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格式:ppt
- 大小:9.95 MB
- 文档页数:43
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摘要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定义、适应症、手术原理、操作步骤、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等相关内容。
1. 定义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通过介入导管在食管周围血管内注射硬化剂,使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区域内的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治疗的手术方法。
2. 适应症•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静脉曲张性溃疡出血3. 手术原理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通过在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区域内注射硬化剂,使血管内形成炎性反应,最终导致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此术式常用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可以有效减少出血并降低复发率。
4. 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2.硬化剂准备:准备注射硬化剂,通常为明胶海绵等。
3.插管:经颈部或腹股沟经皮血管穿刺法将导管置入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区域。
4.注射:通过导管将硬化剂注入血管内,使其闭塞。
5.拔管:操作完毕后拔除导管。
5. 术后处理1.病房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
3.控制出血:出现出血等并发症时及时处理。
4.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查血管状况,以评估疗效。
6. 并发症1.出血:术后可能出现再次出血,需及时处理。
2.血管损伤:操作中可能造成血管穿孔等情况。
3.感染:手术后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对于适应症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手术中需严格操作,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2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围术期无死亡及再出血病例,无肝功能衰竭病例。
上消化道再出血率: 术后 1 年0,2 年 5% ( 1/ 20) ,3 年 10% (2 / 20)。
随访中死亡 3例(15 % ) ,因合并肝性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 1 例( 5% ) ,消化道再出血导致多器官衰竭1例 (5% ) ; 原发性肝癌 1 例( 5% )。
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简单安全效果好。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 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101- 01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标准的手术方式来防治门脉高压症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2004年 1 月至20 08年 12月,我们采用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 20 例,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病例 20 例,年龄 25 ~ 68岁,平均( 48± 12) 岁; 其中男 15 例,女 5 例;q全部病人都有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脾中大功能亢进。
术前肝功能 child -pugh 分级 a级 12 例,b 级 6 例,c 级 2 例; 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5 例,酒精性肝硬化 5 例,全部合并脾功能亢进症( 巨脾 10例) ; 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 16 例; 纤维胃镜检查胃底食道静脉重度曲张 16 例,同时伴有“红色征”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