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这种疾病主要会给猪群带来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猪群粮食的浪费。
猪肺疫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现猪肺疫的症状,就需要立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蔓延。
一、猪肺疫的症状1. 呼吸困难猪肺疫感染猪只后,会导致猪只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急促的呼吸和喘气。
猪只在呼吸困难时会表现出摆头、张口、吸气不畅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2. 咳嗽猪只在感染猪肺疫后,会出现持续的干咳或咳痰现象,咳嗽的声音会较大而粗糙。
咳嗽的症状会严重影响猪只的正常进食和呼吸,导致猪只精神不振,毛色暗淡。
3. 发热猪肺疫感染后,猪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
猪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甚至达到40摄氏度以上。
高烧会导致猪只体力下降,食欲减退,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4. 体重下降猪肺疫感染后,猪只由于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影响,会导致猪只的食欲减退,进而导致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会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增加饲养成本。
5. 咳痰猪只在感染猪肺疫后,会出现咳嗽并伴有黏稠的痰液。
痰液的颜色和量会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甚至出现恶臭的现象。
咳痰增多严重的影响猪只的呼吸功能,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
6. 腹泻部分猪只在感染猪肺疫后,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腹泻会导致猪只的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猪只的营养吸收和体力恢复。
二、猪肺疫的防治措施1.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猪只的免疫力是防止猪肺疫的重要手段。
饲养过程中,要确保猪只的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及时给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注射,提高猪只对猪肺疫的抵抗力。
2. 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防止猪肺疫的重要手段。
要保持猪场的卫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杂草,做好猪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控制疫情的传播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猪肺疫的症状,要及时对猪只进行隔离处理,减少疫情的传播范围。
2020年第04期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猪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任何日龄的猪都易感。
该病极易与猪瘟和猪丹毒混淆,需要养殖人员仔细甄别。
1猪肺疫的诊断依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猪肺疫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病猪常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咽喉部红肿,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白色泡沫状液体,有时带有血色,似中毒症状。
病程1~2d ,很快死亡。
急性型病猪症状与最急性相似,只是病程较长5~8d 。
体温升高,有咳嗽症状,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
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胸部触诊有痛感。
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皮肤有红斑,衰弱无力,多窒息死亡。
慢性型:由急性转变而来。
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鼻流少许粘液或脓性鼻液。
关节肿胀,食欲不振,腹泻,有痂样湿疹,极度消瘦,病程14d 以上,多以死亡告终。
最急性型: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以喉头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最典型。
颈部皮下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
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
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不肿大、皮肤有出血斑。
急性型:典型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粘液。
肺有不同程度肝变区及坏死灶,伴有气肿和水肿。
肺小叶呈浆液性浸润,肺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有积液,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
慢性型:肺肝变区扩大,有灰黄色或灰色坏死,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高度消瘦,贫血,皮下组织有坏死灶。
可以生前采取静脉血或剖检采集心血、各种渗出液和各实质脏器涂片染色镜检。
也可以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动物回归实验。
2猪肺疫的防治措施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猪肺疫最有效的手段。
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养殖人员会进行猪群的集中免疫。
幼猪,一般使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该种疫苗在注射后的14d 后发挥效用,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
也可以使用口服的弱毒菌苗。
该疫苗需要用冷开水稀释,并将其拌料饲喂。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猪肺疫,又称为猪肺炎,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对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猪肺疫对猪群的发育、生长和生产将产生严重影响,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对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猪肺疫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
发病率随着不同地区、不同养猪规模和管理水平有所不同,普遍流行于各个地区的养猪场和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猪肺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但也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和母猪-仔猪传播。
二、临床症状1. 急性猪肺疫的猪群表现为高死亡率、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肃清音、发痰、流涎、消瘦、厌食、活动减少等症状。
病变主要在猪的呼吸道,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严重肺炎和肺部水肿。
三、实验室诊断1. 病理学检查:肺组织切片检查可见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间质纤维化、肺泡腔内有淋巴细胞和浆膜细胞浸润等病变。
2. 细菌学检查:采集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样本,用细菌培养试验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
3. 分子生物学检查:利用PCR技术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DNA,对猪群中的感染情况进行快速检测,为后续的病害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四、防控措施1. 加强管理:合理的饲养密度、科学的饲养结构、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猪肺疫的发生。
2. 减少传染途径:定期做好猪群检疫、加强猪栏消毒、禁止异猪群混居、杜绝野猪入侵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猪肺疫的传播。
3. 注重饲养生产技术:合理的饲养生产技术可以加强猪群的免疫力,提高对猪肺疫的抵抗力,减少猪肺疫的发生。
4. 科学防疫用药:对于已经发生猪肺疫的猪群,可以采用抗生素和疫苗等药物进行防疫治疗,减少猪肺疫的伤害。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猪肺疫是一种由猪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对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猪肺疫病原体主要侵袭猪的呼吸道和淋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症状。
本文将从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疾病流行病学猪肺疫主要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病猪的鼻、口分泌物传播,感染后会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炎症和肺部病变。
猪肺疫主要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更易流行,是各种猪呼吸道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猪肺疫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又能通过颗粒气溶胶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播。
除了对猪只造成直接的危害外,猪肺疫还会导致养殖业遭受严重损失,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临床症状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呼吸困难:病猪会出现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2. 发热:猪肺疫会引起病猪体温升高,一般会出现发热症状,这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的。
3. 咳嗽:病猪出现干咳、喉咙痒、咳出白色或黄色痰液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呕吐。
4. 消瘦:病猪由于进食减少、代谢加快、蛋白质分解增加等原因,可能导致消瘦、体重下降。
三、实验室诊断对于疑似猪肺疫的病例,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来明确诊断。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1. 细菌培养:通过分离和培养病原菌,观察其生化特性和生长情况,来鉴定是否是猪链球菌引起的猪肺疫。
2. 血清学检测: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如ELISA、补体结合试验等,来间接诊断猪肺疫。
3.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核酸杂交等技术,检测病原菌的核酸,来直接诊断猪肺疫。
四、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猪肺疫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强化猪只的管理和饲养环境,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注重通风、排水和消毒,减少猪肺疫的传播途径。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猪肺疫是一种由猪呼吸道病毒1亚型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的上呼吸道,严重影响了猪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流行病学:猪肺疫主要通过经口和飞沫传播途径传播,易造成散养猪和密集养殖猪之间的传染。
流行期一般在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幼猪对猪肺疫的感染率较高,病死率也较大。
临床症状:猪肺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喷嚏、流泪、流鼻涕等,病猪的呼吸急促,呼吸音变粗。
全身症状则有发热、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猪的死亡。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准确确定猪肺疫的关键步骤,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毒分离主要通过收集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肺组织进行培养,通过病毒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来确定病毒的存在。
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检测病猪的血清中的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通过PCR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防控措施:为了防止猪肺疫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是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和免疫措施。
其次是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保持好的通风条件。
还应注意猪场的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幼猪,可以采取早期断奶和生物安全措施,减少感染的机会。
猪肺疫是一种严重影响猪养殖业的疾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是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猪肺疫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猪群的管理和健康免疫,以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降低猪肺疫的发生率,确保猪场的生产效益。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猪肺疫是由高致病性猪传染性胸膜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猪群健康和猪肉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猪肺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特征:高致病性猪传染性胸膜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肺疫主要在秋冬季节发生,湿冷环境有助于病毒的传播和猪群的感染。
年龄普遍发病,但以幼猪为主,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病毒可以导致胚胎死亡、幼猪死亡、生长缓慢等影响猪肉生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多样,一般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感染的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呼吸困难、咳嗽、鼻流涕、颜面潮红、食欲减退、腹泻等。
慢性型感染的猪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等。
实验室诊断:猪肺疫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病毒分离和鉴定主要通过采集疑似感染猪的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等样品,进行细胞培养、ELISA、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的存在和种类。
血清学检测则通过采集猪群的血清样品,进行中和抗体检测、补体结合试验等来确定猪群的感染情况。
病理学检查主要通过解剖和组织切片观察来确定猪的病变情况。
防控措施:针对猪肺疫的防控,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消毒猪舍和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是增加猪的免疫力,及时给猪注射相应的疫苗,提高猪的抵抗力。
加强对野猪的管控,减少与野猪的直接接触,防止病毒的传播。
还要加强对猪群的监测,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隔离和治疗感染的猪,避免病毒的扩散。
猪肺疫与猪喘气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作者:常珂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2期摘要:猪肺疫与猪喘气病是严重危害生猪生产的重要疫病,在养殖实践中,两种疫病容易发生混淆,出现误诊,导致防治失败。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原学及时做出甄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生猪养殖损失。
关键词:猪肺疫;猪喘气病;鉴别;防治生猪养殖是我国畜牧业中的极为重要的产业,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经济建设,又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近几年,我国养猪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生猪存出栏量和猪肉产量逐年增加,过去的“养猪补贴家用”年代已经转变成了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经济实体,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经营模式。
然而,生猪疫病仍然是养殖场最困惑、最难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生猪发展,严重时还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在生猪养殖实践中,常发多发的猪肺疫、猪喘气病极易发生混淆,出现误诊误断,影响防治效果。
这两种病都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疫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表现为犬坐式姿势。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两种疫病的鉴别诊断要点,供大家在今后的养殖实践中参考。
一、流行病学鉴别1.猪肺疫。
(1)易感畜群。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
(2)发病季节。
无明显季节性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发生较多。
(3)传染源。
病猪及分泌物、排泄物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环境等。
(4)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传播,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和黏膜也可传播。
(5)发病条件。
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条件改变、不良等因素促进本病发生,经常集中发病。
2.猪喘气病。
(1)易感畜群。
不同品系、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
(2)发病季节。
在寒冷冬天和冷热多变季节发病较多。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属于病毒性疾病,主要由猪传染性肺炎病毒引起。
该病毒主要感染猪的上呼吸道,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猪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的死亡。
因此,水平养殖场和农民需要重视猪肺疫的防治工作。
病毒感染的初期症状对猪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猪的一些表现会明显变化。
以下是猪肺疫的主要症状:1. 呼吸道症状:猪感染肺疫后,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呼吸急促、口吐粘液、气短等症状。
2. 发热:感染肺疫的猪体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常常升高至40℃以上。
3. 反应迟钝:由于病毒对猪体的影响,使得感染猪的精神状态变差,出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等表现。
4. 咳出血痰:病毒感染导致猪肺部炎症加重,导致猪咳出带有血丝的痰液。
5. 肺部声音异响:感染病毒的猪肺部出现炎症,会导致肺部声音异常,存在干燥的呼吸音和紧张的肺音。
针对猪肺疫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猪肺疫的发生和传播。
1. 环境控制:提供良好、干净的猪舍环境,保持通风透气,对于发现猪群中有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2. 病毒灭活: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可以采用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对于运输车辆和工具要进行消毒处理。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要给猪提供健康、营养、平衡的饲料,以增强猪的免疫力。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肺疫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猪免受病毒感染。
5. 及时治疗:如果发现猪出现疑似猪肺疫的症状,应及时将疑似病猪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总之,猪肺疫的防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环境控制、病毒灭活、合理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及时治疗等措施,只有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发生和蔓延。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 【摘 要】猪肺疫又称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锁喉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本病分布很广,发病率不高,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急性病例呈出血性败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症状,慢性病例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呈散发性发生。为了更有效的防治该类疫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现将猪肺疫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做一概述。 【关键词】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急性传染病;综合防治 1 猪肺疫概述 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体温明显升高(42.2℃),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持续性咳嗽,可视黏膜发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死亡率高达50%。该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1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杆菌或短杆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常单在。用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以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时,菌体多呈卵圆形,两极着色深,似两个并列的球菌。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血清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称为Fg型,菌落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或有乳白色带,称为F0型;不带荧光的菌落为Nf型。本菌对直射日光、干燥、热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不强,但在腐败的尸体中可生存1~3个月。 1.2 流行特点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较高。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传染源,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肺脏病灶及各器官,存在健康猪的呼吸道及肠管中,随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传染。带菌猪受寒、感冒、过劳、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传染。猪肺疫常为散发,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另外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此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及粘膜伤口都可传染。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1.3 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5天,一般为2天左右。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3.1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体温升高(40~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结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全褪色。最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 沫,多经l~2天窒息而死。 1.3.2 急性型:为常见病型。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除败血症状外,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痉挛性干咳,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常做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听诊有哕音和摩擦音。多因窒息死亡。病程4~6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1.3.3 慢性型: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病猪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关节肿胀。时发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后多因衰竭致死,病程2~4周。 1.4 病理变化 1.4.1 最急性型: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最突出的病变是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性炎症,切开皮肤时,有大量胶胨样淡黄色水肿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以咽喉部淋巴结最显著。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肺充血、水肿。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脾不肿大。 1.4.2 急性型:有肺肝变、水肿、气肿和出血等病变特征,主要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病程稍长者,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有浆液浸润,肺炎部切面常呈大理石状。肺肝变部的表面有纤维素絮片,并常与胸膜粘连。胸腔及心包腔积液。胸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有炎症变化。 1.4.3 慢性型:肺有较大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絮片与病肺粘连。无全身败血病变。 2 类症鉴别 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而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难以确,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的综合资料分析、判定。 2.1 流行特点:本病常见于中、小猪发病;一年四季中,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季节发生最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的5~9月,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极差及环境突变等是发病的诱因。我国北方或华北地区,大多为散发或继发性猪肺疫,南方则以流行性猪肺疫出现。 2.2 临诊症状: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热而坚硬,呼吸困难及肺炎病状。散发或继发性的慢性病猪,症状不显,易和其他猪传染病相混淆。 2.3 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咽喉部急性炎症变化,出血、水肿及胶冻样浸润。急性病例,主要为肺的不同肝变期肺炎灶,以及胸部淋巴结的炎症。慢性病例为肺部较陈旧的肺炎灶及胸膜肺炎。 2.4 细菌学检查 2.4.1 取急性病猪的血液、局部水肿液、心血、肝、脾、淋巴结、肺等组织涂片,用瑞氏、美蓝或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即可初步诊断为巴氏杆菌病。2.4.2 取新鲜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板培养时,可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的露珠样小菌落,并有荧光,做涂片、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不溶血。病料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2.5 动物接种试验:取新鲜病料,以灭菌生理盐水作用1:10悬液,0.1~0.2mL接种小鼠皮下或腹腔,0.2~0.3mL于鸽腹腔或皮下注射,0.5mL接种于家 兔皮下,被接种动物于1~2天后发病、死亡,剖检观察病变,将器官组织涂片和培养,可检出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即可确诊。 2.6 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最急性病例,咽喉部的肿胀和炎症,剖检时的胶冻样浸润都与败血型的炭疽相似,但猪急性炭疽很少发生,且不形成流行。剖检时炭疽脾脏肿大与猪肺疫不同,如取局部病料细菌学检查,两者病原形态等有明显的不同,易于区别。 3 防治措施 3.1 防制办法:在部分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带有巴氏杆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常可诱发本病。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兽医防疫卫生工作,以增强猪体的抵抗力;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以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抵抗力。我国目前使用两类菌苗,一为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断奶后的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猪、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猪皮下或肌肉注射2mL,注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我国有用多杀性巴氏杆菌679~230弱毒株或C20弱毒株制成的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按瓶签说明的头份,用冷开水稀释后,混入少量饲料内喂猪,使用方便。不论大小猪,一律口服1头份,稀释疫苗应在4h内用完。免疫期前者为10个月,后者为6个月。国内还有用E0630弱毒株、TA53弱毒株和CA弱毒株制成的3种活疫苗,供肌肉或皮下注射;发病时,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进行消毒,粪便废弃物堆积发酵;必要时,对发病群的假定健康猪,可用猪肺疫抗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剂量为治疗量的一半;患慢性猪肺疫的小僵猪淘汰处理为好。 3.2 治疗 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3.2.1 病猪用青霉素水剂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5天。链霉素为1g,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20%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小猪为lO~15mL,大猪为20~30mL,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3.2.2 抗猪肺疫血清(抗出血性败血症多价血清)在疾病早期应用,有较好的效果。2月龄内仔猪20~40mL,2~5月龄猪40~60mL,5~10月龄猪60~80mL,均为皮下注射。本血清为牛或马源,注射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 4 小结 猪肺疫与其它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各的特点。这为我们诊断和防治这类疫病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恶劣、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菌株血清型改变、滥用抗生素和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是此类疫病发病的主要诱因。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是防治猪肺疫类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继生,郑行义.猪肺疫的诊断与治疗[J].畜禽业,2011,12. [2]满红.猪肺疫的防治技巧[J].乡村科技,2010,08. [3]徐锡春,尚高升.误用疫苗爆发急性猪肺疫[J].中国检疫,2001,06. [4]胡长敏,龚瑞,郭爱珍.猪肺疫与其他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与诊断[J].2009,08. [5]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主编.家畜传染病及微生物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