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小缆车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拉线小车手工作文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个超有趣的手工制作——拉线小车。
我呀,一开始就像个要去寻宝的小探险家一样,兴致勃勃地准备好材料。
材料也不复杂,主要就是几个小木块、几根木棍、小轮子,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线啦。
这些东西就像一群等待被点兵点将的小兵,乖乖地躺在我的桌子上。
我拿起小木块,这木块方方正正的,就像一个小砖头。
我得把它变成小车的车身呢。
我用小锯子小心翼翼地把木块的边缘磨光滑,可不能让它像长了刺一样扎手。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小木块做美容,让它从一个粗糙的“小土块”变成精致的“车身模特”。
然后就是安装轮子啦。
那几个小轮子圆滚滚的,像小眼珠一样。
我把小木棍当作车轴,试着把轮子穿到车轴上。
这可有点像给小脚丫穿鞋子,轮子有时候调皮得很,就是不肯好好听话。
在我几番努力下,四个轮子终于稳稳地装在车轴上啦,这时候小车已经有点模样了,就像一个刚学会站立的小娃娃。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拉线部分。
我在车身前面钻了一个小小的孔,这个孔就像是小车的小嘴巴。
然后把线从这个小嘴巴里穿进去,再在里面打个结,就像给它系了个小舌头。
线的另一头呢,我紧紧地攥在手里,这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魔法师,只要轻轻一拉线,小车就能动起来。
当我第一次拉动线的时候,小车就像个喝醉酒的小老头,歪歪扭扭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就倒在一边了。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小车可真逗。
不过我可没放弃,我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原来是一个轮子有点松。
我赶紧把轮子调整好,再试一次。
这次可不一样啦,小车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欢快地沿着直线跑了出去。
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就像我发明了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发明似的。
我拉着线让小车跑来跑去,一会儿在桌子这头,一会儿又到桌子那头,感觉自己像是在指挥一个小宠物。
做这个拉线小车的手工可真是太好玩了。
它不仅让我学会了怎么把一些简单的东西变成一个有趣的小玩具,还让我明白了做事情可不能轻易放弃,就像调整那个调皮的轮子一样,只要坚持一下,就能让小车欢快地跑起来啦。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我们的小缆车》是一次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和制作小缆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和团队合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正文内容: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1.1 清晰明确的目标
1.2 相关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1.3 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2.1 知识的层次和难度
2.2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3.1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2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3.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4. 教学过程的组织
4.1 任务的明确和分工的合理安排
4.2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4.3 教师的引导和监控
5. 教学效果的评价
5.1 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结:
通过对《我们的小缆车》教学活动的反思,我们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清晰明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结合。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知识的层次和难度,同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明确和分工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最后,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兴趣,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小推车制作方法小推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玩耍中学到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小推车制作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一个小木板,四个小轮子,四个螺丝钉,一个钻孔机,一个螺丝刀和一把锤子。
材料准备齐全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小推车了。
第一步,我们需要将小木板切割成一个长方形的车身。
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木板,但建议尺寸不要太大,以便孩子们能够轻松地推动小推车。
第二步,将四个小轮子分别用螺丝钉固定在小木板的四个角落。
确保轮子安装牢固,能够顺畅地滚动。
第三步,使用钻孔机在小木板的正中央钻一个小孔,这个孔是用来连接小推车的拉杆的。
孔的大小要适合拉杆的直径,以确保拉杆可以轻松地穿过孔。
第四步,找到一根适合长度的拉杆,将一端固定在小推车的车身上,另一端留出来作为拉动的手柄。
可以使用螺丝刀和锤子将拉杆固定在车身上,确保牢固可靠。
最后,检查小推车的每个部分是否安装牢固,轮子是否能够正常滚动,拉杆是否能够顺畅地拉动。
如果一切正常,恭喜你,一辆简单的小推车就制作完成了!制作好的小推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乐趣,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小推车的运动,学到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比如滚动摩擦、力和速度的关系等等。
总的来说,制作小推车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手工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玩耍中学到一些知识。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一辆小推车,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四年级上册科学3.1让小车运动起来(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在自制组装的小缆车行驶过程中,驱动小车运动的力来自______。
A.挂钩上物体的重力B.小车轮的驱动力C.小车和垫圈的重力2.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如果一辆小车2秒行驶了10厘米,要想让小车3秒行驶10厘米,可以()。
A.减小载重量B.减小拉力C.加大拉力3.如果垫圈太轻,小车()。
A.一定能运动起来B.一定能保持静止C.可能保持静止4.抛向空中的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
A.拉力B.重力C.浮力5.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应该()。
A.小于桌子的高度B.约等于桌子的高度C.大于桌子的高度6.发现万有引力的科学家是英国的()。
A.牛顿B.伽利略C.珍妮古道尔7.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航天员授课时身体漂浮在空中,这是因为()。
A.航天员有特殊本领B.失重C.受到反冲力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自制小缆车挂钩上只挂一个垫圈时,小缆车没运动,这是因为垫圈没有能量B.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足球不需要能量也会慢慢停止运动,静止下来C.用橡皮筋能成功驱动小车,这表明拉长了的橡皮筋具有能量9.小明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时,发现垫圈数量不够了,所以用10克钩码代替垫圈,他应该()增加钩码。
A.一个一个加B.多个多个加C.一个和多个都可以10.一个普通鸡蛋的重力大约是()。
A.0.1N B.0.5N C.1.5N二、填空题11.去游乐场玩跳跳床时,我们可以跳得很高是因为跳跳床产生了( )力,但是跳得再高也会落下来,这是由于受到了( )力的作用。
12.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这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我们的小缆车》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小缆车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熟识。
3. 提高同砚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同砚对科学和技术的爱好。
二、教学内容1. 小缆车的组成部分及原理。
2. 利用简易材料制作小缆车。
3. 进行小缆车竞争,测试小缆车的性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小缆车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同砚对小缆车的爱好。
2. 知识讲解:介绍小缆车的组成部分和原理,让同砚了解小缆车的作用和意义。
3. 制作实践:分组让同砚依据所学知识,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小缆车。
4. 调试测试:同砚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小缆车的调试测试,检查小缆车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
5. 小缆车竞争:组织小缆车竞争,测试小缆车的速度和稳定性,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熟识和竞争熟识。
6. 总结反思:让同砚总结制作小缆车的过程,分享阅历和感悟,提高同砚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同砚在制作小缆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熟识。
2. 考察同砚在小缆车竞争中的表现,评判小缆车的速度和稳定性。
3. 收集同砚的总结反思,了解同砚对制作小缆车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 小缆车制作材料:纸板、木棍、轮子等。
2. 小缆车竞争场地:室内或室外空旷场地。
3. 小缆车制作指导书:包括小缆车的组装步骤和调试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缆车作业设计,同砚不仅可以了解小缆车的原理和作用,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熟识。
同时,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同砚对科学和技术的爱好。
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培育同砚的创新熟识和实践能力。
41、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小缆车》二、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安装一个小缆车。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2)会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会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我们的小缆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我们的小缆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意识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教学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教学准备】学生:12组实验小车、回形针、棉线、木块、皮筋、秒表、垫圈教师:课件、小缆车、水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诠释重力,揭示课题1、谈话认识一些交通工具,并说说它们靠什么动力运动?2、让小车动气来(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缆车,说说怎么让它运动起来?(引出拉力概念)(2)说说还有其他办法能让它动起来?(挂垫圈)3、引出重力的概念让一学生上台掂掂垫圈,说说手的感觉。
总结后,引出重力的概念。
4、揭题:出示缆车的图片: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刚才老师展示的就是一辆简单的小缆车。
今天,我们也来安装一辆小缆车,并来研究它。
二、安装小车,探究规律,得出结论活动一:安装小缆车1、教师出示材料:小车、带回形针的长绳、垫圈、木块、皮筋。
2、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安装小缆车,并让它运动起来?3、适时指导:绳子系在哪儿合适?为了不让小车冲出桌外,我们可以怎么做?木块要用皮筋固定牢。
4、小组实验:组装小缆车。
5、展示我们的小缆车。
活动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猜测:垫圈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2、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
3、交流方案及注意事项:(1)对比实验,只能改变垫圈数量,其他条件不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缆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小缆车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小缆车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小缆车是一种利用重力、摩擦力和杠杆原理进行传输的简单机械。
它主要由两个轮子、一根绳子、一个杠杆和支架等组成。
当缆车在支架上运动时,通过绳子的牵引,实现物品的上下运输。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材料:两根相同长度的木棍、两根相同长度的铁棒、一根绳子、一块木板、几个螺丝、一把锤子、一把扳手、一把尺子等。
2. 工具:电钻、螺丝刀、扳手、锤子、尺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两根木棍分别作为支架和杠杆,将两根铁棒分别作为轮轴和轴承,绳子作为牵引绳。
2. 制作支架:将两根木棍用螺丝固定在木板上,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支架。
3. 制作杠杆:将一根铁棒作为杠杆,将其固定在支架上,使其与支架垂直。
4. 制作轮轴:将另一根铁棒作为轮轴,将其固定在支架上,使其与支架平行。
5. 制作轴承:将轴承套在轮轴上,使轮轴可以自由转动。
6. 制作牵引绳:将绳子穿过轮轴和轴承,并固定在支架上。
7. 制作缆车:将木板放在支架上,作为缆车底座。
在底座上固定一个托盘,用于放置物品。
8. 调试:调整缆车位置,使其与支架平行。
调整牵引绳的长度,使缆车可以自由运动。
9. 实验验证:将物品放在缆车上,启动缆车,观察其运动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缆车可以成功地将物品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 结果分析:小缆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摩擦力和杠杆原理。
当缆车运动时,重力作用于物品,通过绳子传递给轮轴,使轮轴转动。
轮轴转动带动轴承,进而使缆车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保证了缆车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实验结论:小缆车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运输工具,它可以有效地将物品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支架和杠杆的稳定性:支架和杠杆是支撑整个缆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它们的稳定性。
气球缆车实验作文《气球缆车实验:奇妙的尝试我一直对那些奇奇怪怪的小实验充满兴趣,这次气球缆车实验可真是让我有了一次超有趣的经历。
我先找来了做实验需要的材料。
几个气球,一些绳子,还有一个小塑料盒。
那气球就是从街边小贩那儿买的普通气球,花花绿绿的,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我心想,这么个小气球能让我的小盒子飞起来变成缆车?有点不太相信呢。
我开始动手组装我的气球缆车。
把绳子系在塑料盒的两边,就像给它装上了轨道一样。
然后把气球吹起来,这个吹气的过程可费了我不少劲,腮帮子都快吹肿了。
气球吹得圆滚滚之后,我把气球小心翼翼地系在盒子顶端。
看这造型,还真有点简陋缆车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我松开手,原本躺在桌子上的这个小装置居然晃晃悠悠地往上升了一点。
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只上升了一点点距离,就像是一个慢悠悠起床的懒虫,但对我来说那可是超级大惊喜。
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气球缆车不太稳当呢。
它左边晃一下,右边摇一下,就像喝酒喝多了的醉汉。
我仔细看着,发现原来是气球系的位置不太对称,一边的拉力大一边的拉力小。
于是我赶紧调整了一下气球的位置。
重新放开手后,嘿,它上升得稳多了,而且还能在空中悬浮一会儿。
不过还没高兴太久,小盒子里稍微有点风灌进去,它就开始打转了。
就像在跳一种奇怪的舞蹈,我看到这情景忍不住笑起来。
我想这就是实验中有趣又意外的结果吧。
这次气球缆车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又有点粗糙,不像那些科学家做的严谨实验,但对我来说充满了乐趣和神奇。
这样一个小实验都有这么多奇妙的状况发生,感觉科学探索真的很有意义。
最后小缆车还是慢慢落回了地面,就像一个完成任务的小勇士。
我想我以后还会继续捣鼓这些有趣的小实验的。
《气球缆车实验中的意外惊喜》做这个气球缆车实验,就像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小冒险。
准备好一切材料后,我就兴致勃勃地开始了。
那个用来当缆车车厢的小塑料盒,是我从一堆杂物里翻出来的。
它小小的,有点透明,上面还有一些以前贴贴纸留下的痕迹,这算是它的小历史吧。
制作小缆车
材料:圆木墩、一半牙签、双面胶、蜡烛、长钉子、皮筋。
制作过程:先将蜡烛的厚度切到1厘米,然后用皮筋穿过蜡烛,在蜡烛旁边穿进钉子在将皮筋另一边穿进一半牙签用双面胶固定。
然后转动钉子,转一定程度,放在地上小车就可以慢慢地走了。
实验成果:小车可以长时间不需要任何帮助走动,但很慢。
行走理论:固定牙签使皮筋保持不变,把小车放在地上使钉子转不动,从而使圆木墩转动。
优点:可以长时间不需要任何帮助走动。
缺点:行走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