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考核日期:年月日评委:考号:得分:操作要点分值评分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双肩,两侧呼叫;确认患者意识丧失(口述无反应),立即呼5救,寻求他人帮助,计时。
2、体位:将床放平,软床胸下垫复苏板;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5胸部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10触及有无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迅速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为6~10S),如无颈动脉搏动(口述无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胸外按压4、确定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
一手掌跟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10重叠于该手手背上,双手掌跟重叠,手指勿触及胸壁,肩、臂与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5、胸外按压:10按压深度胸骨下陷至少5cm,而后迅速放松,使胸廓完全回弹。
反复进行30次,按压与放松比例达1:16、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清除口腔内异物,有义齿取下。
将简易呼吸器连接10氧气,调节氧流量(8~10L/min)7、应用简易呼吸器呼吸: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5),使面罩与患者面部密闭,注意上提下颌,保持15气道通畅,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见到胸部起伏。
按压2次后进入下一循环按压8、反复进行5个循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每次送气达到400~20600mL,频率10~12次/min;连续操作5个循环。
9、判断、安置患者:再次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及呼吸(判断时间至少10s)5 口述:患者经抢救心跳、呼吸已恢复,计时,扣好衣领、衣扣,系好腰带;盖好盖被10、效果评价:操作连贯熟练,动作规范到位,交流沟通针对性强,符合主题不费时10。
护士岗位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评分标准及细则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
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的心跳和呼吸。
它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是评估CPR技术执行的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并及时调整急救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是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胸外按压。
1. 按压位置,双手掌叠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
2. 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至少1/3胸径。
3. 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钟。
4. 按压质量,保持力道均匀,不过度或不足。
二、人工呼吸。
1. 呼吸频率,成人每6-8秒1次,儿童每3-5秒1次。
2. 呼吸气量,使胸廓抬起。
3. 呼吸时间,每次呼吸不超过1秒。
4. 呼吸效果,观察胸廓抬起,确认呼吸有效。
三、CPR周期。
1. 按压和呼吸比例,30:2。
2. 转换时间,尽量减少转换时间,保持CPR连续进行。
四、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
1. AED准备,在CPR开始后尽快准备AED。
2. AED操作,按照AED提示进行操作。
3. AED分析,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无异物干扰。
五、操作评分标准。
1. 按压深度,≥5cm为优秀,<5cm为合格。
2. 按压速率,100-120次/分钟为优秀,<100次/分钟为合格。
3. 按压质量,均匀有力为优秀,不均匀或过度不足为合格。
4. 人工呼吸,频率和气量符合要求为优秀,频率或气量不足为合格。
5. CPR周期,持续时间≥20分钟为优秀,<20分钟为合格。
6. AED使用,操作规范为优秀,操作不规范为合格。
六、评分标准综合。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CPR操作进行综合评分,以评估操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评分标准综合结果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了解自己的操作水平,及时调整急救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七、注意事项。
1. 在进行CPR时,应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保持CPR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要求:1.仪表端庄,服装和鞋帽整洁,举止大方,动作迅速,敏捷,有紧迫感。
否则扣2分。
2.准备治疗盘内备血压计、听诊器、敷料数块、手电筒、弯盘、胸外按压板。
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简易呼吸器。
缺少一项扣1分,未口述扣1分。
3.判断患者意识。
双手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患者,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否则扣1分。
4.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5~10s。
如无颈动脉搏动,呼叫他人帮助抢救,去枕。
未计开始抢救时间扣2分,部位不准确扣2分,判断时间节律不准确扣1分。
5.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等。
抢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一侧。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未口述扣2分,缺一项扣1分。
6.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双连线与胸骨交界处,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离开胸壁。
按压手法不正确扣3分。
按压时中断按压扣1分。
按压部位不准确扣3分。
7.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大于5cm,而后迅速放松,重复2个循环。
重复两个循环,缺少一个循环扣1分。
按压幅度不正确扣2分。
8.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100次/min。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按压时显示器应该显示绿灯。
按压方法不正确扣2分,按压时显示器绿灯不亮或红灯亮1次扣分。
总分为66分。
要点及步骤9、开放气道:首先要判断患者的颈部有无损伤(口述,1分)。
如果没有损伤,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法(2分)来开放气道。
如果颈部有损伤,应该采用双手托下颌法(2分)来开放气道。
10、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必要的,每次送气时需要紧捏患者的鼻翼(2分),呼气时松开(2分),每次1秒钟(1分)。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1分),如果操作正确,显示器应该显示绿灯(3分)。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更新说明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更新情况。
背景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是指在紧急心肺复苏(CPR)过程中用来评估患者复苏情况的一套标准。
这些评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CPR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基于科学证据的衡量指标。
更新内容新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生命支持(BLS)评分标准基本生命支持(BLS)是在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情况下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的急救措施。
新的评分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 心肺复苏的开始应该尽早进行,不应该超过10秒的时间。
- 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CPR步骤:检查响应、呼叫急救、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开始胸外按压。
- 完整的胸外按压应该是连续的,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 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时,应该按照设备指示进行操作。
2. 高级生命支持(ALS)评分标准高级生命支持(ALS)是由专业救护人员在CPR过程中提供的更复杂的急救措施。
新的评分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 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而不是进行常规使用。
- 使用自主泵动胸外按压设备可以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和效果。
- 心脏起搏器应该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和使用。
3. 复苏后评估标准在患者复苏后,评估患者的状态非常重要。
新的评分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 患者应该在复苏后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 制定个性化的复苏后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需求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结通过更新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PR的有效性,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们鼓励所有从事急救工作的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密切关注最新的评分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施。
以上是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更新的说明。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医疗程序,用于恢复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的患者。
它可以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维持患者的生命。
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是评估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胸外按压。
1. 深度,按压深度应该达到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2. 频率,按压频率应该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3. 恢复,在每次按压之间应该允许胸廓完全恢复弹性。
二、人工呼吸。
1. 气道开放,确保患者的气道是开放的,头部应该处于后仰位置。
2. 呼吸频率,每次人工呼吸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约为10-12次/分钟。
3. 气体交换,每次呼吸后应该观察患者胸廓的抬升,确认气体交换是否有效。
三、整体操作。
1. 协调配合,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配合应该是协调的,确保操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 持续时间,心肺复苏操作应该持续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3. 质量评估,对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应该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操作方式和频率。
四、评分标准。
1. 指导员评分,对指导员的指导和监督情况进行评分,包括操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2. 操作者评分,对操作者的按压深度、频率、呼吸操作等进行评分。
3. 效果评分,对心肺复苏操作的效果进行评分,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以上就是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的急救操作中,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对提高急救效果和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对心肺复苏操作的训练和学习,提高急救技能,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最新版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是指针对执行心肺复苏时的技能操作、药品应用以及基础生命支持
的效果等评估指标。
这份最新版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胸外按压
1、持续压力:评价按压过程中的力度、频率和深度等因素。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
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持续压力,而对于儿童患者,则需要至少进行120次。
2、深度:指胸骨下沉的深度。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在5厘米左右;而对于儿童患者,则要求每次按压的深度不低于4厘米。
3、反弹:指按压后胸部的反弹程度。
反弹幅度越大,则代表按压力度越好。
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1、频率:指每分钟进行的人工呼吸次数。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分钟进行10-12次口对口呼吸或6-8次口对鼻呼吸。
对于儿童患者,则需要分别进行20次和12次的口对口呼
吸和口对鼻呼吸。
三、药品应用
1、心肌梗死治疗药品: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等,主要用于保护心肌和预
防血栓形成。
评估标准包括剂量、途径和效果等。
四、基础生命支持
1、现场处理:包括现场安全检查、呼叫急救车、寻找心肺复苏器材等,评估标准主
要包括响应时间和操作流程等。
2、循环支持:包括快速定位患者的心跳和脉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引入药物等,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定位效果和操作流程等。
3、呼吸支持:包括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人工气道建立和呼吸机使用等,评估标准
主要包括呼吸效果和操作流程等。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简介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紧急医疗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从而维持生命。
为了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价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表现。
评分标准以下是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几个关键指标:1. 检查安全:操作员应首先确保现场的安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检查安全:操作员应首先确保现场的安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检查反应:操作员应迅速评估患者是否反应。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及时检查患者的反应,例如触摸患者的肩膀或询问患者是否可以听到。
检查反应:操作员应迅速评估患者是否反应。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及时检查患者的反应,例如触摸患者的肩膀或询问患者是否可以听到。
3. 呼叫急救:操作员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迅速进行了呼叫,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呼叫急救:操作员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迅速进行了呼叫,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4. 胸外按压:操作员应正确使用手掌在合适位置进行胸外按压。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按压的速率、深度和力度是否符合标准。
胸外按压:操作员应正确使用手掌在合适位置进行胸外按压。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按压的速率、深度和力度是否符合标准。
5. 人工呼吸:操作员应正确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的呼吸频率、容量和技术是否正确。
人工呼吸:操作员应正确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的呼吸频率、容量和技术是否正确。
6. 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AED):如果设备可用,操作员应正确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正确放置设备,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
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AED):如果设备可用,操作员应正确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正确放置设备,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
结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价操作者在应急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的技术水平和表现的一套标准。
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背景介绍: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指在急救过程中采取的关键操作,旨在维持心肺功能并提供急救措施,以拯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BLS操作的流程,并解释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 判断环境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操作之前,急救者应先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
确保自己和患者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2. 检查患者反应急救者需要与患者建立联系,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喊话,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立即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CPR)。
3. 呼叫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急救者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紧急情况并提供详细的地址。
4. 检查呼吸急救者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观察患者胸部的起伏,并倾听呼吸声,不超过10秒。
5. 开始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例如,吸气困难),急救者应立即开始CPR。
CPR的具体步骤包括:a. 手心放置在临近胸骨中部的位置上。
b. 充分向下按压胸骨,保持频率为至少100-120次每分钟。
c. 按压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
d. 按压和松开的比例为30:2。
e. 尽量不间断地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6. 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AED,应立即启动该设备,并根据指示贴在患者胸部上的电极。
7. 继续CPR在AED使用期间,急救者应继续进行CPR,确保血液持续流动。
8.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继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他们将接管接下来的急救措施。
二、BLS评分标准BLS操作的质量是通过评分标准来衡量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分标准:1. 按压深度BLS操作中按压胸骨的深度是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标准是至少达到5厘米的深度。
2. 按压频率按压胸骨的频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
应至少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
3. 恢复期间的胸廓回弹在松开按压时,胸廓应完全回弹。
回弹不良可能意味着操作不准确。
4. 根据AED提示进行操作如果使用AED,操作者应遵循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双人)操作规程及评分细则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分值评分标准姓名准备操作人员:着装整齐。
5 用物:治疗盘内装开口器;口咽通气管;简易呼吸器一套(一项2分);电筒;纱布;弯盘;纱布2张;记录单和笔10操作流程评估判断1.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22.拍打患者双肩;呼喊判断意识;同时呼救;看时间。
3.5心脏按压3.检查脉搏:摸颈A搏动:气管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检查时间<10s。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4.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必要时垫复苏板);去被、解开衣领,暴露胸部。
4 一项不符合扣2分5.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16.按压手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肩、肘、腕成一直线与胸骨垂直,借助上身力量垂直下压,术者按压开始的同时助手观察口腔、开放气道。
6一项不符合扣1分7.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cm。
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3一项不符合扣1分8.按压速率:按压频率: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
4 一项不符合扣3分9.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2气道处理10.助手开放气道:(1)仰头举颏法: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置于患者前额上用力后压;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下颌骨下缘,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
(2)托颌法:操作者双手将患者下颌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使气道打开(用于颈椎损伤或疑有颈椎损伤者)。
6一项不符合扣2分11.观察口腔,清除异物及分泌物,上口咽管(手法正确) 412.助手用“EC”手法固定简易呼吸器面罩,使面罩和口鼻皮肤紧贴;挤压球囊2次,每次400-600ml。
持续1s,见胸廓抬起;挤压频率10-12次/min,挤压:放松呼吸时间比1:1.或人工呼吸,将纱布置于口部,捏鼻包嘴;吹起2次,每次400-600ml,持续1s(可见胸廓抬起);吹气频率10-12次/min;吹气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