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原文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廖文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课文原文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
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
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
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承担。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
大学文化,中校军衔。
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有前几篇课文的引导,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活动中,了解本文体裁的特点,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
教学步骤:1.导人:①放映“神舟”五号飞船相关的图片或录像:②亦可简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其重大事件。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采取四人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完成下列作业:①自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③课文记叙过程主要由哪几个场面构成?还插入了两段什么内容?3.再读课文,深入讨论:①采用多种方式阅读场面描写部分的相关句段,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及排比句的作用。
②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反复朗读,讨论、体会重点词语对表达人物特征的作用.4.熟读全文后,结合研讨“探究·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整体感悟:①报道内容的新颖性及报道角度的独特性;②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
5。
完成“探究·练习”第四题。
6.搜集“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文章、图片,一起读赏。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七年级苏教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辩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导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二、自主学习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绥宁瞩目苍穹瞬间问鼎浩瀚要求: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文章记述了人们为英雄杨利伟进行首次航天载人飞行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意义:此事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二十一、“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多种方式进行了报道。
本文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角度独特,内容新颖,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多样,在众多的报道中显示出明显的独特之处。
依照时间顺序,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评价这次出征的意义。
文章首先以两句话简要评价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
两句话,各成一段,突出了每一句话的分量。
A、前一句主要就杨利伟本人来说,“英雄”一词,表达了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B、后一句是从我们民族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表达了这次出征在民族的整个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3—5段):交代时间、地点,写送行的人。
这是新闻类的文体一般都要首先交代清楚的内容。
所不同的是,作者用饱蘸感情的语言进行叙述,在叙述中又交融着议论。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语调中充满了激动、喜悦和自豪。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
对送行人群的描写,作者的语言十分简洁。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一组排比句,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简练的议论,再次揭示了这一次出征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第三部分(第6一l 7段):写为杨利伟奉命出征送行的场面。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先写杨利伟走出问天阁。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对杨利伟的描写,除了写具有特征的宇航服,主要写他走路的动作和脸上的神情。
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教学重点提示
一庄重而热烈的出征场景。
二朴实自然的文笔,饱含感情的语言。
三运用排比句的作用。
○1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3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4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5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6“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7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
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8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
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
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9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
大学文化,中校军衔。
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10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数百名航天员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11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12“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
○13“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14“是!”
○15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16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17“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18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
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
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塔架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一我国首飞航天员出征是举世瞩目的壮行。
报道这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没有用浓墨重彩,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叙述了庄严而热烈的送行场景。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能结合课文向同学说说你的看法吗?
二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员飞行要求的优秀航天员。
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对杨利伟作出你的评价。
1、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
..的步伐,从
..而稳健
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
..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
2、随着杨利伟标准
..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3、杨利伟激动地
...向欢送的人群挥手
.....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
....,然后不停地
致意。
...
4、5时30分,,杨利伟深情
..向停在旁
..地注视
..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
边的专车走去。
三多用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势,充分表达感情,把课文中的排比句画出来,体会这些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四假如你就在送行的人群里,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
由语文课代表把全班的送行语汇编成一期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