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 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速度概念,记住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用平均速度观点计算变速计算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4、了解“速度表”中显示的“即时速度”含义。
过程与方法1、对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从时间和路程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2、利用速度公式熟练求解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玫时间三者中的未知量。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阶段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运动,便于化解更复杂的问题。
2、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速度大小的比较,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运动的比较)[投影展示]运动的快慢情境问题的提出:布置学生思考回答①运动场上在如下情况下,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a)正在赛道上奔跑的几位运动员。
(b)刚刚跑完的几位运动员。
②王聪100M用了17S,李明50M用了8s,谁跑得快?[提示]需要找到可比之处,因此最好让他们跑相同的距离或相同的时间。
观看不同快慢所以运动情境展示:①龟兔赛跑的过程和结局。
②刘翔110米跨栏。
思考问题:(a)相同时间时位置领先者。
(b)跑完相同距离,用时间短者。
②李明快,推断依据是李明快慢不变时,跑100M用16S即可完成生活中的许多运动情境都有比较快慢问题,通过尽量锪列举分析让学生想到,比较快慢需要有个标准,便于引出速度概念。
情境引入物体运动有快慢速度概念与速度公式作业与活动应用计算与拓展练习生活中的速度课堂小结二、问题探究(一)速度的定义问题:A、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如何?B、速度的国际单位可从公式推出,是什么?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为单位,它比m/s大还是小?可推导出什么数量关系?C、前边所述王聪和李明的速度分别是多大?D、看课本“小资料”,了解部分物体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分析表中的数值,如果蜗牛用cm/s为单位,磁浮列车用km/h 为单位,同步卫星用km/s为单位,数值各变成多大?E、看课本图1.3-2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多大?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多大?[提示]速度表测的是汽车在各个时刻在某一处的即时速度,不是全程的总的运动速度,它是随汽车运动快慢随时变化学生抢答:A、速度的定义、公式。
陕西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学会计算平均速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计算平均速度。
四、教学难点1.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计时器、直尺、小球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不同速度的运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2. 介绍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10分钟)通过教师简单的口述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强调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慢,所用时间越长。
3. 进行实验观察(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小球;•直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1.在直尺上规定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2.随机选取一个学生,让他把小球从起点推到终点,并用计时器记录时间;3.重复实验10次,并记录每次的时间。
实验要求:•同一位学生进行所有实验;•实验时保持起点和终点不变。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5分钟)数据处理:将每次实验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平均时间。
数据分析:通过平均时间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加深学生对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理解。
5. 计算平均速度(15分钟)计算公式: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计算实例: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引导学生计算平均速度的值,并理解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运动的快慢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并学会了计算平均速度。
通过实验与数据处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八、课后作业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关于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完成作业册上相关练习题。
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逐字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与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运动的快慢。
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100米决赛的视频。
百米赛跑视频解说比赛开始随便起步,反应非常快,处于领先完全压制状态,苏炳添在50米处于领先先行动态,把骨头放在后面推出一点保持住,最后重死再见。
老师:比赛过程真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运动员们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你能判断谁跑得最快吗?大家会说当然是跑在最前面的,跑得快,你们知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这是比赛进行到8.5秒时的一个画面,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因为他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我们认为他跑得最快,这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当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路程长的则运动的更快。
同学们,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比赛时的情境,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跑的最快的冠军?有同学会说。
同学 :我会去查询最后比赛的成绩,来找到跑的最快的冠军。
同学们。
老师:你找到了吗?冠军就是用时最少仅为9.92秒的中国短跑飞人苏炳添,这是人们在生活中会用到的第二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就是通过相等的路程,比如都是100米,比较所用时间用时短的则运动的更快。
下面我们把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归纳一下。
方法一,同时起跑。
同学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老师:通过路程长的则运动的更快。
同学 :方法二。
老师:都跑完全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用时短的得跑的更快。
在刚才的视频中,苏炳添跑完100米,用了9.92秒,这个成绩打破了亚运会的记录。
同学们,你们跑100米需要多少时间在我校的一次运动会上?100米短跑决赛中,校冠军的成绩是12秒。
我国优秀的跨年运动员刘翔曾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保持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
同学们,你能判断刘翔和孝冠军谁跑得更快吗?有同学会说。
同学 :他们通过路程不同,送的时间也不同,这该怎么判断呢?老师:其实我们仍然可以用前面的两种方法来判断,比如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可以比较它们在单位时间也就是一秒内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