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D型氨基酸的新型毒肽——芋螺马芬在pH5的溶液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346.44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微生物培育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尿素固体培育基可快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B.配制培育基时应依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育基的pHC.酵母菌不能干脆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D.相宜浓度的乙醇可使醋酸菌活化,尿素固体培育基并不干脆杀死其他微生物,而是其他微生物不能以尿素为氮源,无法在尿素固体培育基中存活,A项错误;不同的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pH不同,如细菌相宜生活在中性偏碱环境,霉菌相宜生活在中性偏酸环境,因此配制培育基时应依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育基的pH,B项正确;酵母菌不能干脆利用糯米淀粉进行发酵,须要利用淀粉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利用葡萄糖发酵得到糯米酒,C项正确;醋酸菌的发酵底物可为乙醇,相宜浓度的乙醇可使醋酸菌活化,D项正确。
2.下列有关微生物筛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全养分LB培育基筛选大肠杆菌B.用高NaCl的培育基筛选抗盐突变菌株C.用含酚红的尿素培育基筛选鉴别出分解尿素的菌株D.利用高温条件筛选耐高温的细菌LB培育基上都可以生长,所以不能用全养分LB培育基筛选大肠杆菌,A项错误;可以在高NaCl的培育基中生活的微生物能抗盐,因此可实现筛选抗盐突变菌株的目的,B项正确;分解尿素的菌株可将培育基中的尿素分解为氨,使培育基pH上升,使酚红变红,C项正确;利用高温条件可筛选出耐高温的细菌,D项正确。
3.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干脆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B.平板划线法能用来测定土壤溶液中某活菌数目C.培育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育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选择菌种时可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找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除此之外,显微镜干脆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A项正确,B项错误;培育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育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育基上生长,C项正确;找寻并选择菌种时,应在相宜其生长的肯定环境中进行,如找寻纤维素分解菌应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进行,D项正确。
第一章糖类提要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
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
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
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
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
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那么属D系糖,反之属L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
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
这种反响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吡喃糖(如吡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
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
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2021年枣庄市滕州第五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
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
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但其不具有流动性B.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CO2是其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检测13CO2的放射性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高倍镜下镜检分析D.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在pH值小于7的条件下依然能发挥作用2. 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致病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
基因传给后代时,重复的次数会发生变化。
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出HD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的遗传病B.若HD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只能是显性遗传病C.患者减数分裂过程中CAG序列的重复次数可能增加D.可据图推断,发病早晚与CAG重复次数的多少有关3.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膜的材料,原因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更容易从动物血液中获得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容易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4.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是()①某草原上的一头荷斯坦奶牛①某草原上的全部牛类①某草原上的全部荷斯坦奶牛①荷斯坦奶牛的红细胞①荷斯坦奶牛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①整片草原①某草原上的所有生物①荷斯坦奶牛的心脏①荷斯坦奶牛的血液①荷斯坦奶牛的循环系统A.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5.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
天然芋螺毒素肽的化学合成摘要:热带海洋肉食性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就是芋螺毒素,富含多种一类结构小分子多肽,获得毒素主要方法为多肽相合成法,当前,合成天然芋螺毒肽的方法很多,本文将对化学合成芋螺毒素线性肽与氧化折叠形成二硫见方法进行论述,以全面展现芋螺毒素合成与获得过程。
关键词:芋螺;小分子多肽;芋螺毒素;化学合成芋螺毒素可以直接作为天然药物,也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为离子通道的研究提供了原材料,其化学结构新颖、功能多样且独特,使其颇具研究与应用价值。
当前,野生芋螺毒管中可直接获得芋螺毒素,但是获取量有限,随着芋螺数量逐年减少,这种方法暴露诸多弊端。
第二种是生物合成法,就是将芋螺毒素直接转移到微生物中表达,但分离纯化有一定难度。
还有一种方法是多肽固相合成法,是指在获得天然螺毒素后先采用克隆法获得毒素序列,然后人工化学合成获得芋螺毒素。
下面将对这一方法具体研究。
1 芋螺毒素线性肽合成当前,有数以千计的芋螺素肽使用多肽固相合成法(SPPS),多肽合成从C端到N端,与其他多肽形成过程基本一致。
每一种氨基酸的连接经以下几个过程实现:先对氨基酸予以保护,前提是将氨基保护基团去除,然后活化氨基酸,主要是对一个连接的氨基酸羧基活化,最后进行偶联,游离氨基酸与活化单体充分反应,形成肽键,以上3各步骤缺一不可,循环进行,直到形成肽为止。
在合成时,对合成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氨基酸保护基因,尤其是容易被氧化的氨基酸,比如,Trp、Met等,科学选择可将副反应减少。
固相结合中,可以选择的半胱氨酸非常多。
这些不同的基团有着不同离子稳定性,可以依据此将保护基因脱去,从而直接保护硫醇盐与游离巯基,从而形成二硫键,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切割液。
都酸不稳定的半胱氨酸保护基团主要有S-Trt、S-Tmob等,可以与其他保护基团共同使用切割液,从而将游离巯基合成。
在Boc与Fmoc合成中有着广泛应用[1-2]。
通常,脱去并形成游离巯基时需要在汞盐条件下进行,但是需要避免Trp与Met被氧化,在合成Bor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基团的保护,S-MeBzl均对TFA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可以直接脱去。
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对点训练题组一氨基酸1.青霉素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胺,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分子中的—SH与—OH具有类似性质)。
下列关于青霉胺的推断合理的是( C )A.青霉胺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B.青霉胺只有酸性,没有碱性C.青霉胺分子间能形成多肽D.1 mol青霉胺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0.5 mol H2解析:分子中含有sp3杂化的碳原子,A错误;分子中含有—NH2,所以有碱性,B错误;除了—COOH外,还有—SH可以与Na反应,所以生成的H2为1 mol,D错误。
2.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 D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成肽反应的断键、成键位置:,所以,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应该是。
3.有一分子式为C8H14N2O5的二肽,经水解得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分子式可能是( B )A.C3H7NO3B.C5H9NO4C.C5H11NO5D.C5H7NO4解析:水解方程式为C8H14N2O5+H2O―→+X,根据质量守恒可得X的分子式。
题组二蛋白质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约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B.医疗上常用高温蒸煮的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C.生活中常用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石膏的方法来使豆浆凝固制作豆腐D.对环境进行消毒的原理是使细菌变性,可以用浓硝酸代替“84”消毒液解析:浓硝酸虽然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其具有挥发性和强腐蚀性,不能用作环境消毒剂。
5.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生物活性应加入( B )A.甲醛溶液B.饱和Na2SO4溶液C.CuSO4溶液D.浓硫酸解析:A、C、D选项中的试剂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6.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单体的排列顺序,它对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起决定性作用B.蛋白质分子肽键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氢键,会使肽链盘绕或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形成二级结构C.多个具有特定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共价键相互作用排列组装,形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D.蛋白质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但一级结构不变,引起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此时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解析:多个具有特定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如氢键等)排列组装,形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故C项错误。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三章氨基酸提要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当用酸、碱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时可获得它们。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
但碱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是D型和L型的消旋混合物。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基本氨基酸只有20种。
此外还有若干种氨基酸在某些蛋白质中存在,但它们都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由相应是基本氨基酸(残基)经化学修饰而成。
除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氨基酸存在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有的是β-、γ-或δ-氨基酸,有些是D型氨基酸。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当pH接近1时,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全部质子化,当pH在13左右时,则全部去质子化。
在这中间的某一pH(因不同氨基酸而异),氨基酸以等电的兼性N+CHRCOO-)状态存在。
某一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pH称离子(H3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与2,4-二硝基氟苯(DNFB)作用所有的α-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发生颜色反应。
α-NH2与苯乙硫氰酸酯(PITC)作用形成相应氨基产生相应的DNP-氨基酸(Sanger反应);α-NH2酸的苯胺基硫甲酰衍生物( Edman反应)。
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可用氧化剂(如过甲酸)或还原剂(如巯基乙醇)断裂。
半胱氨酸的SH基在空气中氧化则成二硫键。
这几个反应在氨基酸荷蛋白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碳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α-氨基酸具有光学活性。
比旋是α-氨基酸的物理常数之一,它是鉴别各种氨基酸的一种根据。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这是紫外吸收法定量蛋白质的依据。
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表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氨基酸分析分离方法主要是基于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极性大小。
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等。
习题1.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的缩写符号: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氨、谷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
四川农业大学22春“药学”《生物化学(专科)》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常用于测定多肽N—末端氨基酸的试剂是()A.溴化氢B.羟胺C.过甲酸D.丹横酰氯参考答案:D2.单糖分解的主要途径包括()A.葡萄糖可以通过生成6-磷酸葡萄糖而进入磷酸戊糖途径B.葡萄糖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C.葡萄糖可以通过无氧代谢途径生成酒精D.葡萄糖可以通过无氧代谢途径生成乳酸E.葡萄糖可以通过有氧代谢途径生成乙酰辅酶AF.葡萄糖可以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途径最终生成CO2,水和能量参考答案:ABCDEF3.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主要是通过下面()作用完成的A.氧化脱氨基B.还原脱氨基C.联合脱氨基D.转氨基参考答案:C4.常用于测定多肽N末端氨基酸的试剂是()A.溴化氢B.羟胺参考答案:D5.原核细胞中掺入氨基酸的第一步反应是()A.甲酰蛋氨酸-tRNA与核糖体P位结合B.甲酰蛋氨酸-tRNA与核糖体A位结合C.甲酰蛋氨酸-tRNA与核糖体E位结合D.甲酰蛋氨酸-tRNA与核糖体随机结合参考答案:A6.在生理pH值情况下,下列氨基酸中带负电荷的有()A.半胱氨酸B.天冬氨酸C.赖氨酸D.谷氨酸参考答案:BD7.氨基酸和蛋白质共有的性质是()A.胶体性质B.沉淀反应C.变性性质D.两性性质参考答案:D8.葡萄糖与甘油共同的代谢中间产物是()A.丙酮酸B.3-磷酸甘油酸C.磷酸二羟丙酮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9.氧化磷酸化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关于ATP形成的原因()A.线粒体内膜对ADP渗透性的变化造成的B.ADP泵出基质进入膜间隙所致C.线粒体蛋白质中形成高能键所致D.H⁺被泵出形成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所致参考答案:D10.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活性中心参考答案:A11.核糖体的功能部位有()A.容纳mRNA的部位B.结合肽酰-tRNA的部位C.活化氨基酸的部位D.转肽酰所在部位参考答案:ABD12.假设翻译时可从任一核苷酸起始读码,人工合成的(AAC)n(n为任意整数)多聚核苷酸,能够翻译出的多聚氨基酸有()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参考答案:C下面对乙酰辅酶A去路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B.合成氨基酸C.缩合成酮体D.缩合成胆固醇、脂肪酸等参考答案:ABCD14.下列关于酶的国际单位的论述()是正确的A.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B.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产物生成所需的酶量C.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D.一个IU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参考答案:A15.糖类的生理功能包括()A.氧化供能B.作为生物体结构的成分C.合成核苷酸的前体D.合成氨基酸的前体E.合成脂的前体F.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考答案:ABCDEF16.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为()A.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B.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D.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E.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参考答案:B下列关于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B.呼吸链中各递氢体可将H⁺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线粒体内膜外C.在线粒体膜内外H⁺形成跨膜梯度D.线粒体内膜外侧pH比膜内侧高参考答案:D18.mRNA的转录后加工包括()A.5’-端加帽B.3’-端加polyA尾C.切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D.碱基修饰:甲基化E.加CCA尾参考答案:ABCD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的单糖基是UDPGB.淀粉合成的单糖基是CDPGC.纤维素合成的单糖基是GDPG和UDPGD.糖原合成的单糖基是UDPG参考答案:ACD20.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2’,3’-磷酸二酯键B.3’,5’-磷酸二酯键C.2’,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参考答案:BB.2.5C.3D.3.5参考答案:B22.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是()A.全部是L-型B.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C.全部是D-型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参考答案:D23.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下列错误的是()A.氨基酸随机连接到tRNA上去B.新生肽链从C端开始合成C.通过核糖核蛋白体的收缩,mRNA不断移动D.合成的肽链在释放前始终与一个tRNA相连参考答案:ABC24.胞浆内能进行下的代谢途径有()A.脂肪酸合成B.磷酸戊糖途径C.脂肪酸氧化D.糖酵解参考答案:ABD25.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每生成一个肽键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数是() A.2参考答案:B26.酶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原因是()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参考答案:A27.植物脂肪酸β-氧化除在线粒体中进行外,有的植物(萌发的油料种子)还可进行β-氧化的细胞器的是()A.微粒体B.细胞浆C.乙醛酸循环体D.内质网参考答案:C28.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链的氨基酸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A.相应tRNA的专一性B.相应氨酰tRNA合成酶的专一性C.相应mR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D.相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参考答案:B29.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有:()A.形成核酸的原料B.细胞中的能量物质C.参与细胞信息传递参考答案:ABCD30.DNA合成需要的原料是()A.ATP、CTP、GTP、TIPB.ATP、CTP、GTP、UTPC.dATP、dGTP、dCTP、dUTPD.dATP、dGTP、dCTP、dTTP参考答案:D31.下列关于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B.呼吸链中各递氢体可将H+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线粒体内膜外C.在线粒体膜内外H+形成跨膜梯度D.线粒体内膜外侧pH比膜内侧高参考答案:D32.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是()A.一条链5'→3',另一条链3'→5'B.一条链连续合成,另一条链不连续合成C.两条链均为5'→3'D.两条链均为连续合成E.两条链均为不连续合成参考答案:BC33.蛋白质的别构效应()A.是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的现象B.总是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紧密联系的C.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关系不大D.有时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有关,有时无关34.携带脂酰基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是()A.4-磷酸泛酸B.ACPC.肉(毒)碱D.苹果酸参考答案:C35.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逆转录酶C.RNA指导的RNA聚合酶D.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参考答案:B36.指出下列有关限速酶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是()A.催化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多为限速酶B.限速酶多是受代谢物调节的别构酶C.代谢途径中相对活性最高的酶是限速酶,对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起关键作用D.分支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经常是该分支的限速酶参考答案:C37.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A.糖酵解B.TCA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氧化磷酸化作用参考答案:D脂肪酸从头合成的脂酰基载体是()A.CoASHB.SerC.生物素D.ACP参考答案:D39.关于糖、脂、氨基酸代谢错误的是()A.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B.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C.当摄人糖量超过体内消耗时,多余的糖可转变为脂肪D.当摄人大量脂类物质时,脂类可大量异生为糖参考答案:D40.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戊糖途径发生在线粒体中B.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C.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中D.丙酮酸氧化发生在线粒体中参考答案:A41.下列关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嘌呤环的氮原于均来自氨基酸的氨基B.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氨甲酰基D.由Imp合成AMP和GMP均由ATP供能E.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成CMP 参考答案:ACDEA.5′-TGATCAGTC-3′B.5′-UGAUCAGUC-3′C.5′-CUGACUAGU-3′D.5′-CTGACTAGT-3′参考答案:C43.关于变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变构调节具有放大效应B.变构调节剂常是些小分子代谢物C.变构剂通常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D.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该途径起始反应酶的变构抑制剂参考答案:A44.糖酵解时()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1-磷酸葡萄糖及1,6-二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及2-磷酸甘油酸参考答案:B45.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酶包括()A.FADB.NADP⁺C.硫辛酸D.草酰乙酸参考答案:AC46.大肠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时模板mRNA首先结合于核糖体上的位点是()A.30S亚基的蛋白B.30S亚基的16S rRNAC.50S亚基的23S rRNAD.50S亚基的蛋白参考答案:B47.下列哪条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是正确的()A.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增加B.蛋白质变性后不易被蛋白酶水解C.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不变D.蛋白质变性后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参考答案:D48.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CTAGTCAG-3’转录后的上相应的碱基顺序为()A.5’-TGATCAGTC-3’B.5’-UGAUCAGUC-3’C.5’-CUGACUAGU-3’D.5’-CTGACTAGT-3’参考答案:C49.mRNA的转录后加工包括()A.5′端加帽B.3′端加polyA尾C.切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D.碱基修饰:甲基化E.加CCA尾参考答案:ABCD50.下列哪种化合物不是高能化合物()A.6-磷酸葡萄糖B.ATPC.琥珀酰辅酶AD.PEPE.GTP参考答案:A。
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素的分离及鉴定Δ肖彩1,2,包锐3,林原斌1,戴秋云23(1.湘潭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系,湖南湘潭411105;2.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北京100071;3.同济大学蛋白质研究所,上海200092)摘 要:目的从中国南海织锦芋螺中分离新的芋螺毒素,为药物发现、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活性多肽或前体多肽,比较不同地域织锦芋螺毒素的构成,研究环境对织锦芋螺毒素分泌的影响。
方法织锦芋螺毒液经预处理后,凝胶层析分离粗毒,用HPL C 进一步分离,氨基酸测序。
结果分离得到了10余个织锦芋螺毒素组分,确定了10个织锦芋螺毒素的氨基酸序列,其中4个为新型织锦芋螺毒素,6个与已报道的相同。
结论中国南海织锦芋螺毒液中含有丰富的M 族芋螺毒素,毒素成分与菲律宾宿务岛(Cebu )、马尼拉岛的织锦芋螺相似。
关键词:织锦芋螺;芋螺毒素;凝胶层析;HPL C 分离纯化;氨基酸序列测定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461(2006)0320022206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notoxins of Conus textile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XIAO Cai 1,2,BAO Rui 3,L IN Yuan 2bing 1,DA I Qiu 2yun 23(1.Or ganic De p artment of Chemist ry ,X i angt an U ni versit y ,X i an gt an 411105,Chi na;2.I nstit ute of B iotechnolog y ,A cadem y of M ilitary Medical S cience ,B ei j i ng 100071,Chi na;3.I nstit ute of Protei n ,Ton g j i U ni versit y ,S hang hai 200092,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new conotoxins of Conus tex tile from t he Sout h China Sea ,pro 2vide new conopeptide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sign ,and investigate t he effect s of living en 2vironment on toxin secretion by comparing t he compositions of t he conoto xins of t his species f rom different areas.Methods Crude conotoxins were p urified by Sep hadex G 225and RP 2H PL C ,t 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 he p urified peptides were determined.R esults More t han 10conotoxins were isolated f rom Conus tex til e ,4conotoxins were firstly isolated and 6conotoxins had t he similar sequence as t he reported peptides.Conclusion Many M 2family conotoxins were isolated f rom Conus tex tile ,t he main co mpositions of t he venom of Conus tex tile f rom t he Sout h China Sea were similar to t ho se f rom Cebu and Marinduquc island in Philippines.K ey w ords :Conus tex tile ;conotoxin ;H PL C isolation and p urification ;peptide sequence 芋螺属腹足纲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500种,我国约有10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海南岛及台湾海域。
新型镇痛药ω-芋螺毒素的合成等效物Ziconotide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05,V o1.14No4[2][3][4][5][6][7][8][9][参考文献]RashidM,ManivetP,NishioH,etalIdentificationofthebind—ingsitesandselectivityofsarpogrelate,anovel5一HT2antagonist,tohuman5-HT2A,5-HT2Band5-HT2freceptorsubtypesby molecularmodeling[JjlLSci,2003,73(2):193207.GrayJA,RothBLParadoxicaltraffickingandregulationof5一HT(2A)receptorsbyagonistsandantagonists[J]BrainResBull,2001,56(5):441451QiR,OzakiS,SatohK,etalQuantitativemeasurementofvariOUS5一HTreceptorantagonistsonplateletactivationinducedbyserotonin[J].ThrombRes,1996,81(1):43—54.NakawaK,KariyazonoH,MasudaH.eta1.Effectofsarpogre—latehydrochlorideonadenosinediphosphateorcollagen—induced plateletresponsesin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J].B,)(g"Fibrinolysis,2002,12(5):391397KandabashiT,ShimokawaH,MukaiY.etalInvolvementofrho—kinaseinagonists—inducedcontractionsofarterioscler0tichu marlarteries【Jj.ArteriosclerThrombV ascBiol,2002,22(2): 243248.MikawaK,AkamatsuH,NishinaK.etalTheeffectsofsar—pogrelateonsuperoxideproductionbyhumanneutrophils[J]. RegAnesthPainMed,2000,25(2):181—186.Y amashitaT,KitamoriK,HashimotoM.eta1.Conjunctiveef—fectsofthe5HT2receptorantagonist,sarpogrelate,oHthrombol—ysiswithmodified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differentlaser—inducedthrombosismodels[J]Haemostasis,2000,30(6): 321332.SatomuraK,TakaseB,HamabeA,eta1.Sarpogrelate,aspecific5-HTreceptorantagonist,imporvesthecoronarymicrocirculation incoronaryarterydisease[J].ClinCardiol,2002,25(1):2832.SetoguchiY,OhnukiT,RashidM,eta1.Effectofchronicad—ministrationofsarpogrelateonsystolicbloodpressureofsponta一[10][12][13][14][15][16][17]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4期neouslyhypertensiverats:comparisonwithquinapril[J]Phar—macology,2002,64(2):71—75IgarashiM,OkudaT,KogaM,etalChangesinplasmasero—toninconcentrationandaccelerationplethysmogramsinpatientswithRaynaud'sphenomenonafterlong—termtreatmentwitha5一HTreceptorantagonist[Jj.JDermatol,2000,27(10):643650.IsrailovaM,SuzukiF,TanakaT,eta1.Bindingandfunctional affinityofsarpogrelate,itsmetabolitem一1andketanserinforhu—manrecombinantalpha一1adrenoceptorsubtypes[J].Pharnlacol—ogy,2002,65(2):69—73BrasilD,TemsahR,KumarK,etalBlockadeof5一HT(2A)re—ceptorsbysarpogrelateprotectstheheartagainstmycardioalin farctioninrats[J].JCardiovascPharmacolThPr,2002,7(1):5359FujitaM,MizunoK,MamiH,etalSarpogrelatetreatmentre—ducesrestenosisaftercoronarystenting[J]AmHeartJ,2003,145(2):el6WatanabeT,PakalaR,KatagiriT,etal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1amplifiesserotonininducedvascularsmoothmusclecell proliferation[J]JV ascRes,2001,38(4):341—349OriguchiN,ShigematsuH,MutoTAnplag,aselective5HTre—ceptorantagonist,reducesstenosisinducedbyballoninjuryinthe hypercholesterolaemicrabbit[JjlntAngiol,1997,16(3): 204—209.HayashiT,SumiD,MutoT,etalSarpogrelateHCI,aselective5HTreceptorantagonist.retardstheprogressionofarterioscle—rosisthroughanovelmechasm[J]Arteriosclerosis,2003,168 (1):2331DoggrellSA.TheroleOf5一HTonthecardiovascularandrenal systemsandtheclinicalpotentialof5HTmodulation[J:.Expert OpinlnvestigDrugs,2003,12(5):805823(接受日期:200410—30)新型镇痛药∞.芋螺毒素的合成等效物Ziconotide陈时宏(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厦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361009) [摘要]m一芋螺毒素的合成等效物Ziconotide作为一种新型非吗啡类镇痛剂,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的N一型电压敏感型性钙通道阻滞剂.大量临床前和临床资料证明,通过鞘内注射Ziconotide治疗严重慢性疼痛,可缓解其他治疗手段包括鞘内注射吗啡无效的疼痛;且长时间使用该药物不会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关键词]Ziconotide;鞘内注射;N一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阻滞剂;镇痛作用[中图分类号]R971.2;R9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734(2005)040490—06Ziconotide,anovelantin0ciceptiVeagentCHENShi—hong(XialllenResearchCenterofBiotechnology,XiamenPKUBioPark,Xiamen361009.China )[Abstract]Ziconotideisanovelnon—opioidanalgesics,developedforthetreatmentofseverechronicpain.Ziconotideisthesyntheticequivalentoftheconesnailpeptide(D—conotoxinMVIIA,the--——490?--——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05,V o1.14No.4主旦新药苤查笙第鲞箜塑firstofaneurone—specificN—typev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blocker.Clinicalstudiesdemonstrat—edthatintratheralziconotidemaybeeffectiveinpatientswithpainthatisrefractorytoopioidth erapyorthosewithintolerableopioid—relatedadverseeffects.Therewasnoevidenceoftolerancetoziconotideorofaddictivebehaviorinanimalsandhuman.[Keywords]ziconotide;intrathecaladministration;N—typev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blocker;antinociceptiveeffectZiconotide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具有神经元特异性(neurone—specific)的N一型电压敏感型性钙通道(v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VSCC)阻滞剂¨.作为一种新型非吗啡类镇痛剂,该药物(商品名Prialt)已分别于2004年底和2005年初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C)的上市许可_2-3.通过鞘内(in—tratheca1)输注本品用于治疗严重慢性疼痛,可缓解其他治疗手段包括鞘内注射吗啡无效的疼痛;且长时间使用该药物不会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1化学结构和性质本品是25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阳离子肽(polycationicpeptide)_1,43,含有的碱性氨基酸包括4个赖氨酸和2个精氨酸;等电点pI是l1.2l5,在体液中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本品的分子式是C02H.72N6O2,相对分子质量是2639.12,CAS化学物质登记号是107452—89—1,氨基酸序列如下:H—Cys—Lys..Gly..Lys..Gly..Ala..Lys..Cys..Ser..Arg..Leu..Met..Tyr..Asp..Cys??Cys??Thr??Gly??Ser??Cys??Arg??Ser??Gly—-Lys??Cys??Hecyclic(1.16),(8—20),(15—25)一tris(disulfide)一.本品分子中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通过3对二硫键相连的结构对其药理活性起重要作用,.其三维空间结构已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测定出;通过构效分析已确定其与钙通道结合的药效团_l,'7l:2位的赖氨酸残基,10位和21位的精氨酸以及N一端是该分子与N一型VSCC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l5.2作用机制N一型VS(,C阻滞剂作为一类新型药物,可选择性地阻断负责疼痛信号传导的神经通道,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按结构和电生理的角度,VSCCs至少包括5种类型:L,N,T,P和Q型.其中N一型VSCC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它可调节去极化引起的钙离子内流和控制一些钙离子依赖过程包括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l7.本品是∞一芋螺毒素(∞一conotoxinMVⅡA)的合成等效物,该毒素多肽是从一种食鱼芋螺(Conus magus)分泌的毒素中分离出的.动物研究表明:本品与N一型VSCC有着高度的亲和力(Kn=10pmol? L)J,能特异性地结合并阻断N一型VSCC,阻断钙内流,该作用具有可逆性.鞘内注射本品所产生的镇痛作用是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从主要的伤害感受性传人神经(primarynociceptiveafferents)释放并阻止疼痛信号传播至脑.3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研究表明,在高于临床人用剂量下,本品无器官特异性,无致突变和致畸作用l8.在28d的亚急性毒性实验中_4,犬和大鼠对鞘内持续恒速滴注28d的高剂量(分别是1500和300ng?kg~?h)具有很好的耐受性.鞘内长期滴注实验表明,本品不影响临床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也无指示靶器官毒性作用的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发现.动物静脉,脑室内或鞘内途径给予高剂量本品后会出现剂量依赖性的摇晃行为(shakingbehav—ior),共济失调,身体失衡和活动力(1ocomotoractivi—ty)增加等,一般可维持整个滴注过程,随着治疗的继续,这些反应会减弱直至停止,滴注后完全恢复.以上作用是∞一芋螺毒素家族中的N.型VSCC阻滞剂的一个特征l4.清醒大鼠静脉注射本品后可使全身血压剂量依赖性降低_l,,这主要是由于拟交感神经递质释放的阻断以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的.该化合物的抗交感作用部分是通过阻断神经节后拟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去极化引起的钙内流及抑制其后的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虽然由于抗交感作用引起的全身血压下降的静脉给药的ED50很低(约12g? kg);但在啮齿类动物的急性,持续性和神经性疼痛模型中,该剂量还是比产生镇痛作用的鞘内途径所需剂量要高许多.例如在大鼠脊神经结扎引起的外周神经病模型中,使得触觉超敏反应的阈值提高50%的鞘内药物剂量是0.3g?kg;并且由于该药的缓慢再分布,鞘内高剂量注射本品不会引起低血压.当以高于产生最大镇痛作用2~3倍的剂量鞘内单次注射本品时,未发现全身血压的变化.一491—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05,V ol14No44临床前药效学研究4.1离体实验[]见表l.表1有关Ziconotide的离体实验模型和实验结果克隆细胞株表达成孔蛋白和大鼠一型钙通道的电压感应亚单位分化的人成神经细胞瘤IMR32细胞中的钙离子流大鼠脑突触体膜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结合实验显示Ziconotide对.型VSCC作用的特异性低浓度FZiconotide不可逆阻断钙离于流:10m~ol?LI1阻断(4214)%;但在高浓度下呈不完全阻断,约80%l,Ziconotide能部分阻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但不影响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释放Ziconotide与N一型通道的结合呈阳性反应Ziconotide对非N一型突触前Ⅵ℃无影响4.2整体动物模型实验不同的急慢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均证明了本品的镇痛作用,包括甲醛|l卜,热板[¨,12,H],爪压力[H,浸尾[H,神经性疼痛(结扎脊神经|4,或局部坐骨神经ll一),紫外灼伤|4一,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161和切割性术后疼痛l17_等实验模型.动物实验表明,本品不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且与吗啡之间不产生交叉耐受性,两药物合用呈协同作用,并且因为本品不会阻止吗啡耐受性的产生使得该协同作用随时问的增加而减弱|4,14j.5药动学研究5.1动物药动学实验在大鼠和猕猴的药动学实验中|l,24h持续恒速静脉滴注本品,血浆药物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的滴注速度是2mL?kg?h~,在0.417和1.67mg?kgI.h剂量下的Css分别是1.1和4.2mg?L~,停止滴注后18h,超过99%的药物从血浆中清除.猴子的滴注速度是lmL?kg?h,在0.467和1.04mg?kg.?h剂量下的Css分别是1.4和3.2mg?L.结果显示两种动物的药动学参数很相近,药动学参数无剂量和性别依赖性;开始滴注后的2~4h内,到达稳态血浓,数据符合二房室模型;稳态时的分布体积约为体重的40%,表明血管外药物分布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体液中;本品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较低(大鼠和猴分别是56%和73%),非特异性,非饱和性和低亲和力,因此不可能导致药物在血管内的滞留;消除曲线是双指数曲线,大鼠和猕猴快速消除相的t和t/2a分别是0.375和0.730h.绝大部分的AUC与药物分布中的快速消除相有关,约占AUC的97%. 大鼠和猴的明显终末半衰期分别是4.6l和6.48h. 大鼠在滴注开始lh内,高低剂量组分别约有93% 和l7%出现轻微震颤;猕猴在滴注开始0.5h内,所有高剂量组和50%低剂量组出现轻微震颤.在犬的药动学研究l6J中,鞘内单次注射本品后药物在脑脊液中快速分布,且其后快速分布至脊髓.--——492.--——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4期和其他组织.鞘内持续滴注本品后其在脑脊液的量比血浆中的高l000倍,表明本品主要分布在其靶作用点.实验中结合使用H一inulin显示,本品在脑脊液中的清除速度与脑脊液本身的总体流动(bulk flow)接近.鞘内途径给予的本品在血浆中消除迅速,因此导致相当少的血浆蛋白结合|8一.静脉途径的本品在大鼠脑组织中2~24h内降解,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检测不到,并且迅速从脑脊液和循环系统清除.这种快速的清除率可能暗示本品在脑脊液中的分布和它在脑脊液中的代谢也是快速的|8一.5.2人体药动学试验健康男性志愿者静脉持续滴注本品的血浆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表明,该药物符合线性消除的二房室开放性药动学模型.血浆稳态浓度与滴注速率成比例.消除半衰期为1.3h,T.约为5.3h|l,.在Ⅱ期开放性临床试验中|6,研究22例慢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给予鞘内途径的本品48h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PK),以及其在血浆和脑脊液中的浓度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系(PK—PD关系).鞘内单次给予本品l,5,7.5和lOt,g?kg,结果显示脑脊液药物浓度曲线可能呈多房室特征;剂量标准化AUC..,C.,CL,Vd和tl/2等与剂量成比例,提示本品在脑脊液的分布不随剂量增加而出现饱和现象.本品在血浆和脑脊液中呈线性的清除过程ll,与其以1~lOt,g?kg?d静脉滴注时血浆中的特征一致|l.脑脊液CL的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是0.38和0.26mL?min..成人脑脊液形成或消除的速度是0.35~0.37mL?min,即本品在脑脊液中的清除速度与脑脊液本身的总体流动或称周转率接近l8.脑脊液的平均值和中间值分别是155和99mL,均与成人的脑脊液体积约(130±30)mL接近.脑脊液的AUC../13平均值是70.8ng?h? mL.?g.,tl/2是4.6h,C/13是15.0ng?mL.?g~.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比是303~l165.PK—PD有相关性.6临床研究本品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安全,有效,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6.1I期临床试验在I期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和安慰剂对照法等,主要考察本品包括静脉给药等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试验中剂量的提高是以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为基础的.4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有30例持续24h以上恒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05,V o1.14No.4速静脉滴注本品0.3~10tLg?kg?d一,其余的给予安慰剂[一.主要不良反应是由外周交感神经阻断引起的心血管作用,如直立性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其中最主要的是直立性低血压,在所给的剂量范围内与剂量相关,高剂量组全部产生与直立性低血压有关的眩晕.5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有42例持续24h静脉滴注本品0.01~1.0mg?kg?d一,其余的给予安慰剂[I'z.一.所有给药组均出现由外周交感神经阻断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但仰卧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是中等程度.当剂量高达lmg?kgd时,该药安全且可耐受.人静脉滴注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lmg?kg?d~;人药动学预试验表明,剂量小于42tLg?kg?h时血药浓度为15ng?mL~[18i.9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中72例持续24h静脉滴注本品0.3~1.0mg?kg?d~,其余的给予安慰剂_4.试验中受试者对本品一般可很好地耐受,但会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昏眼花和昏厥.试验表明健康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血压的降低是适度和可耐受的.为更全面了解本品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持续6h静脉滴注1.0mg?kg?d0的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的志愿者进行侵入性血液动力学监控_4一.结果表明,静脉注射本品引起的血压降低作用与明显的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及心输出量和心率增加有关.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通常与从静息至站立的体位的改变有关,在滴注本品过程中,该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显得迟钝,这与交感抑制作用是一致的.24例因癌症,艾滋病,神经病,脊髓损伤和幻觉肢体痛引起的严重顽固性疼痛患者_2,对其他的镇痛方法(包括椎管内注射吗啡或其他麻醉剂)治疗无效.给予0.2~21肛g?h(70kg)的本品后,超过2/3的患者衡量疼痛的指标下降50%或更多,一些患者完全摆脱了吗啡等麻醉剂的应用.6.2Ⅱ期临床试验31例慢性疼痛男性患者包括20例晚期癌症和艾滋病患者和11例脊柱损伤,丘脑性疼痛,臂丛撕裂及后遗神经痛患者,用包括鞘内途径的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都得不到足够的缓解_4一.鞘内持续滴注本品,速度从0.3ng?kg?h增加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最大剂量为300ng?kg?h~.滴定中每隔4h进行一次疼痛评价.利用疼痛强度的形象化模拟评分法(V ASPI),疼痛缓解的形象化模拟评分法(V ASPR)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4期和对患者的满意度询问对药效进行评估.疼痛能得到满意缓解的患者继续接受更长时间的治疗方案. 完成试验的24例患者中有19例的V ASPI值降低的平均值是43%,15例患者可减少同时使用的阿片类药物50%的用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眼球震颤,精神错乱,找词困难,恶心,眩晕,头痛及步态和平衡障碍等,当给药剂量降低或停药后,不良反应可逆.有9例患者给药长达9个月.1例具有23年慢性顽固性传入神经阻滞疼痛和患肢痛患者,在接受持续恒速滴注2.0ng?kg?h的本品治疗后,痛觉过敏和超敏完全消失,疼痛得到完全缓解Z22一. 在对急性术后患者进行镇痛作用和安全性研究中,进行选择性手术的30例患者中有腹式子宫切除术者6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7例和髋部完全替换术者l7例引.于术前开始至术后的48~72h分别向12例和6例患者持续鞘内滴注本品0.7和7tLg?h一,其余的给予安慰剂.可用于药效评价的26例患者的结果表明,本品组的吗啡等效消耗量与安慰剂组比较在24~48h内有显着性差异;术后8h 内本品组的V ASPI值与安慰剂组比有明显降低.6 例高剂量组中的4例出现眩晕,视力模糊,眼球震颤和镇静作用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考虑到不良反应,0,7tLg?h的剂量可能比7tLg?h更为理想.6.3Ⅲ期临床试验在开放性试验中,9例只有很短期望寿命的癌症晚期患者使用1~100ng?kgI.h的本品后疼痛得到缓解,6.5周内无耐受性形成_l一.260例恶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102例患者的中期结果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比较,使用本品后疼痛分数下降40%_l.240例患有阿片类耐受的非恶性(主要源自神经性)疼痛患者中有162例接受本品治疗,78例给予安慰剂.与安慰剂比较本品产生显着的镇痛作用;对鞘内注射吗啡无效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对本品也有显着的镇痛反应.根据患者主观评估,本品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43%和18%的患者得到中等至完全的缓解¨J.治疗1l1例(24~85岁)癌症或艾滋病患者的顽固性疼痛的Ⅲ期临床试验采用双盲和安慰剂对照法,于1996年3月12日一1998年7月11日在美国,澳洲和荷兰的32个研究中心进行|8?.受试者要求V ASPI值≥50,按2: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本品和安慰剂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给药时间限制在2周内.首先是鞘内滴定本品或安慰剂共5~6d,有应答者接着给药5d维持治疗;无应答者则一493—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05,V ol14No.4交换到对应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以阿片类药物作基础治疗,本品和安慰剂组的口服吗啡等效消耗剂量分别为300和600mg?d,其中有36例使用鞘内吗啡给药.试验的可评价病例为108例.在招募的初期阶段给药剂量为5ng?kg?h,以后改为0.4/,g-h~.每12h增加至最大耐受剂量.根据前48例招募者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将以后60例的受试者的起始剂量改为0.1Fg?h或更低,每隔24h增加至产生镇痛作用或至最大剂量2.4Fg?h~.给药前本品和安慰剂组的V ASPI平均值分别是73.6和77.9.给药后分别改善53.1%和18.1%(P<0.001),疼痛得到中等至完全缓解的分别占52.9% 和17.5%(P<0.001).有5例患者在给予本品后疼痛得到完全缓解.分别有50%和17.5%(P=0.001)的患者对本品和安慰剂治疗有反应.试验证明本品和安慰剂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不良反应多与剂量相关,包括晕眩,眼震颤,精神错乱,异常步态,嗜睡,发热,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或尿失禁,恶心和呕吐等,这些不良反应易识别且为可逆,发生率随初始剂量和滴定频率的降低而下降.按FDA的要求重新设计的Ⅲ期治疗严重慢性疼痛的临床试验于2002年8月一2003年6月进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220例18岁以上用其他方法得不到缓解的严重慢性疼痛患者接受试验.本品在3周内剂量缓慢增加,试验证明了本品在更低剂量下和在更缓慢的滴注速度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此次的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24--26].另外,据报道在1999年12月完成的2个临床试验中,超过700例顽固性疼痛患者接受鞘内给药, 包括对吗啡治疗抵抗或对其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证明该药安全且有很好的长达3年的耐受性_1J. 在120个临床中心的9个临床对照试验中有超过1000例慢性疼痛患者接受过本品鞘内给药.也证实了本品鞘内途径在急慢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_6. 7适应证及给药途径适应证是严重慢性疼痛.该药将首先定位于3种人群,包括患有慢性疼痛的癌症和艾滋病患者,以及神经性疼痛患者_2;特别适用于对传统治疗包括鸦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和对传统治疗药物不能耐受的疼痛.本品的临床推荐给药途径是鞘内注射或称椎管内注射,包括硬膜下和蛛网膜下隙注射,即通过埋植.--——494.--——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4期在皮下的泵直接将药物泵人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中. 该给药途径可降低给药剂量,减少全身给药的不良反应,且选择性地将药物转运至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部位….8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发现鞘内注射本品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_1'2l_:①心血管反应:心率缓慢和直立性低血压,呈剂量依赖性.②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兴奋,幻觉,镇静和昏迷等均有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或减少剂量后需几天至几个星期才可清除.③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④其他如皮疹,结膜充血,鼻充血,肝功能异常和尿潴留等.当受试者降低滴注速率或者停止滴注,这些不良反应会减弱或消失.主要不良反应发生于剂量0.2~5.3Fg?h一[.9结语1998年,本品的原研发公司美国Neurex公司以7.41亿美元的证券交易价值将其转让给Elan公司_2.2001年7月9日,本品被欧盟药品评审委员会(EMEA)批准为孤儿药(源自EMEA网站). 2003年5月,Elan公司向EMEA提交上市申请. 2004年1月7日,Elan公司获得本品的Ⅲ期临床评价的主要试验终点(primaryendpoint).2004年6月28日Elan公司向FDA提交有关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的修正案2,从2004年第一季度开始,在新药上市许可的审评期间,本品(商品名Prialt)以TreatmentIND(TreatmentInvestigationalNewDrugs,研究中的新药用于治疗)的形式已在美国一些选定的疼痛中心在一定限度上使用,用于缓解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疼痛_2.Ziconotide作为一种非吗啡类镇痛药,将给慢性疼痛这一有意义且尚空白的治疗领域带来福音.[作者简介]陈时宏(1971一),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药物研究.联系电话:(0592)5977888[参考文献]~一瑚㈣¨卜一¨一一一__c一l_~一_堇_三_詈_毫州~~一~一一一~一一_蓍r=¨~~~一~一~~一~一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05,V ol14No.4[4]BowersoxSS,TichN,MayoM,eta1.SNX一111:antinociceptive agentN—typev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blocker[J一.[17]DrugsFutu,1998,23(2):152160.[5]NadasdiL,Y amashiroD,ChungD,etalStructureactivityanal—ysisofaConuspeptideblockerofN—-typeneuronalcalciumchan—-nels[J]Biochemistry,1995,34(25):80768081[6][7[8][9][1O][12][13][14][15[16]WermelingD,DrassM,EllisD,etaPharmacokineticsand pharmacodynamicsofintrathecalziconotideinchronicpainpa—tients[J].JClinPharmacol,2003,43(6):624—636 BowersoxSS,LutherRPharmacotherapeuticpotentialofomega—conotoxinMVⅡA(SNX111),anN—typeneuronalcalcium channelblockerfoundinthevenomofConusmagus[J].),_con,1998,36(11):16511658StaatsPS,Y earwoodT,CharapataSG,etalIntrathecalzi—conotideinthetreatmentofrefractorypaininpatientswithcan—cerorAID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AMA,2004,291 (1):63—70.BowersoxSS.SinghT,NadasdiL,eta1.Cardi0vasculareffectsof omegaconopeptidesinconsciousrats:mechanismsofaction[JjJ CardiuvascPharmacol,1992,20(5):756—764FoxJA.IrreversibleandreversibleblockadeofIMR32calcium channelcurrentsbysyntheticMVⅡAandiodinatedMVⅡC omega-conopeptides[J].PJlugersAre'h,1995,429(6):873875.MalmbergAB,Y akshTLV 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sin spinalnociceptiveprocessing:blockadeofN—andPtypechannels inhibitsformalin—inducednociception[J].JNeurusci,1994,14 (8):4882—4890MalmbergAB.Y akshTL.Effectofcontinuousintrathecalinfu—sionofomegaconopeptides,N—typecalcium—channelblockers,on behaviorandantinociceptionintheformalinandhotplatetestsinrats[J].Pain,1995,60(1):83—90BowersoxSS,GadboisT,SinghT,eta1.SelectiveNtypeneuronalvoltage—sensiti~ecalciumchannelblocker,SNX111,pro—ducesspinalantinociceptioninratmodelsofacute,persistentand neuropathlcpain[J].JPharmacolExpTher,1996,279(3): 1243—1249.WangYX,GaoD,PettusM,etalInteractionsofintrathecally administeredziconotide.aselecti,feblockerofneuronalN—type v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s,withmorphineonnociception inrats[J].Pain,2000,84(23):271281.WhiteDM.CousinsMJEffectofsubcutaneousadministrationof calciumchannelblockersonnervei~ury—inducedhyperalgesia [J].BrainRes,1998,8O1(1—2):50—58.XlaoWH,BennettGJ.Syntheticomega—conopeptidesappliedto thesiteofnerveinjurysuppressneuropathicpainsinrats[J]J——-+——*+++-+-++++++一+[18][19][2O][21][22][23][24][25][26][27]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4卷第4期PharmacolExpTher,1995,274(2):666—672.WangYX,PettusM,GaoD,eta1.Effectsofintrathecaladmin—istrationofziconotide,aselectiveneuronalN—typecalciumchan—nelblocker,onmechanicalallodyniaandheathyperalgesiainaratmodelofpostoperativepain[J].Pain,2000,84(2—3):151158.BowersoxS,MandemaJ,Tarczy—HornochK,eta1.Pharmacoki—neticsofSNX111,aselectiveN—typecalciumchannelblocker, inratsandcynomolgusmonkeys[J].Drug[VletabDispos,1997,25(3):379383McGulreD,BowersoxS,FellmannJD,eta1.Sympatholysisafter neuron—specific,N—type,voltage—sensitivecalciumchannelblock—ade:firstdemonstrationofN—channelfunctionin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