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 格式:docx
- 大小:17.9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知识点补充说明
总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3)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对策(怎么办?)
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从国家来讲: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的特点和影响。
专题十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1、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之后扩展到冶金、采矿业。
4、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5、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6、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7、标志性的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8、交通工具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也叫轮船;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9、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0、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立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③欧美日益富强,而东方则日益贫穷落后。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爱迪生代表性发明:1879年研制了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3、标志性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卡以及内燃机发明。
4、新式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由于使用电,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话、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浪潮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其实只进行过三次大的由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浪潮。
第一次是以冶金技术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了冶炼金属,能制造金属的农具,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转变,社会从此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
伴随这冶炼技术的诞生,在军事上有了金属兵器,人类的战争史也由此进入了冷兵器时代。
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千年。
第二次是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制造能产生动力的机器,人工小作坊变成了由动力机器为主的工厂化生产,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蒸汽机的诞生和不断的改进提升,人类学会了制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
愚蠢的人类每当有新技术出现总是不忘记运用到军事上,于是新的战争兵器也随之出现,坦克、军舰、作战飞机,人类的战争史也随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这种变革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第三次是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才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快捷方便。
无论是你的出行、通信、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社会变化会更加明显。
表现在军事领域也出现了信息战、网络战、卫星制导、精确打击。
战争的模式悄然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战争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当今就是生活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变革浪潮之中,这种浪潮的冲击才刚刚开始,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人必备的工具,离开计算机就不能做成事的时代就会到来。
朋友,认清形势学好计算机吧,这是你参加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即将证明这一点。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中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或错失机遇)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是我们错失了机遇。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没能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西方
列强入侵,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的和平环境。
新
中国成立后,也曾注重发展科技,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
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再加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科技没能快速发展,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主动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分别造成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
于西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西方
差距进一步拉大。
3.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抓住机遇,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
挑战,促使世界格局超多极化方向发展。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后果)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①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②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
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九)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考点揭示及大纲要求总体上看,本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成就、特点、影响。
②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
③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大纲,本专题有如下主要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与科技革命。
这三次工业与科技革命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后又扩展到欧美一些国家。
它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深入与扩展,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 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展开。
它是在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产生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
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①工业化问题。
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三次科技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轻工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国家工业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欧美国家工业化程度大大提升。
②城市化问题。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与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工业与科技革命加速了欧美国家的工业化,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峪宏中学 第1页 历史1.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2)发展高科技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等2.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中国各处于什么历史时期以及为什么前两次和第三次初期中国都没有得到发展?(1)第一次: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第二次: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结果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3)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3.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4.科技是柄双刃剑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 、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 、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二战中的原子弹。
b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 、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 、克隆人、沉迷网络游戏等。
5.用列举的形式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峪宏中学第2页历史。
浅谈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英、德、美、中各国发展轨迹
[摘要] 通过讲述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政府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取得先机;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占尽良机;中国错失良机。
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引起各国社会形态的剧变,随之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
从十八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探寻每次科技革命中西方大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道路,给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核心技术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业、采煤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国际地位衰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由于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首先爆发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转化为工人阶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繁荣、国内交通发达;煤铁等资源丰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胡格诺教徒;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
新兴城市迅速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工业霸主地位的确立。
19世纪中,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
资本输出、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发达,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更加巩固;第三,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错失良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王朝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封建制度,内重农抑商、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依然在封建农业经济的道路上缓慢前行,新的经济结构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初,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扼杀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动地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未能有效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中
第二次科技革命相较第一次科技革命而言,时间大大缩短。
科技在这次工业革命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
造、通讯业等新兴工业部门,波及全世界。
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格局再次大洗牌,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衰落,美、德两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由于德、中两国的国情不同,特别是对新的科技成果利用程度不同,故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差异很大。
德国强国地位的确立: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了国家的大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国内市场;普法战争胜利,获得50亿法郎的赔偿,借助外力完成了资本的积累;阿尔萨斯和洛林丰富的煤、铁等能源提供了新的动力;德国政府和企业家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的发展新兴工业,采用新能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两次工业革命幸运的在德国交叉进行。
新兴工业部门:第一,电子工业。
20世纪初,出现电子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大电子工业集团;第二,机器制造更新换代加快。
70年代,更新换代数量大幅度增加。
经济到90年代迅速发展,其中电动机、内燃机和造船业等部门发展异常迅速。
19世纪最后30余年,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生产仅次于美国,雄居欧洲第一。
中国再次错失良机:晚清政府有幸赶上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建立了几支在当时的东亚乃至世界较为强大的近代海军,创立了一批近代学堂,派出了一批近代留学生,正式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但封建专制体制、衙门式管理、不利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洋务派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行不通;虽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基础非常薄弱,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钳制,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如德国一样快速发展的局面;列强的侵略本质,决定对中国的态度是采用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强大,例如战争、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瓜分中国、以华制华等。
中国依然错失了此次科技革命发展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依然很有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中
第三次科技革命相较前两次科技革命而言,科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更新速度更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产生了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其影响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欧洲英、德等大国的国际地位衰落,美、苏等大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由于美、中两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这次科技革命的科技成果重视和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两国发展的轨迹有很大差异。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利用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力开拓世界市场,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第二,政府和企业有效的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劳动生产力,科技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第三,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引领私营企业发展前沿性的新兴产业。
第四,政府积极推行福利型社会政策,调节和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吸纳和引进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保障。
新建的工业部门主要有原子能的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计算机方面,自美国人莫克莱1945年制成计算机,现在已发展到第五代;航天方面,自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以来,已实现了六次登月飞行,旅行者一、二号已进入银河系。
美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中国又一次错失良机: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和封锁的政策,中、美之间出现了20多年的对抗状态,这使中国丧失了正常的科技交流和快速发展的国际环境;建国后形成并且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埋下了隐患;十年“文革”左倾错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各种不利因素,使中国再次失去此次科技革命的良机,近现代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远远落伍于世界。
在近现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由于滞后的体制,不利的社会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敌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屡失机遇,没有迎来高速发展的春天。
纵观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
以史为鉴,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我们的政府确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内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各级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确应在科技、人才、创新、资本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我们的各阶层的人民,确应在教育救国、实业兴国、科技富国等发面,尽以匹夫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