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67.15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检测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2.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 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3.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
4.小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河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受油机
B.大地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上 1.2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运动;2.掌握运动的分类方式;3.能够描述不同的运动。
二、学习重点1.运动的定义;2.运动的分类。
三、学习内容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说物体发生了运动。
2. 运动的分类运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2.1 按照速度快慢分类根据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将运动分为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
例如,高速列车、卫星等就属于快速运动,而蜗牛、动物慢跑等就属于慢速运动。
2.2 按照方向分类根据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例如,平地上的直线行进、向下的自由落体等就属于直线运动,而乒乓球弹射、行星公转等就属于曲线运动。
2.3 按照形式分类根据物体进行的运动形式可以将运动分为转动和变形运动。
例如,轮盘的旋转、地球的自转等就属于转动运动,而弹簧的伸缩、水波的传播等就属于变形运动。
3. 运动的描述对于不同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来进行运动的描述。
常见的运动描述方式有以下几种:3.1 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和移动轨迹来描述运动的轨迹。
例如,某物体从A点出发,沿着直线移动到B点,这就是一段直线运动的描述。
3.2 描述运动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来描述运动的速度。
例如,某物体在1秒内向北移动了10米,这就是一次速度为10米/秒的运动描述。
3.3 描述运动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时间来描述运动的持续时间。
例如,某物体从A点出发,经过2小时后到达B点,这就是一段持续时间为2小时的运动描述。
四、学习拓展1.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运动的分类还有哪些方式?3.运动的描述方式还有哪些?五、学习总结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理组年月日主备人:课时 1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学过程二度创作时间(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合作探究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2.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习目标: 中考考点: 知识与技能:①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②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重点:能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中考链接: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在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来表示什么物体的运动?2.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楼房C、直升机D、水平飞翔的小鸟3.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4.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
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风。
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_______ 。
四、反馈检测: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2.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_______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五、课后反思:。
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趣味性强,有较高的可读性,而且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易掌握,因而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让让学生自己来探究。
本节课要明白两个名词也就是物理概念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这两个物理概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告诉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第三个内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关系。
在讲课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相对”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三、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教学片断,文具盒
四、课时建议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2节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3.学会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自主探究一、机械运动1.观察课本P16图,回答问题.(1)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请举出一些.(3)机械运动:.2.阅读课本P17上面部分,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形式?二、参照物1.当你站在路边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时,你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呢?2.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静止的?为什么?2.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5.如图所示,在2012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的舰艇组成“一”字型编队正在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是的.6.电视、电影中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效果.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机械运动1.(1)飞行的彗星,奔跑的猪豹,爬行的蜗牛.物体是运动的.(2)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十号”飞船……(3)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二、参照物1.人站在路边时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人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时,不自觉的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觉得树木在运动、向后退.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静止.2.相对静止课堂检测1.B 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A、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B选项中物体位置没有变化.2.B 解析: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坐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所以选项B正确.3.B 解析:本题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4.D 解析: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甲车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只有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5.答案:静止解析: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与这艘舰艇没有位置的变化.6.(1)拍摄出“人在火车或者在飞机”(布景)里的镜头上的镜头,再拍出“沿途的风光”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沿途风光”.我们看电视是以“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坐在飞机或者火车里看风景”的效果了.(2)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道具场飞的动作”的镜头,再拍出“房檐”等需要在上面飞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房檐等”.我们看电视是以“房檐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效果.。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物体运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根据物体的运动特点,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定义,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充分体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3 专家建议本节课可以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因为物体的运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对此也很熟悉,所以这类知识,源于生活,要学会让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可以成为学习或者做题过程中的小帮助,小参照。
参照物是这块内容的重难点,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于题目的参照物就非常的重要,能很有效地简化题目。
4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小组讨论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小车等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大家都刚上完体育课,看一个个都满头大汗的。
刚刚体育课大家都玩了什么体育运动?【生】踢了场足球。
【师】足球呀,好,那我们的课堂就从足球开始。
我们来看看操场上的情景。
谁来说一说在这个足球赛场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生】人是运动的、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师】嗯,回答得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内容,然后大家再回过头来想想刚刚的这个问题。
6.2 新知介绍一、机械运动【师】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下面有几个运动的例子,想一想判断下他们是不是运动的根据是什么。
说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师】根据我们刚刚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上述的几个运动的物体,他们的位置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我们今天要学的机械运动,就是关于位置的改变。
图 5 探究突破1、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2、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 的。
3. 如图5,是许多大都市施行交通管制的单行道标志,单行道的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
因为单行道中的车速保持一致,它们相当于 状态,故不容易相撞。
4、小明、小雁到书城买书.小明乘坐电梯到三楼,小雁在二楼的长椅上阅读,则相对于地面,小明是 的,小雁是 的. 5、诗句:“满眼风皮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船行”是以 为参照物.6、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 静止的,相对于 是运动的.消化理解参照物的练习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巩固延伸1、 观察图11-1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运动的理解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照 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教学反思。
1.2 运动的描述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法国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发现竟然是一粒子弹!
你有什么反应?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6---P18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运动形式,是其他一切运动的基础。
练习:飞奔的猎豹______做机械运动,房屋______做机械运动,正在运转的钟表的秒针______做机械运动(选填是或否)。
(1)再次阅读课文第17面第4-7自然段,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2)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3)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如果你是飞行员,你能顺手抓住一颗正在高速飞行的子弹吗?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三个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2.清晨,英林同学背书包骑自行车行驶在上学的路上,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为参照物的
A.路边的树 B.迎面走来的人 C.背着的书包 D.路面疾驰而去的汽车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5、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去,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6、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7.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
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 C.受油 D.蓝天上的白云教师出示课堂检测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你认为哪个组和个人表现优秀?
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P20:1、2、3、
八、课后延伸
1、认真观察图中现象,判断甲、乙两船运动情况()
甲乙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2.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可能是乙船
D、A、B都有可能
九、学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