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谈神说鬼寄幽怀《聊斋志异》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7
4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璀璨..(cuǐ)(càn) 遁.去(dùn) 朝暾.(tūn)夙.夜(sù) 谶.语(chèn) 涕洟.(tì)汍.澜(wán) 狎昵..(xiá)(nì) 连袂.(mèi)愀.然(qiǎo) 曩.故(nǎnɡ) 创痏.(wěi)泫.然(xuàn) 悒.悒不乐(yì) 唐棣.(dì)酹.地(lèi) 欷歔..(xī)(xū) 唼.呷(shà)恻.隐(cè) 觇.视(chān) 腆.物(tiǎn)卮.酒(zhī) 折柬抱襆.(pú) 致赆.(jìn)橐.(tuó) 歘.(xū) 綦.贫(qí)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要当以为长(“长”通“常”)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而⎩⎨⎧ 女乃止,过宿而.去(连词,表顺承)自下而.上(介词,到)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连词,表转折)扬手掷足而.啼(连词,表修饰)(2)之⎩⎨⎧ 问:“何之.?”以袖拭泪(动词,往,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代词,鱼)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结构助词,的)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胶州黄生,舍.读其中(名词用作动词)居住(2)醒而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3)急命仆马.(名词用作动词)备马(4)星.驰至山(名词用作状语)像流星一样(5)生乃日.加培植(名词用作状语)每天(6)子舆.之归家(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运送(7)业.渔(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名绛雪,乃妾义姊。
(判断句)译文:她的名字是绛雪,是我的义姐。
(2)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判断句)译文:香玉是我的爱妻,绛雪是我的好朋友。
第四课香玉王六郎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文意,学习本文生动、丰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香玉、王六郎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思想倾向。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
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教书。
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
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
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
生活贫穷,仕途追求的坎坷使得蒲松龄的精神上极度苦闷,孤愤满怀,他将这些都宣泄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去,达到他的创作的最旺盛期。
1679年,《聊斋志异》初具规模,轰动一时。
蒲松龄已经51岁,他痴迷不悟地再次踏入科举考场,却只是在备尝失败的心灵上再添耻辱的刻痕。
此时在他贤惠妻子的操持下,家境已逐渐好转,而且孩子们已都成家立业了,他的妻子因此劝他放弃科考。
犹豫再三,蒲松龄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拼搏一生的考场。
此后,他一直在毕家教私塾,一直到1710年他才离开毕家,回家安享晚年。
这一年,按规定,他“援例出贡”,当上了“岁进士”,算是对他坚持科举大半辈子的安慰,此时他已71岁。
飞扬跋扈的得意少年已不复见,只有苍苍白发一老翁,他在诗中写道:“忆昔狂歌共夕晨,相期矫首跃龙津。
谁知一事无成就,共作白头会上人。
”无限感慨,溢于诗外。
1715年,丧失相濡以沫的爱妻两年后,蒲松龄在他的聊斋里溘然长逝,身后除了各种俚曲、诗文等,还留下了《聊斋志异》这部令后人神旌摇荡、百般叹赏的小说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4《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教学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 3.《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孩子应该是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
可孙悟空却遇到了一个不甚可爱、超级邪乎的红孩儿。
这是谁家的孩子?他有什么不俗之处,竟然让神通广大的孙大圣也感到头痛?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摩擦?最后双方交手结果如何?阅读全文,你就会被曲折有致的故事吸引,同时体会红孩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吴承恩(约1501—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记》。
吴承恩幼时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
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
玄奘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50岁左右,吴承恩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章回体神话长篇小说。
1.注字音3.(1)课本中的成语、词语凶多吉少: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4.《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唐朝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而作。
直到现在,这句经典之语仍是痴男怨女们的爱情箴言。
花仙香玉携绛雪为爱而生,为情而绝,实是感人至深。
这些花妖狐魅对真爱的执著追求,是否会给无数恋爱中,或即将恋爱之人以更多的期待和向往?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四十余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
蒲松龄5岁的时候,正改朝换代。
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的创作。
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
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意即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
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
有时还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听完后回家加工。
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找素材。
《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都是改写自前人作品。
蒲松龄就是通过种种方式和努力,最终完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聊斋志异》。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谶.语嗜.酒连袂.花蕊.梦寐.恸.哭俨.然悲恻.斫.木—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mínɡ想xuàn然东mínɡxuàn目mínɡ目xuàn耀mínɡ色xùn情璀càn xùn私càn然xún问jié纣qiǎo然爱mù啁jīu日mùchóu苦mù布--3.集词语秀外惠中: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惠”也写作“慧”。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4.辨用法(1)秀外惠中眉清目秀①生握腕曰:“卿______________,令人爱而忘死。
”②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______________,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
两个词都有容貌好看之意,但前者还包括内心聪明,后者只是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2)不刊之论不易之论①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而形成的______________。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_____________。
都有“不可改变”之意。
但前者指文章或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强调“不可磨灭”;后者强调“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可改变”。
答案:1.chèn mèi mèi yǎn zhuó shì ruǐ tònɡ cè2.冥溟瞑暝璨粲桀慕暮幕泫眩炫殉徇询愀啾愁4.(1)秀外惠中眉清目秀(2)不刊之论不易之论1.(1)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
借此与风流士,长作幽会,亦佳。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
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2)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
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
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
相见之欢,何必在此。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点评:利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点。
小说中的香玉为白牡丹所化,她开朗活泼,豁达乐观,敢于冲破世俗的束缚,她认为只要是“骚雅士”(有才)就可以“无妨相见”,托付终身。
她看到黄生的诗作后,顿生仰慕之情,于是前来相会,至于“遂相狎”,并以“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自陈心迹。
与婉转妩媚、情感炽烈的香玉相比,绛雪明显不同。
她为耐冬所化,友善清雅,贞静自持。
她认为男子不仅要有才,更应该是“固至情人也”才肯“入室”,以身相许。
在她认识到黄生是一个至情痴心之人时,始属意于黄生。
并且认为男女相爱可以“以情不以淫”,当黄生“欲与狎”时,她认为男女“相见之欢,何必在此”,她和黄生在一起总是“至则宴饮唱酬”仅“慰君寂寞耳”。
她和黄生的爱情更着重于精神上的结合。
在香玉死后,在黄生深情的感召和香玉的托付下,她取代了香玉的位置,成为黄生的妻子。
但当香玉死而复生,她又退而为友,同时,心中依然保持这份爱情,忠于友情,与黄生、香玉共守一生,同生同死。
香玉与绛雪在小说中对比鲜明而又互相衬托,成为人们喜爱的两个艺术形象。
2.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
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
仲尼读唐棣而曰“未思”,信矣哉!点评:黄生、香玉、绛雪的故事,不止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还希望永葆恩爱,于是有了黄生之“寄魂”,一死而二殉,如此超越生死的恋情,害得“异史氏”大发感慨:为情要忠贞!3.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
更代不知何期。
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点评:此言一出,既解释了“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在友人心中的存疑,也表现了王六郎心地善良,同时又推动着情节继续向前发展。
4.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
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点评:这句话讽刺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
王六郎不过是河中溺鬼,对贫贱之交的情感如此真挚,人间难得!1.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蝶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香玉》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提示:这样安排好。
因为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更加感人至深。
2.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表现的?提示:神性、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
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
”“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善于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如: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香玉《聊斋志异》中精怪形象的塑造方法新探精怪形象虽有动物性、神异性,但其核心是人性,具有人的感情心态、行为特点。
他们是带有物性、神性的人。
蒲松龄写精怪的高人一等处和感人处,就在于写出了精怪的丰富人性。
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性,而是开掘深度的人性。
精怪性格之复杂、情感之丰富、心理活动之曲折远非其他书同类形象可比。
《聊斋志异》表现人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完成。
一是精怪通过家庭实现社会化。
民间信仰认为“物老成精”,精怪是某物自己通过长期修炼而成的,都是独来独往的。
蒲松龄突破这一观念,《聊斋志异》中的精怪大都有同类亲人,有家庭。
其二是在他们步入人世与人交往发生感情纠葛时,其人性进一步深化,人性更加丰富,增加了深度。
狐精长亭(《长亭》)的深度人性是夹在父与婿的激烈矛盾纠葛中表现出来的。
其夫石太璞是乘人之危向岳父要婚,翁婿之间就产生了情感的“死结”。
长亭夹在两者之间,受到两种感情力量的撕扯,内心备受煎熬。
她一方面不肯背父,一方面不肯伤夫,然而,她遵父命就必然伤夫,照顾丈夫就要背父。
她的每一步选择都非常艰难,都在泣血。
她以伦理大节为原则来进行选择。
当父亲要杀石太璞时,她背父去通风报信,其后又绝食,要求其父履行与石太璞的婚约。
婚后又因母亲思念,求夫让自己回娘家。
其父严命其不准返回夫家,在公公去世时,她背父回家奔丧,尽“翁媳之礼”,料理后事。
在父亲有难时,她又给丈夫下跪,请丈夫救助。
父亲获救后,她决然留在石太璞身边。
蒲松龄充分展示了长亭两难选择中的痛苦深度,她是那样温顺,那样善良,为遵父命自己做出巨大牺牲,抛夫弃子多年,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她两难抉择的痛苦深度展现其人性的深度,她挑起三代人感情的重担、逐步化解亲人间纠结的能力和方法,又增加了她形象的厚度。
但他们的身上,毕竟存在着明显的神性、物性,在言谈举止、心理变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蒲翁确实是写鬼话妖的高手,能将神性、物性、人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一、语基落实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璀璨..(cuǐ càn)冥.想(míng)朝暾.(dūn)谶.语(chèn)B.汍澜..(wán lán)梦寐.(mèi)愀.然(qiǎo)恸.哭(dòng)C.花蕊.(ruǐ)泫.然(xuàn)俨.然(yǎn)萎悴.(cuì)D.欷歔..(xī xū)觇.视(zhān)悒.悒不乐(yì)悲恻.(cè)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砍斫瞑想爱慕韦编三绝B.连袂嗜酒愀然秀外惠中C.璀粲泫然殉情得陇望蜀D.俨然笃深梦寐助讨为虐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薄松龄博闻强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参加县府道的科举考试,连夺三个第一,考中秀才,踌躇满志;此后却屡考屡败,就是考不中举人,科场失意,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固然是不幸的;但也使他与下层百姓有更多更深的联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的《聊斋志异》,用洋洋洒洒的想象力,为我们在人世之外描绘了一个奇情幻彩的世界。
A.博闻强识 B.踌躇满志C.怀才不遇 D.洋洋洒洒4在横线上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
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难以完全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希望借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