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26.15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临床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利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时机选择,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总结手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接收治疗的214例患者,总结其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按照从患者住院到进行手术的时间长短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后期手术治疗组以及择期手术治疗组。
结果:不同组别的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从统计学原理分析无意义,即p>0.05。
早期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4.2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72.3ml,住院平均时间为5.4d。
后期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96.4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65.2ml,住院平均时间为12.6d。
择期手术治疗组手术平均时间在68.9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68.3ml,住院平均时间为14.5d。
三组手术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7%,9.2%,2.5%。
各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住院治疗时间呈递增趋势。
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及时的腹腔镜手术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减少住院治疗时间,使患者降低病症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临床当前,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已经被证明是对患者体内组织损伤最小的一种胆囊炎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就是小创伤、少出血量、体内组织破坏小、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等,这些特点都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所认可。
可是,以往的一些急性胆囊炎的治疗,特别是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都是利用腹腔镜手术的禁区。
在对急性胆囊炎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资料显示,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胆囊切除造成单管狭窄或者胆露的发生率是传统手术的4~5倍。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手术的技术和经验也都得到了更大的完善。
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范围也是进一步的扩宽。
更多的数据证明了现在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剖腹进行的胆囊切除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1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
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71例患者中67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中转开腹4例;53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2-4d后拔出;术后发生胆瘘2例,无胆管损伤、膈下及肝下间隙脓肿,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5-13d 后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肯定,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技巧。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6-01急性胆囊炎多因胆囊管梗阻、结石嵌顿、胆囊壁血运障碍而引发的急性炎症[1],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胆囊穿孔、胆囊坏死甚至胆汁外漏等,诱发腹腔内感染、胆汁性腹膜炎以及肝内外胆管炎等。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女性39例,男性32例;年龄19-78岁,平均457岁;起病至就诊时间10h-3d。
患者入院时均出现右上腹部疼痛、明显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肝区叩击痛,伴发热者3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者47例;腹部彩超示胆囊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胆囊壁2-4mm者25例,4-5mm者29例,大于5mm者17例,多发性结石26例,单发性结石45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术前均留置导尿管及胃管,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
选脐部作为第一穿刺孔部位,脐部气腹针处使用布巾钳提起腹壁,将气腹针插入,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以12-15kpa,取脚低头高左侧卧位,脐下缘10mm trocar,置入腹腔镜,紧贴胆囊将胆囊、胃、结肠、十二指肠进行钝性分离,胆囊肿大者在胆囊底部使用电凝钩进行烧灼1-2cm的下口以减压胆囊,立刻使用吸引器完全洗出胆汁,避免发生腹腔污染,减压口不应过大,以防胆囊结石滑出;自胆囊颈部使用电钩分离胆囊颈部后外侧的浆膜,逐渐移至胆囊颈部前方的浆膜,逐步将胆囊管分离,辨别清楚胆囊颈、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等的解剖关系,上钛夹后将胆囊管、胆囊动脉切断,切除胆囊后彻底止血胆囊床,再将生物蛋白胶喷洒于创面,依据腹腔炎症与胆汁渗出污染程度于肝下置入负压引流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见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但这两种治疗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保守治疗可能导致胆囊炎复发,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则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式之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如何?首先我们可以从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两个方面来评价。
从安全性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术中出血量,更低的感染风险等优势。
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较高,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更快康复。
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更好,更有利于外科医生观察和操作,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从疗效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
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胆瘀排除率高,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在长期随访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复发率较低,疗效可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在传统的开腹手术中,由于伤及胆囊周围的组织结构,容易导致肝功能的不稳定。
而腹腔镜手术可以更准确地切除胆囊,避免对其他组织结构的损伤,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腹腔镜手术在技术要求和设备要求上均较高,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一家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医院进行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胆囊炎患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胆囊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中急性胆囊炎伴随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对于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了主流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是由于胆囊内结石梗阻胆囊出口部位导致胆囊黏膜发生炎症所致。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胆囊穿孔或胆囊脓肿。
二、传统治疗方式过去,对于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切除胆囊虽然在早期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术后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逐渐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取代。
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1.微创伤: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只需在腹部做3-4个小切口,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刀伤。
2.恢复快: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恢复时间短。
3.术后并发症少: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出血、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4.美容效果好:腹腔镜手术伤口小、术后瘢痕小,有利于患者的美容效果。
四、手术操作1.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采用全麻,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2.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能够安全进行。
3.手术步骤:首先在脐部进行小切口,将腹腔镜插入腹腔,观察腹腔内情况。
然后进一步在腹部作3-4个小切口,通过这些小切口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五、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同时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按医嘱进行饮食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食用刺激性食物。
六、术后注意事项1.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确保手术效果和身体康复情况。
2.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
3.定期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康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
七、注意事项及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术后也有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如出血、感染、胆漏等。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6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价值与体会。
方法: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结果:6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3个月,随访结果示,患者均康复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满意,但需要术者但需要术者临床经验丰富及腹腔镜操作娴熟解剖清楚。
关键词腹腔镜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伤口瘢痕小等优点[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术已从原来的禁忌证转变为常规手术。
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经随访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20~67岁,平均34.7岁。
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标准:病程12小时~10天,表现为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查体见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异常[正常值(4~10)×109];b超检查:胆囊体积增大,周围积液,壁厚>3mm,部分有双边影,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40例。
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建立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mmhg,采用三孔或四孔法技术,先插入腹腔镜探查各脏器,分离粘连,显露胆囊,找到hartmann袋并提起,胆囊张力明显增高者先行减压,解剖cplot三角,仔细分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将其夹住切断,顺逆结合剥离胆囊。
根据胆囊炎症程度及手术难易采用胆囊全切或胆囊次全切,将胆囊及结石切除并于剑突下或脐孔取出。
术中电凝胆囊床彻底止血,对感染较重,胆囊破裂、渗出、出血多的病例放置引流管。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抗生素药物应用3~4天,控制并发症发生。
结果本组68例lc手术均成功,1例中转开腹,术中1例发生胆道损伤,无术后出血或无黄疸等并发症,有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腹腔引流,术后住院时间5~9天,平均7.1天,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60~180分钟,术中出血量30~500ml,平均150ml。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传统开腹治疗(对照组)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6.9±1.8)d,明显短于对照组(14.2±2.3)d,观察组选择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3]。
两组术前均加强对症支持,如抗感染等,并行完善检查。
①对照组:本组选取病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全麻,于右肋缘下位置做斜切口,对腹腔冲洗,行胆囊剥离操作,对胆囊床间断缝合。
②观察组:本组选择病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全麻,常规行13-15mmhg气腹建立,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仰卧位,保持15°-20°,置孔取窥镜置入,对腹腔加以环视,了解有无其它病变合并及有无副损伤,患者胆囊体相对较大时,先穿刺减少,对胆汁抽吸。
可在应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时,完成胆囊周围粘连分离操作,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胆囊显露,针对胆囊三角密切粘连者,依据情况,行顺逆结合或逆行切除术。
取腹腔引流管常规在winshow孔放置,若胆囊壶部有结石嵌顿,胆囊管增粗,需将胆囊管或胆囊壶腹切开,结石取出后再对胆囊管辨别。
1.3 效果评定。
显效:术后患者疼痛消失,行3次超声波复查表现均为阴性;有效:术后上腹部疼痛消失,但仍存在自述放射痛,胆囊进出波间液超声波显示平缩72h的患者,需应用保守方案治疗。
但实践工作中,上述观点并非绝对,部分患者病发72h内缺乏到院救治条件,故,对手术难易度进行评估,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具有十分必要性。
手术操作者需严格掌握操作技巧,受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病发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多有胃、肠管、大网膜粘连包裹胆囊,对三角区暴露造成不利影响,使抓持难度增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显露胆囊和分离粘连为操作基础,患者为胆囊颈部嵌顿结石时,对三角区暴露造成影响,结石若在此时较固定,需把嵌顿结石用分离钳向胆囊内推挤,纵行对胆囊颈体交界处切开,将结石取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0例临床分析
杨林;许建利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35)12
【摘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相对禁忌证,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手术技巧的提高,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日益广泛开展,近年来报道较多,但大多限于72h内。
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间共行该手术50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137-1137)
【作者】杨林;许建利
【作者单位】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041000;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0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J], 王玉贤
2.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48例临床分析 [J], 郑旭歌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J], 郭福超
4.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5例的体会 [J], 罗永平
5.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85例临床分析 [J], 张雪峰;梁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李忠【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1【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6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60例患者均在急诊条件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5例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中转开腹,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成功率为96.88%,本研究组手术过程所用时间31~130 min,平均时间(45±22)min,术中出血量30~200 ml,平均出血量(70±55)ml;平均住院时间(6±3)d.中转开腹5例中,3例由于术中诊断为胆囊癌,术中中转开腹,2例患者因为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损伤到胆总管,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死亡、出血、胆瘘、肠瘘、腹腔脓肿、肠梗阻、切口疝、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护理,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总页数】2页(P59-60)【作者】李忠【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普外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48例临床分析 [J], 郑旭歌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J], 郭福超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6例临床分析 [J], 赵磊;刘春庆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 [J], 王海家5.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85例临床分析 [J], 张雪峰;梁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尾,消除了感染灶,脓肿得到充分引流,减少了毒素吸收,使病情在短期内得到治愈。
只要术中仔细解剖操作,保护好切口,及时吸尽或引流脓腔,有效的抗生素应用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均可除低。
术中还发现部分脓肿溃破伴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部分为阑尾周围脓肿同时伴有盆腔或肠间脓肿,这类病人若延误手术可引起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等并发症,另外保守治疗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常需再次手术。
我们认为:①发病时间短、体征明显、病情进展快的阑尾包块病人,应及时手术作阑尾切除或脓肿引流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②发病时间>72h、病情较缓和、中毒病状较轻、脓肿小而局限者可继续采用保守治疗。
③手术操作要仔细、轻柔,注意保护切口,脓液应充分吸尽,特别要注意盆底Douglas腔内脓液残留。
局限于阑尾、右髋窝内脓液吸尽后可不置引流,因放置引流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除弥漫性腹膜炎外脓液吸尽后可不作腹腔冲洗。
④及时、有效使用抗生素,最好术前开始,术中追加一个剂量,保持足够的药物浓度,术后宜继续使用抗生素1周。
参考文献[1] 钱 礼.腹部外科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0.[2] 冯视亮,姜乐文.穿孔型或坏疽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等弊多利少.普外临床,1993,8(5):315.3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收稿:2007212206)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陕西省商南县医院普外科(商南726300) 项林海 曹衍宝 田 锋 我院自2004年7月以来已完成5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全组53例,男11例,女42例,男∶女为1∶3.8,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54.2岁。
发作48h以内者12例,发作2~7d者41例,其中胆囊壁坏疽4例,穿孔1例;腹腔感染严重,合并胰腺炎1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者43例。
结石性原因者52例,非结石性原因1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了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35例中33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例中转开腹治疗。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5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化验检查血白总分>10.0×109l,部分患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基本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在全身麻醉满意后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手术,常规四孔法手术并脐下弧形切口及建立气腹。
先探查再评价胆囊炎症、周围粘连等,若胆囊张力高,可先在胆囊底前内侧刺破减压;若胆囊壁与周围粘连可钝性分离,暴露胆囊三角,保持术野清晰,分清胆囊三角的解剖,若分离渗血较多,解剖结构不清楚时,可由胆囊颈部向胆囊管分离或改为逆行切除胆囊等。
对照组开腹治疗,所有患者术毕常规引流及应用抗生素,并保持引流通畅。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组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中33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例因胆囊及胆囊管被大网膜包裹粘连致密无法显露而中转开腹治疗。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近年来,随着lc技术的改进和提高,lc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较开腹手术使患者受益更多[3],因此,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此术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9-04-01T10:27:03.0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作者:高亚东朱玉华[导读]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CT确诊的5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后效果。
高亚东朱玉华(陕西省洋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陕西洋县7233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B超/CT确诊的58例急性胆囊炎行LC 治疗后效果。
结果:55例成功完成LC手术,3例转开腹手术,55例LC治疗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3例转开腹治疗患者中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各1例,术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Method: 58 cas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diagnosed by B-mode ultrasonography/C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fter LC treatment. Result: LC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55 cases, 3 cases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cision infection, biliary leakage and bleeding occurred in 55 cases after LC treatment. In 3 cases, incision infection and abdomin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1 case,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LC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Conclusion: LC surger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patients is effective and saf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s] acute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36-01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是胆囊管阻塞和细菌感染导致的胆囊炎症,多为右上腹的阵发性剧痛或者绞痛,伴有明显的腹强直和触痛[1]。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炎症期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腹腔镜对4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44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41例,另外3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4±3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7.8±31.2)ml,术后平均进食时间(1.6±0.5)d,平均留置引流时间(2.0±0.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1.1)d。
术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占12.10%,其中出现有3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胆漏。
均接受保守的抗菌之力治疗以及相应的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术后预后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06-01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临急腹症之一。
其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导致胆囊周围脓肿、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胆肠瘘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
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面大,手术出血量多,患者术后预后较差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腹腔镜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流血少、术后疼痛轻及康复周期短等优点[2],正好弥补了开放性手术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主要是讨论研究在急性炎症期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44例。
患者年龄在32岁到56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23例。
其中患者的炎症类型包括有水肿型12例,化脓型19例,坏疽型13例。
入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其中初次发病患者共29例,复发患者共15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