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开及会阴裂伤修复技术与缝合材选择指南
- 格式:pptx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48
修复会阴撕裂的手术原则修复会阴撕裂的手术原则就是“横切纵缝”。
我们检查病人可以发现病人的会阴体被破坏了,肛门与前庭相通,直肠阴道隔暴露,肛门和阴道外口松弛。
这是由于肛门括约肌断裂和阴道环形肌断裂并且回缩导致。
修复时必须会阴体重建,并且修复断裂的括约肌,重建肛门直肠角。
手术方法:1.鞍麻,俯卧折刀位,截石位也可。
用胶带将手术部位向两侧拉开暴露视野。
消毒,包括阴道和肛门。
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撕裂的疤痕靠近肛门这边的顶端会有少许结缔组织残留,这里原来是相连的,如果没有结缔组织也可找到疤痕的顶端。
再在阴道侧同样可以发现疤痕的顶端。
先将同侧的阴道和肛门疤痕顶端做一个轻度的弧形切口,弧弓向内,也可超出顶端少许。
弧度平直,对侧同样处理,再将弧顶和弧顶间做一切口,通过直肠阴道隔残端,实际上这条切口也是弧形的,不过从术者角度看是直的。
3.将切口向下分离,完全切开皮肤和粘膜,然后慢慢向四周分离,这时可以看到肌肉,当完全分离好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断端,最起码可以看见肌肉而不仅仅是疤痕组织。
此时直肠阴道隔就是会阴体完全是空的。
4.缝合:用3-0薇荞线将肛门括约肌断端缝合,八字缝,从下往上,从后往前,缝的密一些,然后再缝阴道一侧的肌肉,从下往上,从前往后,到会阴体会合,这时可以发现会阴体已经基本成型了。
将会阴体从下往上缝好。
5.缝合皮肤:先缝合会阴体皮肤,将连接两个弧顶切口两端的皮肤对合,做缝合,这时的张力并不大,然后向前后分别缝合,这是我们可以发现伤口深入到肛门和阴道内,这道疤痕将成为肛门和阴道的一部分。
6.当完全缝合好之后,检查肛门,可以发现肛直角形成,肛门形态良好,肛门直径良好。
阴道口口径缩小,会阴体完整。
7。
术后禁食,给予TPN一周,恢复进食。
十天后慢慢拆线,先给予泻药软化大便,过渡到正常排便。
手术的方法就是这样,实际上就是同时做了三个手术,肛门紧缩术,会阴体重建术,阴道外口紧缩术。
我用此法修复多位患者,无一失败。
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正确应用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常用的手术。
近年来在分娩中,初产妇的比例不断增多。
胎儿体重成上升的趋势,为了避免发生并发症,减少母婴不必要的损伤,会阴切开缝合术已占我院分娩总数的95%。
适应证①初产妇会阴紧,分娩时常有不同程度撕裂,切开会阴是为防止不规则撕裂和损伤肛门;②手术助产时,为了便于操作防止会阴裂伤,大多数产妇需切开;③有胎儿窘迫时,应迅速娩出,切开会阴可达到快速娩出的目的;④早产儿虽小,但为了避免损伤娇嫩的胎儿,有必要切开会阴;⑤会阴切开能缩短分娩时间,减少盆底组织松弛,减少产后阴道膨出及子宫脱垂,不影响性生活。
术式选择常选择会阴单侧切开缝合术或正中切开缝合术两种术式。
①正中切开缝合术适宜于:胎儿不大,胎儿体重估计小于3200g,会阴体较高,接产技术熟练,思想高度重视,估计不会发生会阴Ⅲ度裂伤。
不适宜难产手术的辅助切开。
②会阴侧切缝合术:胎儿较大,胎儿体重>3200g;因产妇或胎儿因素需迅速娩出胎儿者;初产妇需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及臀位助产时常规辅助切开术。
缝合技巧会阴切开缝合术要获得满意的效果,首先要熟悉会阴被切开缝合的组织层次,会阴切开时阴道、前庭黏膜及筋膜、球海绵体肌、会阴深浅横肌、部分肛提肌、皮下组织及皮肤;正中切开时切开阴道、前庭黏膜及筋膜、球海绵体肌、中心腱、皮下组织及皮肤。
缝合时要求恢复解剖层次,在阴道黏膜及筋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网络,缝合时要特别注意。
其次要选用合适的缝合材料进行正确缝合。
注意事项争取麻醉效果满意: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行会阴局部浸润麻醉。
会阴局部浸润麻醉时,先在切开部位的下外方做一皮丘,向预定切开部位的皮内、皮下、阴道前庭黏膜下注射麻醉药品10ml,如行侧切可另外在同侧阴阜及大阴唇前部浸润半圈,以阻滞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分支,全部麻醉药为20~30ml。
第章会阴切开及缝合第一节会阴切开及缝合一、目的避免会阴过度扩展,利于胎儿娩出,减少可能产生的软产道组织损伤。
二、适应证1.初产妇合并会阴紧、胎儿过大或臀位,或需阴道助产,如产生甘术、胎头吸引术及足月臀位助产术等。
2. 可能发生会阴裂伤时,如会阴坚韧、水肿或瘢痕,胎头娩出前阴道流血,持续性枕后位,耻骨弓狭窄、过低等。
3. 因产妇或胎儿情况需缩短第二产程者,如产程过长、宫缩乏力、轻度头盆不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高度近视、胎儿窘迫等。
4. 预防胎儿颅内出血,如巨大儿、早产儿。
5. 偶用于经阴道手术以扩大手术视野。
三、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存在骨盆异常或头盆不称,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相对禁忌证:存在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不宜经阴道分娩者;前次分娩会阴完好或切口愈合良好的经产妇,一般不再切开;死胎、无存活的畸胎尽量不行切开;存在难以控制的出血倾向,可于纠正凝血功能后使用。
四、操作前准备1.器械准备:操作台,消毒用物,无菌剪(侧切剪),20ml注射器,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无菌缝合器具:持针器,小平镊、齿镊、止血钳、针和线(可吸收线或丝线),线剪,纱布等。
2. 患者准备:产妇取仰卧屈膝位或膀胱截石位。
3. 操作者准备:1) 洗手、带帽子、口罩,常规刷子并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2) 向患者讲明操作的必要性。
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常规外阴消毒,外阴消毒:用消毒纱球蘸肥皂水擦洗外阴,顺序为大阴唇、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 1/3、会阴及肛门,用消毒纱球盖住阴道口,防止冲洗液流入阴道,最后以 0.1%苯扎溴铵冲洗或涂以聚维酮腆(腆伏)消毒后铺无菌巾,必要时导尿。
4) 会阴阻滞麻醉:详见第二节会阴阻滞麻醉。
五、操作步骤要点:切开时间应在预计胎儿娩出前5-10分钟,不宜过早。
注意:剪刀摆放与皮肤垂直,皮肤与黏膜切口大小应一致。
如为手术助产则应在导尿后切开。
(一)会阴斜侧切开术,左右均可,临床上以左侧斜切开为多见1.切开:术者以左手中、示指伸人阴道内,撑起预定切开部位阴道壁,右手持会阴切开剪刀或钝头直剪刀,一叶置于阴道内,另叶置于阴道外,使剪刀切线与会阴后联合中线向旁侧呈45°角,与皮肤垂直放好,于宫缩时,剪开会阴全层4-5cm。
2022年产房操作技能竞赛测试题库含答案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助产年资:1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会阴切开及会阴裂伤修复技术与材料选择指南(2019),此指南颁布的作用是什么?()*A.提供临床自然分娩接产及会阴缝合修复的指导意见B.制定循证接产实践方案案)C.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E堂答案)D.规范培训助产士(正确答案)2.会阴切开术与产妇哪些近远期并发症密切相关?()*A.会阴损伤(正确答案)B.盆底功能障碍篇答案)C.产后性功能障碍正确转系)D.哺乳3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将会阴切开率控制在多少左右()[单选题]*A.10%正确答案)B.15%C.20%D.25%4 .会阴切开术的原则是()*A.充分评估产妇和胎儿情况正需答案)B.严格把握会阴切开术的指征,潴答案)C切开的目的是避免胎儿损伤,方便操作D.正确选择会阴切开方式、程度和时机并答案)5.分娩前评估母亲局部情况的内容包括()*A.会阴体长度、弹性F确答案)B.会阴部有无炎症、水肿IF确答;C.会阴部有无瘢痕等皮肤异常情况D.评估骨盆底有无异常情况正徜答案)6 .分娩前评估胎儿情况的内容包括()*A.孕周(正确答案)B.胎儿性别C胎方位D.头盆是否相称确笞案)7 .会阴切开的适应证有()*A.会阴组织过紧,充分扩张仍不足以娩出胎头:冷案)8 .产钳或胎头负压吸引器助产者(视母胎情况和手术者经验决定)丁角答案)C.死胎分娩D.不能经阴道分娩者8.会阴麻醉的方法有()*A.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嘀答案)8 .会阴局部浸润麻醉确答案)C硬膜外麻醉(正确答案)D.笑气吸入9 .关于会阴切开以下正确的是()*A.沿会阴后联合正中垂直切开(王确答案)B.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后旁开45。
会阴裂伤的手术修补术(一)分娩时撕裂修补术分娩时会阴撕裂修补术,也可以说是新鲜会阴Ⅲ度裂伤的修补方法。
修补时间:应在胎盘娩出后,在患者的一般情况允许下立即进行;否则,修补也可推迟12—24小时。
1.术时要点新鲜的伤口无疤痕组织,容易愈合,但有时撕裂的肌肉零乱,必须认清层次。
游离直肠壁不必过多。
括约肌力量强,可用丝线或Ⅱ号铬肠线缝合。
因术前无肠道准备,伤口容易感染。
修补直肠前壁时,第一层不得穿过直肠粘膜,如线穿过粘膜,在直肠腔内打结,最主要的是第一针的缝合,如看不清,可将一指放在直肠内做指示。
缝合括约肌可用Ⅱ号铬制肠线或用中号丝线,先将括约肌提起,试其有无力量。
将提肛肌缝合完毕,再缝合括约肌,由内向外缝合,便于操作。
缝合阴道壁以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在伤口周围可注射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术后处理分娩时撕裂修补术基本与陈旧性撕裂修补术的术后处理相同:①如患者系由外院转来,在外面的操作情况不明,应首先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②术后卧床,无渣饮食,保留导尿管(接消毒瓶)5天,以避免伤口污染;③每日口服链霉素1.0克,连服5天消毒肠道;④口服复方樟脑酊2毫升,每日3次,共3天,以防止术后三日内排大便;⑤如第五天仍不大便,可口服石腊油30毫升或用油剂灌肠,灌肠必须由术者自行操作,避免动作粗暴,将肛管穿破伤口;⑥术后第5~7天伤口拆线。
(二)陈旧性裂伤修补术分娩时撕裂修补术后伤口愈合不佳,或者产后会阴撕裂未被发现,即成为陈旧性(Ⅲ度)裂伤。
修补时间须待产后6个月后。
常用的手术修补方法有二种:①分层法;②粘膜瓣法。
分层法多应用于新鲜Ⅲ度裂伤。
(1)分层法手术步骤如下:外阴有阴道消毒:用肥皂水、纱布擦洗外阴及阴道,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新洁尔灭1∶1000冲洗外阴及阴道。
直肠内置纱布卷以避免肠道分泌物溢出。
切开阴道壁前,可再用75%酒精消毒。
暴露手术野:铺消毒单,将小阴唇向两侧分开缝在大阴唇和消毒单上。
会阴切开缝合术术式选择、缝合技巧及注意事项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第2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缩短第2产程,加速分娩常用的手术。
外院产妇施行会阴切开缝合术者占85%~90%,我院产科初产妇达55%~60%,同时伴发并发症、后遗症增多,因此有必要对会阴切开缝合术加以讨论。
术式选择(1)正中切开缝合术:适宜于:①胎儿不大,胎儿体重估计<3200g。
②会阴体较高。
③接产技术熟练,思想高度重视,估计不会发生会阴Ⅱ度裂伤。
不适宜于难产手术的辅助切开。
(2)侧切开缝合技术:适宜于①胎儿较大,胎儿体重≥3200g,考虑到直切口可能延长导致会阴Ⅲ度裂伤者。
②因产妇或胎儿因素需迅速娩出胎儿者,仍以实行侧切开缝合术为宜,避免迅速娩出胎儿时导致切口延长。
③初产妇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时的常规辅助切开术。
缝合技巧(1)侧切开缝合术:①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黏膜组织:采用3/0的太合医用可吸收聚乙醇酸手术缝合线,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黏膜下组织,注意勿穿透直肠黏膜。
②采用3/0太合医用可吸收聚乙醇酸手术缝合线,间断缝合切开的肌肉及皮下组织。
③用Ⅰ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采用3/0太合医用可吸收聚乙醇酸手术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术后不需拆线)。
(2)正中切开缝合术:①间断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及筋膜组织,缝合材料同侧切开缝合术。
②间断缝合切开的肌肉及皮下组织。
③间断缝合皮肤,同侧切开缝合术。
注意事项(1)争取麻醉效果满意:取2%利多卡因行会阴局部浸润麻醉,或2%利多卡因行会阴阻滞麻醉,力争切开缝合过程中无痛或疼痛感较轻微,便于产妇合作和缝合顺利完成。
会阴局部浸润麻醉时,先在切开部位的下方作一皮丘,向预定切开部位的皮内、皮下、阴道前庭黏膜下注射麻醉药10ml;如行侧切开可另行在同侧阴阜及大阴唇前部浸润半圈,以阻滞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分支,全部麻醉药为20~30ml。
会阴阻滞麻醉时,先在坐骨结节内侧2cm处作一皮丘,以食、中指伸入阴道内向外后方扪及坐骨棘作引导,水平位进针达坐骨棘尖端,再后退少许,转向坐骨棘尖端的内侧约1cm处再进1.5~2.0 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5~10ml。
会阴切开及会阴裂伤修复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指南(2019)会阴切开术是一种在第二产程后期切开会阴以扩大产道的手术方法,可追溯到17世纪。
会阴切开术曾被认为是以一个直的、整洁的外科切口代替经常发生的、不整齐的会阴裂伤,既可扩大产道出口、加快产程,又能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保护盆底功能,而且会阴切口清洁、整齐更易于修补,相对自然裂伤更易愈合,并一度作为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常规手术。
然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会阴切开术不仅未能达到上述目的,反而与产妇会阴损伤、盆底功能障碍、产后性功能障碍、感染、疼痛、出血等近远期并发症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将会阴切开率控制在10%左右。
助产士是产妇自然分娩接产及会阴缝合修复的主要人员。
为了规范会阴切开术及会阴裂伤修补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美国妇产科杂志(ACOG) 及英国国际妇产科杂志(BJOG) 等在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助产士临床实践。
本指南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最佳临床实践证据而成,涵盖了会阴切开术、会阴裂伤、会阴缝合修复及缝合材料选择三方面内容,是助产士进行自然分娩接产及会阴缝合修复的临床决策参考工具,可用于:①提供临床自然分娩接产及会阴缝合修复的指导意见。
②制定循证接产实践方案。
③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④规范培训助产士。
作为辅助工具,本指南不能取代临床决策,助产士需要结合具体临床情况执行。
第一部分会阴切开术1原则(1)充分评估产妇和胎儿情况。
(2)严格把握会阴切开术的指征,除非存在明确的指征,不主张常规应用会阴切开术。
(3)切开的目的只能是减少产妇组织损伤和避免胎儿损伤,不得以方便操作或其他理由手术。
(4)正确选择会阴切开方式、程度和时机。
2评估内容1母亲情况全身状况生命体征、产科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等。
局部状况:(1)会阴:重点评估会阴体长度及组织弹性,会阴部有无炎症、水肿及瘢痕等皮肤异常情况;(2)骨盆底:重点评估骨盆底有无异常情况,如巴氏腺囊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阴道直肠瘘等损伤及功能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