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件--奇妙的手势.
- 格式:ppt
- 大小:345.00 KB
- 文档页数:14
柯尔文手势教学幻灯片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十二章“音的高低”部分,详细内容涉及柯尔文手势的学习与应用。
柯尔文手势是一种通过手势表示音高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中的音级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柯尔文手势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手势。
2. 能够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简单的音阶演唱和识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柯尔文手势的熟练运用和音级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基本手势的学习和音阶演唱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柯尔文手势教学幻灯片、钢琴、音响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简单的钢琴曲,引导学生注意音的高低变化。
询问学生对音高的感受,引出柯尔文手势的学习。
2. 例题讲解(15分钟)使用幻灯片展示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手势,解释手势与音高的关系。
演示基本手势,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学生互相纠正手势,教师巡回指导。
选择一个简单的音阶,让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演唱。
4. 应用与实践(10分钟)播放一段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柯尔文手势学习2. 内容:柯尔文手势基本手势图解音阶演唱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阶演唱。
选取一个熟悉的儿歌,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演唱给家长听。
家长签字确认,并反馈学生表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柯尔文手势的掌握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势。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音乐教学工具,如五线谱、音名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柯尔文手势的熟练运用和音级关系的理解。
柯尔文手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音乐教学辅助工具——柯尔文手势。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柯尔音高的认识,通过手势表示不同的音高,理解音阶与音程的关系,以及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表示不同的音高。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空间想象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柯尔文手势的准确运用,音高与手势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音阶与音程的理解,以及柯尔文手势的实践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柯尔文手势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钢琴曲,引导学生关注音高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身体语言来表示音高的变化。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讲解音阶与音程的关系,示范如何用柯尔文手势表示不同的音高。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C大调音阶为例,讲解柯尔文手势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互相监督,纠正手势,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准确表示音高。
5. 创作实践(20分钟)各小组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将创作过程记录在大白纸上,并分享成果。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创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板书设计1. 柯尔文手势的音高表示方法2. 音阶与音程的关系3. C大调音阶的柯尔文手势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柯尔文手势创作一首简短的旋律,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柯尔文手势的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柯尔文手势教学幻灯片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十二章“音高与音程”的第三节“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柯尔文手势的定义、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直观的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的音乐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柯尔文手势的概念及原理,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高识别和音程判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柯尔文手势的熟练运用和音程判断。
教学重点:柯尔文手势的操作步骤和音高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钢琴。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儿歌,邀请学生跟随音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高演唱。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柯尔文手势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定义、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柯尔文手势。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音高,要求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演唱,并判断音程。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柯尔文手势演唱一首歌曲,并记录音高和音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展示(15分钟)每组派代表展示随堂练习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评价。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柯尔文手势教学2. 内容:柯尔文手势定义柯尔文手势原理柯尔文手势操作步骤音高与音程判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柯尔文手势演唱一首歌曲,并记录音高和音程。
2. 答案:根据学生所唱歌曲,给出正确的音高和音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找柯尔文手势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柯尔文手势教学幻灯片课件•柯尔文手势简介•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柯尔文手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柯尔文手势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柯尔文手势简介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创造,最初用于帮助聋哑人理解音乐。
20世纪初,柯尔文手势逐渐在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柯尔文手势已成为国际通用的音乐教学手段之一。
起源与发展手握成拳,表示基准音“do”。
“do”手势“re”手势“mi”手势手掌平放,指尖向上,表示音阶中的第二个音“re”。
手掌平放,指尖向下,表示音阶中的第三个音“mi”。
030201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表示音阶中的第四个音“fa”。
五指并拢,掌心向内,表示音阶中的第五个音“sol”。
五指并拢,掌心向外,表示音阶中的第六个音“la”。
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表示音阶中的第七个音“si”。
“fa”手势“sol”手势“la”手势“si”手势通过直观的手势表现不同音高,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音高概念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辅助歌唱教学柯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提高音乐素养。
提高视唱练耳能力通过运用柯尔文手势,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增强音乐表现力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02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教学目标与原则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音高、音程和调式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遵循直观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教学原则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演示不同音高和音程的手势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掌握柯尔文手势结合音乐作品,分析、讲解柯尔文手势在音乐中的应用01020304教学内容与方法010204教学评价与反馈观察学生的手势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通过简单的测试或问答,评估学生对柯尔文手势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0303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通过柯尔文手势的不同高度,直观展示音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音高概念。
授课教师:巩彩梅活动领域:艺术领域活动名称:音乐《奇妙的柯尔文手势》幼儿班级:大班活动时长:30分钟活动意图:通过本次音乐活动让幼儿认识并了解柯尔文手势动作,并且知道音乐世界中,1 2 3 4 5 6 7这几个音的高低,可以用柯尔文手势在身体不同位置的动作来表示出来。
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活动目标:1.认识柯尔文手势2.感受音级与柯尔文手势的对应动作3.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活动重点:唱出音符1234567并学会相应的柯尔文手势。
活动难点:柯尔文手势演奏《小星星》。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会唱歌曲《小星星》,以及对相关基本音的认识2.物质材料准备:相关PPT图片,音乐,钢琴,1234567卡通贴饰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复习歌曲《小星星》,要求幼儿用歌词和乐谱分别演唱出来。
二、开始部分出示柯尔文手势图(PPT),让小朋友们自己先看一遍。
提问:图上的1234567怎么唱?音阶旁边有哪些对应的动作?今天呀,老师要给小朋友们教给一个新的手势动作,这个动作呢,与我们的音级所对应,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先做一下。
(第一遍:教师示范动作)三、中间环节(教手势动作)(PPT上的手势动作放出来)第一遍:教师示范,请小朋友们看一遍第二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幼儿。
(反复教)第三遍:教师唱音,请个别幼儿做动作。
(表扬幼儿)四、高潮部分出示PPT上的小星星乐谱,让幼儿一边唱谱子一边做刚才学过的与乐谱相对应的柯尔文手势动作。
(三遍)五、游戏环节第一遍;唱(123)歌,所有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唱歌,一边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出来。
所有幼儿站起来到活动室前面,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动作。
第二遍:老师以及所有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幼儿自由做转动,做出柯尔文手势。
最后伴随歌声和手势动作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1.回家后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演今天学到的手势。
2.把自己以前会唱的简单歌曲,试着用柯尔文手势表示。
奥尔夫音乐:奇妙的舞步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听辨高低音,并用肢体等多种方式感应音乐的欢快和缓慢。
2.通过角色表演发展幼儿肢体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面包机、CD、动物头饰、三角铁、小鼓活动过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另一片大森林参加一个联欢会。
去音乐王国的路上我们要爬山坡、钻山洞、还要过小河,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一、《小松鼠进行曲》入场我们到咯,咦?怎么有这么多客人老师也来参加这个联欢会呢!那我们和她们问个好。
(客人老师好!)请小朋友们找到位置坐下来。
二、听音乐,辨高低音师:音乐王国里有两位音乐朋友,他们喜欢躲在音乐里。
你们帮我找出来好吗?先介绍一下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朋友,它的声音是高高的,另一位呢?它的声音是低低的。
你们来听听,找找。
(放两小节音乐)放高音——停放低音——停师:哪一个是声音高高的朋友?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那第二个就是声音低低的朋友了。
真棒!其实,它们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声音高高的叫高音,那声音低低的呢?(低音)小朋友们真聪明!三、手舞足蹈高低旋律1.肢体感应师:这两个调皮的朋友,可喜欢在音乐里躲躲藏藏了,我们一起把他们全找出来好不好?——(第一遍音乐)高音做摆手动作低音做拍腿动作2.师:刚才小动物们真厉害!把高音和低音在音乐都找出来了。
既然我的朋友找到了,那就轮到我们表演了。
可是,舞台上好脏呢!我们一起来打扫打扫吧!——(第二遍音乐)高音做擦玻璃动作低音做拖地动作音乐王国的高低音两位朋友他们很感谢小朋友们,你们把舞台打扫的真干净。
他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唱唱歌怎么样?(老师指挥:指挥棒抬高,小动物唱高;指挥棒很低,小动物唱低)四、律动感应高低哇,你们个个都可以成为小小歌唱家了。
声音真好听!刚才高低音朋友告诉我,他们不仅请了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他们还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来参加这次的联欢会。
他们想请小朋友听着音乐猜猜是什么动物?一段高音:你猜猜是什么森林动物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动作表现)为什么你觉得是**?(引导幼儿说出欢快、跑得快)一段低音:你猜猜又是什么森林动物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动作表现)为什么你觉得是**?(引导幼儿说出动物体积庞大、走得很慢(缓慢))小朋友猜了这么多的动物是不是高低音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