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间及其标志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背景条件(出现原因分析)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4、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3、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化;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交通运输: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表现在: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一、第一次:始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从而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的转变。
二、第二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
此次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终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和“化学化时代”三、第三次:第三次技术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60年代接踵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80年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
1、从内容看,40—70年代初是战后技术革命的第一阶段,其间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1)核技术核技术的开发和和平利用直接导致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从而揭开了战后技术革命的序幕(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大大提高。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成了战后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研究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技术。
战后,美苏两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火箭,旨在为核武器提供新的运载工具。
而火箭技术的发展是空间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2、第三次技术革命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人们常说的新技术革命阶段。
(1)这一阶段以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标志、以广义信息技术为中心,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2)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海洋技术等许多领域均获得突破性进展。
A.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先导,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技术。
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
2).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带来了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革命(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C,故又称“三C”革命),有利于实现企业、办公室、家庭的自动化。
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1.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1.1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并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此次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然后带动了矿冶业的发展,并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的主要特点是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发明者多是工匠技师;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这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1.2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此次革命的实质是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过第二系科技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此次科技革命对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3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常识】“三次科技革命”考点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近代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共同社会根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使人们的劳动形式发生改变,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改变。
1.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又称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开始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理论基础:牛顿建立起经典物理体系。
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历史意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2)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主要发明:(1)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2)1778年,约瑟夫·勃拉姆发明了抽水马桶。
(3)1781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改进了钮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4)1796年,塞尼菲尔德发明了平版印刷术。
(5)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对中国影响:(1)欧美国家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3)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作者:叶朝华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第03期【考情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是各地市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知识有的要求学生能准确记忆,有的要求学生理解等。
各地中考试题对此部分知识考查的形式多样,有选择、识图、组合列举、材料分析、问答等。
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容进行比较,对精选的各地市中考试题进行解析,并设置相应的练习题,以方便广大考生做好此部分知识的复习掌握。
【知识结构】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续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出现的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①瓦特改良蒸汽机②富尔顿发明汽船③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②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③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①美国首先制成电子计算机②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③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④1996年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续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事迹材料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摘编自《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材料二主要工业国家工业生产总值的排名国家年份英国法国德国XX1860年12341890年24311910年3421材料三(XX)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XX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2)根据材料二,比较英美两国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排名情况,说明XX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三,分析^p XX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人类文明演进坐标图——摘编自《世界现代化进程》(3)据材料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第二次现代化使人类进入了什么社会阶段?请试着概括归纳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9.小明是个科技迷,他梦想成为科学家。
他收集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展示给大家,请你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1000年前后的200年里,中国科技占世界科技总量约70%。
可是,到了近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赵登明《简明中外通史》(1)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举两例说明。
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蒸汽汽车、火车、轮船被发明出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美苏英法中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
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
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扩展资料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百度百科-第二次科技革命
百度百科-第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