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
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可感染猪群中的幼崽和成年猪。
猪肺疫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抑制。
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关键措施包括隔离感染猪只、良好的清洁和消毒、生物安全措施以及疫苗接种。
猪肺疫的症状可在感染后几天到几周内出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鼻流清涕、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
病猪还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
成年猪可能还会出现生产性能下降,包括产仔数和存活率降低、堕胎和死胎增加。
猪肺疫还会导致免疫抑制,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肺疫,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感染猪只必须被隔离,并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
隔离期通常为30天,待猪只完全康复。
必须保持猪舍的清洁和消毒。
猪圈、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清洁,使用消毒剂来杀灭病毒。
饮水系统、饲料和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也需要清洁和消毒。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肺疫的重要措施。
猪肺疫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喷雾给猪只接种,可提高猪只对病毒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和疾病的发生率。
疫苗的选用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病毒株进行选择。
养殖企业应与兽医合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疫苗接种的适应范围和时间。
养殖户还应注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禁止外人进入养殖区域,减少人员和车辆的流动。
需要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必须严格消毒并更换专用鞋服、手套等。
饲料、饮水和其他进入养殖区域的物品应经过检疫和消毒处理。
猪肺疫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养殖业的影响很大。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肺疫,养殖企业和兽医应密切合作,遵循防治措施,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及时接种疫苗,以减少病例发生率并保护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这种疾病主要会给猪群带来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猪群粮食的浪费。
猪肺疫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现猪肺疫的症状,就需要立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蔓延。
一、猪肺疫的症状1. 呼吸困难猪肺疫感染猪只后,会导致猪只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急促的呼吸和喘气。
猪只在呼吸困难时会表现出摆头、张口、吸气不畅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2. 咳嗽猪只在感染猪肺疫后,会出现持续的干咳或咳痰现象,咳嗽的声音会较大而粗糙。
咳嗽的症状会严重影响猪只的正常进食和呼吸,导致猪只精神不振,毛色暗淡。
3. 发热猪肺疫感染后,猪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
猪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甚至达到40摄氏度以上。
高烧会导致猪只体力下降,食欲减退,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4. 体重下降猪肺疫感染后,猪只由于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影响,会导致猪只的食欲减退,进而导致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会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增加饲养成本。
5. 咳痰猪只在感染猪肺疫后,会出现咳嗽并伴有黏稠的痰液。
痰液的颜色和量会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甚至出现恶臭的现象。
咳痰增多严重的影响猪只的呼吸功能,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
6. 腹泻部分猪只在感染猪肺疫后,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腹泻会导致猪只的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猪只的营养吸收和体力恢复。
二、猪肺疫的防治措施1.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猪只的免疫力是防止猪肺疫的重要手段。
饲养过程中,要确保猪只的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及时给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注射,提高猪只对猪肺疫的抵抗力。
2. 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防止猪肺疫的重要手段。
要保持猪场的卫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杂草,做好猪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控制疫情的传播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猪肺疫的症状,要及时对猪只进行隔离处理,减少疫情的传播范围。
猪肺疫的预防方法及治疗技术(1)预防:根本办法是积极改善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以消除减弱猪抵抗力的一切外界因素。
主要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①气候剧变或寒流侵袭时,应保持猪舍温暖,防止猪只感冒。
饲料的配合,应注意多汁和青绿饲料的充分供应。
②长途运输时,避免过于拥挤,途中注意饮水和饲料的清洁,防止猪只饥饿及过度的消耗体力。
③掌握猪巴氏杆菌对一般消毒药物抵抗力极弱的特点,经常用石灰水消毒猪舍及一切饲养管理用具。
转运生猪的仓库、船、车尤其应特别注意消毒。
④病猪、可疑猪应当与健康猪分开饲养,严加隔离,以防传染。
⑤死猪应就地深埋。
因猪肺疫病宰杀的猪,内脏及血水应深埋,肉需切成小块煮沸2小时以上再作食用。
⑥预防注射,可用猪肺疫菌苗皮下注射或口服,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
(2)治疗:①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1万~2万单位,每日2~3次。
②肌肉注射链霉素。
先将100万单位溶于灭菌蒸馏水中,大猪1次注射,小猪减半。
每日2~3次。
若与青霉素混合注射,效果更好。
③氯霉素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或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1~2毫克,每日两次肌肉注射,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为止。
④肌肉注射20%磺胺噻唑钠注射液,体重50公斤的病猪,第1次注射10~20毫升,以后每隔8小时注射5~10毫升,直至病猪食欲恢复正常为止。
也可将20%的磺胺噻唑钠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后做静脉注射。
若与磺胺噻唑片同时内服,则疗效更佳;内服量,小猪每次2克,中猪4克,大猪6克。
⑤黄连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栀子15克、冬花30克、贝母15克,煎后掺入蜂蜜60克,1次内服。
猪肺疫病的防治猪肺疫,又名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疯”、“肿脖子瘟”,主要是呼吸道,或者消化道、皮肤创伤感染的急性呼吸疾病。
猪肺疫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短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具有明显两极着色特点,抵抗力不强,暴露干燥的空气里两三天就会死亡,在排泄物中能存活6至10天,在腐败尸体中能生存1至3个月,只要暴露在直射阳光下10至15 分钟就会死亡。
猪肺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散发性、继发性,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一般来说,每天秋冬的寒冷季节最容易发生,中、小猪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病死亡率很高,得不到及时诊治,便会大面积死亡,导致严重经济损失。
1 猪肺疫的病情症状大小猪均有易感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的常在菌,在健康猪的呼吸道、消化道中也有巴氏杆菌,不需要传染源也可会发病。
猪肺疫是以外源性感染为主要感染方式。
猪肺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天气潮湿、多雨季节较多发生。
当带菌猪因为天气转凉而感冒,加上饲养管理不善,病猪容易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便乘隙繁殖,毒力增强使猪发病,于是由外源性感染转为自体内源性感染。
猪肺疫经常伴随猪瘟一起发作,主要特征为败血症、咽喉及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潜伏期一般为1至5天。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烧和呼吸困难,根据病程轻重,猪肺疫可分为急性型、次急性型、慢性型等三大类。
(1)急性型猪肺疫急性型猪肺疫,就是人们俗称的“锁喉疯”。
病猪常常看不到表现症状,随着病程稍长便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至40至41摄氏度,颈部、咽喉部的皮肤红肿,有热痛感,甚至波及耳根部或前胸,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食欲停止,渴欲增进,咳嗽,发生寒颤,迅速死亡。
严重者口鼻流出泡沫,呈犬坐姿势,偶见出血斑点,粘膜蓝紫色,呈败血病症状。
病程1至2天。
(2)慢性型猪肺疫慢性型猪肺疫多出现在流行后期,体温正常或稍升高,持续有咳嗽,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症状,呼吸困难,鼻流少量粘液,精神不振,食欲减少,逐渐消瘦,营养不良,关节肿胀,偶发慢性关节炎。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也称为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或通过饲料、水源等间接途径传播。
口蹄疫病毒既可以感染家畜也可以感染野生动物,对于猪类来说,病情较为严重,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下面将详细介绍猪肺疫的症状和防治。
一、症状1.高烧:猪肺疫一般会引起猪只高烧,病猪体温超过40℃,甚至可达到41℃以上。
2.打喷嚏和咳嗽:病猪会出现频繁的喷嚏和咳嗽症状,伴随着鼻涕和咳痰。
3.呼吸困难:由于肺部感染,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气促的症状,呼吸声也会增加。
4.精神状态差:病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症状。
5.瘦弱和脱毛:病猪在患病后会逐渐变得瘦弱,并且出现毛发脱落的现象。
6.溃疡和糜烂:病猪口腔和蹄部会出现溃疡和糜烂的症状,疼痛感增加,饮水和进食困难。
7.步态异常:病猪会出现步态异常,蹄上出现严重的炎症和红肿。
二、防治1.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猪群中有患病猪只,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猪只接触,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猪舍及周边环境,减少病毒存活和传播的机会。
3.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确保饲料和水源的清洁和安全,避免病毒通过饮食传播。
4.注射疫苗: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5.不同年龄猪的管理:对于幼猪要注意保暖和营养,提高免疫力;对于成年猪要注意饲养和环境条件,降低感染风险。
6.严格检疫:加强猪群的检疫工作,对进出猪场的猪只进行检查和监控,防止病毒的传入。
7.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口蹄疫症状,应及时用药治疗,缓解病情,减少损失。
总结:猪肺疫对猪类养殖业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隔离患病猪只、注射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保护猪只的健康和免疫力,从而减少病毒对养殖业的影响。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
猪肺疫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RRSV)引起,主要影响肺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猪肺疫的症状较明显,若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防治措施。
1.呼吸道症状:猪肺疫主要影响呼吸道,包括咳嗽、喘息、打喷嚏等症状。
病猪呼吸
困难,呼吸声响亮,常有泡沫和口吐白沫。
2.消化系统症状:病猪食欲减退、口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有些猪可能出现黄疸。
3.神经系统症状:猪肺疫有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如造成瘫痪、抽搐等问题。
1.强化卫生防疫:清洁和消毒猪舍和设备,注意通风,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传播,同
时保持猪舍的温度。
2.加强猪的营养:营养不良会导致猪容易受到病菌侵袭,提高猪的营养水平,促进免
疫功能的发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猪肺疫。
3.疫苗接种:现有的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猪肺疫,必要时应及时接种。
4.严格检测和隔离:及早发现疑似病例,并严格隔离和处理,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同时,要做好猪只的检测工作,及时排查患病猪只,控制疫情的蔓延。
总体而言,猪肺疫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应加强防治工作,提高防病能力,确保猪群的健康发展。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一种由猪源性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猪肺疫的症状和防治如下:一、症状:1. 发病急,死亡快。
猪感染猪肺疫后,通常在3-5天内即可导致死亡。
病死猪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2. 呼吸道症状明显。
病猪呼吸急促,喘气困难,呼吸声重,有明显的咳嗽。
当病情严重时,猪可能出现倒仰头,张口喘气的状况。
3. 血液循环系统受损。
病猪呼吸困难导致氧供应不足,使得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悸、心跳加快等症状。
4. 嗜睡和食欲不振。
受到病毒感染的猪会出现嗜睡和食欲不振的症状,也是病猪精神状态受到影响的表现。
5. 骨髓抑制。
猪肺疫病毒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病猪贫血,出现全身无力、站立困难等症状。
二、防治:1. 加强管理。
做好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猪圈环境的卫生。
控制猪的饲养密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 强化饲养管理。
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高营养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
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防止水源污染。
3. 加强疫情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对疫情进行处理。
4. 加强疫苗接种。
可根据兽医的建议,在猪群中进行疫苗接种,增加猪的抵抗力,减少病毒传播。
5. 医护工作。
对发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保持饲料的高营养和易消化性,帮助病猪恢复健康。
同时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防止疫情的再次传播。
猪肺疫是一种严重传染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猪户应加强对猪肺疫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猪肺疫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猪肺疫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爆发,养殖户和兽医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猪肺疫的防治方法,以及可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猪肺疫的防治方法1. 隔离和封锁疫区: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疑似病例,必须立即将患病猪隔离,并封锁疫区。
通过封锁疫区,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减少感染风险。
2. 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是防治猪肺疫的基本措施之一。
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和消毒,清除病毒的滋生环境。
另外,要定期更换猪舍内的饲料和水源,确保猪只摄入的食物和水是干净卫生的。
3. 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户应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保证猪只能获得充足的营养。
另外,要定期为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处理。
4. 接种疫苗:猪肺疫的预防中,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手段之一。
猪肺疫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疫情的爆发和传播。
养殖户需要按照兽医人员的指导,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并及时为猪只接种疫苗。
二、猪肺疫的预防措施1. 健康检疫:引进新猪只前,养殖户应加强对猪只的健康检疫。
避免引进带有病毒的猪只,可以有效防止猪肺疫的传播。
同时,养殖户还应定期请兽医进行巡查检疫,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
2.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舍:外来人员和车辆是病毒传播的常见途径之一。
养殖户应制定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确保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舍之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防护。
3. 强化员工培训:养殖户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猪肺疫的防治培训,加强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只有充分了解猪肺疫的防治知识,员工才能更好地进行防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猪肺疫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兽医人员应经常对养殖场进行病情监测,及时预警和处理疫情。
浅谈猪肺疫防治
[摘要]猪肺疫又名猪巴氏杆菌病,俗称“清水喉”或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败血症、咽喉炎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
下文就简单介绍一下猪肺疫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1277-01
1 猪肺疫的诊断
1.1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感染。
本病的发生与猪体抵抗力及病毒力有很大关系,健康猪约30%带菌,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可使猪体抵抗力降低,引起内源性感染。
本病虽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气候多变的早春、晚秋多见,常与猪瘟病毒及猪肺疫支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病猪的分泌排泄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造成污染,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的伤口感染健康猪。
本病一般为散发,但毒力较强的病原菌有时可引起地方性流行。
1.2 症状及病变
潜伏期一般为1~3天。
根据病程发展经过,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病型。
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往往突然死亡。
前一天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于圈中。
经过稍慢的,体温升高到41~42°c,结膜
发绀,耳根、颈部及腹部皮肤变成红紫色,有时并有出血斑点。
最特征性的症状是喉部急性肿胀,发红,触诊热而坚实,按压有明显颤抖,严重者肿胀向上可延伸到耳根,向后可达前胸。
患猪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常作犬坐势,多因窒息死亡。
病程1~2天,致死率100%,未见有自然康复者。
急性型:主要症状为败血症和急性胸膜肺炎。
体温40~41°c,痉挛性咳嗽和湿咳,鼻流粘液性带血鼻漏。
呼吸困难呈犬坐式,可视粘膜发绀,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
初便秘后腹泻。
后期皮肤淤血或有小出血点,呼吸更加困难,多因窒息而死,不死者往往转为慢性。
病程4~6天。
慢性型:病猪有肺炎和肠炎症状,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有粘脓性分泌物。
长期下痢,日渐消瘦。
有时皮肤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和跛行。
经过2~4周因衰竭死亡,其中约30%~40%的病例可逐渐痊愈,但往往生长发育停滞。
剖检可见:最急性型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有大量出血斑点,尤以咽喉部及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最为特征。
切开颈部皮肤时,可见大量胶冻状淡黄或灰青色浆液浸润。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红色。
心内外膜有小点出血。
肺急性水肿。
急性型除全身出血性病变外,肺有不同时期的肺炎病变,周围常伴有水肿和气肿;病变肺组织坚硬如肝,切面区分为红色、灰红色及灰黄色不同区域,呈大理石状。
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严重的胸膜与肺粘连,胸腔淋巴结肿胀,切面发红、多汁。
慢性型病例尸体消瘦,肺脏发生肉变及干酪样坏死,胸膜增厚于肺粘连,支气管及肠系膜淋巴结有干酪样病变。
1.3 诊断
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所见以及药物治疗试验即可诊断,但最后确诊,尚需进行实验室细菌学诊断。
如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 肺炎的防治
2.1 预防
2.1.1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的因素,猪舍定期用10%石灰乳或30%的热草木灰水消毒。
2.1.2 预防接种
2.1.2.1猪肺疫内蒙系(679~230)弱毒活菌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稀释液溶解后,再加适量常水稀释,混于饲料内,使其自服,不论大小猪只,一律口服一头份。
免疫持续期为10个月。
2.1.2.2 猪肺疫(eo-630)弱毒活菌苗,每头份加20%铝胶生理盐水1毫升溶解,每头猪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
2.1.2.3 猪肺疫灭活菌苗,断奶后的猪,不论大小,每头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
2.2 治疗
2.2.1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小猪20毫升,大猪40毫升,每日肌肉或静脉注射1次,直到体温下降,症状好转为止。
2.2.2 盐酸土霉素,每公斤体重30~4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或注射水中,肌肉注射,每日2次。
至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后还需再注射1次。
2.2.3 四环素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内,同时加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每天1次。
2.2.4 成效抗菌剂,每公斤体重0.1毫升,1次肌肉注射。
2.2.5 抗猪出血性败血病血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月龄以内的猪皮下注射20~40毫升,2~5月龄猪皮下注射40~60毫升,5~10月龄的猪皮下注射40~80毫升。
预防时,用量减半。
2.2.6 中药治疗病初可用:双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9克、浙贝9克、紫草15克、丹皮9克、射干9克、山豆根9克、麦冬12克、大黄9克、芒硝15克水煎灌服。
参考文献
[1] 《中国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全书》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