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米和用米量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27
二年级上1.2《认识米和用米量》二年级上 12《认识米和用米量》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短。
之前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呀,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那什么是米呢?米呀,是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就不太方便啦,这时候米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说,我们教室的长、宽,还有黑板的长度,这些如果用厘米来测量,那数字可就太大啦,数起来很麻烦。
但是用米来测量,就会简单很多。
那一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来告诉大家,张开双臂,两个手臂伸平,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大约就是一米。
小朋友们可以互相量一量,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
我们再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一米呢?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宽大约是一米,还有我们的课桌长度也差不多是一米。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一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根一米长的尺子。
大家仔细观察这根尺子,上面有刻度,从 0 到 100 厘米,这就是一米。
我们可以看到,1 米= 100 厘米。
那怎么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先把尺子的 0 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米。
比如说,我们要测量黑板的长度。
先把尺子的 0 刻度线靠在黑板的一端,然后沿着黑板的长边,尺子一直拉到另一端,我们看到尺子的刻度停在了 3 米多的地方,那这块黑板的长度就是 3 米多。
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看看我们的教室,猜猜讲台的长度大概是几米呢?然后我们用尺子实际量一量,看看自己猜得准不准。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米来测量长度。
比如,我们走的路、桥的长度、大楼的高度等等。
当我们去买衣服的时候,裁缝师傅会用米尺来量我们的身高和衣服的尺寸;我们盖房子的时候,工人叔叔也会用米来测量房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小朋友们,现在大家对米这个长度单位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呀?以后在生活中,大家可以多观察,看看哪些东西的长度是用米来测量的。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了解米是什么,以及米的用途。
2.认识米量的大、中、小单位,并能使用它们进行简单的长度量的比较。
3.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相应的米量单位表示数值。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拿出一包米,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回答是米饭、米粉、米线等。
教师可以解释一下,米是从稻子中获得的谷物,是我们人类非常重要的主食之一。
活动1.认识米量的大、中、小单位下面给学生介绍三种不同的米量单位:•最大的单位是千米,可以表示非常远的距离。
例如,中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000千米。
•其次是米,这是长度测量的常用单位,例如我们经常使用尺子或者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最小的单位是毫米,通常用于非常精确的测量,例如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大小。
然后,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实物,并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描述它们的长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试桌子的长度,并询问他们使用哪个单位来表示:•使用千米,会变成3km•使用米,会变成3m•使用毫米,会变成3000mm2.测量物体的长度接着,教师会教授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米量单位来表示测量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些学生,并让他们用卷尺来测量自己的手臂的长度。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米或者毫米的单位来表示测量结果。
3.小结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测量长度的游戏和其他资源。
教学材料•米、尺子、卷尺等工具。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是否正确理解米量的大、中、小单位,并且能够使用尺子或者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表示结果。
可以给学生一些测量实物长度的题目以检测他们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认识米,学习用米量物品的长度,并能够简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米的换算,并能够简单运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和换算,并能够简单运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绳子、米的图片、米的实物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一张米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图片,有什么关系等。
2.问一下学生身边有没有听过米这个词,有没有用过米这个词,如果有,那米是什么单位?二、授课1.认识米的概念:教师介绍什么是米,并将米的图片和实物拿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看看米的实物和其他长度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区别。
2.米的换算:针对学生在认识米的概念前,先让学生认识一下厘米和分米,然后再介绍米的换算方法。
教师可以用米尺或者一把绳子来跟学生做演示,让学生自己操作,让他们在测量时感受米的长度。
3.用米量物品的长度: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张纸,让学生观察它,然后问学生这张纸有多长?教师拿出测量用的米尺,让学生试着量一下,看看能不能量出纸的长度。
4.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教师可以将问题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回答。
三、巩固通过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米的概念和用米量物品的长度的方法。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所学,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让学生用米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将这些数字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用这些数字来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等等。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米尺来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如筷子、橡皮擦、笔等等。
四、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米的概念、换算,以及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更注重于实践和操作,让学习更加深刻和系统。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