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573.84 KB
- 文档页数:11
品质管理新老七种工具与应用品质管理是现代企业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在品质管理领域,有一组传统的七种工具,也有一组新兴的工具,它们作为品质管理的支撑,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本文将介绍品质管理的新老七种工具及其应用。
一、老七种工具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将工作流程可视化的工具,通过绘制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和调整工作流程。
它可以揭示潜在的瓶颈和浪费,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2.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矩形条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工具,用于展示和分析一个过程或产品的变异情况。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到异常值,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和比较。
3.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测过程稳定性和变异情况的工具,通过绘制过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控制限,可以快速发现过程中的特殊因素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
4.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以坐标轴上的点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的图表,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它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因果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5. 流程量图:流程量图是一种以时间序列显示过程数据的工具,用于跟踪和分析过程的性能和变化趋势。
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解决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并监控过程改进的效果。
6. 质量检查表:质量检查表是一种用来记录产品或服务质量特征是否符合标准的工具,通过收集和汇总产品或服务的检查数据,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 脑力激荡:脑力激荡是一种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意思维来解决问题和改进过程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开展头脑风暴和创新活动,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企业带来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新兴工具1.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改进和控制过程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变异和缺陷。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新七大手法要紧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要紧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与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者许正由于其简单而不受重视,因此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存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与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要紧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者3个月或者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者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马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之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者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与作图时的基本根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者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者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与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能够采取措施为止。
质量管理的办法、技术和工具进行了整理,主要包括:传统的检查、测试、统计抽样和6σ。
另外,业界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将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表、散点图、排列图和控制图称为“老七种工具”,而将相互关系图、亲和图、树状图、矩阵图、优先矩阵图、过程决策程序图和活动网络图称为“新七种工具”。
传统工具:
1 检查
指对工作产品进行检视来判断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检查的结果含有度量值,检查常常也叫做评审、审计、走查。
检查的目的是检测和识别软件产品异常。
一次检查通常针对产品的一个相对小的部分。
发现的任何异常都要记录到文档中,并提交。
2 测试
是用来确认一个项目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需求说明书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示例:
在项目质量监控过程中,在完成每个模块编码工作之后就要做的必要测试,称为单元测试。
3 统计抽样
从感兴趣的群体中选取一部分进行检查
统计抽样(适当的抽样调查可降低质量控制成本)、趋势分析、缺陷修复审查等。
4 6σ
采用以顾客为中心的评测方法,驱动组织内各个层次开展持续改进,包括:单位产品缺陷(DPU);每百万次运作所存在的缺陷(DPMO);组建项目团队,提供积极培训;注重支持团队活动的倡导者;培训具有高素质的过程改进专家;确保在持续改进过程初期确定合理的测评标准;委派有资历的过程专家指导项目团队工作。
6σ管理(每一百万个机会里面有3.4个瑕疵)
老七种工具:
1 因果图(鱼刺图)
定义:石川图、鱼骨图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脑力激荡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又叫因果分析图、鱼刺图或石川图;该图的“鱼头”代表质量问题,每个“鱼刺”代表了一个可能的差错原因或检验点。
因果图(又叫因果分析图、石川图或鱼刺图)直观地反映了影响项目的各种潜在原因或结果及其构成因素同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因果图法是全世界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
该技术首先确定结果(质量问题),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每个刺都代表着可能的差错原因,用于查明质量问题可能所在和设立相应检验点。
它可以帮助项目组事先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质量问题,然后,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脑力激荡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适用场景:用于识别根本原因
适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软件需求鱼骨图示例:
作为项目经理,你在准备你的质量管理方法。
你希望找到种方法可以显示事件和它所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你想使用这种方法描述事件对质量引发的影响,下列哪个是帮助你实现目标的最好选择?鱼骨图
2 流程图
流程图是显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表。
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图包括因果图和系统或程序流程图。
流程图和因果图,都能分析问题发生原因。
用于帮助分析问题发生的缘由。
过程流程图基本要素:活动、决策点、过程顺序。
显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表。
某项目质量管理员希望采用一些有助于分析问题发生原因的工具,来帮助项目组对各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测并制订应对措施,以下工具中,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是流程图和因果图。
3 直方图
显示特定情况的发生次数
示例:
4 检查表
检查表是一种简单的工具,通常用于收集反应事实的数据,便于改进。
5 散点图
定义:显示两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的关系,用于发现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正比,反比,无关...
适用场景:看是否有关联,接近对角线表示关系密切
适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示例:
你在准备个图表用来分析两个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为了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会使用下列哪个图表?散点图
6 帕累托图(排列图)
Pareto图来自于Pareto定律,该定律认为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产生于相对有限的起因。
就是常说的80/20定律,即20%的原因造成80%的问题。
Pareto图又叫排列图,是一种柱状图,按事件发生的频率排序而成,它显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缺陷数量或不一致的排列顺序,是找出影响项目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只要找出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定义:特殊的直方图,按照发生频率大小顺序排列,表示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的类型的原因引起的、特殊的直方图,按每个情况发生次数排序,28原理
(1)来源于帕累托定律,即80/20定律(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造成);
(2)它是一种将引起某种质量问题的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而产生的柱状图,以此能找出影响项目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3)帕累托图法又叫ABC分析图法,即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三大类:
①A类为累计百分数在70~80%范围内的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②B类为除A之外的累计百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因素,是次要影响因素;
③C类为除A、B之外的累计百分数在90~100%范围内的因素。
适用场景:找出关键原因、指导有重点的采取纠正措施
适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示例:
7 控制图
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用于决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可执行,是反映生产程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图形,是对过程结果在时间坐标上的一种图线表示法。
它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在控制之中”(如:结果中的偏差时因随即变化而产生的?还是异常事件引发的?若是异常事件引发的,就需要确定异常事件的起因并进行纠正)。
如果过程是控制范围内的,就不需要对过程进行重新调整。
为了进行改进,过程可以改变,但当其在控制之中时不应该进行调整。
定义:确定某个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在控制之内
看过程是否稳定,7点规则、失控
控制图中的上下控制界线说明了过程偏差的可接受的范围
用于决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可执行,是反映生产程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图形,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在控制之中”。
适用场景:针对过程
追踪批量生产中的活动的过程是否稳定
适用过程:规划质量、实施质量控制
示例:
新七种工具:
1 相互关系图
相互关系图法,是指用连线图来表示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它也叫关系图法。
示例:
2 亲和图
大量创意,然后找关系,同类的放在一起;属于群体创新技术
在进行项目质量控制时,统计方法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而亲和图则主要用事实说话,靠“灵感”发现新思想、解决新问题。
3 树状图
树状图由方块和箭头构成,形状似树枝,又叫系统图、家谱图、组织图等等,是系统地分析、探求实现目标的最好手段的方法。
示例:
4 矩阵图
矩阵图法,是指借助数学上矩阵的形式,把与问题有对应关系的各个因素列成一个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确定关键点(或着眼点)的方法。
示例:
5 优先矩阵图
6 过程决策程序图
寻找各种可能的途径,保持方案的灵活性。
流程:自由讨论、拟定方案、理想连接。
示例:
在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时对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加以全面分析,估计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障碍及结果,设想并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和应变计划,保持计划的灵活性。
这种方法属于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示例:
7 活动网络图
质量管理人员在安排时间进度时,为了能够从全局出发、抓住关键路径、统筹安排、集中力量,从而达到按时或提前完成计划的目标,可以使用活动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