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 格式:ppt
- 大小:903.00 KB
- 文档页数:49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1、能够根据图表归纳出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2、能够根据材料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并概括出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3、能够利用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判断三地的纬度及垂直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现代海洋意识,使之初步建立保护与合理开发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图表、材料概括出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授法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一位老板在中国买了一批货物准备运往欧洲,为了了解货物在路上是否有损失,在吃水线上画了条线。
经过数天奔波,到达红海的时候,发现原先画的那条标志线露出了水面,比吃水线高了许多!不好,轮船变轻了。
老板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清查货物的损失……损失的货物哪里去了?探究一: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问题1:读“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海夏季和冬季水温有什么不同?(2)归纳我国的四大海区由南向北表层水温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台湾岛东西两侧海域的海水温度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一、海水的温度1.时间分布规律季节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2.空间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规律纬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偏高; 洋流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偏低原因: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探究一: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问题2:读图,描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太平洋170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并保持低温状态。
)☆请判断三个观测站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①<②<③,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垂直分布规律根据课本图,总结海水温度随深度垂直变化的规律。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水深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保持低温)(反馈检测)1、看图回答问题8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1)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有什么不同?(南半球比北半球平直)(2)图中A、B、C、D四处等温线是如何弯曲的?为什么?(“暖高寒低”)2、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和“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掌握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海洋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关注。
–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水物性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2.教学难点:–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理解。
–了解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和测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课外调查等。
在讲述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时,采用讲授方式,对于影响温度和盐度分布的因素,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不同地理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在实验扩展环节,通过在实验中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让学生亲自探究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相关知识点。
在课外调查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海底和海洋生物的美丽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习笔记–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笔记(要求)的方式学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
3.概念讲解–讲授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实验扩展–学生进行实验,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加深对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6.课外拓展–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课外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都的增加,人类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了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展生存空间,开发海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要认识海洋。
就我们的学习而言,短期的目标是高考,面对新高考,新版人教版一包含这部分内容是大势所趋,出题的几率很大。
命题方向会结合各种图形考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会结合时事热点考察海洋资源的分布和海洋环境问题。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分不同性质洋流的重要标志,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海水的温度及分布是海水热量特征的直接表现,海水的盐度则与海水的大规模流动有关, 表层海水盐度与当地的降水、蒸发及河流注入等因素关系密切。
通过对海水理化性质的分析, 可以为后面的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奠定基础。
因此, 本部分内容是海洋地理的最基础部分。
本内容设置多种图片、视频和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增强现代海洋意识,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区域认知、图文转换和地理综合思维等能力。
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本部分内容与物理学科有一定联系,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二、学情分析泉州市沿海城市,学生对海洋都有一定的认知,从生活联系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太阳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理解本节内容应该难度不大, 但读图、析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对规律的认识总结能力不足,对于水体的相态变化与热量的吸放关系, 还需要做一定的物理知识的铺垫, 同时对于影响盐度分布的全球气温和降水因素, 必须要作图形补充, 结合影视材料,创造自主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更加完整。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海水的温度及盐度概念;识记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升图文转换能力。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情景导入目标定位不少游客去死海就是为了体验一下那种躺在海水里读报纸的感觉。
【思考】你想体验这种“死海不死”的感觉吗?请你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1.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的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知道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并能解释其成因。
一、海水的温度1.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
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在赤道附近吗?为什么?提示:不在。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在吸收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的温度要高得多,陆地上方的大气吸收的热量也要高得多,这些热量通过大气环流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这是导致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度左右海域的主要原因。
2.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1)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2)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此外,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的温度。
例如,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偏低。
3.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因而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但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4.海水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
这就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较和缓,从而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二、海水的盐度1.海水中盐类物质组成:海水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
人们通常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多少。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3.5%。
2.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1)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
3.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水平:绘制世界大洋表层海
水温度示意图,总结世界大
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
化规律。
垂直:根据图表总结海水温
度随深度变化规律。
时间:根据图表对比夏季冬
季同一海域海水温度。
【合作探究1】
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珊瑚白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珊瑚白化“现象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在提建议时从不同主体出发,扩宽思路)
【课堂实验二—尝一尝】
么变化
【合作探究2.1】
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哪些环节使得海水质量发生增多和减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