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和用米量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0.19 KB
- 文档页数:2
认识米、用米量练习题
训练目标:
在练习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一、填空。
1、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和( ).
2、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
3、大约1米的物体有()。
4、1米=()厘米 100厘米=()米。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小明身高124( )
单人床长2(),宽100( ) 大树高8 ()
丝瓜长20 ( )小英身高1()30()
三、我会算一算.
35厘米+7厘米= 40米+8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1米—10厘米= 27厘米+30厘米=
四、先量一量,再填空。
(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五、判断下面各题。
(1)10厘米=1米。
( ) (2)乒乓球台高76厘米。
()(3)教室门高2厘米.( )(4)哥哥身高150米。
()
(5)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6)爸爸一步可以跨50米远。
()
六、试一试。
小明身高70厘米,他站在凳子上高1米,凳子高多少厘米?。
二年级上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二年级上第 2 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来测量各种各样的东西。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今天呀,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什么时候会用到米这个长度单位呢?比如说,我们量教室的长和宽,量操场的长度,这些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来量就不太方便啦,这时候米就派上用场啦。
那到底什么是米呢?老师这里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的长度就是 1 米。
大家可以看一看,感受一下 1 米有多长。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记住 1 米的长度,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
请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看看大概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 1 米呢?(小朋友们进行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大概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接近 1 米。
那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在心里记住 1 米大概有多长。
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小朋友们开始寻找)有的小朋友发现,教室的门宽大约是 1 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黑板的宽也大约是1 米。
大家都很棒,找到了这么多大约1 米长的东西。
那如果要测量更长的距离,比如从教室到操场的距离,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卷尺来测量。
卷尺上有米的刻度,我们可以根据刻度来读出测量的长度。
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把卷尺,大家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看看是多少米。
(小组开始测量)在测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把卷尺的起点和终点对齐,尺子要拉直,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准确。
测量完教室的长和宽,我们再来量一量自己的身高,看看自己有多高。
(小朋友们测量身高)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教室的长和宽,也知道了自己的身高。
那你们能说一说,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其实呀,1 米等于 100 厘米。
那为什么 1 米等于 100 厘米呢?我们可以想一想,1 米的尺子上有 100 个 1 厘米的小格,所以 1 米就等于100 厘米。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练习题练题一1. 看图写下下面每一个物体的重量。
- 米饭:300克- 苹果:150克- 糖果:20克2. 请你用黄豆分别给下面的罐子称重:- 第一个罐子:200克- 第二个罐子:100克- 第三个罐子:50克练题二1. 妈妈用米粒做了一个盘子,共有10粒米粒。
请你估计一下这个盘子大概有多重。
2. 已知1片A4纸的重量是5克,那么20片A4纸的重量是多少克?练题三1. 请你用物品的重量填空:- 1千克 = ________ 克- 1千克 = ________ 条巧克力2. 请你将下面物品按重量从轻到重排序:- 纸张- 苹果- 小石头- 雪糕练题四1. 如果你的身高是120厘米,那么你大概比一包面粉高多少倍?2. 如果小明和小红一起搬了一个10千克的沙发,他们每个人分担多少重量?练题五1. 请你用重量填空:- 1顿饭大概有 ________ 克- 1颗蛋的重量大概是 ________ 克2. 爸爸给了小明50克的糖,小明吃了一半,还剩下多少克?练题六1. 请你用黄豆填空:- 1瓶豆浆大概有 ________ 克- 1包豆腐大概有 ________ 克2. 小华想要做一顿饭,他需要计量1000克的黄豆,但是他只有一个500克的称。
请你告诉小华,他可以使用多少个称量来达到目标?以上是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的练题。
完成这些练题,帮助你更好地认识重量的概念。
参考答案:练题一:1. 米饭:300克2. 苹果:150克3. 糖果:20克练题二:1. 盘子大概有10克。
2. 20片A4纸的重量是100克。
练题三:1. 1千克 = 1000克1千克 = 10条巧克力2. 排序:纸张 < 小石头 < 苹果 < 雪糕练题四:1. 如果你的身高是120厘米,你大概比一包面粉高120倍。
2. 小明和小红每个人分担5千克的重量。
练题五:1. 1顿饭大概有1000克。
1颗蛋的重量大概是50克。
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认识米,用米量》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探究新知、感受新知与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教学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正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宝贵财富。
在教学中,本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我有意地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觉得“我能行”而信心十足地自主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用米量及其测量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木工师傅修理课桌椅和装玻璃窗都得用小卷尺或折尺来测量,上体育课学生跳远和推铅球都得用卷尺来测量,学生或许有帮过老师拉着卷尺测量的经历。
在本课教学时引导学生举出见过的各种尺子及它的用途,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唤醒了学生的意识,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地投入学习。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和“我能行”的信心自主地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可见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是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
必须把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调动起来,并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有了自我学习的辽阔天地,学生才能主自地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正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主体性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用小尺子量黑板的长度,有意给学生设“难”,让学生在量中体会到尺子小,费时又费力,要放弃又觉得自己能行而产生心理矛盾,使认识米尺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认识米的动力。
三年级数学-米的认识练习题
问题一
小明有一根长为2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1米的绳子?
问题二
小明有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1米的绳子?
问题三
小明有一根长为5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1米的绳子?
问题四
小明有一根长为12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2米的绳子?
问题五
小明有一根长为18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2米的绳子?
问题六
小明有一根长为20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2米的绳子?
问题七
小明有一根长为30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3米的绳子?
问题八
小明有一根长为42米的绳子,请问小明可以组成几个长度为3米的绳子?
问题九
这些长度为1米的绳子,组成一根长为30米的绳子,需要多少根长度为1米的绳子?
问题十
这些长度为2米的绳子,组成一根长为36米的绳子,需要多少根长度为2米的绳子?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的米的认识练习题,请按照题目给出答案。
若有其他相关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下册长度单位的应用与测量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长度单位最适合测量课桌的长度?()A. 毫米B. 厘米C. 米D. 千米2. 1米等于多少厘米?()A. 10厘米B. 100厘米C. 1000厘米D. 10000厘米3. 小华的铅笔长15厘米,小红的铅笔比小华的铅笔长5厘米,小红的铅笔长多少厘米?()A. 10厘米B. 15厘米C. 20厘米D. 25厘米A. 书包B. 黑板D. 铅笔5. 用米尺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如果米尺的起点对准绳子的一端,测得长度为2米,那么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米?()A. 1米B. 2米C. 3米D. 4米6.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A. 10毫米B. 100毫米C. 1000毫米D. 10000毫米7. 下列哪个长度单位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A. 米B. 厘米C. 千米D. 分米A. 将铅笔放在米尺上,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B. 将铅笔放在米尺上,从1刻度线开始测量C. 将铅笔放在米尺上,从任意刻度线开始测量D. 将铅笔放在米尺上,从尺子的一端开始测量A. 课桌B. 黑板D. 跑道10. 下列哪个长度单位最适合测量教室的长度?()A. 毫米B. 厘米C. 米D. 千米二、判断题:1. 1米等于1000厘米。
()2. 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 测量物体长度时,可以将物体放在米尺上,从任意刻度线开始测量。
()4. 1厘米等于10毫米。
()5. 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起点必须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6. 千米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长度单位。
()7. 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时要将视线与尺面垂直。
()8. 1米等于100分米。
()9. 长度单位换算中,高级单位转换为低级单位需要乘以进率。
()10. 测量物体长度时,可以将物体弯曲后放在米尺上进行测量。
()三、计算题:1. 小明家的客厅长8米,宽5米,求客厅的周长。
认识米,用米量(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
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多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麻烦了,后来一个学生说她的尺子比较长,是30厘米长的,稍微快点了,但是还是很麻烦。
这时学生说,老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说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
量黑板是不是应该让学生来量,老师帮忙。
提出除了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量衣尺测量。
让学生说说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途,学生就说,量大型的物体要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较好。
详细认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开始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因为总长是1米,说明100厘米=1米。
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
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
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大概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
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长度感,即使身边没有尺子,也可以大概估计物体一边的长度。
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计一下,以提高估计的准确度。
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方便地估计了。
先估计教室长度,估计学生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度等,然后再用米尺测量。
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参与。
课本最后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
,更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
第一天忘记带量衣尺和卷尺了,第二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么量,然后让学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老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大概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计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计得比较合理。
因为量衣尺不够,只有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
所以需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的和,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确定2.张老师有3件衬衫、4条裤子、2双皮鞋,用它们一共可以搭配( )种不同的穿法。
米作单位的练习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米是一种常见的衡量长度的单位。
我们经常使用米来衡量距离和长度,比如量房子的面积或者买菜时的重量。
今天,我们来做一些关于米作单位的练习题,加深对米的理解。
1. 小明要从家里走到学校,他测量了路径的长度为800米。
如果他每分钟走60米的速度,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答案:小明的走路速度是60米/分钟。
那么他需要走800米,用时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时间 = 距离 / 速度时间 = 800米 / 60米/分钟时间 = 13.33分钟所以小明需要大约13.33分钟才能到达学校。
2. 一条小溪的宽度是40米,小石子从一边滚到另一边需要5秒钟。
那么石子滚过小溪的速度是多少?答案:石子滚过小溪的距离是40米,用时是5秒钟。
那么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速度 = 距离 / 时间速度 = 40米 / 5秒钟速度 = 8米/秒钟所以石子滚过小溪的速度是8米/秒钟。
3. 一块土地的面积是500平方米。
如果小明每天耕种100平方米,他需要多少天才能耕种完这块土地?答案:小明每天耕种100平方米。
那么他需要耕种500平方米的土地用时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时间 = 面积 / 耕种速度时间 = 500平方米 / 100平方米/天时间 = 5天所以小明需要5天才能耕种完这块土地。
4.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度是10米,宽度是5米。
如果围绕花坛铺设一圈石子,每块石子的边长是0.2米,需要多少块石子?答案:花坛的长度是10米,宽度是5米。
那么围绕花坛铺设一圈石子需要的长度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长度 = 2 × (长 + 宽)长度 = 2 × (10米 + 5米)长度 = 30米每块石子的边长是0.2米,那么需要的石子数量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数量 = 长度 / 边长数量 = 30米 / 0.2米数量 = 150块石子所以围绕花坛铺设一圈石子需要150块石子。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米作单位。
认识米和用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2)1米=()厘米300厘米=()米7米=( )厘米
2米+50厘米=( )厘米400厘米=( )米600厘米=()米24厘米+10厘米=()厘米40米+5米=()米
135厘米=( )米( )厘米23米+20米=()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46厘米—27厘米=()厘米
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1.铅笔长15米。
……………………………………()
2.课桌高70米。
……………………………………()
3.大树高16厘米。
……………………………………()
4.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
…………………………()
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m或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写字本长32()
四、比大小。
5米6米90厘米1米8米800厘米100厘米1米30米30厘米600厘米5米
18厘米-9厘米9米1米+7米900厘米
1米-80厘米20厘米2米90厘米+8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