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的反思改进在学习中,大家都常常接触教学活动班会吧?为了筹划好教学的课程安排,需要提早做好教学计划。
对于活动班会来说,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的反思改进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设计的反思改进篇1一、课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认知,左右相干教材,制定教学策略1.研究教材,肯定教学目标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其一,如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写”一节中关于“加速度的定义”,教材内容只有一段黑体字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产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我认为这一定义的内涵非常深入,其中暗示了决定加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是一个比值,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量。
其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课本中以图1.5-2扼要说明而已。
但本节课最重要的知道就是加速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所以应将加速度概念的知道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通过对学生学前学习的反思,在加速度第二个班教学中我以摩托车,赛车,飞机起步加速的实际视频引入教学。
学生从观看视频的进程中不但自己发觉了几种车子起步的速度变化快慢不同引入了加速度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爱好,在未学习重难点之前先奠定了主动,期望,愉快的基调。
二、课中反思:重视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动1.营建学习氛围加速度大小的教学,我把问题放了出来,没有直接告知结果而是让学生组织辩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小组展开了以下讨论问题1:加速度的大小与那些物理量有关?问题2:速度大加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大?问题3:速度增大加速度就增大?会不会显现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在增大问题4: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反之也成立吗?问题5:如何知道比值定义?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开始了辩论,每组同学都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证明同时也对自己的毛病观点回来概念进行了说明。
展现了自我,剖析了自我从而终究发展了自己2.优化学习进程我们还是来看《加速度》从v-t图象看加速度。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后记第一课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
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
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
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
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
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
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
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
反思和教学设计的区别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和教学设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尽管它们都与教学活动有关,但它们在目标、方法和应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反思和教学设计的区别,并分析它们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一、反思的概念反思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经验和行动进行有意识的再思考、评估和总结。
在教学中,反思通常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分析。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反思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活动和任务。
教学设计包括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学计划、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等。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学科知识、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区别分析1. 目标不同:反思的目标是帮助教师自我评估和改进教学。
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规划和设计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教学设计着眼于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2. 方法不同:反思主要是通过思考、分析和总结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借助于个人日记、自我评估工具和同事的反馈等形式来进行反思。
而教学设计则需要教师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任务的安排和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学设计需要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地组织和安排。
3. 时机不同:反思是在教学过程之后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需求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或是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反思。
而教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之前进行的,教师需要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材料并安排教学任务。
四、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反思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教学设计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知道有哪些值得强调的事项吗,一定要重视格式正确,以下这8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是来自于作者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小鱼说:你会吗?2x5= 4x4= 3x1= 5x4= 1x2= 5x3= 4x2= 4x3= 2x2= 1x3= 2x4= 2x2=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
(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鱼(条)1 2 3 4 5 6三角形(个)6 12 提问: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那12呢?18、24、30、36呢?2、你能根据1x6=6,1x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六得六)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板书: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
教师教学设计的反思7篇教师教学设计的反思篇1教学后记主要是把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写在教案后边或旁边,也可用另外的纸写成教学随笔,教学随感录,附在教案的后面。
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教案,成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参考。
这是师范生一开始从教就应重视的工作,就需要培养和训练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备课是教学的设计和准备;上课是教案的实施和体现;后记则是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经验分析则会带来重大的收获。
”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行动能力和教案等方面及时做出分析总结,就能了解教学中的得失利弊及缘由,便于吸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调整和弥补工作中的过失和不足。
许多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这与善于不断及时做课后分析总结是分不开的。
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环节,不重视写教学后记,课完就完。
其实写教学后记好处很多,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般说,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后记就是积累最好的方法。
教学后记把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很快就会遗忘。
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记下来,加以分析研究,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心中有数,失误或不当就能避免。
从而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也促使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能为教学研究积累资料,是我们个人教学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写教学后记,可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经过系统整理,就会是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
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将会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实践。
()而写教学后记就会为我们搞教学研究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
同时,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老师,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档案。
它的内容包括教案、习题选、试卷、辅导资料、作业练习、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组成部分的后记,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好教学后记,这对现在成长,将来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篇)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怕弄坏了新雨衣)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兴奋、满足、高兴)(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
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8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进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并记住主题一,能用歌声、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能用竖笛吹奏《进行曲》的旋律,按节奏准确地敲击大鼓、小鼓、三角铁,与他人合作演奏《进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铺垫1、导入夏天的感觉真好!烈日当空火辣辣,辣得我们心中乐开了花。
我们在池塘里嬉戏,我们在草地上奔跑。
夏令营已经准备好,等待着我们出发!让我们把火辣辣的情怀溶入到歌声中,歌唱我们快乐的夏令营!2、演唱歌曲《夏令营》二、学做巡逻兵1、导入师:今天我们夏令营的第一个活动是学做巡逻兵。
你们听,远处走来一对巡逻兵,想想他们是怎么巡逻的?2、初听《巡逻兵》,回答问题3、用动作模仿巡逻兵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把他们巡逻的样子表现出来?请你演一演教官,其他同学学一学。
教官同学要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模仿得对,是否神气!4、唱音乐主题一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这个乐曲的主题一。
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我们一起用鼓的声音“咚”来模唱。
5、分析音乐主题一师:人们讲话是一句接一句的,音乐也是如此。
主题一由几个乐句组成?我们再用吹号的声音“达”来唱一唱,边唱边想问题。
生:……6、完整听赏乐曲(听乐曲结构)师:主题一在这乐曲中出现了很多次,是几次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请小教官们上场,全体同学列队。
听到地一遍主题的时候跟着一号教官走一走,第二遍时跟着二号教官,第三遍跟三号、第四遍跟四好……准备,开始!主题一一共出现了几次?生:……7、再次听全曲,用动作参与(听乐曲结构+主题一乐句)师:真聪明!下面我们巡逻的难度要加大了,我们听到主题一的时候不但要踏步,而且还要每听一个乐句就向右转一次,检查四周是否有敌情。
巡视、表演都要到位,才像真正的巡逻兵。
8、小结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
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反思5篇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反思篇1这节课是通过故事导入串联,观看动物的剪影了解动物的特征,并学会动物叫声的拟声词,进展幼儿语言方面的力量。
在活动环节安排方面,这节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刚开头就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调动了孩子的心情,孩子简单被五彩缤纷的颜色吸引不简单让孩子心情宁静下来,对后面需要孩子宁静协作的环节造成影响;二、是活动完毕局部少一个完善适宜的结尾,让整个活动缺少肯定的整体感。
而活动进展中,也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对于其次个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特征,没有充分的绽开深入,应当对于这个局部深化一下,让孩子把自己的看到的特征用语言说出来;其次,在叙述过程中,我的语速过快了,应当让语速慢下来。
三、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位孩子都尝试仿照日常生活中熟识的声音。
通过仿照让孩子们对好听的声音更感兴趣,他们很自然的跟着仿照,虽然有些声音很难仿照,但是他们欢乐的学着。
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鸭——嘎、嘎、嘎小鸟——叽叽、喳喳小羊——咩、咩、咩青蛙——呱、呱、呱母鸡——喔、喔、喔公鸡——咕、咕、咕奶牛——哞、哞、哞四、将音乐插入到活动过程中。
幼儿从小对音乐都很敏感,会随着音乐舞动,可以将“动物总发动”的音乐,让幼儿跟随动物的叫声,进展自由创编。
整节课,由于自身带有的肯定紧急心情,也进展的较快,我现在最应当做的是加强心理素养,使自身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
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反思篇2“兔子先生去漫步”这个故事,假如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争论标志的书,由很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专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它不但可以得到小读者的共鸣,有些还有让小读者会心一笑的幽默效果。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1.在故事情境中了解常见标志的含义,并情愿遵守。
2.大胆猜想标志的意思,尝试依据不同功对标志分类。
3.尝试分组合作,为幼儿园设计标志。
活动一开头,坑洞、楼梯和兔子的标志隐蔽在白板之中,很好地营造了一种变魔术的神奇、好玩气氛,对孩子们来说是新奇又刺激的,有效地集中了孩子们的留意力,使他们快速被吸引并且投入到活动中来。
教学设计与反思15篇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__的意境美,品味__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师:今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呢?老师送大家一首歌,听完后把你听得感受给大家说一说.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把课文读一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整体回顾《走月亮》这篇__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4.小结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采蜜集上。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与反思7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与反思篇1一、引出课题1.出示厕所的标志,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用?”2.出示红绿灯的标志,提问同上。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标志,标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认识常见标志1.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幼儿回答以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标志,如: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注意安全的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并有意识地把标志按功能不同进行分类摆放。
) 2.解释指示标志、禁令标志和警告标志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看看那么多的标志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教师解释标志种类的特点。
3.进行标志的分类教师出示若干标志,问:“假如把上面那么多的标志进行分类,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分?”请幼儿讨论后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说出原因。
三、制作标志为幼儿提供纸、油画棒,为班级和幼儿园设计各种标志。
四、展示标志展示大家设计的标志,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和家长一起注意观察大街上的标志,明白这些标志的意思并画下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标志,便于幼儿在生活中使用。
于是在选择标志时尽量选择一些常见的,特别是选择一些危险或者禁令的标志,使幼儿通过认识标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情感上,通过让幼儿自己来设计标志,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环境道德。
为了让幼儿养成关心周围环境的习惯,让幼儿设计适合幼儿园使用的标志,如:节约用水的标志,爱护花草树木的标志,阅读区、建筑区的标志等,使环境教育自然地渗透在社会教育活动中。
二、效果分析教育形式虽然是集体的,但是教育的氛围很轻松,幼儿围着教师一起坐在地上,这样使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拉近了。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踊跃发言,思维很活跃,积极地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班级和幼儿园设计了各种标志,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