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文学:艾青
- 格式:ppt
- 大小:857.51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D)。
A.《隔膜》B.《潘先生在难中》C.《火灾》D.《倪焕之》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B)。
A.周作人B.胡适C.陈独秀D.鲁迅3.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B)等。
A.《漂泊杂记》B.《屐痕处处》C.《西湖漫拾》D.《湖上散记》4.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
其作者是(A)。
A.胡适B.欧阳予倩C.田汉 D.丁西林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C)。
A.《获虎之夜》B.《梵峨嶙和蔷薇》C.《名优之死》D.《咖啡店之一夜》6.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C)。
A.《最后的微笑》B.《短裤党》C.《少年漂泊者》D.《丽莎的哀怨》7.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D)。
A.老舍B.赵树理C.巴金D.李劼人8.“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C )。
A.胡风B.阿垅C.路翎D.穆旦9.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B)。
A.《女神》B.《新梦》C.《前茅》D.《恢复》10.解放区仅有的一部直接反映农村合作社题材的作品,也是当时第一部将反对革命队伍内部“左”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为主要情节贯穿线的作品,是欧阳山的(A)。
A.《高干大》B.《小二黑结婚》C.《暴风骤雨》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一、单项选择题1.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A.田间B.艾青C.臧克家D.穆旦【解析】:D 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穆旦。
2.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从历史转向现实的话剧是A.《上海屋檐下》B.《法西斯细菌》C.《心防》D.《赛金花》【解析】:A 本题考查夏衍的戏剧创作。
1937年夏衍发表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可以视为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从这里开始,夏衍把眼光从历史题材转向现实题材,从英雄、传奇人物转向平凡、普通的人民。
3.《乱世男女》的作者是A.于伶B.陈白尘C.阿英D.欧阳予倩【解析】:B 《乱世男女》的作者是陈白尘。
4.葛微龙出自于张爱玲的小说A.《倾城之恋》B.《沉香屑:第一炉香》C.《沉香屑:第二炉香》D.《金锁记》【解析】:B 本题考查张爱玲的作品。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享乐与金钱,背叛了没落世家恪守的传统道德观念。
5.《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是A.路翎B.田间C.田汉D.夏衍【解析】:A 本题考查《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
20世纪40年代后期,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嘉陵江畔的传奇》以及十余个短篇,大多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
6.孙犁的代表作是A.《嘱咐》B.《荷花淀》C.《光荣》D.《铁木前传》【解析】:B 本题考查孙犁的代表作。
在孙犁诸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写得最传神、最动人的是他的代表作《荷花淀》。
7.《漳河水》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C 本题考查《漳河水》的作者。
从1943年起,阮章竞先后发表、出版了大型话剧《未熟的庄稼》、独幕话剧《糖菜夫妻》、大型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8.《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A 《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9.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A.《荷花淀》B.《暴风骤雨》C.《断魂枪》D.《光荣》【解析】:A 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荷花淀》。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
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创作背景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回到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写有《布谷鸟》等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等诗集。
艾青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创作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成就最高的大诗人之一。
他始终与时代和人民共脉搏,在命运的坎坷磨难中展开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和理论探索,他在纵向与横向对中外各流派大诗人的创作和理论的扬弃继承与综合突破中,使自己在巨人的肩上崛起。
创立了现实主义现代诗派艾青在对中国新诗史上形成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派的整合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写实主义为基础,而在感受与表达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的成分,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在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的过程中创立了现实主义现代诗派。
在艾青之前,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近20年的创作历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均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又不无缺憾,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为代表的早期写实诗派因处于新诗的“尝试”阶段,流于散漫直白和粘滞社会生活,过于“清楚明白”,所以引起20年代中期崛起的象征派的不满,他们提出要“用诗的思考法去想,用诗的文章构成法去表现”[1],以修正写实主义的不足。
以郭沫若为领潮人的浪漫主义诗派专注于情绪的直接宣泄,使诗流于直白和口号化。
而以李金发为首的象征派和以徐志摩为首的现代派专注于情绪的精微感悟与体味,努力于诗美意象的营造和象征隐喻的运用,但往往情感狭隘,疏离时代与现实。
总之,在艾青之前的中国新诗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不无缺憾,从而为新诗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艾青对中国新诗的推进提供了一个起点较高的平台。
艾青在创立现实主义现代诗派之前,经过了一个对他之前各种诗歌流派的实验探索期。
由于艾青对中国新诗的不足感受颇深,所以他大胆地对各种诗体进行创作实验,在加入自己实践经验和吸纳欧美现代诗营养的基础上,对五四以来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流派加以扬弃和创造性综合,力图创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他曾经对各种流派和体式进行过创作实验,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说:“我曾经有意识地将各种形式都试过,我学过民歌体,也学过四行押韵,各种形式都试过,但我觉得比较的说,自由一些,表达得也会充分一些。
艾青诗歌风格范文艾青是我国的爱国诗人,那么他的诗歌具有怎样的风格呢?一、生平及创作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
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
置身在淫荡、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
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 * 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 * 、山西、湖南、广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
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
《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创作背景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回到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写有《布谷鸟》等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等诗集。
第五讲艾青与诗歌的散文化(40年代)中国新诗从一开始就要走散文化的道路。
胡适的“作诗如作文”、“作文如说话”就是企图剔除旧格律诗,创建新自由体诗的努力;二十年代新月派的新格律诗应当看作是对走乱的步伐的一次调整;三十年代的现代派是在调整后的重新上路,但步伐不够坚决;进入四十年代,现代诗歌彻底的散文化是由艾青来完成的。
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教授说,艾青是“完成新诗文体革命的诗神”。
其贡献有三:一是对新诗文体建设的贡献,即确立了自由诗作为新诗主流文体的地位;二是确立了现实主义手法在新诗中的地位;三是影响了七月派的形成。
其实,前两者,尤其是确立自由体作为新诗主流文体的贡献是主要的。
1、艾青和诗歌散文化的主张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
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到法国学习绘画。
回国后,因参与左翼文艺活动被捕入狱,遂开始诗歌创作。
1933年写了《大堰河——我的保姆》(14节,107行)引起诗坛注意;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爱国诗歌,被广为传诵;1940年展转到延安,写了很多不成功的诗;五十年代继续诗歌创作;后来在反右斗争中遭清算,直到七十年代末复出,诗歌创作不多。
1996年病逝。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1936)、《北方》、《旷野》、《艾青诗选》(1984)等。
艾青说,他“比较喜欢近代的诗人的作品”。
他深受凡尔哈伦、兰波和波德莱尔等西方象征诗人的影响。
因此,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
他认为自由体诗“受格律制约少,表达思想感情比较方便,容量比较大——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
与此相应地他也提倡诗的“散文美”。
1939年写专文谈《诗的散文美》。
他认为,“散文先天的比韵文美”,“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
它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亲切”,并举例说:“我在一家印刷厂的墙上,看见一个工友写给他同伴的一张通知:‘安明!/你记着那车子!’”艾青一生创作量很大,长诗不少。
比较而言,还是一些短诗艺术含量更高、更纯。
艾青诗歌盆景艾青:一位伟大的诗人和革命家艾青,原名杨洁,生于192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革命家。
他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艾青诗歌以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艾青诗歌:艺术与抒发艾青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而脱颖而出。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用词凝练而富有力量感。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通过意境的构建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盆景”则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艾青诗歌的“盆景”:寓意与象征艾青的诗歌中的“盆景”并不仅仅是对花草树木的描绘,更是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艾青将盆景视为一种寓言,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苦难,意味着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现状。
他通过盆景来表达自己对生存和奋斗的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执着。
艾青诗歌中的盆景:种种寓意的展示1. 盆景与人生艾青的诗歌中,盆景常常被用来比拟人生的起伏和沧桑。
他将盆景中树木的修剪和摆放与人类生活的坎坷和困境相类比。
在《寒冬》一诗中,他写道:“盆中乔木骨如铁,搅碎黄昏四百年”。
这句诗表达了盆景中的树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坚韧不拔地生存下来,象征着人生中的坚强和逆境中的奋斗。
2. 盆景与社会艾青的诗歌中,盆景也被用来反映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他通过盆景的形象,批判了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在《都市桥头》中,他写到:“昂首盾牌为我开,景物首尾愈猖狂。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价值观失范的关切。
3. 盆景与美好未来艾青的诗歌中,盆景也经常被用来寄予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他将盆景中的小树苗比作撑起希望的力量,象征着革命和进步的力量。
在《我爱这绿绿的小树苗》中,他写道:“我爱这绿绿的小树苗,它象征青春的生命力。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新生事物和未来的热爱和期待。
艾青诗歌盆景的独特性艾青将盆景应用于诗歌中,既有其独特的个人特色,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
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名著】《艾青诗选》知识点汇总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
现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4年5月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名著概览艾青诗歌的创作阶段第二阶段(1937-1948年)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 第四阶段 (1978年以后) 代表作:《鱼化石》 《光的赞歌》代表作:《太阳》 代表作:《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 《启明星》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艾青的一生是诗人的一生。
他的诗歌成就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当时正值民族苦难深重之际,作为诗人的艾青,自觉地汇入民族“救亡”的洪流中。
他以油第 一 阶 段( 1 9 3 2 - 1 9 3 7 年 ) 第 三 阶 段 ( 1 9 4 9 - 1 9 7 8 年 )画般浓重的色彩与光影,富有苦难中国特色的 “太阳”“土地”“火把”等意象,将“嘶哑”呼号的生命情感乃至精神血脉灌注其中,从而使他的创作具有了一种现代史诗和“大地哀歌”的气象和性质,也带动了中国新诗走向开阔和成熟。
他对民族痛苦的抒写与对希望的歌唱,唤起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共鸣。
艾青诗歌的主题思想➢对于人民痛苦的关心,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及其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整部作品。
作者抒发的不只是一己的悲欢,更是大时代的诗情。
➢首先,艾青的诗歌凝聚着他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其次,艾青的诗歌还凝聚着他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