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9-2020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学案中国小说[新人教版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670.50 KB
- 文档页数:10
课时作业3 《西游记》知能巩固(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________。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
这大大_____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
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
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__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
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B.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C.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D.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解析: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语境中人们由“月背影像图”产生了对月球上具体情形的想象。
应选“联想”。
限制:不能逾越的一定界限。
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
语境中说“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因而“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无法进行。
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作品导读《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上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课文节选的部分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颇具趣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自以为是,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和沙僧的执着忠诚。
这也成为后文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水颇费周折的起因.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兜.缰(dōu) 燧.人钻木(s uì) 搠.(shuò)掣.钉耙(chè) 金箍.棒(gū) 撮.着(cuō)掼.杀(guàn)战战兢.兢(jīng) 皈.依(guī)(hú_lún)虔.心(qián)猕.猴(mí)囫囵..(mǎo_yǒu)石碣.(jié) 卯酉..2.多音字扛错误!炮错误!撮错误!吐错误!刹错误!诘错误!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错误!错误!错误!错误!{shè摄取shè慑服错误!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创业者所要做的就是血战到底,(1)创新是非常难的事,凶多吉少....战至一兵一卒。
西游记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③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④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⑥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⑥【答案】C [①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力气小,收到的成效大。
②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褒贬不当。
③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
不合语境。
④扬汤止沸: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⑤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
贬义词。
褒贬不当。
⑥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消费到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答案】D [A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在”。
B项,不合逻辑,“心血管”不是疾病。
C项,语序不当,“流通”应在“消费”前面。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教学重点:
1、小说故事情节的理解
2、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把握与分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PPT中唐家三少《斗罗大陆》某段文字:现代的玄幻,古人也爱读,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古代也有一部可以相媲美的作品《西游记》。
二、文章故事情节师生共同梳理概括
三、内容讨论
1.武力值,孙悟空PK红孩儿,孙悟空KO红孩儿.(从文中找出证据)
2.但结局却是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 红孩儿的精明与审时度势; 他抓住了唐僧慈悲为怀的心理;他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
四、人物形象分析
1.红孩儿:贪婪、狡猾、邪恶。
2.孙悟空:猴性、人性、神性
3.唐僧:优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
4.猪八戒:优点:憨厚善良;缺点:好吃懒做,贪小便宜.
五、讨论
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作业布置
学习玄幻小说写法,创作800字左右小说。
西游记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①孙悟空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马上又遇到了小妖精红孩儿,又是一场……②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
③行者道:“你等既受他,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A.灾难归顺管辖B.劫难皈依节制C.劫难皈依管辖D.灾难归顺节制答案 B解析劫难,灾难,灾祸。
在佛家,战争和灾难叫作劫难。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组织。
此指本意。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节制,指挥管辖,限制或控制。
管辖,管理,统辖。
主动性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仗....,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
B.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无所适从....。
C.这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
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
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
D.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
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答案 B解析B项应为“进退两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梳理文化长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
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
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李煜的,关云长的,贾宝玉的,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 )。
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婀娜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
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愁肠寸断仰天长啸重枣美髯儿女情长B.愁肠寸断儿女情长横刀立马仰天长啸C.仰天长啸愁肠寸断横刀立马儿女情长D.仰天长啸儿女情长重枣美髯愁肠寸断答案 C解析仰天长啸: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
备战2022高考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3 西游记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新人教版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教学目标1. 明确小说文体的学习重点:三要素,主题2. 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结合课文,探讨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孙悟空的“三位一体〞的形象特征。
并分析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设想《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曲折、梦想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它的内容、结构、艺术成就、人物形象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虽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的性格特点都通过各自的言语、行为表现的生动形象。
特别是孙悟空,他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在他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唐僧的领导下,师徒四人团结一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这一集体的力量对当今的中学生应有一定的意义。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四、教材分析在《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篇课文中,红孩儿和孙悟空斗智斗勇,情节曲折复杂,而且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孙悟空,在他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人性的孙悟空,有自信、细心、警觉等这些优点,也有着凡人的一些缺点,比方容易急燥、冲动,把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作为对其他人物分析的范例,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虽然由于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的不一样,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众多,但还是在唐僧的领导下,师徒四人团结一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西游记》的作者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入世精神观来描绘神幻世界,因此,对于社会生活有所揭露和批判。
五、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内容、结构、艺术成就,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阅读延伸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
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
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
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
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感叹“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
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西游记》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练:简述《西游记》中浪漫主义特点的具体体现。
4.写:写一段侧重环境描写的表现某种氛围的文字。
一、诵记名言警句《西游记》中的名言警句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3.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4.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5.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6.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8.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9.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⑧神通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⑨将功折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⑩意懒心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近义词辨析①皈依·归顺辨析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例句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后来________朝廷,在平定方腊的战役中,损耗殆尽。
死的死,活着的,归隐的归隐,也有的________佛门,结局很悲惨。
②矗立·耸立·屹立辨析三者是一组近义词。
它们都是动词,表示高高地立起,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矗立”着眼于直,是直而高地立着。
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例如:烟雨楼矗立在青翠的大树丛中。
“耸立”着眼于高,高而突出地立着。
例如:在海平线上……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屹立”着眼于稳固。
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指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作品导读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上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课文节选的部分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颇具趣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自以为是,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和沙僧的执着忠诚。
这也成为后文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水颇费周折的起因。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兜.缰(dōu ) 燧.人钻木(suì) 搠.(shuò) 掣.钉耙(chè) 金箍.棒(gū) 撮.着(cuō) 掼.杀(guàn ) 战战兢.兢(jīng ) 皈.依(guī) 囫囵..(hú_lún ) 虔.心(qián ) 猕.猴(mí) 石碣.(jié) 卯酉..(mǎo _yǒu ) 2.多音字扛⎩⎪⎨⎪⎧扛.枪káng 扛.鼎gāng 炮⎩⎪⎨⎪⎧ 炮.羊肉bāo 炮.制páo 炮.火pào 撮⎩⎪⎨⎪⎧ 撮.合cuō一撮.zuǒ 吐⎩⎪⎨⎪⎧吐.故纳新tǔ呕吐.tù 刹⎩⎪⎨⎪⎧ 罗刹.女chà刹.车shā 诘⎩⎪⎨⎪⎧诘.责jié诘.屈聱牙jí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 mó摩天碍日mó魔鬼 ⎩⎪⎨⎪⎧ 云xiāo 霄良xiāo 宵 ⎩⎪⎨⎪⎧ qín 噙泪qín 擒拿 ⎩⎪⎨⎪⎧ kē磕头唠kē嗑⎩⎪⎨⎪⎧ shè摄取shè慑服 ⎩⎪⎨⎪⎧ 石jié碣jié竭力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创新是非常难的事,凶多吉少....。
创业者所要做的就是血战到底,战至一兵一卒。
(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过整顿,部分铁锅厂家负责人不敢再明火执仗....地以章丘铁锅的名义销售机器锅。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些人之所以整日碌碌无为,陷入进退两难....的人生泥淖,关键在于缺乏敢闯敢拼的精气神。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凶多吉少: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对象误用,“凶多吉少”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或国家在某事态中可能的结果,此处创新是泛指,对象错误。
(2)×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轻重失当,“明火执仗”语意过重,不合语境,可改为“明目张胆”。
(3)×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不合语境,应改为“兢兢业业”。
(4)√ 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使用正确。
2.近义词辨析(1)伫立·站立辨析:两者都有“站着”的意思。
“伫立”多指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
“站立”指一个短暂的瞬间的动作,动态性强。
[选词] 合影、拥抱、热泪、凝望……毕业典礼结束后,2017届毕业生伫立在操场不愿离去。
(2)皈依·归顺辨析:两者都有“依随”的意思。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归顺”指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选词]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后来归顺朝廷,在平定方腊的战役中,损耗殆尽。
死的死,活着的,归隐的归隐,也有的皈依佛门,结局很悲惨。
四、走近作者神魔世界的缔造者——吴承恩简介: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著名小说家。
□01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人。
他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然屡试不中,三十多岁时才补为岁贡生。
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02西游记》、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
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作品:长篇小说《□阳先生存稿》。
五、背景解读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
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文学上,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吴承恩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诸多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六、人物概述1.英勇无畏的行者行者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而成的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
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般变化之本领。
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失去自由。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2.矢志不渝的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
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出生、长大。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师徒一行四人,经历种种磨难,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课堂交流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面内容。
答案①戏弄悟空②火眼识妖本文讲述了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火云洞洞主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摄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的故事。
表现了妖魔的诡计多端、狡猾险恶和师徒几人团结一致、败而不馁、勇往直前的精神。
1.分析《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得逞的原因。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红孩儿的精明与其审时度势。
(2)红孩儿能抓住唐僧的心理。
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唐僧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平日连蝼蚁都不敢踩死一个。
红孩儿变成一个七岁小孩,高呼救命,就是希望以此激起唐僧的同情心和善心,使他能够接近,伺机下手。
结果也正如他所预料的,唐僧听到“救命”的声音,确实动了慈悲之心,以至于麻痹了自己的神经,失去了清醒的判断。
(3)红孩儿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尤其是孙悟空和师傅唐僧的矛盾。
孙悟空对红孩儿的伎俩有着清醒的判断,所以三番五次催促唐僧快走,不要管闲事。
但红孩儿三番五次故弄玄虚,使得唐僧对于悟空的警觉失去了耐心,认为他“虚多实少”,是在捉弄自己,并以念紧箍咒相威胁,使得悟空“再也不敢回言”。
等到红孩儿以小孩子的涕泪涟涟的面貌出现在唐僧面前时,更使得唐僧善心大发,失去了警惕,再也不信悟空的话,再加上猪八戒在中间怂恿,最终让孙悟空驮起了妖怪。
这样,孙悟空虽然是取经队伍中的最强者,却没有发言权,而最弱的唐僧,却有着支配的权力,正是这种错位,这种师徒之间的矛盾,给了许多妖怪可乘之机。
2.从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毛脸雷公嘴”,一副猴子相,喜欢吃桃子,做事总是毛毛躁躁,还有红红的屁股,永远变不去的尾巴等,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
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崄峰头”,则表现了他作为猴子的机灵敏捷。
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神地仙。
再次,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
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
老孙自有防护。
”他时时细心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
他还幽默诙谐,当唐僧问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
”既化解了唐僧的紧张,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力。
他也有凡人的一些缺点,容易急躁、冲动。
当师父被掳走后,心急之下,也赌气说过散伙的话。
私下寻找师父,却“没个音信”时,也会通过舞动棍棒,随处乱打发泄一通。
3.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追求?请加以具体分析。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
但是这时的孙悟空不同于先前的齐天大圣,他已肩负着协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崇高使命。
这成了他所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
在历经八十一难的具体过程中,他是作为一个解除磨难的英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
他的这种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与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