煤的可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在测定可磨指数之前进行测定。
在测定水分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样品研磨样品研磨是哈氏可磨指数测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研磨过程中,需要将破碎后的煤样研磨成粉末状,以便于测定可磨指数。
研磨时需要注意控制研磨时间和研磨力度,以保证研磨效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注意研磨机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五、测定可磨指数在样品研磨完成后,需要进行可磨指数的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定的精度和稳定性。
六、结果分析在测定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测定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煤样的哈氏可磨指数值,并根据该值评价煤样的可磨性。
同时,需要注意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结果分析的准确性。
七、数据处理在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八、报告编写最后,需要根据试验过程和结果编写报告。
报告应该详细记录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操作说明书编号10/40/17
第1 页共1 页
操作说明书编号10/40/17
煤分析:可磨性
方法
1.可磨性测定应以专门的可磨性煤样进行,此煤样是按通过1190微米筛而留在590微米筛上的要求制
备的。
2.用毛刷将可磨性试验机的研磨件刷净。
3.将钢球放在可磨性试验机研磨碗底上。
4.称出50克试样,精确到0.1克并均匀散布在球上,将散落在研磨碗上部的煤粒刷到钢球周围。
5.将研磨环放在钢球上,放准主轴,拧紧两个蝶形螺钉,注意使上紧程度均匀。
6.将预置计数器调整好,使试验机在60转后自动停止研磨。
7.从试验机中卸下研磨碗,提出研磨环并仔细将粘附着的煤粉刷入套装在74微米筛和收集盘上的4760
微米筛上。
8.将钢球和研磨好的煤放到4760微米筛上并仔细把粘附在研磨碗、钢球和4760微米筛上的煤粉刷入74
微米筛中。
9.在4760微米筛上盖上配合紧密的筛盖并将此装置放在振筛机上振筛10分钟。
10.取下筛子,用硬毛刷仔细地将粘附在筛子下侧的煤粉刷入收集盘。
11.再将筛子装置放到振筛机上振筛10分钟,将筛子下侧的煤粉刷入收集盘。
12.把留在74微米筛上的煤和通过74微米筛的煤分别称重,精确到0.1克。
如果两个重量之和与原重量
50克相差0.7克以上,则试验结果作废。
13.如果试验作废,则另取50克制备好的试样,重新试验。
计算
哈氏可磨性指数 = 13 + 6.93 × W
式中:W = 通过74微米筛的煤样重量(克),由原煤样重量(50克)减去留在74微米筛上的煤样重量求出程序完毕。
发电用煤特性指标根据GB/T7562-1998《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标准中规定,对电力生产最为重要的特性指标为:挥发份、发热量、灰分、全水分、硫分、煤灰融性、哈氏可磨性指数。
现将各特性指标分述如下:(一)发热量1、发热量的含义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煤的发热量(或称热值),以焦/克(J/g)或兆焦/千克(MJ/kg)表示。
在这里须特别指出,在阐述发热量的含义时,一定要指明:一是单位质量的克或千克;二是必须完全燃烧。
如果说煤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称为煤的发热量,这是不对的。
物质运动产生能量,随着物质运动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能量也就有多种形式,如电能、光能、机械能、核能等,能量的传递过程称为作功;如不通过作功而传递的能量,则称为热量。
故能量、功、热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的概念虽则不同,但可用统一的单位来表示,这就是焦耳,简称焦(J)。
所谓1焦耳,是指1牛顿的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离时所做的功。
发热量的单位原以卡/克(cal/g)或千卡/千克(kcal/kg)表示,现已废除,但出版较早的刊物上还使用上述单位,故在此作一简单说明。
通常所说1卡是指1克水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
实际上,由于水的比热随温度变化而改变,1克纯水升高1℃并不恰好为1卡,而略有不同。
我国曾规定发热量的单位是200C卡。
它的含义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1克纯水由19.50C升高到20.50C时所需要的热量,它与焦之间的关系为:1卡(200C)=4.1816焦1焦=0.2391卡在热力计算中,还采用国际蒸汽表卡,有的国家还采用150C卡,美国等国家还用英热单位等,在此将此换算式介绍如下1卡(国际蒸汽表)=4.1868焦1卡(15℃)=4.1855焦1英热单位(BTU)=1055.06焦设煤的发热量为5500卡/克,如换算成焦/克或兆焦/千克,则为5500×4.1816=23000焦/克23000×10-6×103=23兆焦/千克MJ一兆焦(10-6焦) ;2、测定发热量的原理测定煤的发热量,国内外普遍采用氧弹热量计(简称热量计),该方法沿用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热量计的结构与性能方面不断改进与完善,但测热的基本原理并未改变。
煤的哈氏可磨指数测定方法
一名词解释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它主要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一般焦煤和肥煤的可磨性指数较高,无烟煤和褐煤的可磨性指数较低。
煤的可磨性指数还随着水分和灰分的增加而减小。
二测定意义
煤的可磨性指数在现代工业和煤炭科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方法提要
将一定粒度范围和质量的煤样,经哈氏可磨性测定仪研磨后在规定的条件下筛分,称量筛上煤样的质量。
由研磨前的煤样量减去筛上煤样质量得到筛下煤样的质量。
再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指数。
四试验步骤
1 制备煤样
将煤样破碎到6mm,将此煤样缩分出约1 kg,放人盘内摊开至层厚不超过10mm,空气干燥后称量(称准到1g);用1.25mm的筛子,分批过筛上述煤样,每批约200 g,采用逐级破碎的方法,不断调节破碎机的辊的间距,使其只能破碎较大的颗粒。
不断破碎、筛分直至上述煤样全部通过1. 25 mm筛子。
留取0.63-1.25mm的煤样,弃去筛下物。
称盘0.63-1.25mm的煤样(称准到1g),计算这个粒度范围的煤样质量占破碎前煤样总质量的百分数(出样率),若出样率小于45%,则该煤样作废。
再从6mm煤样中缩分出1 kg,按上述制样方法重新
制样。
2 试运转哈氏仪,检查是否正常,然后将计数器的拨杆调到合适的启动位置,使仪器能在运转(60±0.25)r时自动停止。
3 彻底清扫研磨碗、研磨环和钢球,并将钢球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研磨碗的凹槽内。
4 将0.63-1.25mm的煤样混合均匀,用二分器分出120g,用}0.63mm 筛子在振筛机上筛
5 min,以除去小于0.63mm的煤粉;再用二分器缩分为每份不少于50g的两份煤样。
5 称取(50±0.01)g已除去煤粉的煤样记作m(g)。
将煤样均匀倒入研磨碗内,平整其表面,并将落在钢球上和研磨碗凸起部分的煤样清扫到钢球周围,使研磨环的十字槽与主轴下端十字头方向基本一致时将研磨环放在研磨碗内。
6 把研磨碗移入机座内,使研磨环的十字槽对准主轴下端的十字头同时将研磨碗挂在机座两侧的螺栓上,拧紧固定,以确保总垂直力均匀施加在8个钢球上。
7 将计数器调到零位,启动电机,仪器运转(6o±0.25)r后自动停止。
8 将保护筛0.071mm筛子和筛底盘套叠好,卸下研磨碗,把粘在研磨环上的煤粉刷到保护筛上,然后将磨过的煤样连同钢球一起倒入保护筛,并仔细将粘在研磨碗和钢球上的煤粉刷到保护筛上。
再把粘在保护筛上的煤粉刷到0.71 mm筛子内。
取下保护筛并把钢球放回研磨碗内。
9 将筛盖盖在0.071 mm筛子上,连筛底盘一起放在振筛机上振筛
10min。
取下筛子,将粘在0.071mm筛面底下的煤粉刷到筛底盘内,重新放到振筛机上振筛5min,再刷筛面底下一次,振筛5min,刷筛面底下一次。
10 称量0.071mm筛上的煤样(称准到0.01g),记作m1(g)。
11 称量0. 071 mm筛下的煤样(称准到0. 01 g ),筛上和筛下煤样质量之和与研磨前煤样质量m(g)相差不得大于0.5g,否则测定结果作废,应重做试验。
注:筛面若松弛应更换筛子。
四试验精密度
五试验注意事项
1 要采取逐级破碎的方式破碎煤样,过快的话会使煤样过于粉碎;出样率若小于45%则无代表性。
2 仪器要试运转确保哈氏仪在运转(60±0.25)r后自动停止。
3 彻底清扫研磨碗、研磨环和钢球保证无残留物,然后将钢球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研磨碗内。
4 试样倒入研磨碗内不可再移动钢球,落在钢球上和研磨碗凸起部位的煤样应扫到钢球的周围。
5 运转结束后要仔细将研磨碗内、研磨环上和钢球上的煤粉全部移到筛面无松散或破碎的0.071mm的筛子内。
6 每次振筛后,都应彻底地将0.071mm筛的筛面底下的煤粉清扫到筛
底盘中,负责结果偏低。
7 每年至少用可磨性标准煤样校准一次哈氏仪。
8 定期检查哈氏仪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