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格式:pptx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2
西医综合-22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需离断的血管中不包括(分数:2.00)A.胃冠状静脉B.胃短静脉C.胃网膜右静脉√D.胃后静脉解析:[解析] 记忆题,可以这样记:冠短后下(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膈下静脉)。
2.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A.腹腔穿刺抽液B.腹腔置管引流C.肝内门体分流术D.肝移植√解析:[解析] 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因为其可以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
目前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主要适用于药物、内镜治疗无效、肝功能差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
3.有关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病人处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饮食要注意控制蛋白质入量B.有腹水者也要大量补充水和钠盐,以防水、电解质紊乱√C.应按重症手术后护理,注意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D.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变化,以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解析:[解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合并腹水时,肝功能往往减退严重,手术能进一步加重肝功能的负担,因此血中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很高,大量补充水和钠盐会造成水钠潴留,加重腹水并可产生水中毒。
4.肝外胆道的解剖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胆管常有变异B.胆囊动脉常有变异C.胆总管下端多数与主胰管汇合D.Oddis括约肌由胆管、壶腹部括约肌构成√解析:[解析] Oddi括约肌主要包括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
5.关于胆道X线检查,哪条不正确(分数:2.00)A.平片胆色素结石一般不显影B.平片胆固醇结石显影√C.肝功能不佳造影时往往不显影D.胃肠功能紊乱,可影响口服法造影解析:[解析] X线造影或拍片结石是否显影与结石的含钙量有关,只有含钙量高的结石可以显影。
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含钙量很低,所以X线平片不显影。
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摘要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定义、适应症、手术原理、操作步骤、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等相关内容。
1. 定义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通过介入导管在食管周围血管内注射硬化剂,使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区域内的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治疗的手术方法。
2. 适应症•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静脉曲张性溃疡出血3. 手术原理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通过在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区域内注射硬化剂,使血管内形成炎性反应,最终导致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此术式常用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可以有效减少出血并降低复发率。
4. 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2.硬化剂准备:准备注射硬化剂,通常为明胶海绵等。
3.插管:经颈部或腹股沟经皮血管穿刺法将导管置入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区域。
4.注射:通过导管将硬化剂注入血管内,使其闭塞。
5.拔管:操作完毕后拔除导管。
5. 术后处理1.病房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
3.控制出血:出现出血等并发症时及时处理。
4.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查血管状况,以评估疗效。
6. 并发症1.出血:术后可能出现再次出血,需及时处理。
2.血管损伤:操作中可能造成血管穿孔等情况。
3.感染:手术后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贲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对于适应症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手术中需严格操作,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2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2例患者在手术中转开腹,余下的患者全部成功。
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血白细胞均恢复正常指标。
手术后3个月随访未见并发症。
结论在腹腔镜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腹腔镜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且恢复的较快,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血液病和脾脏良性肿瘤的治疗[1]。
而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往往周围血管的曲张比较严重,且脾脏肿大,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案例比较少。
本院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
所有患者均是由肝炎转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胃镜检查证实,均出现Ⅱ~Ⅲ°食管静脉曲张,手术前进行彩超或者CT检查,显示脾脏的长度为16~23 cm,平均长度19 cm。
血小板数量为(36~99)×109/L,经检查,患者均无心、肺、肾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1. 2 方法在手术前要进行护肝治疗并消除腹水;维生素K1静脉滴注;对于血小板<50×109/L患者,一般有出血倾向,常在术前1 h给予输注血小板;同时,要行胃肠道准备以减少胃的扩张。
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全身麻醉。
A孔取脐下,B孔取剑突下与脐的中点,C孔取左侧锁骨中线,D孔取左侧腋下线,A孔10 mm,放30°腹腔镜,B孔和D孔均为10 mm,作为主操作孔,C孔5 mm,作为辅助操作孔。
手术中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 Hg(1mm Hg=0.133 kPa)。
肝胆外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与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就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2.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采用介入放射方法,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肝静脉与门静脉主要分支建立通道,置入支架以实现门体分流。
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断流手术方式,不仅仅离断了食管,胃底静脉侧支还保留了门静脉入肝脏的血流,它能很好地控制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并发症,此外因为门脉高压症,胃食管,胃底静脉扩张较为明显,经过此手术能彻底阻断门静脉和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门静脉高压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和血流量增加所引起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起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或黑便和腹水等。
5.壶腹周围癌:包括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
6.Mirizzi综合征: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炎症发作导致胆囊肝总管瘘,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胆囊炎及胆管炎反复发作及黄疸。
7.Budd-Chiari综合征: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8.Charcot三联征: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并继发胆管炎时,可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的三联症状。
9.Reynolds五联征: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时,可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和神经中枢受抑制的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
二、简答题1.简述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答:1.结石数量多且结石直径≥2-3cm。
2.胆囊壁钙化或瓷化胆囊。
3.伴有胆囊息肉>1cm。
4.胆囊壁增厚>3mm(慢性胆囊炎)。
5.儿童胆囊结石无症状者原则上不手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解剖学命名和操作步骤杨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断流手术目前已成为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旧。
但其手术操作的方法种类繁多,解剖学命名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规范操作步骤和统一解剖学命名。
关于统一的解剖学命名一、食管下端和胃的血管解剖食管下端和胃底的静脉可分为4个区域:胃区(gastriczone,GZ)、栅状区(palisade zone,P!z)、穿支区(perforatinggone。
Pfz)和干区(truncaJ zone,TZ)。
其中PZ由远端食管固有层内许多纵形排列的静脉构成。
这些静脉从食管胃接合处向上延伸2~3 cm。
PZ静脉血流是双向的,其尾向汇入GZ,并最终进入门静脉系统;头向则汇入Pfz。
并最终进入奇静脉。
这种双向血流可调节因正常呼吸周期所致的食管胃接合处的高压力波动。
Ptg长2.3 cm,血液经上皮内小血管网汇人黏膜下血管.再汇人大的纵形深固有层血管。
二、食管下端的静脉血管(见图1)1.上皮内血管(上皮下浅静脉):上皮内血管与黏膜层垂直.紧靠上皮下层与浅静脉丛相连。
2.深固有层静脉(黏膜下深静脉):血液经上皮内小血管网汇人黏膜下血管.再汇人大的纵形深固有层血管,深静脉与浅静脉及胃内相应的血管连接。
3.食管旁静脉(外膜静脉):食管旁静脉和深固有层静脉均有静脉瓣。
门静脉高压症时因食管旁静脉和固有层静脉明显增粗导致静脉瓣功能障碍.从而形成门静脉系统的反常血流。
4.穿支静脉:穿支静脉使固有层静脉和食管壁外的食管旁静脉相连。
有静脉瓣,正常情况下可防止食管外膜的静脉血反流至食管壁内。
门静脉高压症时穿支静脉瓣功能障碍.食管旁静脉内高压力的血流可经穿支静脉反流进入黏膜下深静脉,从而形成食管静脉曲张。
图1 食管下端静脉血管结构三、门静脉属支(见图2)1.脾静脉(splenic vein):脾门(hilum of spleen)处由2石支脾段静脉(脾静脉脾支)出脾门,在3~4 cm处汇合形成单一的脾静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