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6课 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出现2 粤教版必修1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后初期,美苏凭借强大的实力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随着战后欧日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的力量越来越大。
独立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反殖反霸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世界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发展。
新课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欧洲的联合1、原因:师生互动:欧洲的联合的原因是什么?(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材料一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第26课《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出现》学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课文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经过;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概念认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课文知识学习一、欧洲的联合【学习目标一】: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学法指导一】:了解两极格局下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背景和过程,理解西欧开始摆脱美国控制,形成独立国际政治力量,冲击两级格局的影响【自主学习一】1.请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阅读P122导言、第1段)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思想因素:2.欧洲一体化的过程3.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大大增强。
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________的控制。
③冲击了格局,使世界朝方向发展。
【自主检测一】1.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
”其主要用意在于(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2.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讲解提高一】二、日本的腾飞【学习目标二】: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理解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学法指导二】:从自身和外部两大方面分析日本经济巡视发展的原因,理解在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谋求政治的目标【自主学习二】1.请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备人熊宇翔教材分析:第26课课标要求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各自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影响。
第26课导言中提到,“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这句话,它既承上启下:由上一课的“美苏‘冷战,自然引入地处“冷战”前沿的欧洲在尴尬处境下求生的本能,又呼应本课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材共分为三目:即“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三目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中心问题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这些新兴政治力量对于美苏两极格局渐成冲击作用,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将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但“走向联合的欧洲”一目篇幅偏小,正文文字与另外两个子目相差甚远,而且与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不相称。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一目,需要现实与历史的相互关照。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教科书中用了12行字的篇幅来叙述,但是一定要注意它的权重应该是不及欧洲联合的,教学中要注意取舍。
学情分析:历史义务教育课程阶段,学生对本目内容有过了解,对基本的史实有基本的认识,他们知道两极格局下欧洲联合的趋势加强,俄罗斯力量消弱,日本和中国力量崛起,当然也不排除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混淆和记忆错误的情况出现。
因此,本课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同时,本课所引用的材料,有原始史料、有改编的材料,且长度适中。
这些材料既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了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展开或补充了课文的内容。
所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一定的难度,由此体现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通过识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以及战后不结盟运动发展的概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学习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思考感悟】二战中,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战后,其国际地位远不如战前。
而战争中的苏联却经过炮火的洗礼变得更为强大。
与此同时,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逐步取得了对西欧经济的控制。
随着西欧政治、经济的发展,它们不甘心依附于美国的地位,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也同时抵制来自苏联的压力和威胁,西欧国家认为:只有加强西欧各国彼此间的合作与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思考与判断:欧共体形成之后,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知识梳理】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问题探究】结合教材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①具备客观条件: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
欧洲的国家有共同的地域,语言上有相通性,而且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为统一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的条件。
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
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现实原因: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的推动。
欧洲和苏联格格不入,而且威胁日渐严重,同时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寻求发展安全,各国必须走向联合,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
(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2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1)•舒曼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951 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96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73〜1986年,欧共体扩大为欧洲12国3.欧共体的影响【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123【历史纵横】分析欧共体的影响联合的西欧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