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梁、接缝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设备、人员、施工顺序等。
2. 技术交底: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3. 材料设备准备:提前准备好中横梁所需的钢材、混凝土、模板、支架、预应力筋等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充足。
4. 施工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安全。
二、钢筋制作与安装1. 钢筋加工: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中横梁所需钢筋,确保尺寸、形状、间距等符合要求。
2.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将钢筋绑扎成梁,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要求。
3. 钢筋安装:将绑扎好的钢筋梁吊装至指定位置,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三、模板安装1. 模板制作:根据中横梁尺寸和形状,制作相应模板,确保模板平整、牢固。
2. 模板安装:将模板固定在支架上,确保模板与支架连接牢固,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变形。
四、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搅拌:按照设计配合比,搅拌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强度、和易性等符合要求。
2.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将混凝土均匀浇筑到模板内,确保混凝土密实。
3. 振捣:采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排除气泡,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4. 收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收面处理,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
五、预应力施工1. 预应力筋铺设:按照设计图纸,将预应力筋铺设到指定位置,确保预应力筋位置准确。
2. 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确保预应力筋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
3. 预应力锚固:将张拉好的预应力筋锚固,确保预应力筋锚固牢固。
六、养护与拆除模板1.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拆除模板: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确保模板拆除过程中不损坏混凝土结构。
七、质量检查与验收1. 施工过程中,对中横梁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现浇横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召开本次安全技术交底会,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现浇横梁施工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
三、交底时间[具体时间]四、交底地点[具体地点]五、交底内容1. 工程概况- 现浇横梁施工的具体位置、长度、宽度、高度及施工要求。
- 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材料、设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
2. 安全技术要求1. 人员安全-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 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确保施工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 作业现场严禁吸烟、动火,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 机械设备安全- 机械设备必须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
- 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离开岗位。
3. 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危险区域。
- 施工现场通道畅通,严禁堆放杂物,确保施工人员通行安全。
-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围栏,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4. 现浇横梁施工安全- 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 施工过程中,对模板、支架、钢筋等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混凝土质量。
3. 应急预案1.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发现火灾时,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 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
- 确保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发现坍塌迹象时,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坍塌事故扩大。
- 对坍塌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安全。
4.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接触网硬横梁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 J259-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 J26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4;5、《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铁建设[2004]8号)二、硬横梁安装施工2.1施工工序2.2参数测量当硬横梁钢柱组立并整正完毕后,采用全站仪对两支柱中心线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为减少误差,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求得硬横梁长度;再将各股道间距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准确测量。
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误差不大于2mm则满足技术要求。
对每一组硬横梁的梁长进行精确测量后,再辅之以图形,标识出梁长、支柱类型、股道数目,及股道间距报给厂家作为生产硬横梁的依据,以确保生产的硬横梁符合规定要求。
2.3场地平整、横梁拼接①现场平整清理一块场地作为硬横梁组装的地点。
②安放可调支架并在每对支架上横设一根1.5英寸钢管(如图1)。
图1 可调支架③按照编号将硬横梁吊至支架上,通过上下左右调整支架使硬横梁中心线重合,用水准仪和水平尺测量使硬横梁满足技术要求。
然后将各段横梁用螺栓连接、紧固,高度的确定应考虑横梁的预留拱度。
④硬横梁组装时,各段梁要求连接密贴,其间隙可用垫片(厚3~5mm、面积与角钢相同)调整,各螺栓采用力矩扳手按厂家提供的力矩值对角循环紧固,中段横梁有上、下方向性,不得装反,同时要注意横梁的预留拱度。
⑤拼接完成后,校核梁的整体尺寸。
2.4横梁运输、安装、紧固2.4.1硬横梁的运输①将横梁吊至已准备好的平板车上。
对于大跨距梁用吊车将起吊梁与硬横梁联接成为一整体,将横梁和起吊梁吊至已准备好的平板车上,待平稳后将横梁和起吊梁解体并排放置。
②硬横梁下垫好垫木,防止硬横梁变形;用钢丝绳捆绑控制运输中横梁的横向和纵向位移,避免侵限并保证横梁本身安全,将硬横梁运至安装地点。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桥墩吊篮爬到隔板处(必须系好安全带),在桥下用缆绳将模板捆牢,由桥面施工人员拉起到安装高度,横隔板处施工人员将模板拉到安装位置,用螺栓固定。
待模板精确就位,将所有用拉杆及固定螺栓紧固锁死,完成安装。
吊篮示意图如下:
3.6端、中横梁侧模、顶模安装
端横梁的模板采用竹胶板,侧模加固用对拉螺杆套PVC 硬塑料管拉紧,底模以方木横担在桥面翼缘板上用两排螺杆吊住底模,拧紧螺杆保持模板与预制梁横隔板密贴不漏浆。
现浇中横梁模板要保证外形尺寸与预制梁外形保持一致,以便密贴。
贴梁体的模板用短钢管带顶托相互顶死,侧模用对拉螺杆套PVC 硬塑料管拉紧。
各个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带粘牢,以防止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漏浆而影响预制梁的外观质量。
3.7端、中横梁浇筑
混凝土标号为C50 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罐车直接运输至浇筑地点,端横梁、横隔板可以采用小推车滑槽入模。
混凝土入模时下料要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灌注过程中注意加强倒角、交界面以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同时应避开预应力管道,由于现浇中横梁部分钢筋过密,混凝土振捣困难所以采用30型振动棒。
混凝土灌注到设计标高后及时赶压、抹平,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对砼面进行第二次收浆抹平。
横梁、湿接缝施工技术交底
在上部结构中,横梁、接缝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以及以后的安全行车等问题。
因此,在上部结构施工中,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正确地组织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就上部结构施工作一简要技术交底。
一、模板工程
鉴于本立交异性桥墩过多,横梁模板又不可能作成统一的通用模板,因此,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模板的加工、制作、加固作
如下要求。
(1)在模板制作中,首先应量取横梁底模、侧模、端头模板的尺寸,保证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准确。
由于挡块间尺寸限制,在裁取横梁底模、侧模首先保证能顺利拆除,其次保证加固稳定、牢靠以及在做下道横梁时在作较小改变时就能满足尺寸要求。
以节约木材、提高模板的适应性和周转率。
安装横梁侧模时要保证横梁侧面与盖梁侧面平行。
由于本次工程采用竹胶板,考虑其刚度较之钢模小的情况,在加固时密度要大,并且模板外侧用8-10cm加劲方木固定。
(2)模内干净,焊渣、纸屑、烟头等杂物均应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在浇筑前应用水泵冲洗模内做最后清除,为保证脱模顺利以及混凝土色泽鲜亮一致,模板在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
模板接缝处要用封口胶带粘贴紧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漏浆。
(3)拆除模板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严禁从高处抛扔模板或者强行拆模。
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至于因拆模时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洒水养护7天后方可拆除。
二、钢筋工程
(1)钢筋的加工。
加工钢筋前应以实际尺寸为准,不可按部就班以致后续工程施工难度加大。
考虑到钢筋采用圆弧弯折时会在弯曲后有所伸长,一般可根据钢筋直径d 采用下列数值计算伸长量:
弯成45。
时,伸长(1/2-2/3)d;
弯成90。
时,伸长d;
弯成180。
时,伸长2d;
(2)钢筋接头焊接。
连续端横梁施工时应先把所有纵向钢筋焊接起来,考虑施工方便,统一采用单面焊。
焊缝长度不小于10d且焊缝饱满无焊渣。
简支端横向连接预埋钢筋,必须先将其从混凝土中凿出后焊接连接,方能进行其他钢筋绑扎工作底板的两排纵向钢筋适当扳折出两道缝隙,保证在绑扎5、6号钢筋时可以顺利穿过。
横梁主筋采用搭接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扳折向一侧,使两钢筋轴线一致,一般扳折角度为15。
左右。
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本次指70cm内)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最大为50%。
(3)钢筋骨架安装。
钢筋骨架间距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如需避让钢绞线的端头
封锚时可适当改变其间距。
横梁钢筋可先安装箍筋,再安装下排主筋,最后安装上排主筋。
在钢筋安装中为了保证达到设计及构造要求,需注意以下几点:
a、钢筋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采用电弧焊点焊。
b、除设计另有规定外,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布置。
c、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水泥垫块或者钢筋头垫块,垫块错开,不宜贯通截面全长。
(4)钢绞线安装。
连续端处的扁型波纹管在平曲线处应把波纹管弯折成适当弧度,保证波纹管顺接,在接头处用封口胶带缠起,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不流入波纹管,钢绞线应理顺自然穿入,严禁用大锤强行敲入。
混凝土浇筑成型终凝结束后应及时来回抽动钢绞线以防止堵塞。
三、混凝土工程
(1)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是否稳固,模内是否干净,并且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坍落度。
(2)对旧混凝土的去皮。
将要浇筑的混凝土范围内的表层混凝土去皮3mm-4mm,在浇筑混凝土时,对结合面洒水湿润并座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3)横梁混凝土从中间向两侧浇筑,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时,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扁型波纹管。
对于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状态。
(4)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应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者缩短。
四、张拉预应力束及压浆
待现浇混凝土强度及养生达到要求后,张拉预应力束。
张拉完毕后封锚并及时压浆。
注意事项:
a、必须在完成横梁及负弯矩段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新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且养护不少于5天,方可进行张拉。
b、进行张拉时,应力大小控制应准确,规范要求:实测延伸量与理论计算延伸量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
差值超出规范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造成应力大小控制不准的主要原因:
c、油表读数不够精确。
目前,一般油表读数至多精确至1Mpa,1Mpa以下读数均只能估读,而且持荷时油表指针往往来回摆动。
d、计算理论延伸量时,预应力钢铰线弹性模量取值不准。
一般弹性模量取值主要根据试验确定,取试验值的中间值,钢铰线出厂时虽然能符合GB要求,但本身弹模离散较大,不太稳定,可能导致实测延伸量与理论延伸量误差较大,超出规范要求。
应力大小控制不准的防治措施:张拉人员要相对固定,张拉时采用应力和延伸量“双
控”;千斤顶、油表要定期校验,张拉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下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校验千斤顶、油表;扩大钢铰线检测频率,每捆钢铰线都要取样做弹性模量试验,及时调整钢铰线理论延伸量;应力孔道压浆要及时、压浆饱满。
施工规范规定:从预应力张拉锚固到压浆这段时间最多不超过14天,这主要是防止预应力筋锈蚀,
e、负弯矩钢束压浆要密实,在设计波纹管尺寸选择适中的情况下,从施工角度看如果由于压浆时压力不够(许多工地压浆机无压力表)或操作不当,漏掺膨胀剂或水泥浆流动度过大,向低处流淌,导致孔道压浆不饱满,容易降低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
防治措施:必须注意的地方:压浆时技术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必须跟班检查,控制水泥浆压力,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应适当加大压力,压浆时应达到孔道另外一端饱满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五、施工工序
先浇筑各跨间的现浇横梁(从每联两端对称浇筑),同时浇筑各片梁间的部分纵向湿接缝(每个连续端的负弯矩钢束长度范围内),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且养护不少于5天后进行负弯矩区的预应力张拉,最后浇筑剩余的纵向湿接缝。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