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基本生命支持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51
2024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全文共计1200字以上,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南的背景和目的指南首先介绍了心肺复苏(CPR)的重要性,以及提出指南的目的:通过向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最新的指导方针,改善心肺复苏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二、基本生命支持(BLS)指南详细介绍了基本生命支持的步骤,包括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实施CPR,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同时,给出了跳过人工呼吸的情况和特殊人群如哺乳婴儿和儿童的CPR要点。
三、除颤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指南介绍了心脏停止的一个常见原因:心室颤动。
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可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指南详细描述了在使用AED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电极贴附位置和AED使用的时间窗口。
四、高级生命支持(ALS)高级生命支持主要包括内外科复苏、电击除颤、静脉注射药物等技术和操作。
指南提供了使用各种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如长期心脏停搏、低温状态下的复苏、妊娠期患者的处理等。
五、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指南给出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指导,如溺水、药物过量、瘫痪等,同时也对新生儿和婴儿心肺复苏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技巧。
六、团队复苏指南详细介绍了在医院设置中的团队复苏,并给出了团队复苏的建议和指导原则。
这一部分重点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在复苏过程中的重要性。
七、质量保证和改善指南最后给出了质量保证和改善的建议,包括实施模拟训练、定期进行复苏维护和改进CPR和ALS等方面的技巧和操作。
总结起来,2024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是一份详细的指导手册,涵盖了基本生命支持、除颤和自动体外除颤器、高级生命支持、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团队复苏以及质量保证和改善等方面。
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最新的指导方针,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患者无反应或无活动
是
判断为呼吸心跳骤停
现场CPR
患者体位:
仰卧在硬板床或地上,双手放两侧
已有人工气道可行仰卧位等特殊体位CPR
无反应但有呼吸和有效循环,可取侧卧位
头颈部外伤,保持轴线位
启动EMS:
拨打急救电话
严重创伤、溺水、中毒等,先行CPR再呼救
多人在场,同时行EMS和CPR
无法确定救治程序,优先进行CPR循环支持:脉搏检查、循环体征检查、胸部按压:
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
托颌法
除颤与除颤方法:
电除颤举荐1次(而非3次)除颤方案
双相波除颤(120-200J),单相波360J除颤
电击后5秒内VF停止即为除颤(电击)胜利
有呼吸
XXX起搏
检查呼吸
无呼吸
检查脉搏人工呼吸:
10秒内确认有无自立呼吸,不然先进行2次野生呼吸;不愿意或不会野生呼吸时即刻开始胸部按压
方式: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面罩呼吸
吹气1秒以上,可看到胸廓起伏,有人工气道时通气频率为8~10次/分按压通气比为30:2
效果判断及并发症:
效果:瞳孔减少,有对光反射,神志好转,有脉搏和自立呼吸,提示CPR有效并发症:胃扩张、肋骨/胸骨骨折、血汗管损伤、气胸、血胸、肺挫伤、腹腔内脏器损伤、误吸和脂肪栓塞。
2024版心肺复苏指南一、定义和目标:-心脏骤停被定义为心脏停止跳动或有效泵血不足导致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及脉搏丧失。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二、基本生命支持:1.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并发送求救信号。
2.检查呼吸:正常呼吸表现为观察到胸廓上抬运动、听到清晰呼吸声以及感觉到呼气气流。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有不规则呼吸,则需要开始胸外按压。
3.胸外按压:推荐至少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并将深度控制在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应当相等。
4.给予人工通气: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插管通气或面罩通气,每次通气时间约为1秒。
三、高级生命支持:1.除颤:发现存在室颤或无脉搏的心室扑动时,应立即进行除颤。
首选除颤能量为一次200焦耳的单相波,然后再给予下一次能量增加的除颤。
另外,可使用新一代能释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2.药物治疗: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和/或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剂量为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胺碘酮剂量为300mg的快速静脉注射,可增加剂量至450mg,每5分钟重复一次。
3.心肺复苏后护理:在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应持续监测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
4.低体温治疗:对于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患者,目前推荐将体温降低到32-36°C的范围内进行维持。
四、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1.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心肺复苏有一些独特的指导原则和技巧。
2.孕妇心肺复苏:应考虑进行剖腹产和急救剖腹产,以确保母婴的生存。
3.溺水者心肺复苏:在执行心肺复苏之前,提供早期的抽吸或气管切开等拉伸手段,以降低肺损伤的风险。
4.外科围术期心脏骤停:外科围术期心脏骤停的处理包括心肺复苏,但可能需要特殊的技术和策略。
综上所述,2024版心肺复苏指南提供了全面、详尽的指导原则和技巧,以帮助医护人员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术操作规范(一)工作目标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工作规范要点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呼吸消失,大动脉波动消失。
2.避免急速、过大潮气量的人工呼吸。
因CPR中实际经过肺的血流量明显减少(为正常的25%-33%),维持相对低的通气/血流比例,以免引起胃胀气导致膈肌上抬使肺的顺应性下降,或胃内容反流造成误吸。
3.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频率100-120次/分,胸骨下陷5-6cm,按压与放松1:1),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4.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5.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施救者应从胸外心脏按压开始的CPR,并且急早除颤。
6.高级气道建立前,成人无论单人或双人CPR,按压与通气比都为30:2;新生儿或婴儿12-20次/分,此后不在需要按压/通气同步按比例进行。
7.CPR5个循环(约2min),需要更换按压人员,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小于10s.9.终止心肺复苏指征(1)心跳呼吸恢复(2)心肺复苏已在30min以上,仍无心跳及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复,深反射活动消失,心电图成直线。
10.复苏给药途径选择(1)静脉途径:急救时应放置较大的外周静脉通路,一般药物经由外周静脉到达心脏需要1-2min的时间,静脉注射后再推注20ml生理盐水,有助于药物进入中心循环。
但建立外周静脉不应中断CPR,此时CPR比药物干预更重要。
(2)经气管途径:如果静脉通道不能建立,复苏药物可经由气管给予,用量是静脉给药剂量的2.0-2.5倍,给药用5-10ml 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气管内。
(3)经骨髓途径:由于骨髓腔有不会塌陷的血管从,是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其效果相当于中心静脉通道,有条件可建立经骨髓给药通道。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规程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助技术,用于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维持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规程:
1. 检查环境安全
- 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包括消除任何危险因素。
2. 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
- 轻轻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唤其姓名,观察是否有反应。
- 同时检查患者的呼吸,看胸部是否有规则的起伏。
3. 寻求帮助
-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吸,立即呼叫紧急救援服务,请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4. 开始胸外按压
- 将患者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将一只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中线
下方。
- 使用另一只手的掌骨覆盖在第一只手上,交叠手指。
- 移动身体负重至上方,直起手臂,施力进行按压。
- 每次按压的深度应约为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5. 进行人工呼吸
- 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将患者头部后仰,捏紧鼻子,用嘴对嘴或使用面罩进行呼吸。
- 每次呼吸的时间应持续1秒,观察胸廓升起。
6. 持续心肺复苏
- 持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医疗专
业人员到达现场。
7. 持续监测患者
-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
- 如果有任何改变,及时调整心肺复苏的步骤。
以上是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规程,希望对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有所帮助。
紧急情况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务必在呼叫医疗专业人员的同时,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正确实施基本生命支持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急性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旨在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正确实施基本生命支持是心肺复苏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正确实施基本生命支持的步骤和要点。
一、背景心肺复苏是一项关于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的紧急救护技术。
它在急性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中,通过外力刺激和辅助呼吸,以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因此,正确实施基本生命支持,即CPR的前期环节至关重要。
二、基本生命支持步骤基本生命支持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检查现场安全、刺激患者、求救、检查患者的意识、检查患者的呼吸、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 检查现场安全:在实施基本生命支持前,确保自身安全及现场安全,无险情存在。
2. 刺激患者:在确认现场安全后,尝试刺激患者,以确定患者是否有反应。
可轻轻摇晃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患者的姓名。
3. 求救:若患者没有反应,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护电话,向医护人员求助。
4. 检查患者的意识:在求救之后,先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
可摇晃其肩膀,同时大声呼唤其姓名,并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反应。
5. 检查患者的呼吸:若患者没有意识或仍然没有反应,需检查其呼吸情况。
在检查时,可以倾身而下,将脸靠近患者的口鼻部位,用耳朵和脸部感受患者的呼吸动静。
观察和感受10秒钟,如没有呼吸或仅有间歇性的呼吸,应立即进入下一步。
6. 实施胸外按压:在确认患者没有意识且没有正常呼吸的情况下,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按压时,将双手掌放在患者胸骨正中位置,使手指交叉并伸直。
然后用肩膀、上身力量将胸骨按下,使胸前下陷至5厘米深。
按压到胸前下陷后,用恒定的节奏,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每次按压时间大约为1/3。
7. 人工呼吸:在实施胸外按压同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即按住患者的鼻孔,打开患者的口腔,进行嘴对口或嘴对鼻的呼吸。
每次呼吸的时间应控制在1秒钟左右,以观察患者的胸廓上升和下降。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步骤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
失常等情况下维持血液循环。
以下是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步骤:
1. 确认意识和呼吸确认意识和呼吸
- 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轻拍患者的肩膀并询问是否没事。
- 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明显的呼吸运动。
2. 紧急报警紧急报警
- 如果患者无意识或没有呼吸,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护电话号码,请求专业医疗帮助。
3. 开始胸外按压开始胸外按压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将一只手掌掌距中指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骨上(距离胸骨下缘
两指宽度处),另一只手放在上面交叉。
- 用身体重量,而不是使用手臂力量,向下压缩胸骨,压缩深
度应为至少5厘米。
- 每分钟进行100-120次按压。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 将患者的头后仰,捏紧鼻孔。
- 口对口或口对鼻,给予两次慢而正常的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5.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持续交替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的过程,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有明显的反应。
请记住,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抢救技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职业培训和实践经验。
及时的心肺复苏能够挽救生命,但请尽快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实验一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院内)【目的】1.通过实施CPR,促进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3.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要求】1.掌握呼吸气囊各部件连接和具体使用方法;2.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并保证按压的中断时间不超过10S。
【患者评估】1.年龄、病情、体重、体位、意识状态等;2.呼吸状况(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义齿等。
【准备】1.患者准备: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便满足抢救的需要。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3.用物准备:简易呼吸器、氧气装置、加压面罩、脚踏板,必要时准备手电筒、纱布数块,胸外按压木板、屏风等。
4.环境准备:光线充足、安静,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用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患者情绪。
【操作流程】【评分标准】【重难点提示】1.开放气道方法正确;面罩固定,挤压不漏气;2.挤压气囊频率、潮气量正确;3.胸外心脏按压姿势、手法、部位、深度、频率正确;4.按压-呼吸比值正确,中断时间不超过5~7秒。
【注意事项】1.患者仰卧,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尽可能在15~30秒内进行;若在中途换人,不得使抢救中断时间超过5~7秒。
2.口腔有异物者清除口鼻腔异物和活动义齿,保证气道通畅。
3.按压部位、手法正确,按压时手指不可接触胸壁,抬手时不可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4.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时应注意活瓣有无漏气,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应同步挤压呼吸囊。
5.遇有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脏外伤等,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胸内心脏按压术。
【思考题】A1型题1.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A.心前区 B.胸骨上段1/3 C.胸骨上l/3与中1/3交界处D.胸骨中段1/3 E.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2.开放气道的内容不包括()A. 松开衣扣、腰带 B.清除口腔异物 C.取出假牙D. 钳出后坠的舌体 E.口对口呼吸3.心肺复苏时,判断及评价呼吸的时间不得超过()A.5秒 B.6秒 C.8秒 D.10秒 E.15秒4.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A.60次/分钟 B.70次/分 C.80次/分钟D.90次/分钟 E.100次/分钟5.胸外心脏按压错误的操作是()A.按压时肘关节伸直 B.手掌跟部按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C.用腕部的力量垂直下压 D.放松时手掌根部不可离开胸壁E.按压至深部要稍做停顿6.成人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是()A.1:5 B.5:1 C.2:15 D.15:2 E.2:307. 使用简易呼吸器前,首要的步骤是()A.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B. 松开领口腰带C. 俯卧,人工呼吸D. 氧气吸入E. 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8.使用人工呼吸机的吸/呼比值是()A.1:1~2.0 B.1:1.5~2.O C.1:1.5~2.5D.1:1.5~3.0 E.1:2~3.OA2型题9.患者男性,36岁,跑步训练课上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
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一、背景介绍心肺复苏是指在突发性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通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来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是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处于安全地带,避免二次伤害。
2. 呼叫急救车和医务人员,同时通知周围的人员协助急救。
3. 确认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反应,如果没有,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三、判断意识和呼吸1. 用手轻轻摇晃患者,并大声喊叫他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2. 如果没有反应,则需要确认是否有呼吸。
将手放在患者口鼻部位,观察是否有气流进出。
3. 如果没有呼吸,则需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四、心肺复苏步骤1. 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2. 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将头向后仰,使呼吸道畅通。
3. 开始进行胸外按压。
将双手掌心贴在患者胸骨下缘,用力向下按压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
4. 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捏住鼻子,并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时间1秒钟。
5.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五、注意事项1.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保证手法正确、有力度、有节奏,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2. 人工呼吸时应当注意不要过度用力,避免气道受损。
3. 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六、结束急救1. 当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需要将患者交接给专业的医务人员处理。
2. 急救结束后需要及时记录急救过程和结果,并及时通知家属。
七、总结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进行急救时需要注意安全、正确操作、保持冷静,并及时交接患者给专业医务人员处理。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技术操作流程
安全与舒适—→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抢救,进一步确认患者并确定抢救时间—→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去枕,并迅速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与放松比例1 :1按压频率10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 :2—→检查有无活动义齿,开放气道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应用建议呼吸器行人工呼吸时,先手法开放气道,并连接氧气,一手“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抢救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自主
呼吸、心跳是否恢复—→操作5个循环以上人工呼吸结束后再次判断颈动脉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抢救成功,确认抢救成功时间,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补记抢救记录。
2023年新版:成人心肺复苏实施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2023年最新的成人心肺复苏实施指南。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患者的心肺功能。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降低患者的永久性损伤风险。
2023年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1. 基本生命支持- 强调早期发现心脏停跳的重要性,包括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脏监测和除颤。
- 提供了最新的胸外按压指导,包括使用双手压迫的方法,并强调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频率。
2. 高级生命支持- 强调早期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重要性,以维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 提供了最新的药物治疗指导,包括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3. 心肺复苏后护理- 强调对复苏后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体温、血压和氧合。
- 提供了复苏后的评估指导,以及对可能的并发症的处理建议。
实施指南的推广和培训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实施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推广和培训计划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以下措施:1. 开展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的培训。
2. 建立标准化的复苏团队,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和培训。
3. 制定推广计划,包括印制宣传资料、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推广心肺复苏应用的科技工具。
结论2023年新版成人心肺复苏实施指南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医务人员应熟悉并正确实施本指南,通过推广和培训来提升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流程素质要求抢救车附按压板治疗盘内备:电筒、血压计、笔、心电图机备齐用物记录单、PE手套、输液架无菌纱布、弯盘等面罩给氧用物判断意识推肩→唤名→拍脸若患者无意识呼救请人通知医师或按铃呼救放置患者体位去枕平卧位解松衣领判断呼吸用耳贴近口鼻:一看,二听,三感觉若患者无呼吸判断心跳示指、中指触摸病人喉结,再滑向近侧颈动脉并触摸颈动脉无搏动若颈动脉搏动消失放按压板开放气道托颈→仰额→推下颌角取仰头抬颏位或托颌法张口→检查去除呼吸道异物及义齿捏紧患者鼻孔闭紧人工呼吸抢救者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嘴口对口呼吸,吹气2次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100次/分钟(口对口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按压与呼吸比=30∶2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再次判断呼吸和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交替进行5个周期后大动脉搏动有知觉,反应及呻吟等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心肺复苏术持续1小时之后患(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跳、呼吸未恢复经两名以上专科医生证明EKG:恢复窦性连接抢救仪器、心电监测仪面罩加压给氧进入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宣告临床死亡安置患者整理核对用物和用物处理洗手神志填写重病护理记录单面色观察和记录瞳孔加强监护生命体征加强生活护理和监护*正确胸外按压的方法(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2)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防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3)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4)按压时间:放松时间安=1∶1(5)按压频率:100次/分(6)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7)呼吸、颈动脉搏动的判断时间均应≤10秒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评分标准序号:姓名:提问:理论知识1.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医师,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快来人呀(请打120),抢救。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五)建立人工循环:在操作者一侧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恢复气道开放位置,食指、中指从下颏中点滑至甲状软骨后旁开1-2厘米,在胸锁乳突肌与喉结中间凹陷处检查;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5.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一只手立掌压额,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中点旁1-2厘米处,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
(七)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九)人文关怀:整理衣物,口述: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二、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评分标准(依据2010国际CPR指南)(综合项目:由医生、护士各1人操作)备注:1、操作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每超过1秒钟扣0.2分;2、提前完成不加分。
电除颤术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确定患者心跳停止心电图为室颤波。
(三)准备工作:看表记录抢救时间,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相关物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四)启动除颤仪: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颤”。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心肺复苏的目的:1、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恢复。
操作步骤:一、护士自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备手表、笔。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置简易呼吸器、手电筒、弯盘、纱布,另备快速手消毒剂。
三、操作过程:推用物至病房,也可在此将用物放于抢救床边适当位置,向评委老师问好,介绍自己完毕,将用物放于抢救床边适当位置(以利于自己抢救),向评委老师举手示意,操作开始。
1、评估现场抢救环境的安全性:环境安全,适合抢救。
2、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病人无反应,确认意识丧失,注意保护颈椎。
3、判断患者呼吸:判断时间为5~10秒,通过听气息、看胸廓有无起伏、感觉气流,无反应,则呼吸停止,记录时间。
4、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请医务人员备除颤仪和急救车,进行抢救。
5、使患者去枕仰卧,将盖被折好放在患者小腿部位,身体无扭曲,注意保护颈椎。
必要时身下放胸外按压垫。
解开紧身衣扣,松裤带。
6、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方法: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5~10秒,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7、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以拇指根部为轴心叠于下掌之背上,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8、开放气道:(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如有活动义齿,则取下;(2)仰头抬口颏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充分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将颏部向前抬起,使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垂直。
9、检查呼吸器装置无漏气(一手覆盖整个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听呼吸器装置无漏气),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分,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相当于1L 气囊的1/2或2/3),频率10~12次/分(挤压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