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船机维修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75
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是保障船只正常运行和安全航行的重要环节。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机械与引擎的维修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介绍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的基本概念、维修流程以及维修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的基本概念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是指对船舶的机械设备和引擎进行保养、维修和更换,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包括定期保养、故障排除和部件更换等工作内容。
维修的对象可以是内燃机、涡轮机、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动力传动系统等。
二、船舶机械与引擎维修的流程1. 检测与诊断:首先需要对船舶机械与引擎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诊断,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范围。
这涉及到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测试和分析,例如温度计、振动仪、噪声测量仪等。
2. 维修方案制定:根据检测和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
维修方案应包括所需的工具、材料和人力资源等,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维修操作:根据维修方案,进行维修操作。
维修操作可能涉及到拆卸、清洁、修理、更换和调整等工作,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范。
4. 维修质量检验:在维修完成后,进行维修质量检验。
通过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对维修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维修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 维修记录与报告:对每一次维修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维修的内容、维修的时间和耗费以及维修质量等。
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用于维修的追踪和溯源,还可以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三、维修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高温问题:船舶机械与引擎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高温问题,例如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温度过高。
解决方法可以是清洗冷却系统、更换故障部件或增加冷却液。
2. 振动与噪声问题: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可能会出现振动和噪声问题,这可能会影响船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解决方法包括调整机械设备的平衡性、更换磨损的零部件以及改善隔音措施等。
3. 油液污染问题:船舶机械与引擎的油液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损坏。
GDOU-B-11-213《船机维修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船机损伤机理、探伤方法、修复工艺与拆装技术的工艺基础与实用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必修专业课,是七门考证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船机零件基本损伤形式与损伤机理;了解船机零件缺陷的探伤方法与修复工艺;掌握船用柴油机、轴承、主要零件检修、船上安装、试验等过程的知识,为今后在船上的日常检修、厂修、监造和验收、分析机损事故打下工艺知识和理论基础。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海运院校轮机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讲授现代维修理论基本知识,零件的磨损、腐蚀和疲劳破坏,船机零件和主要部件的故障诊断检修和修理工艺,增压器和轴系的检修,船舶主机在船上的安装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船机零件基本损伤形式与损伤机理;了解船机零件缺陷的探伤方法与修复工艺;掌握船用柴油机、轴承、主要零件检修、船上安装、试验等过程的知识,为学生今后在船上从事轮机机械设备检修、保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级轮机管理人员所必需的轮机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船舶操作级轮机员与本课程相关的适任标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 理解船机故障与维修科学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船机零件三种典型故障模式的概念、类型、机理和预防措施。
3. 掌握船机零件缺陷的检验方法和船机故障诊断技术。
4. 了解常用船机零件修复工艺的特点、工艺过程和应用范围。
5. 具备在船舶条件下检验船机零件缺陷的能力。
6. 具备常用的船机故障诊断的能力。
7. 能正确地使用工具和量具。
8. 初步具备选择合理的零件修复工艺的能力。
9. 具有对船机典型零件的缺陷进行检测和修复的能力。
三、面向专业:轮机工程专业四、先修课程:《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原理》、《航海认识实习》、《金工实习》。
船舶设备维修规程引言:船舶设备是保证船舶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船舶设备维修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船舶设备维修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包括维修前的准备工作、维修流程、检测要求和维修后的验证等。
一、维修前的准备工作船舶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是几个必要的准备工作步骤:1. 设备故障排查:在维修前,必须对设备故障进行全面的排查。
通过查找故障原因和分析故障现象,可以确定维修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确保维修人员了解故障的性质和影响。
2. 维修计划编制:根据设备故障排查的结果,制定维修计划,包括维修的步骤、所需的时间、人员和设备等。
维修计划应合理安排维修人员的工作,避免维修过程中的交叉影响和资源浪费。
3. 安全准备:在维修开始之前,必须确保维修场所的安全。
包括实施防火、防爆和防离岸风险措施,并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
二、维修流程船舶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备拆卸:在维修之前,必须按照设备拆卸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操作。
拆卸过程应细致,以确保不损坏设备或其他相关部件。
拆卸过程中必须安排合适的人员,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
2. 零部件更换:在设备拆卸后,对需要更换的零部件进行审查和判断,包括与系统的匹配性和质量等方面。
更换时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零部件在安装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使其完全符合设备的要求。
3. 设备组装和调试:在零部件更换完成后,进行设备的组装和调试。
组装时必须遵循正确的顺序和方法,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调试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测量,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检测要求船舶设备维修过程中的检测是确保维修质量和设备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测要求:1. 规范检测流程:制定统一的检测流程,确保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检测流程应包括检测方法、工具和设备的选择以及结果评估等。
第七章船机维修过程船机损坏后的维修:船员自修、进厂修理船机维修过程为:航行勘验→→拆卸(检测)→→清洗→→检测→→确定修理方案及修理→→装复(检测)→→试车→→系泊试验、航行试验检测贯穿于修理前、后的拆卸与装复过程中。
通过拆卸和拆卸中的检验、测量,模清故障的范围、程度,找出故障的原因。
本章简介维修过程中的有关拆卸、清洗、坞修和交船试验等,以使对船机维修过程有一全面的了解。
§7-1 船舶机械的拆验1 船机拆卸任何一台机械修理时首先进行的工作就是拆卸:把机器的运动部件从其固定件上拆下来,将机器进行局部或全部解体。
拆卸过程是一个对机器技术状况和存在故障的调查研究的过程。
零部件表面的油污、积炭、水迹等均是发现故障的线索。
燃烧室组成零件的积炭情况有助于了解燃烧情况和相关零部件的故障,如喷油器、喷油定时等。
1.1 拆卸原则:1)确定拆卸范围:不要随意扩大拆卸范围。
因为不必要的拆卸势必破坏机件良好的配合精度或改变已磨合部位的相对位置,增加零件损伤和安装误差。
2)正确拆卸顺序:一般来说,拆卸机器应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先拆附属件、易损件,后拆主要机件;先拆部件,再将部件拆成零件;3)保证零件原来的精度:拆卸过程中应保证不损伤零件,不破坏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与位置精度,尤其是保护好配合件的工作表面。
如:活塞环粘着在环槽中,可将活塞环损坏,分段自环糟中取出,但要保护环槽不受损。
4)保证正确装复机器:拆卸过程中,对拆下的零部件要作记号,系标签。
对零件连接部位的相对位置作记号,将拆下的零件系标签,对机器正确、顺利地装配和防止零件损坏非常重要。
对重要的或精密的部件不要在现场拆解,应系标明所属的标签,送船上专门工作室或船厂车间解体修复。
例如,柴油机喷油泵和喷油器应在船上油泵实验间或船厂车间解体,由于精密偶件不可互换的特点,更应系标签,切勿混乱。
1.2 拆卸的准备工作:1)工具的准备:在船上检修时需要的工具包括:通用和专用工具、通用和专用量具,各种随机辅助设备等。
船舶主要设备维修操作规程船舶主要设备维修操作规程引言:船舶主要设备的维修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船舶安全,规范船舶设备维修操作流程,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船舶主要设备维修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设备故障的情况和维修要求,制定维修计划。
2. 查阅相关设备的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二、设备维修过程1. 断电:在维修设备前,必须先切断设备的电源。
2. 工具准备:根据维修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备件。
3. 拆卸设备:按照维修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备的拆卸工作。
注意拆卸过程中的安全和维修前的检查。
4. 清洗和检修:拆卸下来的设备部件要进行清洗和检修,确保设备部件干净和完好。
5. 更换损坏部件:根据维修手册和检修结果,更换损坏的设备部件。
更换时要注意正确安装和紧固。
6. 维修组装:将检修好的设备部件进行组装。
组装时要注意零部件的正确装配和紧固。
7. 测试和调试:完成组装后,进行设备的测试和调试工作。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8. 清理和整理:完成维修工作后,及时清理和整理维修现场。
三、维修后的工作1. 维修记录:对维修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修复方法等。
2. 故障分析:对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3. 设备检查:对维修好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功能正常,无异常情况。
4. 维修报告:向船舶管理部门提交维修报告,说明维修情况和效果。
四、安全注意事项1. 维修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2. 维修前必须切断设备的电源,避免发生电气事故。
3. 维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船舶安全。
4. 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使用,保持工具的完好,避免发生意外。
5. 维修现场要保持整洁,防止杂物滑倒和堆积影响安全。
结论:船舶主要设备维修操作规程是船舶维修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规范维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船舶安全。
第七章船机维修过程船机损坏后的维修:船员自修、进厂修理船机维修过程为:航行勘验→→拆卸(检测)→→清洗→→检测→→确定修理方案及修理→→装复(检测)→→试车→→系泊试验、航行试验检测贯穿于修理前、后的拆卸与装复过程中。
通过拆卸和拆卸中的检验、测量,模清故障的范围、程度,找出故障的原因。
本章简介维修过程中的有关拆卸、清洗、坞修和交船试验等,以使对船机维修过程有一全面的了解。
第一节船舶机械的拆卸船机修理前的拆卸和检验是其维修过程的开始阶段,关系到修理的质量时间和费用一.船机拆卸拆卸是船机修理时首先进行的工作1.拆卸原则1)确定拆卸范围:能不拆的机件尽量不要拆,不要随意扩大拆卸范围2)正确的拆卸顺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先拆附属件、易损件,后拆主要机件;先拆部件,后将部件拆成零件。
3)保证零部件原有的精度拆卸过程中应保证不损伤零件,不破坏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与位置精度,尤其是保护好配合件的工作表面。
保护大件、重要件,牺牲小件不重要件;重要件和精密件尽量不在现场拆解4)保证正确装复机器拆卸过程中,对拆下的零部件要作记号,系标签2.拆卸的准备工作1)工具的准备在船上检修时需要的工具包括:通用和专用工具、通用和专用量具,各种随机辅助设备等通用工具:各种尺寸和规格的扳手(扳手、活络扳手、套筒扳手、扭力扳手等);各种锤子:铁锤、铜锤、木锤和橡皮锤等;各种钳子:克丝钳、鲤鱼钳、尖嘴钳和管子钳等;其它钳工工具:钢锯、挫刀、螺丝刀和冲子等。
专用工具:如拆装活塞环工具、盘主轴承下瓦工具、吊装活塞工具、液压拉伸器等。
常用量具:塞尺、内径和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臂距表(拐档表)、百分表、游标卡尺、钢直尺和平尺等。
专用量具:如测量轴承间隙、活塞——气缸间隙的专用塞尺、各种测量用样板等。
2)起重工具的准备起重工具包括:天车、葫芦、撬棒、千斤顶等;起重工具使用时决不允许超负荷3)其它物料的准备3.拆卸技术1)做记号和系标签2)拆下的零件和机器拆开部位的保护3)过盈配合件的拆卸拆卸时应使用随机工具、专用工具或适当加热配合件的方法4)螺栓的拆卸5)拆卸安全(P103):选用适当的工具、注意吊运安全、防止事故和损伤二.拆卸中的检测1.运转中的观察2.拆卸中的检测第二节维修工作中的专用工具、量具和物料一.主要专用工具1.液压拉伸器1)原理:利用油压使螺栓拉长后,轻易将螺母旋到预定的位置上(上紧)或卸下(拆卸时,拉伸器用手旋紧后,应退回半圈;上紧时,应旋到底)2)使用方法3)液压拉伸器的管理(1)拉伸器工作油压不得超过规定油压的10%,不得超过最大拉伸量(最大行程)(2)使用时不可损伤密封圈(3)使用时应放气;使用后应释放油压,使液压活塞复位(4)使用纯净得液压油或透平油;绝不可以使用滑油或气缸油(5)拉伸器不使用时,应涂油脂保养备用2.盘出主轴承下瓦的专用工具注意:转车方向从薄的一端向厚的一端转动或向有定位唇的一端转动;在轴颈的油孔插入销,再盘车,由销将轴瓦转出3.活塞环拆装专用工具由于活塞环具有一定的弹力,小型机使用细绳,大型机需使用专用扩张器将开口撑开后装入环槽内或拆出;拆装时要防止用力过大使环折断4.活塞组件装入气缸的专用工具锥形导套:将活塞装入气缸的专用工具两半式锥形体:将活塞杆导入填料函孔中,装妥后卸下二.主要专用工具气缸套内径的测量使用定位样板和内径千分尺或百分尺1.臂距表(也称拐档表)用于测量曲轴臂距值的百分表,精度0.01毫米;表的背面装有重锤,使表在测量时始终向下读数为正时,表示臂距增大;读数为负值时表示臂距减小;2.桥规:是随机来的专用工具;用来测量主轴颈的下沉量和曲轴的桥规值,从而测出磨损量新式桥规:带有测深尺,测量时,不必拆装主轴承上盖三.检修物料1.垫料和填料密封的一般方法:a.接触面精加工,如喷油偶件的密封面b.使用具有弹性的垫料和填料(经济)1)垫料:用来保证连接面之间密封性能的材料2)填料:用来保证具有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密封性能的材料2.常见的垫料与填料(见P109)第三节清洗一. 零件的清洗船机长期运转,使零件表面附有油垢、积炭和铁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