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
- 格式:ppt
- 大小:814.00 KB
- 文档页数:8
质量管理的旧七种工具是:1、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整理质量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把所收集起来的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生产条件相同的数据归为一组,使之系统化,便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
2、排列图排列图也叫巴雷特图、主次因素分析图和ABC法。
它是用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它一般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时间等);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频数大小自左至右排列;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因素频数的大小;折线由表示各因素的累计频率的点连接而成。
3、因果图因果图是整理和分析影响产品(工程、工作)质量的各因素(原因)之间的关系,即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工作图。
它又称因果分析图、树枝图或鱼刺图。
4、直方图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和质量散布图。
它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所构成的矩形图。
直方图是用来整理质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用以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中质量好坏的一种常用工具。
5、管理图管理图,又称控制图。
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带有管理界限的图。
它有分析用管理图和控制用管理图两类。
前者专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用来分析产生异常波的原因;后者专用于控制工序的质量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工艺过程的失调现象。
6、散布图散布图,又称相关图。
它是在处理计量数据时,分析、判断、研究两个相对应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明确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
7、调查表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它是为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
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设计多种多样的调查表。
品质管理新老七种工具与应用品质管理是现代企业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在品质管理领域,有一组传统的七种工具,也有一组新兴的工具,它们作为品质管理的支撑,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本文将介绍品质管理的新老七种工具及其应用。
一、老七种工具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将工作流程可视化的工具,通过绘制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和调整工作流程。
它可以揭示潜在的瓶颈和浪费,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2.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矩形条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工具,用于展示和分析一个过程或产品的变异情况。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到异常值,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和比较。
3.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测过程稳定性和变异情况的工具,通过绘制过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控制限,可以快速发现过程中的特殊因素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
4.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以坐标轴上的点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的图表,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它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因果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5. 流程量图:流程量图是一种以时间序列显示过程数据的工具,用于跟踪和分析过程的性能和变化趋势。
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解决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并监控过程改进的效果。
6. 质量检查表:质量检查表是一种用来记录产品或服务质量特征是否符合标准的工具,通过收集和汇总产品或服务的检查数据,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 脑力激荡:脑力激荡是一种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意思维来解决问题和改进过程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开展头脑风暴和创新活动,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企业带来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新兴工具1.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改进和控制过程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变异和缺陷。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新七大手法要紧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要紧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与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者许正由于其简单而不受重视,因此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存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与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要紧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者3个月或者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者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马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之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者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与作图时的基本根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者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者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与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能够采取措施为止。
质量管理的旧七种工具是什么?质量管理的旧七种工具是:1、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整理质量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把所收集起来的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生产条件相同的数据归为一组,使之系统化,便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
2、排列图排列图也叫巴雷特图、主次因素分析图和ABC法。
它是用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它一般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时间等);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频数大小自左至右排列;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因素频数的大小;折线由表示各因素的累计频率的点连接而成。
3、因果图因果图是整理和分析影响产品(工程、工作)质量的各因素(原因)之间的关系,即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工作图。
它又称因果分析图、树枝图或鱼刺图。
4、直方图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和质量散布图。
它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所构成的矩形图。
直方图是用来整理质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用以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中质量好坏的一种常用工具。
5、管理图管理图,又称控制图。
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带有管理界限的图。
它有分析用管理图和控制用管理图两类。
前者专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用来分析产生异常波的原因;后者专用于控制工序的质量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工艺过程的失调现象。
6、散布图散布图,又称相关图。
它是在处理计量数据时,分析、判断、研究两个相对应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明确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
7、调查表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它是为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
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设计多种多样的调查表。
下面是三个励志小故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你可以哭泣,但不要忘了奔跑2012年,我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启了北漂生涯。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一、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指的是什么?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是对应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而言的,又叫做QC其中工具,包括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七种,其中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目的是服务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并形成表格以供直接阅读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来自行制定,有利于对质量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查找规律。
2、数据分层表:数据分层法是统计分析表的延伸,就是将性质相同的,条件相同条件下收集的质量数据归纳比较。
例如统计分析表如果具体到每个车间工段的话,数据分层表可以具体到其班组和生产材料及影响因素,检查者的素质能力等。
可以按检查手段,按使用条件、和时效等进行分层,进行质量深入分析。
3、排列图。
排列图是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逐层分析后,通过直观手段呈现质量影响主要因素或者高频因素的一种质量管理图形,又叫柏拉图,图形的左侧纵坐标是影响频数,右侧纵坐标是影响频率,坐标趋势线是累积频数,横坐标是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列组合4、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又叫鱼骨图,是一种以原因作为因素,以结果为质量问题特征的关系图。
用箭头对应来代表。
因果分析图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来集思广益,调动员工发现质量问题并查找原因的积极性。
5、直方图。
直方图与排列图的作用类似,但是形式不一样。
主要是反映质量问题和管理效果总体分布的一种工具。
通过直方图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质量的特征的分布,有利于质量管理的高效准确开展。
6、散布图。
散布图的作用是通过若干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特征和原因分布在一定平面区间内,作为查找质量特征发生原因或者条件的一种借鉴工具。
有利于判断质量问题以及客观条件和发生原因等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7、控制图。
控制图分为供分析的控制图和供管理用的控制图。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