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缆车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8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
(一)种子发芽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盒子、纸巾、水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好6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铺上同样的纸巾。
- 在每个盒子里放入3颗绿豆种子。
- 1号盒子不浇水,保持干燥;2号盒子浇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3号盒子浇很多水,让种子浸泡在水中。
- 将1 - 3号盒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4 - 6号盒子放在黑暗的地方,4号盒子不浇水,5号盒子浇适量水,6号盒子浇大量水。
- 实验现象:几天后,2号和5号盒子中的种子发芽了,其他盒子中的种子发芽情况不理想。
1号和4号盒子因为缺水,3号和6号盒子因为水分过多,种子发芽受到抑制。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而且光照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其他条件,如温度、空气等。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透明塑料盒、湿纸巾、冰箱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都铺上湿纸巾,放入等量的绿豆种子。
- 一个盒子放在常温(20℃左右)的室内,另一个盒子放在冰箱里(温度较低)。
- 观察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 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种子很快发芽了,而放在冰箱里的种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芽。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发芽。
同时,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如果把种子完全密封起来,种子也难以发芽。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芽、花盆、土壤、水等。
- 实验步骤。
- 把绿豆芽分别种在两个花盆里,一个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阴暗的地方。
- 两个花盆都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实验现象:在阳光充足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粗壮,颜色较绿,叶子比较宽大;在阴暗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细长,颜色较浅,叶子比较小。
-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和生长状况。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1课时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主题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课,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肯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肯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延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渐渐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肯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反思本人通过对五上(我们的小缆车)这一课进行了一次公开教学,体会到要上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实在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
首先,在上课前,我们要精心打算实验器材,认真备课。
没有铁垫圈用回形针替代铁垫圈。
因为本课中要考虑的细节实在太多,再加上三次活动,时间根本来不及,于是,在校教务主任指导下,我将三个实验并成了两个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得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我较关注的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的提问和答复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而对学生的问题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但由于我的“功底〞不厚,变得措手不及。
因此,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因为这些预设外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才能让科学课堂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制作小缆车
材料:圆木墩、一半牙签、双面胶、蜡烛、长钉子、皮筋。
制作过程:先将蜡烛的厚度切到1厘米,然后用皮筋穿过蜡烛,在蜡烛旁边穿进钉子在将皮筋另一边穿进一半牙签用双面胶固定。
然后转动钉子,转一定程度,放在地上小车就可以慢慢地走了。
实验成果:小车可以长时间不需要任何帮助走动,但很慢。
行走理论:固定牙签使皮筋保持不变,把小车放在地上使钉子转不动,从而使圆木墩转动。
优点:可以长时间不需要任何帮助走动。
缺点:行走很慢。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小缆车是一种常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工具,通过小缆车的使用,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希翼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使用小缆车进行教学前,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希翼学生通过这次教学能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2 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让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2.2 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联贯性教学内容应该有系统性和联贯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注重学生参预和互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预和互动,让学生积极思量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 设立多种评价方式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考试、测验、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针对性的反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应该赋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5.1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我们应该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2 采集学生反馈意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采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结语:通过对我们使用小缆车进行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希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我们的小缆车教学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次教学,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到了改进的方法。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详细阐述我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反思中,我意识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更加明确。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清楚地告诉学生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这导致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目标模糊不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1.2 分解教学目标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我没有将学习任务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压力。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和清晰。
1.3 设定可衡量的教学目标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没有设定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并且没有给予他们具体的评价标准。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进展缺乏准确的认知。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设定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并给予学生们明确的评价标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2.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没有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机会来主动参与学习。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
2.3 创设情境和场景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没有创设情境和场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高。
一、我们的小缆车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绳子拴在小车车头的正中,防止小车跑偏。
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注意要用手或其他物体挡住小车,防止小车冲出桌面。
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有了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的增加,这样能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每次增加多个垫圈,这样可以使小车的动力变化更明显,能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和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实验结论是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得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得快。
5、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补全解134 135 136实验二、用橡皮筋作动力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汽车是用汽油或柴油来驱动的,火车是用电力来驱动的(教科书72页图片)。
4、橡皮筋往后绕时,带动车轴向前转动,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时,带动车轴向后转动,小车后进。
5、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6、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时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7、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41、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小缆车》二、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安装一个小缆车。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2)会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会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每组:实验小车一辆、线一根、回形针10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回形针,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回形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回形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回形针有点差别。
2、放回形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回形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回形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或为回形针)、铁垫圈若干、记录单。
教师:一些车的图片或影象。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四、教学过程:现在是第四节课了,肚子饿不饿,想不想吃个苹果。
拿出苹果,松手,(掉下去,算了,等下洗洗吃,不过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松手苹果就掉下去了?不知道,(这么多人不举手,查查资料看会有什么收获?(原来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学生阅读资料。
现在知道了吗?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重力(一)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师:(出示一辆小车)这是什么?生:玩具小车。
师:打开开关,它就动起来。
(挖出发动机)现在还能开吗?生:不能开。
师:怎么让它开起来?生:推。
生:拉。
师:不管怎么样,都要使小车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板书:力)师:(出示一根线)用这跟线怎么让小车运动起来?生:拉。
(二)认识重力转化成拉力师:是什么力使小车由静止状态变成了运动状态?生:拉力(板书:拉力)师:科学研究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机械化、自动化,你看这个手拉着多么麻烦,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这个手解放出来,并且使拉力变得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
生:在一端挂重物。
师:挂什么重物。
石块行不行?(大小不同)书本行不行?(大小相同,但吊上去很麻烦,况且太重了,不能精确地表示)师:我这里有一个东西,(出示垫圈),他倒是大小相同,轻重一样,而且比较轻,又容易挂上去,我们用这个试试看。
(师演示:挂一个垫圈)小车没动,怎么办?生:继续挂。
师:那大家看好了,最少要挂几个垫圈,小车才能由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
(师演示)。
师: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师:板书: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师:同学们,在这个装置中,是谁使小车运动起来了?生:垫圈。
师:垫圈为什么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追问:如果把垫圈放在桌面上会不会使小车运动起来?(由于有桌面的支撑,不会往下掉)为什么要把它挂在边上?(放在边上垫圈受到向下的力就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小车运动)师: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使我们明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终力量是垫圈受到的重力,改变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那么是谁把这种向下的力转变成水平方向的拉力的呢?生:绳子。
师:对,这个绳子在这个装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当于这个缆车上的缆绳,(出示缆车图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装置叫做小缆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我们的小缆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师:出示小缆车,这就是我们的小缆车,我们的小缆车最少要挂几个垫圈,才能运动起来呢? 拉力的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速度又有什么关系?生: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师:我们准备怎么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学生谈谈如何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师引导:(采用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因素,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A、怎样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用什么方法?(我给大家提供了电子时钟,大家可以看这个钟,会不会看这个钟)B、如何表示拉力的大小?用什么方法表示拉力变大?生: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拉力的大小,要一个个地加垫圈。
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①对比实验,只能改变垫圈数量,其他条件不变,比如:起点、终点、小车等。
②第一次实验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地加,直到小车开始运动,以后要多个多个增加,最好成倍增加。
③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分工:一个记时、一个放螺帽、一个终点保护车、一个起点放车及记录。
)④每次加垫圈时都要至少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也许第一次会出错,这样下面两次的实验就会准确些了)(教师提示:出示记录单,讲解在每次螺帽数相同的时候,做实验至少3次,谁来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多次?)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并将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用幻灯片放出来。
(1)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表格。
(2)学生交流、汇报(本过程让学生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来汇报和讨论,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鼓励学生用数据分析,学会用事实说明问题,验证假设。
)(3)师生小结: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才开始运动。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四)拓展延伸(1)对各组不同的实验数据做一些分析:如,有的挂1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而有的小组却要2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学具整理现在请大家把小车等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到袋子里,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研究小车。
(学生整理实验材料下课)《我们的小缆车》【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主题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一课,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安装用动力拉动的缆车。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具准备】:教师方面:课件学生方面:每组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线一根、铁垫圈若干、秒表若干。
【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图片上这几种车的名字?(马车、电动车、轿车)2、对,那你知道它们是靠什么动力运动的呢?生1:电动车是靠电向前运动的。
生2:马车是靠马拉车使车向前走的。
生3:轿车是靠车里汽油的燃烧来使车向前运动的。
3、揭示课题:(继续出示图片)缆车,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缆车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的呢?(用绳子拉着前进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很有特色的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
】二、安装缆车、了解重力。
(一)、指导安装缆车。
(课件出示要求)1、教师出示安装小缆车的相关材料。
2、以上是我们安装小缆车的一些基本材料,那我们怎样用这些材料安装一个小缆车呢?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上的要求:⑴、绳子拴在缆车的什么位置最好?⑵多长的绳子比较合适?⑶在小钩上挂一些铁垫圈,小车能不能很好地运动起来?2、根据以上要求,小组合作安装小缆车,并使小缆车运动起来。
3、各组总结安装小缆车的要点:⑴、绳子要拴在车头正中。
⑵、要想使小车不掉下桌子,绳子的长度应约与等于桌子的高度。
⑶、在小钩上挂一些铁垫圈,小车就能很好地运动起来。
4、同学们总结的要点,正是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的。
那么,在这个装置中,铁垫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指名说(拉动小车的作用)5、了解重力:那么是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重力。
课件出示重力的科学概念)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力的现象呢?生1:苹果落地。
生2:我们背着书包,总感觉书包往下坠。
生3: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
6、小结:通过刚才安装小缆车,我们发现:需要一定的力才能使小缆车从静止变到运动。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我们怎样用这些材料安装一个小缆车?”这一问题对学生而言,很有挑战性,而且这一问题一直支撑着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