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表现:⒈走向联合的欧洲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⒋中国的振兴走向联合的欧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是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优势。
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951年,法、意、荷、比、卢、西德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后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影响:⑴经济实力大大加强⑵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经济恢复)⑴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族改革⑵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采购大量军火和给养⑷日本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⑸日本政府加强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兴起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内容: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重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起,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的关系,与其在国际事务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在整个专题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则是它的延续。
本科通过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第三世界的兴起以及中国的崛起几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重点难点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关注时事,有学习兴趣,但对世界多极化的总体格局与发展趋势缺乏认识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把难点确定为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史实,理解其世界大背景和多极化的概念,通过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理解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采用课前合作探究、课堂师生讨论相结合,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及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中,认识中国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四、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2、说学法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学习延伸中尼克松的讲话导入,从材料中引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并由西欧这样一个地区概念过渡到“走向联合的欧洲”子目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