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 格式:docx
- 大小:78.10 KB
- 文档页数:5
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6、过程:①蒸汽动力首先使用于棉纺织业。
②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
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
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
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b、理论奠基人:法拉第。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
新机器:内燃机。
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5、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
b、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三次科技革命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结束了吗?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没思考过,也没研究过。
但现在我们似乎有研究的必要了。
因为,科技的发展,正处于饱和时期,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
我们的研究,有利于为科技研究与发展、为我们的强盛,指引方向。
我们回顾一下前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随西方殖民扩张,海外殖民市场迅速膨胀,生产要求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从当时市场广阔的棉纺织业开始的;以工人与技师的工具改革为载体,以蒸汽机发明与创制为标志,以动力为主要目的;它的完成,在生产领域,主要解决了当时的动力问题,实现了生产的机器化;也使工业生产摆脱了传统自然条件的限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与新发明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的结果。
它主要以电发现与电力广泛应、内燃机的发明与创制、通讯工具的创制为主要内容;仍以动力的更新为主要特征,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动力;同时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与市场的距离,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世界市场统一完成。
这次革命,也推动了科学研究由宏观走向微观,并深入了量子科学层次,为科学研究开拓了视野,并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产生的。
它以信息技术、原子能应用、航天技术、分子合成技术与生物工程为主要内容,它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同时,动力的更新仍然是核心内容。
这次革命,以微观世界的研究为核心和主要手段,进一步解决了人类的动力问题,并努力解决自动化的问题。
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同时,使世界向地球村发展,世界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
地域间的语间交流、信息交流、人与人之间交通,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生产的自动化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生活也正在兴起。
纵观前三次革命,我们不难发现,革命的核心内容离不开三个内容:一是生产的动力问题,二是生产的机器化与自动化问题,三是交流手段问题。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浪潮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其实只进行过三次大的由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浪潮。
第一次是以冶金技术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了冶炼金属,能制造金属的农具,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转变,社会从此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
伴随这冶炼技术的诞生,在军事上有了金属兵器,人类的战争史也由此进入了冷兵器时代。
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千年。
第二次是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制造能产生动力的机器,人工小作坊变成了由动力机器为主的工厂化生产,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蒸汽机的诞生和不断的改进提升,人类学会了制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
愚蠢的人类每当有新技术出现总是不忘记运用到军事上,于是新的战争兵器也随之出现,坦克、军舰、作战飞机,人类的战争史也随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这种变革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第三次是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才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快捷方便。
无论是你的出行、通信、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社会变化会更加明显。
表现在军事领域也出现了信息战、网络战、卫星制导、精确打击。
战争的模式悄然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战争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当今就是生活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变革浪潮之中,这种浪潮的冲击才刚刚开始,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人必备的工具,离开计算机就不能做成事的时代就会到来。
朋友,认清形势学好计算机吧,这是你参加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即将证明这一点。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电机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2)说说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④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振兴中华。
2。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后果)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①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②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
技革命一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武穴市龙坪中学朱勇胜
[教学课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型]
自学训练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列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示:适当补充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和电灯、计算机和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
2展示课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二训练
A 知识训练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兴起时间、别称、发源地、内容、标志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2指导学生认真整理所填写的图表1中的知识,纠正不足之处。
B 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1,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样观察和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
)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基本方法。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我们不妨称之为横竖法。
)
3提高解决图表类型材料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
图表
(选自黑龙江·2001年中
考)
1) 引导学生采用横竖法分析图表2。
2) 引导学生结合图表1来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2。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表2反映了美国总统大选耗资随着年份的增加不断地增长。
教育学生观察图表类型的材料要注意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
训练二:
(选自浙江绍兴·2001年中
考)
1 引导学生采用横竖法分析图表3。
2 引导学生结合图表2来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3。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并随着年份的增加
在不断减少,图表类型的材料有多种多样;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的材料:1可以使用横竖法;2要注意现象的变化和发展;3要辨别图表材料的标题和标注等。
)
C 觉悟提高 1 能力方面的点拨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的材料要注意三点:1要使用横竖法;2要注意现象的变化和发展;3要辨别图表材料的标
题和标注等 2 知识方面的点拨
1) 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部分)
2) 引导学生讨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认真填写图表1中的结论、表明的道理部分.
(提示:不能够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
3 觉悟方面的引导
1) 学生结合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提示:不能够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
1949
1999
2030
(年
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立方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
图表图表
三国(地区)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比例表
2)学生阅读和分析图表4。
(选自湖北荆州·2001年中考)(补充材料1 据调查,目前,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占%,而欧盟为%,是我国的近15倍;美国为%,是我国的23倍。
又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0%-80%,而中国仅为30%。
)
(补充材料2 目前,我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0,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20。
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为1200-1300公斤,发达国家为2万-10万公斤;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的粮食只能养活3人,而美国可以养活465人,英国可养活126人。
钢铁工人每年人均炼钢量,我国为33吨,日本为4500吨;采煤工人每年人均采煤量,我国为360吨,美国为3692吨;炼油工人人均年产量,我国为938吨,日本为9318吨。
)
3)引导学生分析图表4(结合图表1和补充材料1、2)表明了什么
(提示:不能够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
)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打算,为自己的家乡出谋献策。
三小结
1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归纳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相关的知识
2方法小结: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一个方法。
3激情导行: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导致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
18世纪中期以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生产力的飞跃,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的革命,使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为了我们辛勤劳动的父辈和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树立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