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示2014年第14期(心源性猝死警示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279.66 KB
- 文档页数:4
201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2014年,中国发生了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其中一些案例如下:
1. 4月1日,山西杨坪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导致20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矿井管理不到位,瓦斯泄漏未能及时处理。
2. 7月20日,江苏张家港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学品厂,造成14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厂区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起火爆炸。
3. 9月24日,湖南岳阳学校校车坠江事故。
事故导致1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3人失踪。
事故原因是校车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失控坠江。
以上案例中,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技术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将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2. 加强安全管理。
尤其是对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行业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 加强监督执法。
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对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整改和处罚,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
4. 提高技术措施。
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
5. 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以起到震慑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可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心源性猝死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事件。
它是一种突发性并具有致命性的疾病,往往在短时间内夺取人的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悲痛和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提醒人们关注心脏健康以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措施,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来探讨这一问题。
案例一:年轻人的突然离世李先生,年仅32岁,没有任何心脏病史。
某日清晨,他突然倒地不起,经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
医生经过尸检发现,他的心脏出现了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
经过与家属的交流得知,李先生长期忽视身体健康,经常熬夜、饮酒,饮食偏好油腻食物,经常工作压力过大。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李先生的突发猝死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所致。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高压工作环境对他的心脏造成了沉重负担,最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
经验总结:预防心源性猝死,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和戒烟限酒。
第二,减轻工作压力,积极应对压力,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第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脏相关的检查项目,如心电图、血脂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案例二:家族遗传的悲剧王女士,40岁,她的父亲和两个兄弟都因心脏骤停而去世。
她最近被诊断为冠心病,医生建议她进行心脏搭桥手术预防猝死。
然而,在手术前,她突发心脏骤停,紧急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
案例分析:王女士的猝死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她的父亲和兄弟都因心脏病而去世,预示着王女士拥有遗传的心脏疾病风险。
不幸的是,她没有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就遭遇了心脏骤停。
经验总结:了解家族病史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一环。
对于存在家族遗传性心脏疾病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测,以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问题。
对于高危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密切关注家族成员的健康状况,共同制定健康计划和生活习惯,对遗传风险进行管理。
案例三: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张先生,一位职业跑者,被公认为具有出色的运动天赋。
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段玉慧【摘要】心源性猝死(SCD)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病死.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h以内病死为猝死.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在西方国家,SCD中约有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1].然而存在上述基本病因者并不一定发生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明显诱发因素.SCD在运动中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国外报道为82%.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2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诱发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护理对策【作者】段玉慧【作者单位】453000河南新乡,371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心源性猝死(SCD)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病死。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 h以内病死为猝死。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
在西方国家,SCD中约有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1]。
然而存在上述基本病因者并不一定发生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明显诱发因素。
SCD在运动中猝死所占的比率最大,国外报道为82%。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2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诱发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2008-07~2010-12笔者所在科共发生心源性猝死 22例。
男 14例,女 8例;年龄45~85岁。
其中 45~60岁 12例,61~70岁 6例,71~80岁 2例,81~85岁 2例。
原发病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2例;器质性心脏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心脏病1例。
22例患者中除在夜间熟睡中猝死2例外,其他均实施了相应的急救措施。
20例猝死时行心电监护,猝死前30 min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频发室早、室颤、逸搏心律、ST段明显抬高及T波直立高耸,巨大U波,双束支传导阻滞等。
2014年安全事故案例汇总一、2.22平遥儿童溺亡2014年2月22日下午,平遥县发生一起意外溺水事件,6名儿童不幸溺水身亡,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为5岁。
平遥县公安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此次溺水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周末学校、幼儿园放假,6名儿童结伴在冰上玩耍,不熟悉地形不慎落水导致身亡,属于意外溺水身亡事件。
二、3·19云南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2014年3月19日下午4时23分,丘北县双龙营镇平龙村佳佳幼儿园学生疑似发生食物中毒,致7名幼儿误食中毒,其中2名幼儿死亡。
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2014年3月19日发生在云南文山佳佳幼儿园的中毒事件系一起人为投毒案,犯罪嫌疑人赵建芝(女,44岁)已被刑拘。
经查,赵某因对幼儿园用房致其被迫搬走一事怀恨在心,将掺入“毒鼠强”的小吃扔入教室,致幼儿误食中毒。
三、海南澄迈县欣才小学“4·10”校车事故2014年4月10日上午10点半左右,一辆载有海南澄迈县一所小学学生前往文昌旅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当场死亡,32人受伤,4人重伤,28人轻伤。
该校未上报任何主管部门,擅自租用14辆大巴车组织586名学生到文昌春游。
上午11时许,其中一辆大巴车行经文昌市东阁镇宝芳路段时发生侧翻。
经过海南省有资质的检验部门对车辆检验发现,肇事车辆琼A20161大巴车制动系统不合格。
赵才森雨天路滑,通过弯道时未降低行驶速度,是造成本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6月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该起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指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职不力,监管不到位,建议对肇事司机赵才森、海航租赁公司总经理谭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分别对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海口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徐加銮等9人党纪政纪处分。
四、7·10湖南湘潭幼儿园校车落水事故2014年7月10日16时35分许,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响塘乡乐乐旺幼儿园驾驶员郑友华驾驶湘CG5210校车在送长沙的幼儿回家途中,车辆坠入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干子村石塘水塘,造成车上包括驾驶员在内的11人(含8名幼儿)全部溺水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57万元。
防微杜渐警钟长鸣(2016年以来的部分校园安全事故警示案例)一、特异体质类【案例1】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初三女学生体育猝死2016年10月20日,四川南充市营山县涌泉学校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学生体育课后死亡。
通过监控调查发现,死者是与全班同学一起慢步绕篮球场跑7圈总共不到400米,经卫生院专家诊断鉴定该生为心源性猝死。
【案例2】南昌市阳明学校五年级学生陈某上体育课身亡2016年10月26日下午,南昌市阳明学校五年级学生陈某在体育课开展跳绳活动时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班主任与体育老师立即上前施救,并找来保健老师,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学生家长。
救护车到校后,校方同车前往南昌市第一医院,该生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身亡。
因为校园监控坏了,没有拍到现场,学校无法还原事情的真相,因此,该事件处理的很是棘手。
【案例3】无锡东林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在校猝死2016年11月25日下午,无锡东林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赵晋(化名)在体育课练习400米跑后出现了双手支撑双膝后趴伏在地面的情况,同学们发现他的脸上磕出了血,并立即呼喊上课的体育老师并对小赵展开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并第一时间拨打了120电话。
“心肺复苏我们一直做到120医生到达为止。
”在送到医院后,2点40分左右小赵在医院曾经一度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但是下午2点55分又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二、意外伤害类【案例4】15岁中学生进入大学操场打篮球被砸身亡2016年1月9日下午,成都49中初三学生杨某与另两名同学未经学校许可,私自进入学校职工篮球场打篮球。
打球过程中,篮球卡到了篮板与篮框夹缝中,三人没报告老师,就将球场边上的桌子搬到篮球架下去取卡在那里的篮球。
取完球后,三人无视安全,站在桌子上扣篮,而且又进一步模仿NBA球员把手吊在篮框上扣篮,并在扣篮过程中将身体吊在篮框上悬空摇晃。
杨某在完成第一次扣篮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扣篮。
此时意外发生,篮球架倒塌并将杨某砸中身亡。
心源性猝死警示案例
一、事件描述
2014年4月25日上午8:25左右,某员工在上班途中突发跌倒,周身大汗、神志恍惚、恶心、口吐白沫伴大小便失禁,被过路同事发现后立即叫车送至急诊室。
经查呼吸消失,测不出血压,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再行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及各种恢复心跳、呼吸的药物治疗,给予各项血液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始终未恢复,于当日上午11:00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死亡诊断:心源性猝死。
二、死亡原因分析
1.具有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五高”:高血压、高血糖、高
血脂、高尿酸、高体重指数;
2.中年男性,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3.有吸烟习惯(平均每天约一包烟);
4.缺乏体育锻炼、静息的生活方式为主(不爱活动);
由于以上原因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形成,也可能在某种应激条件下诱发冠状动脉持续的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进而死亡。
三、猝死的预防
(一)定期体检
20岁以上者最好每2到3年做一次心脏病检查,30到45岁人群每年
一次,45岁以上人群每年两次。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尤其是在劳累、
运动后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
(二)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烟酒嗜好、精神紧张、 失眠、熬夜、过劳、慢性病毒感染。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管住嘴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各种蔬菜(每日400到500克)、
水果(每日100克)、适量豆制品和鱼类、奶类,其他动物性食品每天
小于100克。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食用油包括植物油每人小
于25克。
每人每周可吃蛋类5个;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病人每人每
日盐量逐步降至小于6克。
限制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
2)戒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3)限酒:男性每天白酒<50ml或葡萄酒<100ml或啤酒<300ml,女
性减半。
过量饮酒易患高血压。
酒精摄入量(g)=饮酒量(ml)*度
数%*0.8(男<30g/日,女<20g/日)
2.迈开腿
适量运动,特别是中、轻度的耐力运动、每周5次,60分钟以上(如走路、慢跑、游泳、打球、爬山、骑车、跳舞等)。
3.控制体重
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超过标准体重20%,其心
脏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 ,18.5-24.9正常;大于25 超重;大于28肥胖)。
向心性肥胖(腰臀比,男大于1,女大于0.85);
4.心理平衡
过分紧张焦虑、重度抑郁、以及吸烟、酗酒和持久高负荷的心理压力,极易促发斑块形成和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狭窄、痉挛,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心理因素对猝死的促发作用,绝不亚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四)各单位、部门应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空间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工间操等),并制定相应制度督促员工参与活动,控制体重等。
附:
一、心源性猝死是当今社会高发病之一
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①猝死年发生率为8/10万-12/10万(北京市男10.5/10万,女
3.6/10万),男女之比
4.5:1;
② 年龄高峰:35-70岁;
③ 高发月份:1、5、11月份;
④ 时间:凌晨(夜间12时至凌晨4时)。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一小时内。
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
以有心脏疾病表现,心脏病也可以猝死为首发表现,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二、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
1. 猝死的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增龄、男性、冠心病家族史、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高血压 、高血糖、吸烟 、心率增快、酗酒、腹型肥胖、过分紧张、缺少运动、熬夜、鼾症、每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2. 常见诱因:常见的引起猝死的一些诱因包括:病毒感染、精神过度紧张、过度悲伤、过度疲劳、不合理的用药(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量吸烟、过量饮酒、熬夜、失眠、过于激烈的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