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猪肺疫是由猪肺疫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喘息、食欲不振等。
该疾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给猪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猪肺疫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
一、临床症状1. 呼吸急促:猪肺疫支原体感染后,会引起猪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肿和炎症,导致气管狭窄,从而引起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2. 咳嗽:猪肺疫支原体感染会刺激猪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引起猪咳嗽。
3. 喘息:由于气管狭窄引起的呼吸急促和黏液堵塞,会使猪出现喘息症状。
4. 食欲不振:猪肺疫会引起肺部感染、发炎等症状,使猪的消化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不振。
二、病理变化1. 肺部病变:猪肺疫支原体感染会引起猪肺部局部水肿、纤维素渗出、小叶间隔增厚等病变。
2. 深度组织病变:在感染后期,猪体内会出现多种深度组织病变,如肝、心、淋巴结等。
3. 免疫器官病变:猪肺疫会引起猪体内免疫器官的病变,如淋巴结肿大、脾脏遗微等。
三、诊断1. 临床症状:结合猪的临床表现,如呼吸急促、咳嗽、喘息、食欲不振等,可以初步诊断为猪肺疫。
2. 病原学检测:通过粪便、尿液、血清、痰等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猪肺疫支原体的存在,从而确诊猪肺疫。
3. 解剖学检查:解剖病变猪体,观察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病变和病理形态,且能帮助确定病变程度。
四、防控1.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确保猪圈内的卫生和舒适性。
2. 确保饮用水质量:猪肺疫支原体可以通过饮用水进行传播,要确保饮用水的清洁卫生。
3. 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和规范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均衡,可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肺疫的发生。
4. 及时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预防猪肺疫的发生。
总之,猪肺疫给猪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预防和控制,才能减少该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肺疫的症状、病变及综合防治措施概述: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体温明显升高(42.2℃),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持续性咳嗽,可视黏膜发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死亡率高达50%。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一、流行病学本病发生一般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
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可发生内源性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感染。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二、症状和病变1、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症状明显的表现体温升高(41~42℃)呼吸困难,常作犬坐式,伸长颈呼吸,有时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死后剖解可见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出血点,尤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侵润最为特征,切开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青灰色纤维膜性浆液。
全身淋巴结出血,脾出血但不肿大。
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2、急性型:除具一般的败血症外,体温升高(41~42℃)初发生痉挛性干咳。
呼吸困难,鼻流黏稠液,有时混有血液,触诊胸部有剧烈疼痛。
还表现急性胸膜肺炎。
病势发展后,呼吸更感困难,张口吐舌,作犬坐姿势,可视黏膜紫蓝,常有黏脓性结膜炎。
初便秘后腹泻,病猪消瘦无力,多因窒息而死亡。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剖解除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器官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纹理。
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严重的胸膜和病肺黏连。
病程5~8天。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3、慢性型:表现为慢性肺炎和胃肠炎症状。
有时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鼻流少许黏脓性分泌物。
猪饲料添加剂—活性肽原有时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常有腹泻现象,进行性消瘦,多经2周以上衰竭而死。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
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
本文通过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价和检测方法的分析,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
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
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
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
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
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猪肺疫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
猪肺疫对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诊断、防控和治疗猪肺疫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症状1. 急性发病期在猪肺疫的急性发病期,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症状。
患猪的呼吸道内可见有大量的分泌物,部分病例会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异样症状。
临床上常见将这些症状统称为“呼吸道症状”。
2. 慢性病程期在猪肺疫的慢性病程期,猪出现慢性咳嗽、气促、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毛发粗乱、体温略有升高。
患猪的呼吸道内可见有大量的分泌物,呼吸道逐渐变得狭窄,导致呼吸困难,病情反复发作。
二、病理变化猪肺疫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在肺部和呼吸道粘膜上。
镜下观察可见:猪肺疫主要并发肺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和肺泡壁的变性坏死。
病变主要分布在支气管末梢和肺泡周围。
猪肺疫病变还与病理毒胞的产生和肺泡壁上皮细胞的损害有关。
三、诊断方法1. 临床观察法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并分析猪出现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精神不振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猪肺疫。
2. 病理学检查法通过对感染猪进行解剖、组织切片和镜检,观察病变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直接发现猪肺疫病原体和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法通过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等技术手段,对样本中的病原体DNA、RNA或抗原进行检测和鉴定,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猪肺疫。
四、防控措施1. 严格环境卫生管理猪场要保持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条件,定期对饲料、饮水进行消毒,定期清理和消毒猪场内部的环境。
2. 对症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呼吸道症状,需要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
猪肺疫怎么治疗猪肺疫最好治疗方法是什
么
猪肺疫的流通行形式依据猪体的抵抗力和病菌的毒力不同而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性两种,散发者较为多见。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肺疫怎么治疗,同时造诉你猪肺疫最好治疗方法。
猪肺疫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细菌学检查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最急性猪肺疫起病急骤、颈部高热红肿,口鼻流出泡沫,呼吸极度困难,病程短,死亡快,死后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全红,咽喉部红肿,脾不肿大,可与急性猪瘟、猪丹毒区别。
仅颈下红肿症状与急性炭疽的喉肿很相似,但炭疽为个别病例,与最急性猪肺疫呈流行性不同。
耳静肪血(生前)、颈部水肿液、胸水、淋巴结、肝脾等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发现有荚膜两极浓染的球杆菌,结合病状、病史加以判断即可确诊。
猪肺疫的预防
根据本病传播的特点,防治方针首先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呼吸系统的完整性是预防由巴氏杆菌和其他继发性病原引起的疾病的关键。
流行性感冒、蛔虫幼虫移行、猪肺丝虫、支气管波氏杆菌引起的萎缩性鼻炎和猪喘气病均可成为巴氏病菌病发生的环境条件。
常用的疫苗有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苗,可在春秋两季进行两次免疫接种。
猪肺疫的治疗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
它对氨苄青霉素、增效磺胺、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高,而对新霉素、链霉素和磺胺药的敏感性低。
注意适当的饲养管理措施如猪舍通风良好、温暖干燥、水源清洁、营养均衡等将有助于治疗效果和减少经济损失。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一种由猪源性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猪肺疫的症状和防治如下:一、症状:1. 发病急,死亡快。
猪感染猪肺疫后,通常在3-5天内即可导致死亡。
病死猪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2. 呼吸道症状明显。
病猪呼吸急促,喘气困难,呼吸声重,有明显的咳嗽。
当病情严重时,猪可能出现倒仰头,张口喘气的状况。
3. 血液循环系统受损。
病猪呼吸困难导致氧供应不足,使得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悸、心跳加快等症状。
4. 嗜睡和食欲不振。
受到病毒感染的猪会出现嗜睡和食欲不振的症状,也是病猪精神状态受到影响的表现。
5. 骨髓抑制。
猪肺疫病毒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病猪贫血,出现全身无力、站立困难等症状。
二、防治:1. 加强管理。
做好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猪圈环境的卫生。
控制猪的饲养密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 强化饲养管理。
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高营养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
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防止水源污染。
3. 加强疫情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对疫情进行处理。
4. 加强疫苗接种。
可根据兽医的建议,在猪群中进行疫苗接种,增加猪的抵抗力,减少病毒传播。
5. 医护工作。
对发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保持饲料的高营养和易消化性,帮助病猪恢复健康。
同时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防止疫情的再次传播。
猪肺疫是一种严重传染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猪户应加强对猪肺疫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一种由猪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猪的呼吸系统,严重影响养猪业。
以下是关于猪肺疫的症状及防治的详细介绍。
一、症状1. 呼吸困难:病猪呼吸急促、频率增加,呼吸时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甚至出现喘息,严重影响猪的正常呼吸功能。
2. 咳嗽:病猪出现持续性咳嗽,咳嗽声音类似于猪的尖叫声,严重时可咳出粘液。
3. 流涕、流眼泪:病猪眼睛发红,并有明显的分泌物。
鼻子流涕,流出的液体呈黄绿色。
4. 发热:病猪体温升高,通常在39℃以上。
5. 沉默、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病猪食欲明显减少,甚至完全停止摄食。
二、防治1. 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
注意做好猪场的通风换气工作,避免猪场过度拥挤。
2. 加强猪群免疫力: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轻疾病感染的风险。
3. 合理饲养管理:给予猪群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加抗病能力。
保证猪群的饮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4. 牧草喂养:适量添加牧草,提高猪的抵抗力,防止感染病毒。
5. 及时隔离:猪场发现有疑似猪肺疫的猪只,应该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扩散传播。
6. 保持环境干燥:病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保持环境的干燥清洁,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7. 合理使用药物:猪肺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但可以给病猪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支持性治疗药物,以缓解病情。
猪肺疫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类养殖业的疾病,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关键。
只有加强对猪场的卫生管理和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才能有效降低猪肺疫的感染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肺疫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病原体为猪肺疫支原体,主要通过
空气传播,引起猪群中肺炎的流行。
本文将介绍猪肺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措施,旨在帮助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鉴别诊断:
1.病历观察:养殖户应详细记录疫情的起病日期、发病率、死亡率等
信息,以便后续诊断和疫情监测。
2.临床症状: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流涕、打喷嚏、发热等,严重时可见肺部充血、水肿、渗出性炎症等。
3.病理学观察:进行病理解剖,发现受感染的猪肺呈现灰色至暗红色、肺充血、肉眼可见渗出物、肺组织水肿等特征。
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污
秽物,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合理饲养管理:喂养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保证猪群的免疫力;
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减少疫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疫苗注射:按照兽医指导,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注射,增强猪群的
抵抗力,预防病原体的侵袭。
4.隔离病猪:一旦发现病猪,应及时将其隔离,避免疫情继续蔓延;
同时,要对猪群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并准确地识别患病猪只。
5.合理使用药物:如发现猪群中有疫情暴发,可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控制病情的发展。
总结: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是通过对病历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
在疫情防治方面,加强环境卫生、合理饲养管理、疫苗注射、隔离病猪及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养殖户要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以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描述:猪肺疫又称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锁喉风。
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本病分布很广,发病率不高,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
急性病例...【摘要】猪肺疫又称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锁喉风。
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本病分布很广,发病率不高,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
急性病例呈出血性败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症状,慢性病例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呈散发性发生。
为了更有效的防治该类疫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现将猪肺疫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做一概述。
1 猪肺疫概述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体温明显升高(42.2℃),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持续性咳嗽,可视黏膜发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死亡率高达50%。
该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1 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杆菌或短杆菌。
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常单在。
用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以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时,菌体多呈卵圆形,两极着色深,似两个并列的球菌。
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在血清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称为Fg 型,菌落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或有乳白色带,称为F0型;不带荧光的菌落为Nf型。
本菌对直射日光、干燥、热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不强,但在腐败的尸体中可生存1~3个月。
1.2 流行特点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较高。
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传染源,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肺脏病灶及各器官,存在健康猪的呼吸道及肠管中,随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传染。
带菌猪受寒、感冒、过劳、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传染。
猪肺疫常为散发,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
另外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
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此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及粘膜伤口都可传染。
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1.3 主要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1~5天,一般为2天左右。
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3.1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
病程稍长者,体温升高(40~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
结膜充血、发绀。
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全褪色。
最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
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沫,多经l~2天窒息而死。
1.3.2 急性型:为常见病型。
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除败血症状外,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痉挛性干咳,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
初便秘,后腹泻。
呼吸困难,常做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听诊有哕音和摩擦音。
多因窒息死亡。
病程4~6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1.3.3 慢性型: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
病猪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
关节肿胀。
时发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后多因衰竭致死,病程2~4周。
1.4 病理变化1.4.1 最急性型: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最突出的病变是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性炎症,切开皮肤时,有大量胶胨样淡黄色水肿液。
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以咽喉部淋巴结最显著。
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
肺充血、水肿。
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脾不肿大。
1.4.2 急性型:有肺肝变、水肿、气肿和出血等病变特征,主要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
病程稍长者,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有浆液浸润,肺炎部切面常呈大理石状。
肺肝变部的表面有纤维素絮片,并常与胸膜粘连。
胸腔及心包腔积液。
胸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
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有炎症变化。
1.4.3 慢性型:肺有较大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
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絮片与病肺粘连。
无全身败血病变。
2 类症鉴别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而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难以确,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的综合资料分析、判定。
2.1 流行特点:本病常见于中、小猪发病;一年四季中,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季节发生最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的5~9月,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极差及环境突变等是发病的诱因。
我国北方或华北地区,大多为散发或继发性猪肺疫,南方则以流行性猪肺疫出现。
2.2 临诊症状: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热而坚硬,呼吸困难及肺炎病状。
散发或继发性的慢性病猪,症状不显,易和其他猪传染病相混淆。
2.3 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咽喉部急性炎症变化,出血、水肿及胶冻样浸润。
急性病例,主要为肺的不同肝变期肺炎灶,以及胸部淋巴结的炎症。
慢性病例为肺部较陈旧的肺炎灶及胸膜肺炎。
2.4 细菌学检查2.4.1 取急性病猪的血液、局部水肿液、心血、肝、脾、淋巴结、肺等组织涂片,用瑞氏、美蓝或工程统计源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即可初步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2.4.2 取新鲜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板培养时,可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的露珠样小菌落,并有荧光,做涂片、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不溶血。
病料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2.5 动物接种试验:取新鲜病料,以灭菌生理盐水作用1:10悬液,0.1~0.2mL接种小鼠皮下或腹腔,0.2~0.3mL于鸽腹腔或皮下注射,0.5mL接种于家兔皮下,被接种动物于1~2天后发病、死亡,剖检观察病变,将器官组织涂片和培养,可检出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即可确诊。
2.6 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
最急性病例,咽喉部的肿胀和炎症,剖检时的胶冻样浸润都与败血型的炭疽相似,但猪急性炭疽很少发生,且不形成流行。
剖检时炭疽脾脏肿大与猪肺疫不同,如取局部病料细菌学检查,两者病原形态等有明显的不同,易于区别。
3 防治措施3.1 防制办法:在部分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带有巴氏杆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常可诱发本病。
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兽医防疫卫生工作,以增强猪体的抵抗力;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以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抵抗力。
我国目前使用两类菌苗,一为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断奶后的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mL。
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猪、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猪皮下或肌肉注射2mL,注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我国有用多杀性巴氏杆菌679~230弱毒株或C20弱毒株制成的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按瓶签说明的头份,用冷开水稀释后,混入少量饲料内喂猪,使用方便。
不论大小猪,一律口服1头份,稀释疫苗应在4h 内用完。
免疫期前者为10个月,后者为6个月。
国内还有用E0630弱毒株、TA53弱毒株和CA弱毒株制成的3种活疫苗,供肌肉或皮下注射;发病时,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进行消毒,粪便废弃物堆积发酵;必要时,对发病群的假定健康猪,可用猪肺疫抗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剂量为治疗量的一半;患慢性猪肺疫的小僵猪淘汰处理为好。
3.2 治疗隔离病猪,及时治疗。
同时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3.2.1 病猪用青霉素水剂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5天。
链霉素为1g,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
20%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小猪为lO~15mL,大猪为20~30mL,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3.2.2 抗猪肺疫血清(抗出血性败血症多价血清)在疾病早期应用,有较好的效果。
2月龄内仔猪20~40mL,2~5月龄猪40~60mL,5~10月龄猪60~80mL,均为皮下注射。
本血清为牛或马源,注射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
4 小结猪肺疫与其它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各的特点。
这为我们诊断和防治这类疫病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恶劣、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菌株血清型改变、滥用抗生素和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是此类疫病发病的主要诱因。
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是防治猪肺疫类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