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功》导学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1、1 功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二、夯实基础学前反馈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方向。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
新知学习1、力学中的功什么是功?阅读教材中前3自然段,完成下面填空:(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使物体在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___ _。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3)阅读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试着说一下怎样才算做功,并尝试判断正误。
①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重力做了功。
( )②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让记者拍照,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
( )2、功的计算(1)功的公式和单位:。
(2)计算李明做的功。
在平地上,李明用1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60 N的箱子,匀速前进了5m,请问小明做了多少功?3、能力提升1、力学中的“做功”(重点)问题1:结合课本图11、13进行分析,图中2人为什么没有做功?问题3:再列举两个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并试着分析问题4:归纳总结:(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功的计算(重、难点)【例】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30 kg的木箱,工人施加一水平拉力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10 m远的放箱处,已知木箱运动中所受阻力为木箱重的0、3倍,求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了多少功?工人对木箱做了多少功?(g取l0 N/kg)思考1:木箱所受重力和拉力的方向怎样?是否都对木箱做功?思考2:如何求力所做功的多少?4、知识梳理五、过关检测1、(经典好题★★)重100 N的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m,则拉力做功为 J,重力做功为 J,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
2、(改编题★★)水平地面上有一块重为2N的静止石块,一个小孩用10 N的力踢石块,使石块滑行了1m的距离,则小孩对石块所做的功是 J。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一、课前自学1、 力学中的功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力学中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3、 功等于 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乘积。
4、 功的计算公式 W= ___________ 、F= __________ 、S= ___________ o5、 如果F 表示 ________ ,单位 _______ ; S 表示 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 ; W 表示 ________ , 单位 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_ ;符号 ________ o6、 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重运动员把1000N 的杠铃举高2米B.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在空中停留了 5sC.重200N 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D.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 10m二、课堂导学7、分析课本P 63想想议议物体做功的实例: 物体在什么力作用下,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 通过了一段距离?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 10、功的计算:(1 )课本例题,作图并对图进行分析:(那个过程,受什么力,移动距离与方向 (2 )功的计算公式:W FS(3)功的单位:N ・m 也叫焦耳,简称焦(J ) , 1J =1 N- m物理意义: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 1米所做的功为1焦耳。
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8、 做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①: ②: 9、 讨论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并能举例: (1) 有力无距离; (2) 有距离无力; (3) 力和距离相互垂直。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11.1功【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学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4.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观察图片和语文上功的含义,思考力学上的功的含义。
二、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功1.归纳总结: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符号()。
2.观察图片说出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3.力不做功的情况有哪些?知识点二:功的计算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3.功的单位:4.1J的物理意义:三、课堂总结四、课上练习练1 起重机将2×104 kg的货物从地上吊起3 m高后,又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 m,求起重机做了多少功?练2 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
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A.750 J B.300 JC.450 J D.0五、课后巩固1.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甲: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乙: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丙: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丁:用尽全力搬石头,搬而未起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D.乙和丁2.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A.0.02J B.0.2J C.2J D.20J3.小华的家住在五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一楼提到家里,提篮子的力所做的功大约为()A.2J B.20J C.2000J D.200J4.一支步枪枪膛长80cm,火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000N,子弹离开枪口在空中飞行400m后落在地上,则高压气体对子弹做的功是() A.1.6×103JB.1.6×105JC.8.016×105JD.8×105J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八年级下册物理11.1《功》(导学案)
【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导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木块、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ppt课件。
【板书设计】
一.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1.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课后反思】。
1.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有没有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探究过程:活动一:新课引入如上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作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哪个力的作用有成效?为什么?活动二:力做功1、力做功:如果物体且沿受力方向,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1)、讨论分析下列情况物体是否做功?A 搬起箱子()B在草地滚动的足球() C 推不动石头()D提箱子水平移动()E拉车前进()F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G 运动员将杠铃举起()H 人从山崖落下()I 将铅球向前推出的过程()J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2)、讨论总结:要做功必须具备的要素:一是;二是物体沿。
2不做功的情况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a、;b、;c、;3.例1:下列关于功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作了功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了功.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例2、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6)人提着箱子上楼()(7)手松后箱子下落重力对箱子做了功()活动三:功的计算(自学完成)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的方向移动的。
2.公式:功=×W=公式可变形为:F= ,S=3.单位: 简称:符号:1J= N.m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举起,做功约10J例题1: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
第一节功一、课程实施标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知识要点生活实例1: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而提升到一定高度。
叉车托起货物,使货物在托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
我们看到了机械工作的成效。
生活实例2: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的拉力F使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即离S,我们就说拉力有了成效。
(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__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想议议】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否有力对物体做功(选填“是”或“否”)a.你把书包举高的过程中是否对书包做功? ______b.举在高处停留不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功? ______c.张明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张明对书包是否做功?______d.李强同学用脚踢足球,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脚对足球做功了吗? ______e.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________是否做功?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 ______是否做功? ______归纳: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力,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有距离无力,有力无距离,力与距离垂直。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预习范围教材第11章1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 力学中的功:(1)定义:如果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
②。
2.功的计算:(1)内容:功等于与的乘积。
(2)公式: 。
(3)单位: 。
三、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功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一定做了功B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2、做1J的功就相当于()A、把质量是1kg的物体移动1m做的功B、把1N重的物体水平移动1m所做的功C、把质量是1kg的物体匀速举高1m所做的功D、把1N重的物体匀速举高1m所做的功3、小明用200N的力把静止的重5N的足球踢出。
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了30m,则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A、0B、150JC、6000JD、无法计算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分析以下事例中力做功的有:___________不做功的有:___________(a) 女孩把一箱报纸搬起来,她的提力对箱子做功了吗?(b)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的推力对车做功了吗?(c)人端着盘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人对盘子的支持力做功了吗?(d)花样滑冰运动员将同伴举在空中某一高度不变,向前滑行的过程中,他对同伴的支持力做功了吗?(e)小明推动箱子后,箱子独自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中,小明做功了吗?〖归纳〗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得利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授课人:杨立亮肖维雪授课时间: 2013-5-22 姓名:班级:课题:11.1功课型:新课课时:1【学习目标】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自主学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2、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4、仔细阅读62页的“想想议议”体会力学中的做功。
功的含义: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5、在力学中,哪种情况是力对物体做了功?小明与爸爸分别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辆小车,爸爸轻松地就将车推走,小明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推动,父子二人都对小车做功了吗?6、力学中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合作探究】1、下列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1、2、3、探究点二:功的计算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教材7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的方向移动的;用符号表示功。
2、公式:文字表达式:功=×字母表达式:W=公式可变形为:F= ,S=3、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 简称:符号:1J= N·m (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1J的物理意义是例题1:小明用3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10N的木箱沿水平地面推了10m,放手后,木箱在地面上又滑行了1m才停下来,则小明对木箱做的功是多少例题2:一质量为2000kg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前进了400m,做了3×107的功,求拉力的大小和重力所做的功。
课题: §11.1 功【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要素,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学习难点】:理解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课前预习】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快乐学习激情展示】◆学点一力学中的功一、自学课本62-63页,观察图11.1-2、11.1-3,找出这些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1、在力学中,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二、小组讨论:1、用力推石头但没推动,用的力是否产生了成效?为什么?2、踢出去的足球,运动了几十米,脚对滚动的足球是否做了功?为什么?3、提着包沿水平方向行走,手是否对包做了功?为什么?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2)3)动手试试:“拾起托着水平移动举起停滞”这五个动作中,哪些动作对课本做了功!为什么?【边学边练】判断下列情况中,力是否做功(填“做”或“不做”)1.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马对车的拉力功,车受到的重力功。
2.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手的推力功3.某同学提着重为100N的水桶水平前进50m过程中,人对水桶的拉力功;提着这个水桶由一楼走到三楼的过程中,人对水桶的拉力功。
◆学点二功的计算一、自学教材P63-64——“功的计算”1.力学中功的大小等于;用公式表示其中W表示单位符号F表示单位符号S表示单位符号说明: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两个因素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质量、支持面是否光滑无关。
2.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1J表示二、自学课本例题(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对照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边学边练】质量为40kg的物体受到100N的水平拉力,并移动了50cm。
第一节 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3.知道功的单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2—64的内容,我知道:1.如果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了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 。
2.物理学中,把 的乘积叫做功;即功= × ;用公式表示为W = 。
功的计算公式中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符号 物理量 单位W( ) F牛顿(N ) S( )1J = 二、合作探究物理学中的功1.如图11.1—1所示,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拉力的方向是 ,小车向运动,小车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拉力就显示出了 ,我们就说拉力对汽车做了 。
2.如图11.1—2所示,小华用尽全力也未搬动大石块,在这过程中,小华对石块虽有力的作用,但大石块却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时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
3. 踢出的足球在空中继续飞行,在这飞行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只受 力的作用,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 ,在足球飞行过程中,人对足球没有施加力的作用,人对足球 功(“做”或“不做”)。
4.如图11.1—3所示,小华与小民提水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两人的力是向上的,而水桶沿 方向运动,水桶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
交流讨论:由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功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 ,另一个是 。
图11.1—1 图11.1—3图11.1—2三、牛刀小试 1.如图11.1—4所示,建筑工地的起重机将 500kg的物资匀速从地面A 处吊起,上升10m 到B 处,又平移5m 到C 处,物资被从A 吊到B 的过程中,起重机的拉力是 N,拉力做功 J ,物资被从B 吊到C 的过程中,起重机的拉力是 N ,拉力做功 J 。
2.某人用100N 的力将重为50N 的石块抛出5m ,则石块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人对石块所做的功是 J 。
11.1《功》导学案9周 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2.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单位难点:力做功的判断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力作用的成效-------功1.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取得了,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2.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活动二】理解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观察甲、乙两个图,找出两个实例中力做功的共同点: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 ;2.观察丙、丁两个图,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想一想为什么力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搬大石头没有搬起有____,但没有______,所以力没有做功丁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时,在水平方向有______,但没___ _,所以力没有做功。
3.总结归纳,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 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通过实例归纳力不做功的情况(1)(2)(3)【活动四】阅读课本P63"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填写下列空白.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F表示( ),单位 ( ) s表示( ),单位 ( )W表示( ),单位 ( )或()其中,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所以1J=_____N·m【活动五】例题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功》导学案新人教版11、1 功》导学案新人教版课题课时1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有没有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内容师生随笔一、感悟新知阅读课本P62-64,你一定能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而言,如果一个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上移动了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
2、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力学中,哪种情况是力对物体做了功?小明与爸爸分别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辆小车,爸爸轻松地就将车推走,小明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推动,父子二人都对小车做功了吗?3、力学中,功等于乘积。
计算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 J。
二、探究新知(一)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概念的讨论(1)观察课本P63页“想想议议”图11、1-2,这些做功实例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课本P63页“想想议议”图11、1-2,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对做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2、下列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3、分析以下事例:(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2)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4)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4、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归纳总结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吗?(二)功的计算根据功的公式,认真阅读课本P64页例题,结合做功的概念,你一定能完成以下任务:5、重150N的物体在50N的水平方向的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10m后拉力消失,物体又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了2m、则拉力做的功是,重力做的功是。
11.1功学案——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课前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62~P64,完成以下问题.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力学中,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为________.4.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________——________( );F——__力___——__牛___( N );s——________——________( ).1 N·m=________J.三、课堂导学:导学1:做功的判断典例1:如下列各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思维点拨:判断一个礼拜是否做了共,关键是看这个力是否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而是在力的方向上有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导学2:功的计算典例2: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m。
求:(1)推力对箱子做的功?(2)若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3)箱子水平运动时,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五、课堂小结:六、知识检测:1.做功的两个因素:,2.功的计算公式,单位是。
3.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__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_J。
4.一个人用50N的力搬石头,但石头未搬动,这个人对石头做的功是__ ____J。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1、1 功学习目标:1、理解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学习重点: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备注【知识回顾】1、力的符号_____,单位_______;距离的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
2、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水平方向上______(受、不受)力。
【探究新知】一、力学中的功1、叉车搬运货物时,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
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______的移动。
我们看到了叉车的工作的成效。
其成效体现在物体_________。
对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_____。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木块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在木块的运动过程中,_____力对木块的运动做出了贡献。
其贡献体现在物体_____________。
对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就说___力做了_____。
总结: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____。
练习甲乙图甲中,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_____,____做了功。
图乙中,物体在绳子的拉力的作用下被提升,在拉里的方向上移动了_____,____做了功。
力学中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1)有_______,但_______为零。
(劳而无功)(2)有_______,但_______为零。
(不劳无功)(3)有_____,也有_____,但它们的方向是_______的。
(垂直无功)2、功的计算(自学课本63页,完成以下内容)功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
课题《功》一、学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预习提示】1.功。
2.做功的必要条件。
3.功的计算。
4.功的单位。
学习过程注意:学习的过程中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板书内容。
★(自学部分1)1.阅读教材内容,我知道:如果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了,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
2.阅读课本P63第一段,找出力学中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 ;另一个是 .(小组讨论):看老师课件上的几个场景那些有力对物体做功了?那个力?那些没有?为什么①小蝶拉车使车移动了一段距离。
②足球由于惯性还在运动。
③小华推车未推动。
④小林提水在水平地面转5圈。
⑤小娟举起篮球。
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2)3)(小组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设计:推荐一位同学做一个做功或者不做功的动作,另选一名同学解释做功或者不做功的理由。
如:“拾起”“托着”“水平移动”“举起”“停滞”这五个动作中,哪些动作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自学部分3)自学教材——“功的计算”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1.力学中功的大小等于用公式表示其中W表示单位符号F表示单位符号S表示单位符号1J=_____N·m表示算一算小林同学把重100N的水桶从一楼提到二楼对水桶所做的功是多少?楼梯长度为8m,楼梯高度为4m。
(活小组动2):实战演练:(小组完成实验,并把表格填写完整)对你们身边的某个物体做一个做功的动作测量并计算出你对它所做的功,计入下表。
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情况中,力是否做功(填“做”或“不做”)①.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马对车的拉力功,车受到的重力功。
②.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手的推力功③.某同学提着重为100N的水桶水平前进50m过程中,人对水桶的拉力功;④提着这个水桶由一楼走到三楼的过程中,人对水桶的拉力功。
八年级物理《13.1功》导学学案
课题:13.1 功
学习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4、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中考考点:
1、本节课是中考的重点,主要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今后命题的热点仍是功的计算及对是否做功的理解,,在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中均有可能出现。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结合本节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P104—P106“功”部分的内容,并将重点内容做好标记。
二、课内探究
(一)力学中的功
1、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上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力的作用是
否有效果。
2、我来归纳:
由课前的演示实验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这个力的作用就
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
3、可能的猜想: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
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4、归纳结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
二是
5、小试牛刀
判断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
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二)功的计算
1、我来归纳:
(1)力学里规定,功等于
(2)功的计算公式:
(3)单位:,简称,符号
(4)1焦=1牛·米(1J=1N·m),其物理意义为
2、对P105的例题分析计算。
3、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1、观察P106演示实验,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对实验步骤进行分析。
3.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4、我来归纳:
功的原理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我的疑惑
四、我来试一试
1、如图,物重G=100N,拉力F=40N,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
中,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
2、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5m后,又将重物匀速水平移
动了5m,整个过程中,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功J。
3、如图中的几种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 B.司机推汽车, C.女孩把一箱报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草地上滚动了一段汽车纹丝不动刊搬起来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距离
4、如果你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回课桌上,所做的功最接近
A.0.02J B.0.2J C.2J D.20J
5、物体在相同的力F作用沿力F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功的多少()A.w1=w2=w3B.w1>w2>w1 C.w1<w2<w3D.w1<w3<w2
6、矗立在福州闽江公园国际雕塑园中的水平大理石基座上正面印文为“北京奥运”的巨石印,重约3.3×105N,底面积约4m2,如图所示。
求:
(1)该巨石印的质量是多大?(g取10N/kg)
(2)它对基座的压强有多大?
(3)在搬运过程中,起重机将该巨石印匀速抬高2m做了多少功?
五、作业:完成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